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生命教学设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生命安全教学设计”。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鼓动、跃动、欲望、冲破、坚硬、不屈、茁壮、沉稳、震撼、糟蹋、短暂、有限、珍惜、听诊器”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充分阅读文本,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涵的意思,感受作者强烈的生命意识、积极的人生态度。
4、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培养学生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的能力,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生命的短暂与可贵,懂得珍惜生命,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3、使学生能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感悟人生,关爱生命。教学过程
一、师生对话,导入新课
1、上课之前,我们做个游戏,请大家双手捧胸,双眼合闭,静心感受或聆听自己的心跳。然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是的,活着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存在。2、直接揭题,读题。3、说话练习: ⑴ 出示图片:
(破蛹而出的蝴蝶、嫩芽、出生的婴儿、跳跃的火苗、绽开的花朵、飞泻的瀑布„„)
那生命还是什么呢?练习说话。
⑵ 除了这些,生命还是什么?
4、正因为有了这多姿多彩的生命,才有了这丰富的世界。那么在台湾女作家杏林子的眼里,生命又是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认真读读课文,读准字音,努力把课文读通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解决。想一想:文中的哪几件事情引发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学生自由读课文)
2、检查反馈:
⑴ 大家在读的时候有没有遇到难读的语句?(交流,抽读,正音。相机理解:骚扰、震撼、糟蹋)
⑵ 文中哪几件事情引发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要求学生概括成四字标题)随机板书:飞蛾求生、瓜苗破土、静听心跳
三、精读课文,感受生命
1、这是三件及其细小、极为普通的事情,但作者却通过这三件小事向我们传递了她对生命的感悟。再一次读读课文,你是从哪些文字中感受到了生命的含义?请划出相关语句。并选择自己感触最深的事例,反复品读,把自己的感悟写在旁边。2、交流讨论、体味语言文字,教师于交流中指导学生朗读。(根据学生需要,随机出示学习内容)
为什么这些不起眼的平常小事会给作者强烈的震憾?(第二自然段)
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动弹了。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
⑴ 抓住动词“挣扎”、“鼓动”、“跃动”启发学生想象飞蛾求生的画面,用小飞蛾的口吻讲述面临险境时的心理活动。
教师小结:小飞蛾的“挣扎”是在生命面临严重威胁时的一种抗争。无论怎样危险,无论能否逃生,它都没有放弃求生的努力。⑵ 换词比较:
“跃动”改为“跳动”行不行?为什么?(明确:不行。跳动是一起一伏地动;跃动表达心情急切。用“跃动”更能表达“生之欲望”。)⑶ “强烈”的是?“鲜明”的是?“震惊”的又是?
因而作者接连用了三个“!”来表现对飞蛾强烈求生欲望的惊叹,这就是作者感受到的──学生齐读课题:生命 生命 ⑷ 指导朗读:
读出对生命的强烈渴望之情。⑸ 语言概括:
这是一只_______________的飞蛾,我感受到生命因________精彩。
(第三自然段)
过了几天,竟然(居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倔强)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⑴ 换词品味:
能否换用括号里的词?为什么?
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总结:“居然”只有意外的意思,而“竟然”还包含着意想不到的另一种敬佩的情感(因为那是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恶劣环境啊);“倔强”只是一种性格,“不屈”不仅是性格,更主要是一种品格,一种不畏困难,顽强求生的向上的品格。
⑵ 小瓜苗在没有生存条件下,竟然冒出了一截,那顽强的生命力使作者对它肃然起敬,从心底里产生一种油然而生的敬意,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研读概括: 这是一棵__________________的小瓜苗。这也是作者感受到的──学生齐读课题:生命 生命
⑶ 带上你的感受读读这段:
指导朗读:读出对生命的深深敬佩之情。
⑷ 说话:我感受到生命因_____________精彩。(第四自然段)
⑴ 刚才我们都静听了自己的心跳,为什么一次小小的心跳也能给作者深深的震撼?这个词和前面的“震惊”一样吗?
补充作者的相关资料,集体交流。杏林子:本名刘侠,自12岁起,患“类风湿关节炎”,全身关节大部分遭到损坏,致使她腿不能行,肩不能举,手不能抬,头不能转。小学毕业后便因病辍学。
⑵ 现在你们对这个“震撼”有了新的体会了吗?
作者承受着病痛的折磨,这种折磨是常人难以想象。作者很有可能会感到活着是一种负担,还不如死去,但是当作者发现小飞蛾强烈的求生欲望时,当她看到一颗小瓜苗在没有阳光,泥土的砖缝中茁壮生长时,当她亲耳听到自己沉稳而有规律的心跳声时,作者深深思考。
(出示)
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齐读句子。
⑶ “我必须对自己负责”,杏林子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让我再次走进她的生命历程去看看吧!
出示补充材料:杏林子小学毕业后便因病辍学,从此即未接受正式教育。数十年来坚持自修,以致成为台湾文坛上的著名作家。残而不废的她,凭着坚强的毅力,笔耕不辍,著有四十多本著名的散文、小说、传记、剧本,被誉为“台湾最具有影响力的作家”。
1977年 以笔名杏林子出版第一本创作《生之歌》。1980年获第八届十大杰出女青年金凤奖。同年以《生之歌》获基督教文艺奖。1982年12月1日组织成立伊甸残障福利基金会并担任董事长。同年《另一种爱情》一书获国家文艺奖散文类奖。1984年获吴三连基金会社会服务奖。
1990年担任台湾残障联盟第一届理事长。1997年获静宜大学荣誉博士学位。2001年获聘为台湾总统府国策顾问。
四、交流讨论,理解真谛(出示课文最后一段)
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1、自己读读这一段话,你能结合杏林子的生平来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吗?
⑴ 每个人必须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⑵ 生命是短暂的,人生是有限的。但我们却可以通过不懈的努力去创造无限的生命价值,是生命穿越时空,成为永恒。2、教师小结:
西塞罗曾经说过:“了解生命真谛的人,可以使短促的生命延长。”杏林子就是一个懂得生命真谛的人,她的生命是美丽的。同学们,俗话说“人活一世,草木一秋”,当生命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时,所要面对的就是在自然法则允许的时限和条件下,使生命河流光彩有力,无论构成背景的是快乐,还是痛苦。
五、拓展升华
1、学到这儿,我想大家一定对生命有了更多的认识。其实,社会生活中也有很多事物能引发我们思考“生命”这一话题。请大家从社会、生活、历史或文学作品中找一找能引起对“生命”这一永恒主题的思考的例子,拿起笔,写一写。出示:我感受到,生命因_________而美丽。
示范:非典时期,白衣战士们众志成城,抢救病人,把生命置之度外。我感受到,生命因______奉献_____而美丽 2、总结概括:
六、作业
1、积累生命的警句:
2、课外拓展阅读:
张晓风的《敬畏生命》 蒙田的《热爱生命》
《19生命生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认识“扰、诊”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弹”,掌握“震撼、欲望、糟蹋、骚扰、茁壮、有限”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导入新课,质疑课题1、书写课题,质疑课题,读课题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十九课《生命 生命》,请大家认真看老师板书课题,来,我们先一起读一遍课题,再读一遍。 检查预习? 课......
教学设计《生命生命》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段。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3、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
湖北省襄樊市樊城区王寨中心学校 李金艳【教材分析】这篇课文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朴实,思想含蓄深邃。形象描写与理性思考有机结合,是一篇抒写感悟人生的好文章。课文开头首先提......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人教版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教师:王春华学校:滨海新区大港第七小学地址:滨海新区大港中塘镇邮编:300270 电话:*** 信箱:chunhuaqiushi22@163.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