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生命生命

精品范文 时间:2024-11-18 07:12:21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沙坡头区兴仁小学 教师:张学菊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生命生命》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文字浅显易懂,但课文中作者对生命所作的一些理性的思考,对于四年级的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利用信息技术的优越性,让学生在课件所创设的情境中学习。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想,激发了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词语,联系课文或生活实际体会句子含义,揣摩其中的蕴含的意思。

3、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无限的价值。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句子含义。教学难点: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四、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激发兴趣

(1)今天我们学习19课,大家齐说课题(板书 19生命生命)看到这个题目你最想问什么?

(2)学生质疑,老师梳理 生命是什么?生命是怎样的?应当怎样对待生命?作者为什么要用两个“生命”做题目?

(3)师导入新课:作者在思考“生命是什么?”我们也在问:“生命是什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去感悟,去思考。【设计意图】:质疑是学生创新思维的前提。古语讲:“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引导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特别是创造思维的发展。

(二)初读课文,感知生命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三个事例?并用谁干什么的句式概括。(2)学生交流

飞蛾极力鼓动双翅求生。瓜苗冲破泥土,顽强生长。我静听自己沉稳而又律动的心跳。

【设计意图】: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同时,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渗透,让学生在读通的基础上做到按要求进行概括。这样不仅促进了学生的读中体悟,更让学生通过朗读、感悟等学习过程,树立了自主学习的信心。(3)视频引导学生进一步感知

①作者用自己亲身经历的三个事例告诉了我们生命是什么?你知道生命是什么了吗? ②出示:视频课件,创设情境,感知生命。

【设计意图】:通过读书感知课文内容,利用直观的画面,引导学生入境,辅之以教师诗意的语言,生动的描述,让学生感受生命的神奇,生命的美好,进而把抽象的内容简单化。(4)引导朗读,读中感悟

师:一个个生动的事例,一幅幅鲜活的画面,告诉了我们生命是什么。其实,生命无处不在,然而作为万物之灵的我们却常常忽略了生命的存在,所以作者被求生的飞蛾震惊!出示(齐读):“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也被顽强的种子折服。出示(齐读):“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更被自己的生命震撼。出示(齐读):“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给我极大的震撼,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感悟文本的空间,促进了学生对生命的感受。通过读,学生的情绪受到了感染,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三)重点赏析,品味语言

(1)作者对生命进行了怎样的思考,默读第四自然段,找出来读一读。(2)出示:“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①“糟蹋”是什么意思?还可以换成什么? ②怎样叫白白糟蹋? ③怎样叫好好使用?

(3)联系课文,谁能用书中的话来告诉大家,当飞蛾受到威胁时,它是怎样好好使用生命的?出示品读句子:“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 ①读句子,引导学生抓住描写飞蛾动作的词“挣扎、鼓动”体会飞蛾保护自己,渴望生命的强烈欲望。②想象画面,让学生进一步感受。

③出示动画,让学生观察想象,如果飞蛾会说话,此时此刻,它会说什么?

④再读,读出感情。

(4)香瓜子又是怎样好好使用生命的?

出示品读句子:“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①学生品读句子,从“冲破,只活几天”体会香瓜子珍惜自己的生命。②出示动画 学生进一步感受。③出示岩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的植物,再次感受生命的顽强 ④再读,读出感情。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朗读,让学生边读边想象飞蛾鼓动双翅强烈求生,瓜苗冲破外壳不屈生长,松树在岩缝中傲然挺立的画面,学生在观察中想象,在想象中朗读,深刻的体会到了飞蛾对生命的珍视与永不放弃的精神,体会到了瓜苗顽强的生命力,体会到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5)师:一个个小生命,它们是那样渴望生命,又是那样珍惜生命。而我们人呢?

再齐读:“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①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②作者是怎样选择的呢?

出示、比较句子: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要对自己负责。

引导抓住“必须”体会作者对生命负责的坚定的态度。③指读这段话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人文性。通过比较等方法理解句子,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学习作者的潜辞造句的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朗读、感悟作者的情感。(6)走进杏林子,感悟她对自己的生命负责的态度。

杏林子这样说了,她是这样做的吗?让我们一起走进杏林子,看看她是怎样对自己的生命负责的。出示杏林子的图片及资料,师配乐介绍:

【设计意图】:在学生朗读理解的基础上,适当补充杏林子的生平资料及周围一些人的照片及事迹,让学生入情入境,充分理解杏林子及生活中的人们珍惜生命、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并从中受到教育,端正自己的人生态度。

(四)品味真谛,升华情感

(1)出示:“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①这句话中有一对反义词,你能找出来吗?在课文中“有限的生命”什么意思?“无限的价值”指什么?

