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揠苗助长教学设计
《揠苗助长》教案
曲靖市富源县大河镇圭山小学
晏小金
教学目标:
1.会认“寓、焦、喘、截”4个生字,会写“焦、费、望、算”4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要急于求成。3.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教学重、难点:
1.写字;2.感悟寓意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学习法 情景教学法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了解题意
1、师: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童话故事,神话故事、儿歌、古诗。但你读过寓言吗?(生:读过,《小寓言大哲理》,师:你们真是爱读书的孩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个寓言故事,板书课题:27.寓言两则,齐读题。
2、学习“寓”:(师:这个“寓”是我们这一课的其中一个生字,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同学们知道吗? “寓言”是用短小有趣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师: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则寓言,看看它是通过什么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的。请大家把手伸起来跟老师一起写:“揠苗助长”,生读题,(注意:“长”这个多音字在这里读“zhǎng”.“揠苗助长”这个故事你看过或听过吗?在哪看(听)过?
生:故事书里、电视上等
(可能会说:我看的是拔苗助长,跟这个故事一样的)
3、师:也就是说“揠苗助长”又叫——生齐:拔苗助长!(师在“揠”字下面板书:拔)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揠”的意思是——生答:拔
4、那你能猜出这个题目的意思吗?(把禾苗拔高帮助禾苗生长)
二、初读感知课文,学习生字词
1、师:现在我们就来看看这个故事,请听老师读读这个故事,要求注意听清读音。
2、学生自由读(师:在读课文之前,你想对自己提出什么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3、学习生字: 在学课文之前我们还是先把生字解决掉,好吗?(1)出示生字卡片(带拼音):寓、焦、喘、截
自由读——指名带读(在你带读之前你想提醒同学们待会读的时候要注意那个字的读音?翘舌音)——抽查读(多请几个中等生或差生)看来掌握得不错哦
(2)(师:没有了拼音的帮助,你还会读吗?)出示没有拼音的生字卡,再抽查读——齐读
(3)交流记字方法(师:那么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呢?有什么好方法?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它们?)
(4)师:下面请同桌之间互相认读预习时划出来带生字的词语和句子(5)指名读词语和句子(6)做练习:读一读
4、师:我们认识了生字,就可以把课文读好了,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读通顺,读流利,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师:现在老师就来检查看看你们是不是把课文读通顺了。指名分段读文,集体正音
6、指名汇报。(当学生回答不完整或太罗嗦时师引导:古时候有个人他急着想要怎么样,就把禾苗怎么样?结果怎么样?)
三、精读品味,议中悟理
1、过渡:你从课文中什么地方知道他急着想要禾苗长高?用——划出句子。
2、指名回答(从哪个句子看出来?读一读,课件出示句子: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
3、理解体会“巴望” 师:这一句里哪个词语最能说明他急着想要禾苗长高?(巴望,课件点红)除了“巴望”还可以说什么?那这一句应该怎样读?(指名读、齐读)
4、体会“好像”这个词语的准确。师引读:“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生接读“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课件出示句子: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师:真的没有长高吗?生:不是)在原句子下面出示句子比较理解: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高。齐读。师:你发现了什么?(生:一个有“好像”一个没有)师:意思一样吗?(生:不一样,有“好像”是说禾苗有长高了,只是长得慢,看不出来,没有“好像”是说禾苗根本没有长高)你的理解真准确。
5、过渡:但那个农夫知道吗?(生:不知道)他看到禾苗好像没有长高,心情怎么样?把有关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来。
6、指名读,课件出示句子: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课件出示“他在天边转来转去。”体会“焦急”,指名表演
师:你体会到什么?(生:我体会到那个农夫很焦急地转来转去)能不能换一个词理解“焦急”?(着急)谁来表演一下这个时候的农夫?(引导评议:要演出“焦急地转来转去,还要自言自语地说”。)怎样自言自语地说?(提醒“得”是多音字,用几个读音说句子)
7、他有没有想到办法?你从哪里知道的?(第二自然段)请同学们默读第二、三自然段,边读边想:你知道了什么?
