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地震》教学设计[优秀]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青岛版小学科学教案”。
《地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用简单器材做模拟实验;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数据,对现象作合理的解释。
2、愿意合作交流,喜欢大胆想象。
3、了解地震现象,认识地震的危害,掌握防震知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毛巾、木筷
一、导入
大家听说过地震,地震给你带来什么感受?(生交流)是呀!强烈的地震都是人类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地震。(出示课题:地震)
二、探究过程 1.提出问题
那关于地震,你还有哪些问题呢?(生提出问题)
师根据学生交流,板书:(种类、形成、前兆、预测、避震……)我们大家刚才提出的问题都非常有价值,那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好吗?
2、探究地震的形成原因。
课前,老师布置了让同学们搜集有关地震资料的任务,看看我们能不能利用搜集到的资料来解决刚才提出的这些问题。
A、学生交流,从理论上理解地震的形成原因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选择重点词语进行板书。有以下重点词语:岩层、压力、变形、断裂、地震波、地表振动)B、模拟实验,直观感知
刚才我们通过整理资料知道了地震是由于岩层受到压力,发生变形、褶皱,最后突然断裂,断裂产生的地震波传到地表,引起地表的振动而形成的。真的是这样吗?
同学们亲身经历过地震吗?你想不想做一个模拟实验来验证一下?
实验一:利用毛巾体验岩石变形、褶皱 课件出示实验要求:
1、把毛巾折叠、铺在桌子上;(毛巾代表岩层)
2、在毛巾上放上积木或几截粉笔;(积木、粉笔代表岩层上的人和建筑物)
3、用手从毛巾的两端往中间挤。(注意:挤的时候动作要慢,仔细观察发生的现象。)
4、谁来交流你观察到的现象?
师:岩层当然不能像毛巾这样软,可以无限度的承受压力。实验二:折断木筷,体验岩层断裂 课件出示实验要求:
1、我们把毛巾拿走,用木棍来代表岩层。
2、用手给木筷不断地加力,会发生什么现象?
3、你会有什么感觉?
学生实验。交流。
师:通过这个实验,同学们想象一下,岩层断裂的时候,地表上的人会有什么感觉?(地表上的人会感到大地在剧烈地震动。)
通过这两个小实验我们模拟的地震的形成,你能来说说地震是怎么形成的吗?
C、课件展示地震的形成原因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专家对地震形成原因的解释。(播放课件)
4、地震的先兆和预测
刚才我们一起研究了地震的形成原因,那么对于地震的先兆和预测,谁能来介绍一下呢?(学生交流)
没错,地震发生前,总会有一些异常现象,对于这些地震的先兆,我们一定要综合起来看。地震与我们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自古以来,人们就非常重视地震之前的预报。那到底现在能不能准确预测地震?(生交流)以现在的科学水平还不能准确预测地震,地震的预测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也有待于同学长大后进一步研究,来揭开这个秘密。
三、地震来了,我们怎么办?
既然地震的预报还很难精确,所以地震来了,我们应该怎么办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我们这儿发生地震,你应该怎么办?(学生交流)
在灾难到来的瞬间,希望同学都能做到从容镇定,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四、谈收获
这么快就要下课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生谈收获)。大家的收获可真不小,关于地震其他知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下继续你们的探究。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地震》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1)引导:课件出示5.12(带背景图片),看到这个日子,你想起了什么? (汶川大地震)。(2)(播放地震现象视频)2008年5月12号,在四川汶川发......
《地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初步了解地震的现象和地震造成的危害,了解地震的成因,懂得避震的一些应急措施。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电子......
第19课《地震》教学设计一、教材及学情分析(一)教材分析:《地震》是冀教版小学科学第五单元的内容,这一本单元的研究主题是“地表剧烈变化”。地震属于地表剧烈变化的一种,是地球......
《地震》教学反思《地震》这一课,教学涵盖面广,不仅要让学生明白地震时如何采取科学方法进行自我保护而且还要知道有关地震的产生原因及危害的知识。我认为的成功之处有:1、以......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1、学生掌握避震的技能,使学生学以致用,能解决身边“发生”的问题。2、学生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提高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拓展信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