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生命教学设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生命安全教学设计”。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人教版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
教师:王春华
学校:滨海新区大港第七小学
地址:滨海新区大港中塘镇
邮编:300270 电话:*** 信箱:chunhuaqiushi22@163.com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生命生命》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文字浅显易懂,但课文中作者对生命所作的一些理性的思考,对于四年级的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利用信息技术的优越性,让学生在课件所创设的情境中学习。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想,激发了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词语,联系课文或生活实际体会句子含义,揣摩其中的蕴含的意思。
3、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无限的价值。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句子含义。教学难点: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四、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激发兴趣
(1)今天我们学习19课,大家齐说课题(板书 19生命生命)看到这个题目你最想问什么?
(2)学生质疑,老师梳理 生命是什么?生命是怎样的?应当怎样对待生命?作者为什么要用两个“生命”做题目?
(3)师导入新课:作者在思考“生命是什么?”我们也在问:“生命是什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去感悟,去思考。
【设计意图】:质疑是学生创新思维的前提。古语讲:“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引导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特别是创造思维的发展。
(二)初读课文,感知生命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三个事例?并用谁干什么的句式概括。(2)学生交流
飞蛾极力鼓动双翅求生。瓜苗冲破泥土,顽强生长。我静听自己沉稳而又律动的心跳。
【设计意图】: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同时,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渗透,让学生在读通的基础上做到按要求进行概括。这样不仅促进了学生的读中体悟,更让学生通过朗读、感悟等学习过程,树立了自主学习的信心。
(3)视频呈现,引导学生进一步感知
①作者用自己亲身经历的三个事例告诉了我们生命是什么?你知道生命是什么了吗?
②出示:视频课件,创设情境,感知生命。
【设计意图】:通过读书感知课文内容,利用直观的画面,引导学生入境,辅之以教师诗意的语言,生动的描述,让学生感受生命的神奇,生命的美好,进而把抽象的内容简单化。(4)引导朗读,读中感悟
师:一个个生动的事例,一幅幅鲜活的画面,告诉了我们生命是什么。其实,生命无处不在,然而作为万物之灵的我们却常常忽略了生命的存在,所以作者被求生的飞蛾震惊!出示(齐读):“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也被顽强的种子折服。出示(齐读):“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更被自己的生命震撼。出示(齐读):“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给我极大的震撼,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感悟文本的空间,促进了学生对生命的感受。通过读,学生的情绪受到了感染,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三)重点赏析,品味语言
(1)作者对生命进行了怎样的思考,默读第四自然段,找出来读一读。(2)出示:“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①“糟蹋”是什么意思?还可以换成什么? ②怎样叫白白糟蹋? ③怎样叫好好使用?
(3)联系课文,谁能用书中的话来告诉大家,当飞蛾受到威胁时,它是怎样好好使用生命的?出示品读句子:“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
①读句子,引导学生抓住描写飞蛾动作的词“挣扎、鼓动”体会飞蛾保护自己,渴望生命的强烈欲望。
②想象画面,让学生进一步感受。
③出示动画,让学生观察想象,如果飞蛾会说话,此时此刻,它会说什么? ④再读,读出感情。
(4)香瓜子又是怎样好好使用生命的?
出示品读句子:“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①学生品读句子,从“冲破,只活几天”体会香瓜子珍惜自己的生命。②出示动画 学生进一步感受。
③出示岩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的植物,再次感受生命的顽强 ④再读,读出感情。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朗读,让学生边读边想象飞蛾鼓动双翅强烈求生,瓜苗冲破外壳不屈生长,松树在岩缝中傲然挺立的画面,学生在观察中想象,在想象中朗读,深刻的体会到了飞蛾对生命的珍视与永不放弃的精神,体会到了瓜苗顽强的生命力,体会到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5)师:一个个小生命,它们是那样渴望生命,又是那样珍惜生命。而我们人呢?
再齐读:“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①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②作者是怎样选择的呢?