8、指名汇报。(板书:拔苗)课件出示句子: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1)引导体会“筋疲力尽”
(2)让学生当禾苗说体会,引导学生理解植物生长有它自己的规律 师:过渡语:是啊,农夫想了好久,终于想到一个好办法,来我们一起观察一下书本上的图,看看他是怎样把禾苗拔高的?(生观察图片)谁来说?(生:他是一棵一棵往高里拔的。)师:累吗?(生:累)师:哪个词告诉我们?(生:筋疲力尽)师点红这个词,师:假如你是田里的禾苗,你会对农夫说什么?(师小结:植物生长需要泥土和水分,而农夫把禾苗拔高了“一大截”,使禾苗的根部脱离泥土,肯定会死的。这就是植物的生长规律)
9、指名读第三自然段,读好“喘气”的语气。过渡:但农夫知道吗?(不知道)他把禾苗拔高后自我感觉怎么样?谁来读一读?他是怎么样地说?(喘气)你喘气时说话是怎样的?谁再来试试看?他还自得其乐呢。
10、过渡:然而结果是?(师板书:枯死)齐读第四自然段
四、想像拓展
1、师:你能当当农夫的儿子,回来告诉我结果吗?(师适时问:啊?为什么会枯死了?)生答。
2、师小结:是啊,禾苗生长都有它的规律,要慢慢地长,如果咱们不依靠他的生长规律,急于求成,就会坏事,这就叫----师指课题(揠苗助长)
3、举例说说我们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吗?
读了这个故事,让老师想到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有的小孩明明对音乐一点都不感兴趣,可有的家长就一定要自己的小孩去学琴,把孩子送到社会上一些辅导班,没几天孩子就能拉出曲子,但在少年宫,不学好基本功,指法不熟练,不正规,是绝不让拉曲子的。这些送孩子去辅导班的家长就像农夫一样“揠苗助长”。那在咱们的学习中,你碰到过哪些事就像“揠苗助长”一样,急性子办了坏事呢?
4、复述故事
五、指导书写:焦、费、望、算
1、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字在结构和笔画上的特征,2、交流观察的收获。你觉得要写好这几个字有哪些地方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呢?教师适当点拨。如:“焦”的上面,右边是四横,不要写成“住”;“算”字中间是“目”不是“日”;“费”字上面的是“弗”,要先写“弓”字;“望”字上面左半部的“亡”字的最后一笔有变化。
3、教师逐个字范写,边写边强调重点笔画,学生书空。
4、端正姿势,学生自主练写,写后互相评议。写得不好的多写几个。
六、布置作业:把故事及故事的道理讲给父母听
七、板书:
揠苗助长
好焦急——“好”办法——好辛苦——“好”结果——好愚蠢
第2篇:揠苗助长教学设计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
寓言是一种用比喻性的故事来说明道理的文学作品,大都篇幅短小,情节简单,含有讽刺意义和教育意义。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揠苗助长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参考!
教材分析:
《揠苗助长》是古代寓言故事,故事情节简单有趣,把深刻的道理寄寓在短小的故事之中。《揠苗助长》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巴望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拔,结果禾苗都枯死了。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不顾事物发展的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办坏。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焦、筋、疲、喘、截”5个生字,会写“筋、疲、”2个字,理解并掌握“巴望”、“焦急”“筋疲力尽”等词语。掌握由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揠苗助长”意思,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
3、比较句子的不同,能体会词语“焦急”在句子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
教学课时:
一课时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揠苗助长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看寓言故事的图片
2、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图片,想看吗?《刻舟求剑》、《亡羊补牢》的图片,看看是什么寓言故事?
3、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个别读、齐读
同学们喜欢这样的`寓言故事吗?今天,让我们再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揠苗助长》板书课题。
3、“揠苗助长”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我们一起来听听吧。(放课件)
4、故事听完了,那你知道揠是什么意思吗?(拔),噢!所以也有好多人把揠苗助长叫(拔苗助长)。这个农夫想让禾苗快点长高,就(拔禾苗)帮助禾苗生长。可结果禾苗却枯死了。想不想自己读读这个故事?(想)。
二、初读认字,初步感知
1、把课本轻轻的翻到58页。注意,读书时一定要----把字音读准确,把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还要----?(开始)
2、认读生词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这么快就读完了,那我要考考你们,瞧,生字宝宝(带拼音)出来了,自己读一读。
(2)交流识字方法(与同桌交流怎样记住这些生字)
2、认读生词
自由读生词、齐读词语、开火车读词语
这么快认会生字,那我要考考你们,瞧,词宝宝出来了,自己读一读。(生自由读生词,)
3、检查读课文情况,生字回文
生字我们都认识了,一起送字宝宝回家吧,相信这一次,一定能读得很流利。开始吧。
(1)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流利,想一想课文讲了什么故事?
