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的读书笔记

精品范文 时间:2023-12-25 07:13:06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教育学》读书笔记

作为新教师,阅读教育类的著作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我首先选择了《教育学》这本书,可以说,读了这本书后,我真是受益匪浅!

赫尔巴特的《教育学》是18XX年发表的。该书所论述的教学理论,说明了心理学对于教育学的意义,提出了教学的形式阶段的原理,论证了教育性的教学这一概念,特别是指出了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对于促进学生学习的意义。所有这些,在教育史上都有一定的价值,这就是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在世界各国得到传播的原因之一,也就是我们今天重新研究与评价该书的意义之所在。

赫尔巴特的《教育学》是教育理论发展史上的伟大里程碑,是近代教育理论走向科学的开山祖和奠基石。

(1)赫尔巴特试图将人的个性与社会性统一起来,将现实社会的要求与未来社会的召唤统一起来,从而培养既能立足现实,又能面向未来的人才。

(2)赫尔巴特将其管理论建立在性恶论的基础之上,这显然是唯心主义的观点。但是,即使在赫尔巴特的最专制的管理论之中,我们还是可以依稀看到一些民主的东西:“人们只能理智地把这种服从同儿童本人的意志结合起来,并只能把这种服从作为一种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的真正的教育的结果来期待得到”,“一个外行的教育家如果擅自行使支配权,而这种权力既不是从父母那儿得来的,又不是被学生承认的,那么他将完全自毁于此。”

(3)《教育学》的不朽生命在于它的教学论。

第一,赫尔巴特从其观念,兴趣,统觉等心理学思想中寻找其教学论的理论依据,试图将其教学论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之上。这是赫尔巴特的一个极为重大的理论贡献。

第二,他在教育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教育性教学”的概念,从而正确地阐明了教学的定义,论述了教学与教育的关系。

第三,“四段教学法”的提出。“四段教学法”对于教学的四个阶段划分得很清楚,且比较细致地考虑到学生学习时的心理状态,注意到不同教学阶段学生的不同兴趣,特别考虑到不同的教学阶段所应采取的不同教学方法。这对于知识的系统授受和教学过程的规范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4)在训育论中,赫尔巴特试图将道德的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统一起来,从而使人归于”内心自由“。从中我们又可以看到赫尔巴特试图将人之个性与社会性协调统一起来的努力。赫尔巴特重视有规律的生活在儿童的道德性格养成中的作用,将道德性格的养成生活化,重视教育者在形成儿童道德性格中的重大影响和作用,主张陶冶,反对强制,所有这些,都是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代表作,主要体现在他这本《教育学》里。他所提出的把教育学建设成为一门科学的主张,把道德作为教育的最高目的的见解,多方面兴趣的理论,教学形式阶段理论以及统觉心理学理论,等等,对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欧美多数国家以及日本等亚洲国家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产生了非常广泛和深刻的影响。其实,赫尔巴特的巨大的历史功绩主要不在于众人加之于他的”近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之父“,”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等美誉,而在于他的教育学说成了西方近代教育传统的有机组成部分。

发展进程中,赫尔巴特的影响也同样重要。这不仅是因为他是最早被系统介绍到中国的西方教育家,更主要的是他对20世纪初期中国建立新式学堂和发展近代师范教育发挥了无人可及的巨大作用。

第2篇:教育学读书笔记

《教育是一种训练》读书笔记

《夏洛特·梅森家庭教育》系列丛书是由20世纪初英国著名的教育家,“教育之家”创始人,被誉为“家庭教育之母”,教育界的“斯波克博士”夏洛特·梅森所编写的。她的核心观点是,儿童是一个具备所有发展可能性和能力的“人”,教育的目的是,尽可能多地把儿童置于与自然生活和思想的活生生的接触中。她在这套书中向父母和其他教育者传授了应该怎样给孩子实施广博的、激励的、令他们兴奋的教育。而《教育是一种训练》就是其中的一本,当我看了这本书的名字就非常的好奇,于是就阅读了一番,感觉真的很不错,现将我读这本书的感想和她家分享分享,希望各位朋友也去看看。

首先,“教育是一种训练,学校应为孩子灌输怎样的知识”是这本书的主题。这本书主要分为二十一个目录,他们分别是:

1、学校和家庭中的服从与权威;也就是说我们必须适应权威就像 滚珠要适应轴承架一样,教育孩子也是同样的道理。

2、学校和家庭权威的表现形式;主要讲在孩子做任何事情的时候父母应该给予孩子自信,要认可他们,当父母认可、信任他们时,他们就会去维护这种信任,完成父母交给他们的事情。

3、巧妙安排休闲活动;父母不仅应该信任自己,也应该信任自己的孩子,并且还应该相信能够同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而且还要相信能够为简历这样一种关系而努力。

4、孩子应该享有的几项人权;也就是说孩子有自己的自由比如选择朋友,支配零花钱,个人见解等等。

5、好的理论建立在成功经验基础上;主要讲教育应该把充分重视热的智力、道德、和体质作为最高目标。

6、把孩子视为人;首先,我们应该实实在在的把孩子当成和我们同样的人,应该重视他们,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时就具有建立许多联系的能力,我们要关心他们,恰当的时候提供正确的思想,帮助他们建立这种关系,是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7、教育就是帮助孩子形成习惯和吸收思想主要讲人在受教育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在做两件事即形成习惯和吸收思想。