出示、比较句子: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要对自己负责。
引导抓住“必须”体会作者对生命负责的坚定的态度。③指读这段话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人文性。通过比较等方法理解句子,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学习作者的潜辞造句的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朗读、感悟作者的情感。
(6)走进杏林子,感悟她对自己的生命负责的态度。
杏林子这样说了,她是这样做的吗?让我们一起走进杏林子,看看她是怎样对自己的生命负责的。出示杏林子的图片及资料,师配乐介绍:
【设计意图】:在学生朗读理解的基础上,适当补充杏林子的生平资料及周围一些人的照片及事迹,让学生入情入境,充分理解杏林子及生活中的人们珍惜生命、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并从中受到教育,端正自己的人生态度。
(四)品味真谛,升华情感
(1)出示:“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①这句话中有一对反义词,你能找出来吗?在课文中“有限的生命”什么意思?“无限的价值”指什么?
②对于作者来说怎样让自己的生命活得“光彩有力”?
(作者顽强的与病魔抗争,著书四十余部,成为台湾十大杰出女青年。)(2)在我们生活中,人们又是如何对待生命的? 播放图片、视频,教师介绍。
【设计意图】:在学生朗读理解的基础上,播放图片、视频,让学生入情入境,充分感受生命就是这样短暂,这样可贵,我们都应该珍惜生命,让他更加光彩有力。
(3)学生写话练习
【设计意图】:在课文结尾处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使他们在感受生命的同时,学会热爱生命,善待生命。在学生的情绪被调到起来之后,一曲舒缓的轻音乐,使学生陶醉在对生命的向往和憧憬之中,就像一颗颗爱的种子撒播在孩子们的心田。
(4)回答课始的问号。
(5)作业:阅读杏林子的著作及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板书设计:
生命生命 飞蛾求生
珍惜生命 瓜苗破土
善待生命 静听心跳
生命可贵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课程改革与主题构建的宗旨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学生作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情感态度与正确价值观的导向。尤其生命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对生命的认识和感悟也是不同的。不但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更要充分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建立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真正让学生体会生命的内涵和意蕴,并能联系生活实际,获得对人生独有的情感体验和有益启示,展现教学预设和动态生成的和谐课堂。并以此调动学生对整体感知单元教材的兴趣,培养学生从总体上感知、把握单元学习内容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单元学习主题进行探究的欲望。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充分阅读文本,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涵的意思,感受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强烈的生命意识,积极的人生态度。
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培养学生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的能力,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生命的短暂与可贵,懂得珍惜生命,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教学难点】
学生能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感悟人生,关爱生命。【教学过程】
一、师生对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虽然刚刚认识,但我觉得我们已经是朋友了,大家说,是不是?上课之前,我们来做个小游戏,大家愿不愿意?好,请大家双手捧胸,双眼合闭,静心感受或聆听自己的心跳,然后读读自己的感受。(是的,活着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存在,生命就是有归律的心跳。)2.那生命还是什么呢?我们大家来欣赏几幅图片,但同学们也不能白白地欣赏,我是有条件的,条件是你观赏了图片后,请你告诉我,生命是什么? 3.是啊,正因为有了这多姿多彩的生命,才有了这个丰富多彩,五彩斑斓的世界。那么在台湾女作家杏林子的眼里,生命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她以生命为主题的文章《生命
生命》。
设计意图:本设计着眼对文本含蕴的充分挖掘,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思维。使学生的听觉、视觉、思维,“多频道”运作,形成“未有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认真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解决。
3.思考:文中的哪几件事情引发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学生自由读课文。)4.检查反馈:
⑴ 大家在读的时候有没有遇到难读的语句?(交流,抽读,正音。)
⑵ 文中哪几件事情引发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感悟到了什么?
课堂小结,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本文通过().().()等几件小事,展示了生命的意义:虽然生命(),但是,我们却可以让()体现出()。
设计意图:本环节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让学生切切实实过好“认读关”,扫清生字词障碍,读通、读顺全文;然后再经历“学生与文本初步的对话”,通过对全文事件的链接,达到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的目的。以“文中哪几件事情引发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为切入点,根据交流情况进行板书,提纲挈领,凸现教学目标,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建立“框架结构”的认识。三.精读课文,感受生命
1.这是三件及其细小、极为普通的事情,但作者却通过这三件小事向我们传递了她对生命的感悟。下面请同学们再次读读课文,选择自己感触最深的事例,说说你是从那些文字中感受到了生命的含义?把自己的感悟写在空白处。
2.交流讨论、体味语言文字,教师于交流中指导学生朗读。
(1)从第一个事例你感受到了什么?从那些词语体味到的。
“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跳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
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作者的感受是什么?从三个感叹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谁能把小飞蛾的求生和作者惊叹读出来。
教师小结:当小飞蛾在生命面临严重威胁时,无论怎样危险,无论能否逃生,它都没有放弃自己的生命。
你有没有看到过像“小飞蛾求生”的这种生命现象? ⑵当小飞蛾因自己的努力获得新生时,那砖缝中生长的小瓜苗又给你怎样的启示呢?谁来说说自己的感受?你是从那些句子中体会到的?
