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自主探究出多种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根据具体题目情景,合理选择解题策略。
过程与方法:
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的计算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算法思维,提高数学交流能力,逐步养成自觉选择合理算法,发展计算的灵活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通过估算,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
自主探究出多种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通过让学生亲身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培养他们的算法思维。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师:小朋友还记得小动物们在谁跑得快比赛中,谁获得了冠军?今天小牛要主持一场动物团体操比赛。
瞧!小刺猬上场了!每行12只,排了14行,共有多少只小刺猬参加团体操比赛?
二、自主探究。
(一)、探究算法
1、列式:14×12=2、14×12等于多少呢?
(1)学生独立尝试,教师巡视,及时捕捉学生生成性资源,对有困难学生进行指导。
(2)将学生生成性资源展示在黑板上(包括错误的),组织学生独自看各种展示的方法,记录下有意见或有疑惑的算法
(3)对有意见或有疑惑的算法展开讨论与质疑,在讨论与质疑中引出课题,引出估算,引出范围。
(4)将上述方法进行整理归类(小组讨论)
(5)同桌说说自己认为那种方法比较方便,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二)、体会算法;体验不同的题,最优的方法也不同
1、师:那就请你先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算一算13×18,然后告诉你的同桌你怎么算的?
交流:你的同桌是怎么算的?(指他的同桌)他又是怎么算的?
师:看来小朋友不但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算,而且还能从别人那里学到不一样的方法,很会学习。
2、制造矛盾冲突,引发思考:是不是对每题都能用你觉得喜欢的方法来计算呢?
3、学生自己例举判断(如不行,教师出题:17×29)
(1)、学生独立计算17×29
(2)、不同的题,有不同的好方法
(3)、小结:先要观察题目数字的特点,根据题目数字的特点选择计算起来比较快的好方法。
4、出示25×2
4(1)思考:观察题目数字的特点,对这题你会选择那种方法呢?
(2)计时赛一赛,选前10名,统计不同算法名次
(3)思考:这是巧合么?是这些同学写字速度快,还是……?
(三)、练习47×73 25×32 85×16
第2篇: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理解用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得数的末位和因数的十位对齐的道理。2.掌握因数是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乘法笔算。3.通过让学生亲历两位数乘两位分析过程,培养他们的算法思维。4.在计算过程中,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2.教学重点/难点
能正确计算两位数的乘法,根据数的特点灵活进行分拆。
3.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每盒蛋糕12元,每人买一盒,一共用去多少元?列出算式。生:12×4 师:我们碰到这样的乘法算式,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解决呢? 生:分拆。竖式。横式。。
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乘法算式的计算方法。出示课题: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
二、新课探索 探究一
每盒蛋糕14元,小丁丁小组共12人,每人买一盒,一共用多少元呢? 师:你们可以用分折的方法很快得出结果。(四人小组讨论)生①:14×12
生②:14×12
=14×10+14×2
=5×12+9×12
=140+28
=60+108
=168
=168 生③:14×12
生④:14×12
=20×12-6×12
=14×3×4
=240-72
=52×4
=168
=168 小结:利用分拆的方法可以使计算简便。
① 两个因数相乘,可以把其中一个数拆成两个一位数相加或者相乘的形式。② 也可以将一个因数拆成整十数与一位数相加或相减的形式。
课内练习练习一
师:用分拆方法计算
47×73
17×28
=47×□+47×□
=
=
=
=
=
探究二 如果全班37人,买43角一块方巾,共多少角? 师:列式计算(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生①:43×37
生②:43×37
=40×37+3×37
=50×37-7×37
=1290+301
=1850-259
=1591
=1591 小结:如果遇上这类数据通常采用把一个数拆成整数与另一个数相加或相减的形式。
探究三
除了利用分折方法,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计算出结果? 板演竖式计算过程
师:看明白了吗?请你说说301是怎么来的? 生:是37里的7乘43得来的。师::那129在这里是129吗? 生:不是,是表示1290!师:1290又是怎么来的呢? 生:是37里的30乘43得来的!师:说得真好!
小结:用两位数乘时应注意,用个位上的数去乘得
若干一。用十位上的数去乘得若干个十。用哪一位上数去乘所得积与那一位对齐。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用分拆的方法和竖式计算的方法解决了这道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的算式,请你观察竖式计算与分拆算式,有什么发现吗? 生:竖式计算的步骤可以看做是把37分拆成30和7,分别去乘43.师:是啊,其实,我们的竖式计算的方法就是一种先乘一位数再乘整十数的分拆方法,只是写法上有些不同!师:谁再来说说竖式计算各部分的含义? 生汇报。
练习二
师:竖式计算,说说计算过程。
⑴ 12×23
⑵ 27×23
⑶ 55×44 师:算的真棒!