8、适合孩子的某些关系;主要讲要让孩子多学些常识、学习动手能力、学习与动物友好相处、接受更多的人文知识,以及人与人的交往和道德等等

9、伟大的教育家;讲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必须形成伟大的思想,要不断充实自己,养成好的习惯,习惯导致结果。

10、体育锻炼中被忽略的几个方面;讲应该教育孩子学好文化、锻炼好身体,是自己能完成改造社会和大自然的历史使命。

11、智力训练中被忽略的几个方面;讲我们不应该忽略哲学,教育就是一门是用哲学,我们用自己智慧来教育孩子的一种努力,而不是用教育思想中仅有的那点儿新颖的东西来教育孩子。

12、道德训练过程中一些被忽略的部分;主要讲父母竭尽全力将他们的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道德习惯,道德是做人的基本。

13、一个全面的思想;主要讲我们一想到新鲜、纯净、清爽、沁人心脾的空气,就会想到酣畅淋漓地呼吸一口的动作,所以如果把教育整体行为视为一种气氛,那在孩子的教育上就会有更多的行动和打算。

14、教科书及其在教育中的作用;我们应该把孩子领进书的大殿。

15、如何使用教科书;主要讲父母应该引导孩子喜欢看书,16、教育是关系的科学;引导孩子了解那个属于他的思想和物质的世界。

17、通过密切接触受到教育;主要讲孩子应该吧学习所有的知识当成一种快乐,没有痛苦,那就是一种很幸福的事情。

18、密切接触教育神圣的使命;讲孩子应该密切接触大自然,了解自己周围环境的一切,那样就会一天天成长起来。

19、适合于14岁以下孩子的课程设置;主要讲孩子们必须通过书本进行教育,教育应当是的孩子们在书海中感觉自由自在从而是他们能够逐渐走上科学研究的道路。

20、适于12岁以下孩子的课程设置要相信孩子有能力控制自己拥有的东西:充实快乐的生活,助人为乐,也就是人格,一个人的人格取决于他对周围各种关系的领悟程度和掌握程度,要是年轻人关心快乐和追求而不是各种竞赛。

21、热爱知识;只是对于人类的头脑来说就像空气是食物,就像体育运动,甚至整个生命,不用充足的知识进行教育,就像为了身体要进行最大量的运动却提供最小量的食物一样,儿童教育的目的是让他们获取知识并享受知识所带来的快乐,所以我们必须热爱知识。这就是我读完这本书为每一个章节总结出来的话,虽然简短,但句句能体现中心思想。

感悟:读完这本书,我了解到“夏洛特·梅森”是一束明亮的光,为我们照亮了儿童思维的艺术,她的思想面向实际,读她的书发现了自我,知道了如果我们想要成功地教育自己的子女,必须不断地理解自我教育,教育方法更适合孩子的天性。他也传授给了我们教育的经验,让我们知道不要忽视滥用责任和权威,她的这二十一条,条条是真理,是方法,是指导我们每一个人教育孩子、学生的方案,教给了我们以后如何教育我们的孩子的知识,面对各种问题怎样应对,她的著作对对父母老师和学校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许多父母对家庭教育一片茫然,许多教师、学也在为教育方法困恼,现在我相信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关于怎样教育我们的孩子,为了孩子我们必须认真的看看真本书,那将是你一生的收获。

参考文献:

作者:(英)夏洛特·梅森 书名:《教育是一种训练》 出版社:中国发展出版社 页码:共261页

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年级:2011级

班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1班 姓名:彭忠文

学号:201107050004

第3篇:《教育学》读书笔记

《教育学》读书笔记

赫尔巴特的《教育学》是教育理论发展史上的伟大里程碑,是近代教育理论走向科学的开山祖和奠基石。以下内容是品才网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教育学》的读书笔记,欢迎参考!

《教育学》读书笔记

作为新教师,阅读教育类的著作是非常有必要的,所以最近放假在家我又重新拿出了那本曾经为参加教育考试而买的《教育学》这本书,我发现,和原来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的心态相比而言,现在所学到的东西比以前更深刻和更立体了,真是让我受益匪浅。

《教育学》第五章《学生与教师》中明确指出了学生与老师各自的权力与义务,比如:我国的《教育法》规定学生应尽的义务有遵守法律法规;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还比如:老师要自学生面前扮演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教育学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记读《牛棚杂忆》后感

其实,读者本书是出自于一位学长的推荐。他说过,想要更深层次的了解陈涛娜老师的课所要看的几本书其中就有这本《牛棚杂忆》,抱着一些好奇还有疑惑,我看了这本《牛棚杂忆》

其实,老实说这本《牛棚杂忆》与教育学的关系确实不怎么紧密的。除了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与教育紧密相连的地方—北大;除了故事的主人公—季老是位伟大的教育家之外,找不到任何与教育有关的东西。

其实,教育学不是一个独立于其他社会科学学科存在的主体。这意味着,任何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的现象教育学的分析都有其独特的角度,即教育学的‚维度‛。

故事的主体描述了1966年至1976年这段‚十年浩劫‛间在北京大学这座全国最高等学府发生的一系列的事件。那个艰难的时代,真如季老在开篇—源起中所说的,这个如同《玉历至宝钞》中所描写的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教育学的读书笔记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学的读书笔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