“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成长,即使它仅仅只活几天。”
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当你看到这样的一株小瓜苗时,你会产生怎样的感情?谁能读出小瓜苗的倔强和对小瓜苗的敬佩之情。
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看到像小瓜苗那样顽强生长的生命现象?
(3)刚才,我们都静听了自己的心跳,为什么一次小小的心跳也能引起作者深深的思考呢?
“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杏林子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谁能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读-品、读-思、读-悟”为基本学习活动程序,并拟定了一个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随时调整的框架,让学生通过不同角度感悟和表达生命的意蕴,使学习程序螺旋式重现、上升,使他们比较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并促使其语文素养得到多方面的提升。四.交流讨论,理解真谛
1.作者承受着病痛的折磨,这种折磨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作者很有可能会感到活着是一种负担,还不如死去,但是当作者发现小飞蛾强烈的求生欲望时,当她看到一棵小瓜苗在没有阳光,泥土的砖缝中生长时,当她亲耳听到自己的沉稳而有规律的心跳时,作者深深的思考。
2.自己读读这句话,你能结合杏林子的生平来读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3.教师小结:杏林子就是一个懂得生命真谛的人,她的生命是美丽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要想使自己的生命光彩有力,就要珍爱生命,善待生命,无论构成生活背景的是快乐还是痛苦。
设计意图:本环节在学生充分感悟文本的基础上,通过交流,点击“中心”,收到画龙点睛的功效。五.拓展升华
1.学到这儿,我想大家一定对生命有了更多的认识。其实,社会生活中也有很多能引发我们思考“生命”这一话题的人或事,谁能来说说? 2.你打算怎样对待自己的生命?
3.如果让你给课题加标点,你如何加?为什么?
4.小结:文章可以结束,课堂也可以结束,但生命的长河永无止境。对于我们来说,我们青春的生命不必像张海迪、海伦、杏林子那样有太重的负担。我想说的只是,每个人都要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我们的生命之花永远绽放在灿烂的阳光下!
设计意图:按照“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精神,根据学生与教师的自身特点,以及由此而设定的教学目标,努力将“一言堂”转变为“多言堂”,真正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六.作业
1.课下准备一篇读了
生命>>后的感受,第二课时交流。2.课外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设计意图:实践型作业的设计意在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的社会生活,把握了语文生活化的精髓,为学生人格的完善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七.板书设计:
生命
生命
飞蛾求生
生命有限 瓜苗不屈向上
静听心跳
价值无限
《19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教材介绍】
《生命 生命》是四年级下册第五组“感受生命的美好”主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开头首先提出问题:生命是什么?下面的内容却没有从正面回答,而是从飞蛾求生、砖缝中长出瓜苗、倾听心跳这三个小故事中,抒发作者对生命的感悟: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作者还表达了自己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学习本文,意在让学生体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并能获得自身的情感体验,实现与作者和文本的真实对话,充分理解作者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人生观,并从中受到教育。
【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的作者对生命作了一些理性的思考,四年级的学生年龄尚小,在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上有一定难度。教学本文前,让学生搜集一些有关人生、生命方面的名言,使学生从中受到生命意义的启迪,为领悟本篇课文的思想内容做好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认识“扰、诊”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弹”,掌握“震撼、欲望、糟蹋、骚扰、茁壮、有限”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文中三个引发对生命思考的事例。
过程与方法: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体会句子含义。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句子含义。【教学难点】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教学准备】 1.课件。
2.搜集有关生命的名言。
3.收集有关像杏林子一样用自己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价值的名人资料。课前谈话。交流珍惜生命的名言
一、揭题导入
1.刚才同学们交流了珍惜生命的名言,相信你们对生命有了一定的认识。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9课,去寻求生命的真谛。
2.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生命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细细感悟。1.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2)边读边想:课文关于“生命”讲了哪几个事例?
