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天门山教学设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望天门山的教学设计”。
《望天门山》教案
张喜泉
一、教材分析
《望天门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途经天门山时看到天门山的壮观美景而诗兴大发,即兴所作,这首诗主要写所见,融情于景,抒发赞美之情,头两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描述山川的气势。后两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写行船的感触感染。这首诗歌通过对自然气象的描画,赞美了神气壮丽的天门山风景,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及悲观豪放的情感。
二、学情分析
学生大都喜欢学习古诗,而且在二年级时学习过李白的诗,对李白其人也有所了解,应在此基础上,继续加强古诗的学习。
三、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的背诵《望天门山》。
3、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搜集天门山资料和李白的诗。教师准备:PPT。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
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自古以来,优美诗作就浩如烟海。据我了解,同学们已经背诵了不少的古诗了,谁愿意把你最喜欢的一首诗背给老师听一听?
二、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诗,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板书:李白)对于李白,同学们并不陌生,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李白呢? 学生答后,出示幻灯片介绍李白资料。引出课题(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望天门山》(齐读)
三、初读
1、范读(或录音)
让我们走进课文。请同学们打开课本65页,先听老师朗读一遍,注意听清楚字音。
2、自读
大家喜欢这首诗吗?那就赶快自己读一读吧,注意读准字音,待会儿老师检查,看谁读得好。
3、检查读
指名读,指名点评,师点评。
四、交流、品读
为了把课文读得更好,老师建议大家再来读课文。可以对照注释和查阅的资料来理解诗句的意思。理解了诗意后,再来读课文,相信大家会读得更出色。
1、天门山
你们知道天门山在哪里吗?为什么叫天门山呢?(出示天门山图片)你们看,这就是天门山,你们觉得天门山怎么样?
2、学习前两句诗
此时,作者李白看到了这壮观的景象,不由得吟出了前两句诗。1)谁来读一读前两句?
2)同学们想一想“中断”是什么意思?天门山为什么会从中间中断呢?
“至此回”又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至此回? 3)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这种情景? 4)从这两句我们可以体会出江水怎么样?
5)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指名读,生点评优点或缺点。学生练习,再指名读 女生读、男生读、齐读
3、学习后两句
1)读到这里,我不由得要问:这么壮美的景色,诗人是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呢? 2)“相对出“什么意思?青山为什么能出来呢? 3)生活中你有这种感受吗?(行驶的车辆)
4)这青山仿佛是要出来迎接自己一样,诗人的心情怎样呢?(高兴、激动、自豪)5)李白在高大的天门山面前,丝毫没有感到自己的渺小,自己虽从遥远的天边来,却 有这青山专程相迎,这又是多么豪迈呀!
让我们齐读后两句。6)小结
诗中这么几个字,我们却品味欣赏了这么久,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诗歌中藏着的美,并从内心产生一种震撼,一种敬畏,这就是诗的魅力。
4、再读悟情
1)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再把诗读一读,看看诗中都描绘了哪些色彩鲜明的景物?(板书:青山
碧水
白帆
红日)
2)同学们,诗歌感动人心的艺术魅力不仅在于写景如画,更在于借景抒情,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呢?(板书: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3)请同学们带着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满腔的爱一起朗诵。
五、欣赏图片
1、下面就让我们走近长江,去领略一下它的风采。播放两张长江图片
2、我听到了同学们的惊叹,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六、背诵
1、同学们,这么好的一首诗,你们想不想背下来?试试看。谁愿意上前面背给大家听?
2、你们都能背下来吗?请同学们站起来,面向听课的老师,让我们用激情的朗诵把诗中的情传送给在座的每一位老师。
七、总结拓展
李白一生热爱大自然,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因此,也写下了大量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诗,你们想一想,我们曾学过李白的哪一首诗也是抒发了这种感情?(《望庐山瀑布》)同学们,我们祖国的江山真是美如画,历代诗人都为之陶醉,并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像这种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不仅李白写过,其他诗人也有很多,请你们回去后继续搜集背诵,我们开一个“赞美祖国诵诗会”!
