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教育学》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教育学读后感”。
《教育学》读后感
宁城县直属机关第三幼儿园 刘卫丽
不知不觉工作已将近三年,经历了数不清的考验,考验后的结果给我带来很大的成就感,不自觉的就认为教师的工作就是发展幼儿的学习能力。今天读了《教育学》,内心竟有深深的不安,多年来在我心中树立的工作目标竟轰然倒下。原来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学习能力,更是教育好每一个幼儿,能力只是幼儿的一部分,而大多数教师却一叶障目,按照幼儿的成绩带上了有色眼镜。
如何摆脱这种态度,那就需要教师对幼儿有真挚的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不能按照幼儿的能力来划分爱的界限,要一视同仁,教师对幼儿的爱要成为一种义务。师爱是每一位幼儿都渴望得到的精神雨露,是教师工作的重要的能源和灵魂。这种爱不能是表面的应付工作,它是发自内心的喜爱,教师如果没有爱就不能教育幼儿。这种爱是无私的、高尚的,对幼儿的爱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自我体现。
热爱幼儿,喜欢幼儿,以温存慈详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关心幼儿的学习、生活、思想,分享他们的快乐,分担他们的痛苦,排解他们的忧愁,从而在感情上拉近师生的距离,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近,幼儿愿意把教师当作益友,从内心深处把教师当做自己排忧解难的朋友。教师以身作则,对幼儿或示范,或帮助,或促进,使每一堂课浸透着期望和成功的喜悦。没有对幼儿爱,即使教学也没有激情。没有课堂上师生间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幼儿的技巧,方法。教师关心幼儿,把爱分配给每一个幼儿和幼儿生活的每一个方面,不能只爱一部分幼儿,而对另一部分幼儿冷漠,那是偏爱,偏爱是一种不公平的情感。教师有“不偏爱幼儿的义务”由此我想到,教师对幼儿的爱应是一种理智的诚实的公正的长远的师爱。师爱是包含教育目的爱,而且通过爱以达到教育效果。教师爱幼儿,就有教育,幼儿爱教师,于是教育产生效果。
作为教师,对幼儿的爱首先要尊重幼儿,尊重幼儿的人格和个性。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不能凭个人喜好而偏待幼儿,绝不能伤害幼儿的自尊心,把“差生”视为“朽木”。有的教师口无遮掩,或进行体罚,更是对幼儿的侮辱。任何一种体罚都是使幼儿肉体痛苦,它不仅于事无补,反而使幼儿精神倍受刺激,造成幼儿破罐子破摔的心里。教育学家陶行知最最反对体罚,他准确地说明了体罚的危害:“体罚是权威制度的残余,在时代的意义上说它已成为死去的东西,它非但不足以使儿童改善行为,相反地,它是将儿童挤下黑暗的深渊。”。作为现代的教师,我们要明白我们奋斗的工具是爱力不是武力。动武,意味着教师自身的失职。其次,对幼儿的爱还应表现在对幼儿学习、思想、生活上全面关心爱护。即父母想到的,教师想到了,父母未想到了,教师也想到了。由此我想我们现代教师做幼儿“亲人、朋友和导师”三个角色,这是当前教育思想的体现,也是教师这个职业的最根本的道德。
当然,爱不是肆意放纵,爱里有严,爱里有教育,当幼儿犯了错误,或者幼儿与幼儿之间出现争执时,教师要以审慎的态度对待幼儿的自尊心,教师的批评可以严厉,但绝不能讽刺、挖苦。“恨铁不成钢”的思想感情而一时不理智地做出有伤幼儿人格的事,是否想到这幼儿也许是一块特殊的钢坯,需要更多的爱去熔炼锻造呢?当我们看到幼儿出现了不良生活和思想倾向时,就及时送上关怀与指导,这样幼儿在承受师爱的过程中找到前进的路。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在平日的工作中只有对幼儿充满爱心,才能赢得幼儿的尊重、信任和亲近,才能奠定良好的感情基础,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把你的生命放在幼儿的生命里”,乐其所乐,忧其所忧,用师爱引导他们走向光明、走向未来。
《爱弥儿》读后感读了老师推荐的《爱弥儿》,收获很多,疑惑很多,不解很多,反思很多„„作为一名未来将会踏上三尺讲台的师范生,在这里,我想就自己关于卢梭所说的三种教育谈谈自己的......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教育学读后感,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教育学》读后感《教育学》是一位老师的必修课,其中分十章,主要讲了教育与社会、个人的发展以及教育目的、学生与老师、课程、教学、德育和班级管理。其中让我受益匪浅的主要......
教育学读后感读了《陶行知教育名篇》这本书,感受颇多。这本书汇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文章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从“教学合一”、“学生自治”、“平民教......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7篇《教育学》读后感,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