②对于作者来说怎样让自己的生命活得“光彩有力”?

(作者顽强的与病魔抗争,著书四十余部,成为台湾十大杰出女青年。)

(2)在我们生活中,人们又是如何对待生命的? 播放图片、视频,教师介绍。

【设计意图】:在学生朗读理解的基础上,播放图片、视频,让学生入情入境,充分感受生命就是这样短暂,这样可贵,我们都应该珍惜生命,让他更加光彩有力。(3)学生写话练习

【设计意图】:在课文结尾处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使他们在感受生命的同时,学会热爱生命,善待生命。在学生的情绪被调到起来之后,一曲舒缓的轻音乐,使学生陶醉在对生命的向往和憧憬之中,就像一颗颗爱的种子撒播在孩子们的心田。(4)回答课始的问号。

(5)作业:阅读杏林子的著作及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板书设计:

生命生命 飞蛾求生

珍惜生命 瓜苗破土

善待生命 静听心跳

生命可贵 生命

生命(第一课时)

赵潇波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指导屈、茁的书写;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1-3自然段,品味词语、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初步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教学重点、难点:

1、品味词语、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

一、兴趣导入,激发阅读

1、谁愿意告诉老师你今年几岁了?

2、还记得妈妈告诉过你刚出生时的故事吗?来,听──(放婴儿啼哭录音)。就是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第一声啼哭,这就是我们对生命的第一声呼唤!从我们呱呱坠地到现在,十来年过去了,你有没有想过生命是什么?什么样的生命才最有价值?怎么样才能让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生命生命》看看台湾作家杏林子是如何思考生命的?

二、初读课文,概括大意

1、生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

2、生字认读,指导“屈”“茁”的写法。

3、指导读含有生字的句子。

4、生默读课文,找出文中讲了几个有关生命的事例,根据板书概括?

三、研读文本,学法指导 △飞蛾求生

师:飞蛾求生,一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引发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请一位同学来读第二段,其余同学找一找飞蛾的哪些动作让作者震惊,那些词或句子给你感受最深?(读)

1、反馈交流,指名说。(抓)

 “挣扎”飞蛾很想逃走,不放弃生命。

“鼓动双翅”想要想尽一切办法逃生。

“极力”用尽力量,想尽一切办法。

2、指导朗读

3、想象说话:此时此刻,想象你就是手中的那只飞蛾,你为什么要奋力挣扎呢?

4、那就让我们读出飞蛾对生命的珍爱吧!(齐读第二自然段)(读)

5、小结:小小的飞蛾用它鼓动的双翅告诉我们生命是一种求生的(欲望),飞蛾求生的欲望就是—生命生命。△瓜苗生长

1、照上面的学习方法(读-抓-想-读),生自学第二个事例

2、小瓜苗,没有阳光(没有泥土,能活几天而已)?为什么还要费那么大的劲往上冒?

3、小结:是呀,香瓜子用短暂的一生告诉我们生命是什么?(不屈向上)

4、(播放视频)指导朗读。(自由读,男女比赛读,齐读)

5、小结:一粒太不起眼的香瓜子,面对没有任何生存条件的细小砖缝,它不放弃对生命的追求,在恶劣的生活条件下,顽强不屈地高喊着:生命,生命!△想象延伸

1、师:生命是什么?是飞蛾求生的欲望,是瓜苗生长的不屈,这些都是杏林子看到和感受到的,那你们也有这样的感受吗?生命还可以是什么呢?

2、生自由表达。

四、总结,阅读衔接

1、关于生命,我们感受到的一定还有很多很多,而从12岁起,腿不能行,肩不能举,手不能抬,头不能转的杏林子,她的感受比我们更加深刻,等你们再次学习这一课时,对生命会有更新的体会。

2、有兴趣的孩子,课下还可以阅读这些相关的书籍。

杏林子:《向命运求索》

《和命运较量》 张晓峰的《敬畏生命》

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贝多芬、霍金、雷锋的故事

板书设计:

生命

生命 飞蛾求生 瓜苗生长 心脏跳动

《生命生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涵的意思。

2、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飞蛾求生”“瓜苗生长”“静听心跳”三个事例中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感悟三个事例中蕴涵的意思。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感,导入新课。

师:生命是宝贵的,生命是美好。《触摸春天》中的安静,虽然是个盲童,但她却能用心去感受生命,《永生的眼睛》中的琳达一家,展示了生命中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一位作家曾写下这样一句话:“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一条丑陋的毛毛虫,可能蜕变为一只五色斑斓的蝴蝶。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这是台湾女作家杏林子对生命的感悟。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她写的一篇文章《生命 生命》 板题 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主意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

2、同学们读的都很投入,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合作读读课文,好不好?(师男师女合)我们一边读,一边思考:文章哪句话最能揭示生命的意义。(读后,学生找)

3、为了揭示生命的意义,作者写了哪三个事例?根据学生回答引导板书:

飞蛾求生

瓜苗生长

静听心跳

小结文章的结构。(开始提出问题,列举三个事例,揭示生命的意义。)

同学们,课文我们会读了,内容我们已经理解了,生命的意义大家也读懂了,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好吗?