六、板书设计
望天门山 李白
青山 碧水 白帆 红日 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望天门山》教学反思
(一)张喜泉
古诗教学向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很多老师在做公开课时避之不及。古诗语言凝练,情感强烈,意境优美。学习古诗,不仅可以积累汉语精华,还能陶冶情操,所以学习古诗非常重要。《望天门山》是李白的一首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也体现了李白对大自然的热爱。李白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也充满了新奇的想象,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
我在选做这节课时,只是觉得越早挑战最高难度的领域越可以让我更好的体会语文教学的深度。这节课也吸引来了很多老师来听课,不过让老师们失望了,或者说是各位老师和领导高看了我一眼。当然,这节课不够成功的原因都是来自我个人的问题。通过华校、董校以及同组教师的评课,我认识到这节课在各方面存在的问题。
这节课的设计意图也是循着“读诗句,知作者,解诗意,悟诗情”的古诗教学思路进行的。读诗句、知作者这两个环节都做的不错,尤其是读诗句贯穿了整节课。
但是,在理解诗意这一难点上没能实现突破,这也是这一节课不成功的关键所在。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我国古代学习古诗文大都是直接的背诵。而现在的学科教学讲究效率,所以立足文本,对文本进行深入的分析。在理解诗意这一环节,我本来想突破去逐字句去理解诗意的方法,而是通过读和把握关键词让学生自己说说诗句描绘的场景。这一环节由于紧张被我落下了。但是,即使有这一个环节,我也不敢保证这一环节的设计会达到目的。所以,为了更有把握,还是应该采用逐字句的方式去理解诗意,先扫除理解上的障碍,再在此基础上进行大胆的想象,效果可能会更好,也不容易落掉这一个关键的环节。
在悟诗情这一环节上,设计还不够充分,这里应该让孩子联系单元导读的同时,进行合理的引导。引导可以这样进行:“长江,天门山,这都是我国的大好河山。那同学们说,作者热爱这河山吗?”这样就能引导学生说出这首诗的思想感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当然,这种思想感情不能是唯一的,因为严格计较起来,这首诗包含的是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所以,只需要引导出激发出这种热爱之情,再通过读去读出这种热爱,就是实现了这一目标。解诗意,悟诗情这两大关键没能把握好,是这首诗教学中的最大问题,这节课给很多人的感受是重点不够突出。
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问题,如:由于平时对学生的课堂训练还不够,孩子在回答问题时声音小、不够活跃;评价语言还不够生动,不能够很好的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媒体使用上,课件还不够精致,色彩对比不够明显等等。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我是一个闻过则喜的人。经过了这节课的磨砺,我一定会深刻反思自己在这节课中的问题,虚心接受和学习领导老师们提出的指导意见,争取下次做出更好的古诗课。当然,这学期得到最多的就是董校的全面的指导。我体会到董校对语文学科标准的把握,这让我获益匪浅。在此,我感谢各位领导老师对我的关怀关注,我也会继续学习,不断进步。开头:“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谁能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呢? 教师学生表情动作均一筹莫展状。加古诗板书,幻灯开。结尾:
教师提问:“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谁能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呢? 一生答曰:我认为,这两句的意思是,天门山从中间断开,长江从中间流过,碧绿的江水东流到这里产生了回旋。
教师追问:嗯,你说的既流畅又准确,那你用了什么方法理解诗的意思呢? 一生答曰:我理解这首诗时先阅读了书上的注释,借助注释再加上我自己的理解,就说出了这两句诗的意思。
教师评价:借助注释是理解诗意的好方法。那同学们,你又用了什么方法去理解诗意呢?