4、说出故事大意
课件:完成填空:古时候有个人,因为巴望禾苗——,就把禾苗——,结果——
二、熟读课文,自主释疑
(一)为什么揠苗
1、课文会读了,谁来读读第一小节,男生读。
2、这农夫种下禾苗之后是什么心情?(焦、着急。“高兴”,只是高兴吗,你来说,焦急)。你从哪看出农夫很焦、着急?读出急。
---巴望-----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
A、“巴望”能换个词吗?(希望、盼望)是非常的盼望,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B、课件:他天天到田边去看,瞧,
那天天刚蒙蒙亮,他就——————
第二天,天下着毛毛细雨,他还是——————-
第三天,他起得更早了,————————
师:他每天都早早地到田里,望着禾苗,希望禾苗快快长大,这样的心情就叫——巴望
C、指导朗读
3、你还从哪些地方看出他希望自己的和苗长得快些?
老师过渡:农夫希望禾苗快点长,心里很急呀!天天去看,你还从哪也看出他很焦急?
4、他在田边焦急的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他们长”
5、比较句子,说说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课件出示:他在田边转来转去。
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
6、扮演农夫边朗读边做动作
7、指导朗读(个别读、评价读、挑战读、齐读
8、齐读瞧农夫着急的样子。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9、师:你还从哪也看出他很焦急?、
出示句子:
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禾苗一点也没有长高吗?(长高了)你怎么知道?
小结:禾苗是长高了,由于长的慢,农夫没有感觉到。所以文中说好像一点也没有长高。农夫的心理呀特别的着急,谁来完整的读读这段话。
10、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二)怎样揠苗
1、默读第二自然段,他想出了什么好办法画出来。
2、出示句子: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
1)从哪些词看出?急忙跑:真是个急性子,连想到办法还这么急
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花了很长时间还都没有休息
引读:当中午太阳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地时,农夫在田里——
当肚子饿的咕咕叫时,农夫在田里——
当农夫汗流满面是,他还在田里——
(2)他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都在重复着同样的动作,难怪会累得——筋疲力尽
(3)看,你能说说农夫都累成什么样了?累成这个样子就叫——筋疲力尽
(4)筋疲力尽是什么意思?(生自由说)
老师:一点力气也没有了就叫筋疲力尽。谁来读这段话?(读吧)让我们再一次把自己的感受送进句子读读
3、指导朗读第2节(指名读、挑战读、师生合作读)
4、学习第三小节(个别读,挑战读、师生合作读)
个别读是呀,虽然很累,可看着被自己拔高的禾苗,他是什么心情(高兴的)!谁来高兴的读第三小节。(中等生读)
再读你读出了高兴,谁来一边喘气一边高兴的读读,(来读吧,好一点的学生上堂表演)。
师生合作读瞧这农夫又累又得意的样子。一起来读读这段话。我读前边他回到家里,一边喘气一边说生接——。
(三)结果怎样?
1、齐读第四段。
力气真的没白费,禾苗真的长高了一大截吗?齐读第四段。
A、这么着急的结果是什么?(禾苗都死了)为什么禾苗都枯死了(太着急了)
B、请你来帮帮他,他应该用什么办法来帮助禾苗生长呢?
四、练习说话,说出寓意
1、课件出示,想象说话
农夫的儿子看到禾苗都枯死了,飞跑着回去告诉自己的父亲。农夫根本不相信会有这样的事,连忙赶到地里。这个时候,面对着这样一片枯萎的禾苗,儿子会说些什么呢?农夫看见枯死的禾苗,想着自己拔禾苗那么辛苦,他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选择一个角色说一说。
农夫的儿子说————-
农夫看见枯死的禾苗,想着自己拔禾苗那么辛苦,他说————————
师:是呀,禾苗生长都有它一定的规律,要慢慢的长,如果咱们不依照他的生长规律,急于求成,就会坏事,这——就叫做“揠苗助长”。
2、读了这则寓言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做事情要遵循规律,不能违背规律,急于求成的道理。)
3、总结: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急于求成,如果太着急,违反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反而会失败。希望我们能从文中的这个人身上吸取教训,千万不要干出这样的傻事。
4、在我们生活中,你见过哪些事就像“揠苗助长”一样急性子办了坏事呢?(小组讨论)
五、指导写字
1、指导写字“筋疲”
师:我们写字也一样,要从小打好基础,才能写出漂亮的字。下面来展示一下吧。看这两个字仔细观察,你要提醒大家什么?
(1)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
(2)说说你的书写建议
(3)练习书写纠正错误
六、作业设计:
1.我会说,我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或其他小朋友听。
2.我想读,中国有许多流传千古的寓言,让我们动手找一找,读一读!
