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火山》教学设计6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青岛版科学六上教案”。
《火山》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1、科学探究:知道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能用简单器材作模拟试验,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出假设性解释。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想知道,爱提问,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交流,意识到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发展好处,也有负面影响。
3、科学知识:了解火山喷发现象。能模拟火山实验。
二、教材分析:
《火山》一课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地球和地表的变化》的第二课,是在学习了《地球内部有什么》一课后,在学生认识了地球内部构造及特征的基础上,借助对火山成因的探究,引领学生进一步认识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及其运动变化。火山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既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好处,也会带来负面影响,本课借此来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看食物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
由于火山是生活中不常见的自然现象,因此大多数学生都没有见过真实的火山喷发,关于火山方面的知识也了解较少。有的学生可能通过电视或网络对火山喷发的成因、危害等有一定的了解。对于他们来说,只有靠设计模拟实验和自己的想象才能更进一步理解火山的成因,这在教学中是个重点,也是个难点。另外,学生对于火山喷发对人们的影响更多地停留在火山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方面,而对于火山喷发对人类有利的一面则很少关注到,这也是要重点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的一个重点内容。
四、教学目标:
1、能用简单器材做模拟实验;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数据,对现象作合理的解释。
2、愿意合作交流;喜欢大胆想象;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意识到火山既可以带给人类好处,也会给人类造成负面的影响。
3、了解火山喷发现象;知道火山的利与弊。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模拟火山喷发。
教学难点: 根据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推测火山喷发的成因。
六、评价设计
对火山的形成及火山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展开辩论。
七、教学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
三角架、酒精灯、火柴、易拉罐制成的小盒子(剪下部三分之一即可)、土豆泥(将土豆煮熟后捣烂,不加水,做成土豆泥)、番茄酱、水、小勺、烧杯;小玻璃瓶、红墨水、热水、冷水
2、学生阅读材料:关于火山喷发的相关材料
3、教师演示材料:火山喷发的视频。
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谈话后播放视频:请同学们观看一段视频(火山喷发视频),注意观察并思考,视频中发生的是什么现象? 从这些现象中你对地球内部有哪些认识?你有什么相关的问题要研究?
2、学生观看视频。介绍自己观察到的现象,提出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
3、谈话:刚才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想要研究的问题,这说明大家的研究兴趣非常浓厚。要解决大家所提出的问题,同学们认为应该先解决哪些最基本的问题呢?
4、确定本节课集中解决的问题。
【设计意图】
视频是学生所感兴趣的,因此学生的注意力必定会十分集中,这样便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认识火山发生时的现象。增加视觉刺激,引发思考。带学生进入探究情境。然后,在观察现象的基础上学生会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将问题聚焦,确定本节课的研究内容,将探究集中在火山形因上。
二、活动推进,实验探究
1、谈话:通过观看视频透过现象结合搜集的关于火山的资料,小组交流,猜想火山的成因。
2、学生观察总结火山喷发时的现象:喷发物
喷发的高度。想象地球内部的情况,猜想火山的成因,并对别人的看法发表见解,开展辩论活动。
3、谈话:谁亲身经历过火山喷发?大家想不想设计一个实验模拟火山喷发?老师帮大家准备了实验材料,请同学们先讨论实验方案,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模拟火山,怎样才能看到类似火山喷发的情景。
4、学生讨论实验方案,并汇报实验方案。
5、谈话:实验时应该注意什么?
6、学生根据实验方案,交流实验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学生分组实验。
7、巡视:对确有困难的小组进行指导。
8、组织交流:哪组的同学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9、交流观察到的现象。【设计意图】
让学生根据现象进行合理推理和想象。而学生最喜欢动手操作,通过亲自体验学生更能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现象,为下一步推测火山的成因奠定基础。
通过实验使学生更能清楚地观察到火山喷发的成因是因为地球内部温度高、压力大。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开展探究,学生可以自主设计实验,这些做法都加大了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实验能力。学习模拟实验方法解决问题。
三、点播互动,建构结论
1、谈话:同学们,现在可以大胆想象一下,地球内部的温度怎样?压力又怎么样?岩浆为什么会从地球深处喷发出来呢?小组讨论一下吧!
2、小组讨论。
3、教师巡视。
4、学生交流。
5、谈话:现在同学们知道火山是怎样喷发的了吗?
6、组织交流,引导学生用归纳性的语言进行交流,总结火山喷发的成因。
7、教师播放课件:火山的形成动画。【设计意图】
对小学生来说,进行信息和数据处理正是“动脑”的时候,应该引导他们运用推理的思维来进行分析。本部分是本课的一个难点,也是培养学生想象力、推测能力的重要载体。形成结论是对所收集整理的事实证据进行分析、综合、推理的过程,引导学生对研究的问题形成结论,对在其头脑中形成科学概念是有帮助的。而火山的形成动画则形象直观的让学生对火山形成原因有了更准确的了解。
四、联系生活,拓展应用
1、谈话:火山喷发是一幅壮观的图画,大自然在创造美景的同时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一定影响。火山喷发对人类的生活有哪些影响呢?
2、播放微视频。
学生通过观看微视频了解火山喷发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设计意图】
微视频的利用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通过视频的形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眼界。
五、板书设计:
地球内力作用
火山
发出巨大声音
喷出大量气体
落下灰尘石块
流出炙热熔岩
火山喷发
教学反思本课《火山》,所涉及的教学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即使有的同学已经通过影片或其它的途径感受了火山,还是比较肤浅的。这课内容又是学生们所感兴趣的,学生的积极参与......
五年级科学火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能够收集有关火山的资料;能够模拟火山的形成。2、知道火山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了解火山的形成原因。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火山的形......
《火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1)了解火山喷发现象;能初步根据模拟实验推测火山喷发的成因。(2)认识火山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能从正反两个方面辨证的说明火山喷发造成的危......
2、《火山》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青岛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火山》。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地球内部构造及特征的基础上,借助对火山成因的探究,引领学生进一步认识地......
14 木材教学目标:1、能针对探究木材的特点提出观察实验的大致思路,并能根据自己设计进行观察实验;知道探究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能区分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2、能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