二生答曰:我不光阅读了诗后面的注释,我也欣赏了书上的图片。看到图片,我就能理解这首诗的意思了。
教师评价提问:借助图片也是我们理解诗意的好方法。那还有哪位同学愿意说一说你的方法?
三生答曰:我不光读了注释,欣赏了图片,还在读诗的时候一边读一边想象。教师追问评价:那你能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吗?
三生答曰:高大的天门山从中间断裂,仿佛是长江把它从中间冲开,江水从中间挤了过去。碧绿的江水向东流到这里,被天门山阻挡,产生了回旋。
教师评价:你说的时候结合了自己的想象,真好,看来理解诗意时还要发挥自己的想象。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谁能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呢? 嗯,你说的既流畅又准确,那你用了什么方法理解诗的意思呢?
借助注释是理解诗意的好方法。那同学们,你又用了什么方法去理解诗意呢? 借助图片也是我们理解诗意的好方法。那还有哪位同学愿意说一说你的方法? 那你能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吗?
你说的时候结合了自己的想象,真好,看来理解诗意时还要发挥自己的想象。教学反思:
古诗语言凝练,情感强烈,意境优美。学习古诗,不仅可以积累汉语精华,还能陶冶情操,也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所以学习古诗非常重要。这也是我选择做这节古诗课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选做这节课之前,我首先查阅了大量的文字和课件资料。这主要包括:语文课标对古诗教学的目标要求,来自网络的教学设计案例,PPT和音频资料。在此基础上,我又和师傅汪老师以及同组的教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在综合他们的意见建议后,我对教学设计和课件进行了大量的修改。
《望天门山》是李白的一首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也体现了李白对大自然的热爱。该诗为725年(开元十三年)作者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作。李白无比热爱祖国的壮丽山河,一生遍游名山大川,留下了许多不朽的杰作。该诗描写诗人舟行江中溯流而上,远望天门山的情景。李白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也充满了新奇的想象,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
这节课的设计意图也是循着“读诗句,知作者,解诗意,悟诗情”的古诗教学思路进行的。我觉得这节课的教学,从总体上看,较好的实现了教学目标,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做的比较成功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进行了有效的课堂教学前的组织。在距离上课还有2分钟的时候,为了聚拢学生的精神,我有意识的跟学生谈了谈自己早上所观察到的班级现象。我觉得这样做,不仅保证了课堂开始前学生能有一个好的精神面貌,还能让班级管理工作做的更好。
二是,对教材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在课前,我搜集了很多关于这首诗的资料,对这首诗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这里主要表现在我对个别词句的理解上,如,“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字,我根据对李白其诗善于运用想象这一特点,将此字解读为出来迎接。
三是,充分运用了对学生的评价。我认为,学生作出回答之后,教师应进行恰当的评价。因为评价不仅可以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回答是否正确,还可以引导学生继续探索。这节课,我有意识的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进行了评价,提高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帮助我在各个教学环节上做好了衔接。
四是,进行了充分的朗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生命。这节课中,我运用多种朗读方式,如指名读、齐读、男女生读。同时,我也进行了不同层次的朗读指导,如初读正字音、理解后再读、带着感情读等。充分的朗读贯穿了整堂课,最后学生大都可以熟读成诵。当然,这节课也有一些不足,比如:由于平时对学生的课堂训练还不够,孩子在回答问题时声音小、不够活跃;评价语言还不够生动,不能够很好的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媒体使用上,课件还不够精致,色彩对比不够明显。
对于这节课的优点,我会继续保持下去,并且会精益求精。对于这节课中存在的问题,我一定会虚心接受领导老师们提出的指导意见,不断地一点点地改进。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会写“断、楚、孤、帆”四个字。2.能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以及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古诗......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林东三小 周素华 教学目标:1、理解《望天门山》的意思,体会诗中的意境和诗人所表达的感情,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2、通过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词义句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汉滨区培新小学 周蓓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2.背诵这首诗,默写《望天门山》 教学难点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