小结收束全课:不顾事物发展的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办坏,这是我们学这则寓言获得的启示,也是我对你们最大的愿望。希望大家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并在课余时间读更多的寓言明更多的道理,成为一个充满智慧、品德高尚的人,这是我们所有人对你们的美好祝愿。下课!
板书设计
巴望
揠苗助长拔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枯死
第3篇:揠苗助长教学设计
揠苗助长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并积累运用词语。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则寓言故事。
2.把握故事内容,能在阅读中质疑、解疑,发表见解,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寓言故事蕴含的道理:做事不可急于求成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朗读,体会寓言的寓意。2.训练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3.激发阅读寓言的情趣。【教学准备】 相关教学课件、投影。【教学过程 】 一.谈话导入:
1、丁老师知道我们班同学很喜欢听故事,今天我们要来读一个好听的故事,叫“揠苗助长”,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揠”是提手旁,注意右边,助是帮助的助。板书:揠苗助长
2、一起读好课题。师:你能读课题吗?指名读,齐读。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1、想知道这个故事怎么有趣吗?请你把书轻轻翻到122页。读读这个故事,注意把
第4篇:揠苗助长教学设计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
玉壶镇小
邓彩霞
一、教学目标:
1、会认五个生字“寓、焦、喘、截、揠”,会写“焦、望”两个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二、教学重难点: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
三、课前准备:课件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看图片猜故事引入
1、看图片,猜故事名(坐井观天、狐狸和乌鸦、龟兔赛跑)
2、师:这节课,我们要一起学习一个有趣的故事,这个故事叫----(板书:揠苗助长)(指名读题、齐读课题)
3、师:读着这个词,小朋友肯定想到我们去年学过的一个词了、(坐井观天)对,这两个词的意思是一样,那揠----就是拔的意思。过渡语:这个故事会告诉我们什么?就让我们走进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
1、师:请小朋友翻开第27课,认真
第5篇:揠苗助长教学设计
教 案
授课教师:王健慧 教学内容:《揠苗助长》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4个生字以及会写“焦”等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寓意。教学重难点:体悟寓意。
教具准备:字卡、多媒体课件、铅笔两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解释寓言含义,进入课题。
1、出示《井底之蛙》图,请孩子们回忆,说出题目。孩子们,请大家和我一起回忆,这幅图是我们学过的哪一个故事?(一生回答)。
2、教师小结:《井底之蛙》告诉大家一个什么道理呢?(生回答)那“寓言”就是用小故事说明大道理,给人以启发教育。
3、出示课题,并朗读。
今天我们就学习两篇寓言中其中的一篇,谁来读题目?(一生读)看样子你预习的很棒,这个生字“揠”读得很好。这个多音字读什么?是生长的长。
大家一起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随文识字。
1、初读课文。请大家
第6篇:揠苗助长教学设计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会认“寓、焦、截、喘、望”,会写其中的“焦、望”;结合语言环境直观了解“巴望、焦急、自言自语、转来转去、筋疲力尽”等词语的意思。
二、会讲这个故事,在情境中模糊感悟办事不能急于求成的寓意,相机进行口头表达训练。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听讲故事,导入新课
讲故事
师:小朋友们,喜欢听故事吗?
师: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好书不厌百回读。这是什么意思呢?意思是:好的书读了很多很多遍,还感到不满足。那么,好故事呢,是不厌百回听的,就是听了很多遍还想再听。现在老师就要讲一个好故事,小朋友们已经听过的,听好了(师讲述《坐井观天》的开头)谁接着讲。师:还记得这个故事的题目吗? 初解题
师:《坐井观天》是古代流传下来的寓言故事(板书:寓言,其中“寓”字注音),流传了两千多年。请
第7篇:揠苗助长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
︽
揠 苗 助 长 ︾ 教 学 设 计
安岳实验小学 杨 娇
2012年7月9日小学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11课《寓言两则》之一
揠苗助长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并积累运用词语。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则寓言故事。
2.把握故事内容,能在阅读中质疑、解疑,发表见解,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寓言故事蕴含的道理:做事不可急于求成,要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朗读,体会寓言的寓意。2.训练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3.激发阅读寓言的情趣。【教学准备】
揠苗助长的动画视频、相关教学课件。【教学过程 】 一.谈话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则寓言故事,大家知道是什么吗?(刻舟求剑)
那老师想考考你们,知道这个寓言故事的意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