练习三 师:找出病因
生①:小兔数位对错了。
生②:小熊十位上的2和78相乘乘错了。生③:小狐狸最后一步加法加错了。师:写出正确的算式。练习四
师:小刺猬上场了!每行14只,排了22行,共有多少只小刺猬参加团体操比赛?
师: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生:计算时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
课堂小结
1.两个因数相乘,可以把其中一个数拆成两个一位数相加或者相乘的形式。2.也可以将一个因数拆成整十数与一位数相加或相减的形式。
3.用两位数乘时应注意,用个位上的数去乘得若干一。用十位上的数去乘得若干个十。用哪一位上数去乘所得积与哪一位对齐。
第3篇:《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教学设计范文
《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自主探究出多种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根据具体题目情景,合理选择解题策略。
过程与方法:
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的计算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算法思维,提高数学交流能力,逐步养成自觉选择合理算法,发展计算的灵活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通过估算,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
自主探究出多种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通过让学生亲身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培养他们的算法思维。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师:小朋友还记得小动物们在谁跑得
第4篇:《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的教学设计范文
《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的教学设计范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自主探究出多种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根据具体题目情景,合理选择解题策略。
过程与方法:
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的计算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算法思维,提高数学交流能力,逐步养成自觉选择合理算法,发展计算的灵活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通过估算,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
自主探究出多种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通过让学生亲身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培养他们的算法思维。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师:小朋友还记得小动物们在谁跑得快比赛中,
第5篇:四年级数学《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自主探究出多种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根据具体题目情景,合理选择解题策略。
过程与方法:
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的计算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算法思维,提高数学交流能力,逐步养成自觉选择合理算法,发展计算的灵活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通过估算,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
自主探究出多种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通过让学生亲身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培养他们的算法思维。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师:小朋友还记得小动物们在
第6篇:一位数与两位数相乘教案
一位数与两位数相乘(进位竖式计算)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一位数与两位数相乘(连续进位)的竖式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进行一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的竖式计算。
2、学会乘法估算,培养学生估算意识。
3、在计算中充分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继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细心计算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
笔算连续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和进位叠加。教学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2×9+9= 6×5+4= 7×6+8= 4×7+3=
2、直接写答案。3 9 4 4 6 × 3 × 2 × 2
意图:复习以抢答形式呈现:
1、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上进心和竞争意识。为今天学习连续进位的乘法做良好的铺垫。
二、新课探究:
探寻笔算连续进位算法
媒体出示:如果4罐酸奶装一盒,23盒里有多少罐酸奶?
1、选择信
第7篇:两位数与三位数相乘 教案
两位数与三位数相乘
一、教学内容:
17——18页
二、新课程标准要求:
计算教学,应减少单纯的技能训练,避免繁杂的计算和程式化的叙述算理,鼓励算法多样化,将运算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等。
三、学习目标:
1.掌握两位数与三位数相乘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乘法笔算。
2.理解用因数哪一位上数去乘,得数的末位和因数的哪一位对齐道理。
3.知道乘得的数满几十,需向前一位进几。
4.培养学生在计算前先估算的意识,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四、评价目标:
计算教学必须从算理开始,学生只有理解了计算的道理,才能“创造”出计算的方法,才能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才能正确迅速地计算
五、教学准备:
幻灯片、小黑板
六、教学过程:
复习1. 口算
11×50 16×40 70×13 18×700 140×50 40×180 6×2+8 3×7+4
第8篇:整十数与两位数相乘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整
十、整百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2.能正确熟练到进行整
十、整百数乘两位数的口算。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整
十、整百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先去掉因数末尾的0相乘,再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相同个数的0的算理。
3.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卡片。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口算
8×30
10×70
900×5
14×3
12×5 9×700
5×800
20×30
36×2
42×4
二、探究 1.多媒体课件呈现主题图
师:(1)从图中你能收集到哪些信息?
(2)要想知道小猴家到体育场的路程,你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3)你是怎样知道小猴骑车所用的时间? 2.小猴家到体育场有多远?(1)学生列式:
30×92=(2)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答。(3)小组交流解答方法。(4)汇报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