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三年级数学上《乘火车》评课稿北师版
三年级数学上《乘火车》评课稿北师版
李老师讲授的是北师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乘火车》这一课,从她的教学设计,教学构思,教学方法中,可以感受到她对新课程理念的领会是深刻的,教学方法把握得当,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注重学生的分享交流
从这节课的情境导入,同桌交流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独立列式计算,和同桌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等等,这些环节中,可以看出李老师在课堂上放手给学生,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每个环节,并和同桌进行交流,既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又有交流的时间。
二、引导学生学会合作,敢于大胆展示汇报
课堂上,孩子们上台展示汇报的时候,仪态大方,声音响亮,表达想法条理清晰。对72×5的计算方法,孩子们上台展示的就有好几种:
有点子图、表格、竖式,口算等,在交流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说清每一步的意思。我相信,如果学生能把计算过程的每一步都说清楚,那么他对于算理和算法也会理解的很透彻。对于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连续进位,学生已经能很清楚的表达了,那么接下来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连续进位,李老师更是完全放手让孩子们独立计算,上台展示交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李老师摒弃了师生问答的传统教学模式,组织、引导、放手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画一画,说一说,写一写,并让学生上台分享展示。尊重了学生的意见,发扬了学生的个性,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交流,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实现了由单一被动式接受学习向自主探究式学习的转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群体的积极性,真正在课堂上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第2篇:二年级数学上《搭配》评课稿
二年级数学上《搭配》评课稿
从听课中可以总结出一下几点:
1、教师的课堂引导非常有趣,从数学王国的大门钥匙的密码引入课堂,让学生利用1和2组成一个两位数来揭开大门的钥匙,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初步接触利用数字组成一个数的可能性是多个的,另外结合地图的涂色来引入第一个例题。
2、教师利用了一条主线贯穿全课堂,利用数字王国的大锁密码,开始课堂,最后又用大锁的密码结束课堂,并且对本节课做了升华提升,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有始有终。
3、教师的教学环节设计比较巧妙,尤其是对于涂色的设计,根据地图进行了改变,让学生理解题意,注意题意的.要求,并在黑板上进步摆出图形,结合自己制作的图,让学生明白定位法的确定方法,可以先确定前面的,也可以先确定后面的。
4、教师通过几个例题和操作实践,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自己探究实践,对具体的方法最后提出总结,根据学生的活动,挑出能够快速完成的几个,总结方法,让学生来了解方法的重要性。
5、在练习题的设计上也别出心裁,形式多样,有排数字,合影留念,教学环节联系生活,抓住学生的心里特点,实际进行模拟演练,让学生倍感兴趣,而且在练习上也拓宽思维,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编号排序。
对本节课意见和建议:
1、课堂的开始地图出示虽然比较新颖有趣,引起学生关注区分比较,但占用的时间过长,教师可进行适当的裁剪,直接给出地图,首先涂上不同颜色,问学生还有其他涂色方法吗,口头回答几个后,直接开始涂表格,不用涂地图。
2、讲解定位法和交换法是是否可以再具体详细些,感觉学生课上还是不是很明白如何定位。
第3篇:二年级数学上《认识多边形》评课稿
二年级数学上《认识多边形》评课稿
一、由浅入深,衔接自然。
李xx老师由窗户形状的引入过渡到由多种多边形组成的古代窗户,然后由熟悉的三角形到不熟悉的多边形的画一画,描一描,新旧知识过度自然;在学生找出不同边数的图形后,自然引入课题;在认识了四边形后,随即就让学生找出一组图形的四边形,这种随即巩固练习的方式强化了四边形的特点,加深学生对四边形认识的印象,新授、练习之间的转换毫无破绽,非常自然;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依次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看似顺其自然,其实都是老师的精心设计。练习的形式多种多样,由浅入深。如,先是数生活中的多边形有几条边,然后让学生自己数作业纸上的多边形,接着让学生动手操作,以及最后的“你能找出几个四边形”,内容层层深入,越来越有思考性。
二、动手操作,体验感悟。
皮亚杰指出:“
第4篇:评课稿
评课稿
翁晓兰
为期两个周的课堂技能竞赛现已结束,在本次活动中,各位参赛老师都发挥了各自特长,精心备课。这几节课都各具特色,为我今后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价值。
宋海英老师上的是《泉城》一课,教师语言生动,普通话很标准,尤其是制作的课件很美,真实的泉城图片给了学生直观感受,表格的设计渗透着学法指导。胡发坤老师的《负荆请罪》是一篇剧本,胡老师能抓住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变化、分析重点词句进行指导朗读,指导朗读有方法,效果很好 ;学生所演的课本剧也惟妙惟肖,体现了剧本这一体裁的特点。叶梅君老师所执教的《姥姥的剪纸》是一篇篇幅较长的课文,但她教学设计很合理,重点突出,精讲部分细腻、略读部分自悟,问题设计难易程度合适,突出了文章中心,是较为成功的一节课。闫霞老师的《轮椅上的霍金》讲解细腻,教法、学法指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