(学习一篇文章,只是了解了内容还是远远不够的,这三件寻常的小为什么对作者的触动这么大,作者的感受是什么,这些都需要我们细细去品味。大家有没有信心完成后面的学习?

三、导学“飞蛾求生”

1、默读第一个事例,找出写作者感受的句子,用直线标出来,并用心体会体会。

2、同学之间内部交流。

3、集体交流:

(1)指名读,齐读。(其他同学呢)说说自己的体会

抓关键词“挣扎”(为什么要挣扎,读)“极力”(换一个词,读),感受飞蛾求生的欲望。(谁能读出这股求生的欲望,谁能把这欲望读得在强烈些,鲜明些。)

(2)如果你是飞蛾,你会大声地说什么?(引导说出“活下去”)我要活下去,我要自由,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句话。(3)在一些人眼里,飞蛾是很渺小的,而且飞蛾的外表比较丑陋,它何必要苦苦挣扎呢?(不管多么渺小,多么丑陋,都应该珍惜生命)导读:一只飞蛾的生命是如此的脆弱,只要我的手指——,它就——,但它——,我感到——,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我忍不住——。作者为什么放了它?(为什么飞蛾求生的欲望令作者如此震惊,因为她想到了自己的生命,“杏林子介绍”。

4)在生命遇到危险的时候,小小的飞蛾没有放弃求生的欲望,杏林子看到这样的情景,自己会怎么想? 作者从飞蛾身上得到的启示:自己只要有一点希望,就要活下去。没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了。(板书)

(5)这只顽强不屈的飞蛾,不仅打动了作者的心,一定也打动了我们的心,让我们带着这种震惊,再来读读这一段。(齐读第二段。)

4、总结学法:(1)划出写作者感受的句子,细心体会。

(2)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的感受。并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3)思考作者得到的启示。

四、自读自悟:“瓜苗生长”

飞蛾强烈的求生欲望给作者强烈的震撼,香瓜子的生长又给作者什么感受呢,让我们用刚才学习的方法,来自学好吗?

(1)学生依据提纲自学。

(2)组内交流。

(3)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瓜苗的不屈精神。生活中随处可见生命力顽强的例子,你有没有注意观察啊?(石头缝中的小草,沙漠里的植被等)体会给作者带来的启示。板书(要坚强)

(4)随时穿插朗读指导。

五、开放交流“心脏跳动”。

(1)提出问题:杏林子从求生的飞蛾身上找到了生命,从生长的瓜苗身上找到了生命,她还从哪里找到了生命?(倾听心跳)

(2)这次找到的生命与前两个有什么不同?指导读句子。(自豪地读,庄严地读。

(3)面对自己的生命,杏林子的面前有哪些选择?(出示句子,体会“糟蹋”的意思)指导读,引出板书(要负责)

六、生成生命,开放交流

(1)齐读最后一段

(2)出示资料,体会杏林子如何珍惜生命。

小结全文:当一只几乎无法逃脱死亡命运的小飞蛾,在你的指间挣扎,想要改变命运的时候,你还会轻生吗?当一颗失去阳光、泥土的小瓜苗,在砖缝中长出来,长得昂然挺立的时候,你还觉得生命没有意义吗?当亲耳听到自己的心跳沉稳而有规律,丝毫没有想要暂停,而是在不停地跳动,跳得越来越有力的时候,你还有什么资格对生命说“死”?!作者感悟到了生命的价值,生存的意义,于是,她才会珍惜生命中的每分每秒,勇敢地生存下去。

七、升华生命,拓展延伸。

1、交流关于生命的格言。

2、学了课文,你对生命有什么新的理解,试着写一句话,说不定也能成为名言呢。总结:我们的生命依然漫长,此时此刻,我想起了冰心老人的一句话,她说:“宇宙是一个大的生命,江流入海,落叶归根,我们是宇宙中的一息,我们是大生命中的一分子,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入大海,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熟发芽,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与痛苦总是相辅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痛苦又何尝不是美丽呢?”