2.检查反馈
(1)刚才同学们读课文真认真,这些词语你会读吗? a.出示生字词(指名读、齐读)
骚扰 欲望 震撼 糟蹋 有限 动弹 听诊器 不屈向上 茁壮生长 鼓动 跃动 冲破 坚硬 沉稳 短暂 珍惜
b.多音字“弹”。(dàn、tán)
(2)课文讲了几个事例呢?用简练的语言说一说。请学生将三个事例以小标题的形式写在黑板上。
板书:飞蛾求生、香瓜子生长、静听心跳
(3)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能把一段话读短,短到能用几个字来概括,这是一种了不起的阅读本领。
三、精读课文,感悟生命
(一)自读“飞蛾求生”事例
1.请同学们自由读“ 飞蛾求生 ”部分,画出你感受最深的词句,思考:你感悟到了什么?可在旁边写写你的感受。
2.学生反馈,体会情感。
出示:“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
(1)学生汇报,读句子,说原因。
(2)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飞蛾求生的欲望?(挣扎、极力、鼓动、跃动)(3)换词比较:
a.“跃动”改为“跳动”行不行?为什么?(明确:不行。跳动是一起一伏地动;跃动的幅度更大,更能表现出飞蛾奋力挣扎的情景,表达强烈的求生欲望和强大的生命力。)
b.你能把这种体会读出来吗?(生读)
(4)想象说话:此时此刻,你就是这只握在作者手里的飞蛾,你会怎么想? 预设1: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要逃出去。
预设2:再加把劲,我马上要逃脱了!我不能够在这里丧失自己的生命!我还有好多事情要做呢!
预设3:我还要为这个世界多做点贡献,所以,我必须要逃出去。(5)指导朗读。
a.(承接上面)师引读,学生齐读。
b.刚才我们从关键词中读懂了内容,体会到了飞蛾求生的欲望。标点也是无声的语言,从这三个感叹号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谁带着这种感受,再来读读?(指名读评议,齐读)
3.回扣课题。小结:是啊,作者被这个小生灵顽强的求生欲所震撼,这就是──(生读课题)生命、生命。
(二)合作学习“瓜子生长”事例
过渡:平均寿命只有短短九天的飞蛾,竟表现出如此强烈的求生欲望,那普通的香瓜子又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呢?
1.自主学习,小组交流。
要求:(1)运用刚才的方法,自读第3自然段,找出让自己感动的语句,写写自己的体会。(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2.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句1:“墙角的砖缝中掉进一粒香瓜子,过了几天,竟然冒出一截小瓜苗。(1)学生读句子,说原因。
(2)从哪些词语感受香瓜子生命力的强?(掉、竟然、冒出)
(3)竟然是什么意思?(没有想到的、出乎意料、不可思议的奇迹、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你体会到了什么?(生命力的顽强)(4)为什么作者不用“生”或“长”,要用“冒”?(“冒”字体现瓜苗顽强的生命力。)
(5)指导朗读。多么顽强的香瓜子呀!谁来读? 过渡:你还从哪里体会到它的顽强的生命力?
句2:“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1)学生读句子,说说原因。
(2)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冲破、不屈向上、茁壮生长)(3)理解“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a.从“它只活了几天”,你体会到了什么?(时间短)b.从“仅仅”呢?(生活的时间更短)
c.“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你又体会到了什么?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体会体会。(引读)即使它的生命只有7天,它会冲破—(生接读)即使它的生命只有5天,它
要冲破—(生接读)即使它的生命只有2天,它也一定能冲破—(生接读)
d.此刻,“即使”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赞美、敬佩、崇敬)
3.指导朗读。请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第三自然段。(自由读,男女比赛读,齐读)
4.回扣课题。
小结:环境恶劣,困难重重,但瓜苗仍然不屈向上,茁壮生长,这就是——(生齐读课题)生命 生命。
(三)学习“心脏跳动”事例 过渡:小小的生灵为了自己的生命做出了多么艰辛的努力呀!更何况我们人类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三个事例,想想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到震惊?
