第1篇:广玉兰评课稿
广玉兰评课稿
评议要点摘录:
《广玉兰》是一篇散文,文笔优美,描写了广玉兰的香幽、色美、形秀以及叶片的独特情趣,表达了作者对广玉兰的喜爱之情。
徐校长对教材的解读十分透彻,课堂教学挥洒自如,学生的课堂生成精彩纷呈,课堂教学有以下几个亮点:
1、运用媒体,创设情境
徐校的白板运用得非常娴熟,在教学广玉兰的四种形态时运用了白板的聚光灯功能,让学生聚焦广玉兰的一种形态深入研读,充分感悟文字的内涵;用拖动复制的方式在白板上开放出许多不同形态的广玉兰花,帮助学生理解“数世同堂、生生不息”。多媒体手段的恰当运用会课堂上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
2、抓重点词句,品读语言
这篇课文的重点是二、三两小节,在指导学生品味作者精致、生动的语言上,徐校主要采取了抓重点词句的方式,在白板上及时圈画,引导学生感悟。例如在教学“我无法用……我也无法用……”这句话时,引导学生抓住花瓣的色彩与质感两方面谈感受,学生能准确地抓住“纯白、淡淡的青绿色、玉琢冰雕”等词来体会广玉兰的洁净、高雅是不能言喻的,美的无法用语言来表达。
3、小组合作,感悟形态
在教学第三小节时,徐校让学生默读第三小节,思考这一节写了广玉兰的几种形态?选择你最喜欢的在小组里交流,再准备大组汇报。小组汇报、组际交流的交流互动热烈,教师能及时引导、追问、提升,不仅关注了广玉兰的四种形态,而且渗透了作者的写作方法,为学生的仿写做了铺垫。
4、层次朗读,以读促悟
俗话说的好“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朗读一向是学生感悟文本的重要手段。本文的重难点是让学生了解广玉兰花瓣的色泽、质感、花开时的各种形态以及叶片的`特点,体会作者喜爱广玉兰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这些内容更需要通过朗读来感受。因此,徐校在教学中设计了多种朗读方式,有自由读、齐读、指名读、默读、浏览、小组读等,逐步深入而有效地训练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并在读中帮助学生记忆,内化文本语言。
提一点建议:本课的教学时间的分配上还可以作一点小的调整,复习导入后不必再浏览2、3小节,说广玉兰给你的感受,可以直接进入第二小节的教学,此处节省下的时间用到教学“叶”这一部分,这样可充分引导学生感悟“叶”的独特情趣,让学生进一步感悟到广玉兰旺盛的生命力。
第2篇:《广玉兰》听、评课记录
《广玉兰》听、评课记录
学校组织全体语文教师对沈照水执教的《广玉兰》进行了听、评课活动。现将教师们的听、评课记录总结如下:
马瑞华:现在的教学中,多媒体教手段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门学科中,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手段,对优化课堂教学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教学,将语文教学中许多抽象的概念,难以理解的内容,难以表述的意境,借助多媒体技术予以再现,就能够达到形象、生动、有趣的效果。在沈老师的课上,他就恰当地运用多媒体,使课堂教学轻松了起来。
李红:我认为,这节课中,利用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了把教学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老师引导学生观看了一个个精彩的画面,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注意力高度集中,看得津津有味。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调动了起来,为上好这堂课打下了基础。其次,利用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很顺利地突破教学难点。比如:了解各种形态的花时(刚绽放的、盛开的、凋谢的),沈老师就用直观的画面帮助学生来感受各种形态花的特点,使难点不攻自破。多媒体作为辅助语文教学的重要工具,沈老师让它更好地服务了我们的教学,服务了我们的学生,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真正发挥了多媒体手段的效用。
杜志坚:沈老师的《广玉兰》,教学设计科学合理,教学内容完整,符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特点。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教学过程中,过渡衔接非常的自然,重点指导学生朗读,指导非常到位。整节课,学生读的很充分,而且很投入。实现了教学目标,学生的感悟体会深刻,教学效果非常明显。
