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中国教育学读书笔记(读后感)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英语读书笔记及读后感”。
中西教育意义的差异
万怡宸 “略论中国教育学”分为三节。第一节从历史的和比较的角度说明中西教育的本质区别及中国近代教育受西方影响而变化的不足之处;第二节聚焦中国教育精神底里,指出“中国教育主要在教人如何好好做一人”,“家庭国家社会教育,主要在性情上。学校教育则在教其性情外,又需教其各人之才智”; 第三节则从中西思维发展有“明体”与“达用”的侧重不同,比较说明中国传统教育之“会通和合”与重德的特点。本文主要探讨第一节——中西教育意义的差异
钱先生认为西方教育在课程设置上偏重“达用”,意义仅为功利;而中国教育则是“以德性教育为基本,亦以德性教育为归宿”,旨在教人为人。他认为教育是文化体系中一个主要项目,而中西方教育有很大的不同,是中西文化差异的一个具体反映。
从文化基本气质看,中国传统文化不是突出“用”的东西,而是强调自我超越,心灵境界的自我发展,如儒家的“学”,是“为己之学”,但这里的为“我己”,不是为自己所用而“学”,而是为了达到心灵境界的成熟而学。所以中国教育“既非宗教,又非为谋生之职业。而与人之为人,即人生之全部,又得密切相配合”。
与中国传统文化强调教育是为了发展自我相对,西方文化深受边沁和密尔的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强调教育要有实用性,“为传播知识与训练职业”,重视发现的结果,而这个探索过程当中的“人”只是一种工具。这样就造成为学的一个病症,即“学为主而人为从”。学问可不依赖于人而存在,而人只是发现外在事物中“真理”的工具。“因此学与学问,分疆分道,而待人以各不同的方法,各走各路,而形成为各种学问之专家„„循至除却其所学,乃不见其人之存在”。学问的分疆而治,造就出大量的专家来,但如此以来,就只见其学,不见其人,人的本身反倒淹没在外在的知识海洋中了。而学问的分支也就越来越多、越来越细。“每一人只附着于每一学,而又是附着于每一学之分支小节上皓首腐心”,这样就造成为学的又一个病症,即“学问上的分工愈细,而从事于学的人,则奔驰日远,隔别日疏,甚至人与人之间不相知”。人成了学问的工具和附庸,把人生意义地位约束了。全人生只成为功利的、唯物的。由庄子“道术为天下裂”,钱先生感慨:“今天世界的道术,则全为人人各自营生与牟利,于是职业分裂。”然而,“德性一观念,似乎极少人注意。职业为上,德性为下,德性亦随职业而分裂。”
人生的意义应该在于心灵的净化,人格的崇高,而不应该仅为功利,教育的宗旨也不该把人培养成功利性的工具。故钱穆先生认为,“中国观念则不同。中国人似乎很早便认为学只为人而有,一切学之主要功用在于完成人,人的本身则别有存在,此一存在则自有其理想与目的。即是说,人必该成为如何样的一个人,而其从事于学,则只为追求此理想、到达此目的之一种手段与工具。
人进行学问研究也只是为了完成自身,非为功利之获得,而为道德之进境,故“中国教育则在教人为人。天生人,乃一自然人。人类自有理想,乃教人求为一文化人、理想人。”
中国传统教育的最高宗旨在教人学为人,尤其是儒家理念全在于此,“在中国文化体系中,教育即负起了其他民族所有宗教的责任。儒家教义,主要在教人如何为人。亦可说儒教乃是一种人道教,或说是一种人文教,只要是一人,都该受此教。”此项教育的主要意义,并不专为传授知识,更不专为训练职业,亦不专为幼年、青年乃至中年以下人而设。此项教育的主要对象,乃为全社会,亦可说为全人类。中国传统教育面向的是整个人生和整个人类,器量与格局非西方教育只对一物一国负责可比。谓中国教育为人生教育或德性教育者即在于此。
虽然钱穆高度强调做人,却并不要否弃为学。他说:“求学与做人,贵能齐头并进,更贵能融通合一。做人的最高基础在求学,求学的最高旨趣在做人。”做人与求学其实并不矛盾,能共进相养,在求学中实现做人的终极目的。况且,“德性之一部分虽为自然禀赋,其另一部分则属人文修养。” 德性的提升本来就需要人文修养来促成,为学当然不可舍弃,只是,知识教育当以德性教育为根基,也应以德性教育为归宿。两者有主有次,又相辅相成,方可成就人才,为社会和人民做贡献。
《教育学》读书笔记赫尔巴特的《教育学》是教育理论发展史上的伟大里程碑,是近代教育理论走向科学的开山祖和奠基石。以下内容是品才网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教育学》的读书笔......
《教育是一种训练》读书笔记《夏洛特·梅森家庭教育》系列丛书是由20世纪初英国著名的教育家,“教育之家”创始人,被誉为“家庭教育之母”,教育界的“斯波克博士”夏洛特·梅森......
作为新教师,阅读教育类的著作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我首先选择了《教育学》这本书,可以说,读了这本书后,我真是受益匪浅!赫尔巴特的《教育学》是18XX年发表的。该书所论述的教学理论,......
读书笔记—记读《牛棚杂忆》后感其实,读者本书是出自于一位学长的推荐。他说过,想要更深层次的了解陈涛娜老师的课所要看的几本书其中就有这本《牛棚杂忆》,抱着一些好奇还有疑......
《教育学》读书笔记当我看这本书的时候,发现书中的内容并不是枯燥的理论性的知识。在上课之余,我利用业余时间细细的品读了这本书,大有裨益。这本书里面主要讲到了教育的本质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