1.出示:“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给我极大的震撼,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
(1)令“我”震撼的是什么?(心脏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2)创设情境,感受心脏跳动:
同学们,请你们闭上眼睛,用手摸着你的心,静静地感受一下自己的心跳。你感受到什么呢?(心跳)你想说些什么?用文中的话说说。(出示:“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
(3)你想带着怎样的心情把这句话告诉大家?(高兴、自豪、激动„„)
(4)请带着你的感受读读(指名读);想读的同学站起来读。
2.出示:“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1)“糟蹋”是什么意思?(浪费、不珍惜)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行为是在“白白地糟蹋”自己的生命?(生说现象)
(2)怎样叫“好好使用生命”呢?联系课文内容来说说。(3)比较句子:
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要对自己负责。
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第二句写得好,因为“必须”突出作者对生命负责的坚定的态度。)(4)我们看看杏林子是怎样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出示杏林子的资料:
杏林子十二岁的时候,患上了一种非常严重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关节坏死,从十二岁患病到六十一岁去世,整整五十年的时间里,她都是在轮椅中度过。但是坚强的杏林子并没有向命运低头,只有小学学历的她凭着对生命的无限热爱,用这样的双手(出示图片)写下了80多部文学作品,被誉为“台湾最具影响力的作家”。她组织成立了“伊甸残障福利基金会”,为台湾100多万残疾人作出了贡献。她离世之后,家人根据其生前遗愿把躯体捐给医院供医学研究。
(5)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
(6)是呀,生命是属于我们自己的,我们要向杏林子学习,必须对自己负责。这就是——生命生命
三、感悟生命,升华情感
过渡:正是出于这样的思考,杏林子写下了了这样一段话。
出示: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1.齐读,谈体会。2.理解:“有限的生命”、“无限的价值”。
a.“有限的生命”:为什么说生命是有限的?(没有人可以长生不老,人的寿命再长,不过七八十年光景,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生命是多么短暂。所以,生命是有限的。)b.“无限的价值”:你知道哪些人也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来举例说一说。(炸碉堡的董存瑞,被火烧的邱少云,为人民服务的雷锋„„)3.朗读。这就是在有限的生命里体现了无限的价值。让我们带着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再读这句话。
4.作为小学生的我们,应该怎样让有限生命体现出无限价值呢?生结合实际谈体会。
5.小结学法:我们用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了这个句子的含义。通过同学的交流,相信同学们一定不会白白浪费、糟蹋自己的生命,一定会好好珍惜生命,我们都将活得──光彩有力。我把最后一段变成了一首小诗,让我们一起表达出我们对生命的热爱、珍惜。
四、回归课题,拓展升华
1.读到这里,同学们一定对生命有了许多的感悟,现在请拿起你的笔,写下生命的感言吧!
出示:生命是______________。
2.抒写生命感言,交流汇报。(板书:珍爱生命)
3.作者用两个“生命”作题目,她在告诉我们什么?(生命宝贵,要热爱生命,善待生命;生命短暂,要珍惜生命,使自己的一生活得光彩有力。)4.小结:是的,生命是有限的,珍贵的,我们要努力让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最后,让我们怀着对生命的珍视、对生命的热爱,再次呼唤——(生接)《生命生命》。
五、布置作业:(任选两个)
1.摘抄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再体会体会。2.把学了这篇课文的感受写下来。
3.课外阅读:杏林子《和命运较量》,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板书设计:生命 生命
飞蛾求生 生命有限
瓜苗生长 珍爱生命 静听心跳 价值无限
《19生命生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认识“扰、诊”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弹”,掌握“震撼、欲望、糟蹋、骚扰、茁壮、有限”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导入新课,质疑课题1、书写课题,质疑课题,读课题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十九课《生命 生命》,请大家认真看老师板书课题,来,我们先一起读一遍课题,再读一遍。 检查预习? 课......
教学设计《生命生命》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段。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3、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
湖北省襄樊市樊城区王寨中心学校 李金艳【教材分析】这篇课文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朴实,思想含蓄深邃。形象描写与理性思考有机结合,是一篇抒写感悟人生的好文章。课文开头首先提......
【课前交流】师:谁能叫出老师的名字?请你叫。 师:大点声,叫对了。 师:你怎么知道的?师:噢,屏幕上有!多么认真观察的孩子啊!只要留心观察,就会有发现。鼓励她!师:她看得认真,老师看看谁听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