成洪举:刚才成老师谈了自己的听课体会。作为一位新教师,当然可以从吴老师身上学到很多,也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下面,我建议大家围绕这节课的突出的、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来谈谈自己的看法。第一点,谈谈吴老师这一节语文课中多媒体设备的使用。
王洪山:我认为,为了能更好地让学生了解广玉兰的叶片,除了看网页画面外,还可以采集一些实物,在课堂上当场分发,让大家一起来观察这叶片,摸摸叶片,并说说它有什么特点,就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文中的“铁锈色”“短柔毛”“富有光泽”等。实物教学也能让学生走近了课文,让生活与语文融合在了一起。
沈照水:我自己认为在课堂上,学生的朗读还可以再多一些,方式也可以再多样一些。引导学生品读。先整体感知,再细细品味。让学生在读中品味感悟语言,在读中内化积累语言。我重视了孩子学习的自主性,给了他们充分的自主阅读的时间,也非常尊重孩子的独特体验。一切都要放手同学们去做,这一点还是比较好的。在这节课中,我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经过这堂课的教学以及各位老师的评课,我从中指导了自己的不足,需要继续改进的地方,这些都是我应该认真思考总结的。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认真总结,积累经验,努力做好语文教学工作。
第3篇:评课稿
评课稿
翁晓兰
为期两个周的课堂技能竞赛现已结束,在本次活动中,各位参赛老师都发挥了各自特长,精心备课。这几节课都各具特色,为我今后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价值。
宋海英老师上的是《泉城》一课,教师语言生动,普通话很标准,尤其是制作的课件很美,真实的泉城图片给了学生直观感受,表格的设计渗透着学法指导。胡发坤老师的《负荆请罪》是一篇剧本,胡老师能抓住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变化、分析重点词句进行指导朗读,指导朗读有方法,效果很好 ;学生所演的课本剧也惟妙惟肖,体现了剧本这一体裁的特点。叶梅君老师所执教的《姥姥的剪纸》是一篇篇幅较长的课文,但她教学设计很合理,重点突出,精讲部分细腻、略读部分自悟,问题设计难易程度合适,突出了文章中心,是较为成功的一节课。闫霞老师的《轮椅上的霍金》讲解细腻,教法、学法指导明
第4篇:评课稿
《九色鹿》评课稿
胡老师执教的《九色鹿》,精彩纷呈,为低年级阅读教学树立了榜样。
一、这是一节扎实的课。
语文课,要有浓浓的语文味。语文课上要讲“字、词、句、篇”,要有“听、说、读、写”。课堂上,两位老师围绕语言文字,进行了扎实的训练。既注意了知识的传授,又注意了方法的指导。如:开课伊始,老师就用三种不同颜色的粉笔,在黑板上一笔一划、工工整整地书写课题,并提示学生看老师写课题,一方面让学生从颜色上感受了九色鹿的“色”,另一方面也为学生规范写字起到了示范作用;在指名学生读生字时,发现有的学生没有认真听别人读时,及时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在学习生字时,让学生说识记方法,教师范写时,采用口诀记忆法,边写边念口诀,学生在浓浓的趣味中掌握了字形结构。如何让学生潜心会文?如何引导学生同文本对话?如何让学生亲近语言文
第5篇:评课稿
《买电器》评课稿
《买电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加与减”的第一课时”,是学生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整
十、整百数的加减法。总体上:曹老师上课语言精炼,温柔可亲。对于课上每一位学生回答都能给予肯定或表扬,鼓励的语言让学生不再胆怯,课堂气氛活跃。
教学中的优点:
1、一开始,启发学生说出自己家中的电器,接着我便使用教材中的主题图“买电器”引入。(电脑课件出示主题图)当学生从图中搜集到信息后,再鼓励学生根据信息提问一些数学问题。这样的情境引入,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在学生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利用学具进行操作说出计算方法。给了他们展示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