冰心老人的话揭示了生命的意义和真谛,愿每一位同学都珍爱生命,珍惜时间,让人生更有意义。

附板书: 生命 生命

飞蛾求生 活下去 有限的生命

瓜苗生长 要坚强

心脏跳动 要负责 无限的价值

第2篇: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知识与能力

1、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鼓动、跃动、欲望、冲破、坚硬、不屈、茁壮、沉稳、震撼、糟蹋、短暂、有限、珍惜、听诊器”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过程与方法

1、情景体验,转换角色,理解生命的坚强。

2、读中感悟,思中感悟,体会生命的可贵。

3、在生活实践中谈自己的亲身体验,感受生命的真实存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充分阅读文本,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涵的意思,感受作者强烈的生命意识、积极的人生态度。

2、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培养学生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的能力,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生命的短暂与可贵,懂得珍惜生命,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三个事例中蕴含的道理。并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感悟人生,关爱生命。

一. 激情导入

“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一条丑陋的毛虫,可能蜕变为一只五彩斑斓的彩蝶,因为生命就是一桩奇迹。”这是作家杏林子对生命的感悟。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他的一篇文章,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板书:生命生命)

观察课题,你发现了什么?该怎么读 二. 复习巩固,检测自主学习情况 1.听写检测自主学习情况。

2.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视频中提出的问题:课文中围绕生命讲了哪三个事例。(飞蛾求生 瓜苗生长 心脏跳动)三. 深入课文,体会思想感情

(一)飞蛾求生篇

1.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你看到了怎样的飞蛾。

2.从哪些词语中你感受到了它求生的欲望很强烈。指导朗读 3.如果你是这只飞蛾此刻你想做些什么?用第一人称读。指导朗读 4.认识脆弱的飞蛾。

5.看这只飞蛾正努力地想要活下去!指导女生读

6.小结:无论怎样,飞蛾都没有放弃生的努力,这大概就是作者所说的生命生命!

四.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三四自然段

(一)瓜苗生长篇

1.刚才学习了第二自然段,我们学会了抓住重点词体会句子的含义这种阅读方法。接下来老师就请大家四人小组合作学习三四自然段,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

2.你看到了怎样的瓜苗?(顽强)

3.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了瓜苗的顽强?指导朗读 男生读

4.多么顽强的小瓜苗,面对困难它依旧不屈向上,茁壮成长!女生读 5.小结:即使没有泥土,没有阳光,即便只能活几天,它还是要顽强地活下去,这就是作者笔下的生命生命!

(二)心脏跳动篇

1.小小的生灵为了自己的生命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更何况我们人类。文章是怎样描述心跳的?

2.请你们闭上双眼把手放在胸前静静地听自己的心跳,你感受到了什么? 3.作者听到自己的心跳说了什么? 4.你认为这句话应该以怎样的心情去读?

5.为什么习以为常的心跳让作者震撼?出示杏林子图片 6.现在你想说些什么?

7.指导朗读“我可以好好的使用它,也可以白白浪费它„„” 8.我们该怎样好好使用它?不糟蹋它?(解释糟蹋这个词)9.你们所要说的正是作者想要表达的。全班读最后一段话 五.回归题目

1.生命到底是什么呢?出图 出小诗 你认为生命还是什么?请写下来 2.根据现在你对生命的理解,你想怎么读?

六.小结:孩子们,希望在今后的日子里,大家要学会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精彩!

作业思考:你认为怎样做才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生命》教学设计

乌鲁木齐市第七十三小学教师:马薇

《生命

第3篇: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初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3、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领悟课文中三个事例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台湾著名女作家杏林子说:“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一条丑陋的毛毛虫,可能蜕变为一只五色斑斓的彩蝶。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宇宙间最大的奇迹是正是生命。了解作者,引出课题,板书:生命 生命

二、出示学习目标。指名读标。

三、初读课文,感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1、今天老师特别高兴,能和同学们一起上课,你能告诉我你叫什么名字,谁取的,有什么含义吗?

2、每一个名字后面都有一个美丽的生命,每一个生命都寄予着美好的期盼和祝福,我们的世界也因此有像你们这样美丽的生命而多姿多彩,请欣赏。(点击图片)

3、看了这些美丽的画面你有什么想说的吗?今天就让我们和作家杏林子一起去为生命唱一首赞歌,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板书:生命 生命)

4、(读课题)你们发现这课题和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的课题有什么不一样吗?那么像这样的题目你会读吗?(两个读的要有区别)课题读得很棒,那课文中的词语你们会读吗,老师来考考大家,指名读词。

5、生命二字,笔画不多,挥笔即成,但它的内涵却远没有这么简单,我们是不是也时常像作者一样发出这样的感慨:(出示课文第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教学设计:生命生命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学设计:生命生命.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