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加连减 教学设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连加连减的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连加连减是在教学10以内加、减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加、减法的意义,进一步熟练加、减法的口算,学习解决稍复杂一些的实际问题,并渗透加减两步计算的运算顺序,为后面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和退位减做好准备。
教学内容: 一年级上册P72-73,连加连减。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借助直观图,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能按照图的有序排列,找出规律,发展初步的探索意识和体验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理解并说出连加连减的含义。
教学难点:按照图意,找出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导入.
师:非常高兴能与孩子们共同学习!孩子们的口算能力是不是很棒呀?(是)非常有自信!那老师就来考考你们。算式接龙:
师:孩子们的口算能力真棒!真是个口算小能手!仔细观察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汇报:上面一道题都是加了又加,下面一道题都是减了又减;两道口算题都是用前面算得的得数接着加或者减。
今天我们就运用这样的知识来学习新的本领!好吗?
二、创设情境,初步体会
(一)教学连加:
师:上周末,老师回老家了,在那认识了一个跟你们一样大的小朋友,他的名字叫明明。你们想认识他吗?展示图1,瞧!他在干什么?
生:他在喂小鸡。
师:明明是个热爱劳动的好孩子。你们想不想像他一样?(想)那么在家里要多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好吗?
1、出示喂小鸡的情景,教师分步操作,学生观察: 操作1:5小鸡在吃食,又跑来了2只。
师:看到这里你知道了什么?(一共有7只小鸡)
谁会列式?口头 操作2:又来了1只。
师:这下你又想告诉大家什么?生:又来了1只。。。师:谁会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刚才的画面? 生:明明喂5只小鸡,跑来了2只,又跑来1只。
师:你表达得很清楚,真好!那么,地上的小鸡由几部分组成?(三部分)地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鸡?谁会列式?(生说,教师板演5+2+1=8)
你会读这个算式吗?(5加2再加1等于8。)(带读)板演:5+2+1= 师:5+2+1与我们以前学习过的加法算式一样吗?
生:不一样,(不一样在哪?)以前学的是有一个加,现在学的是有两个加。师:像5+2+1这样的加法算式我们叫它做连加。(板书:连加)连加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第一个新知识。这道算式该怎样计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强调:第二步是由哪两个数相加?(学生说,老师板演)
2、小结:像这样把三个数合起来的算式,在计算时,要先把前两个数相加的得数记在心里,再用记在心里的得数加上第三个数,算出结果。
(二)连减教学:
1、连接上面的情景,让学生猜想,小鸡吃完食物会怎么样?(动画演示)生:又去玩了,走开了。。。师:谁会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刚才的画面?
生:明明原来喂8只小鸡,走了2只,又走了2只。师:你表达得很精彩,真棒!师:草地上还剩几只小鸡?(2只)谁会列式?(生说,教师板演8-2-2=4)
师:8-2-2=4与我们以前学习过的减法算式一样吗? 生:不一样,以前学的是有一个减,现在学的是有两个减。师:像8-2-2=4这样的减法算式,你们可以给它起个名字吗?
生:连减。
师:你们给它起的名字与数学家起的名字是一样的,你们真像个小小数学家。师:像8-2-2=4这样的减法算式我们叫他做连减。(板书:连减)连减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第二个新知识。
那么,该怎么运算呢?生同桌交流,汇报:板演。
2、小结:像这样把三个数减起来的算式,在计算时,要先把前两个数相减的得数记在心理,再用记在心里的得数减去第三个数,算出结果。
三、巩固深化
1.做一做:左边第一题:先根据图意思摆好小棒,边同桌讨论,边.把算式写完整。做一做右边一题,看图列式说图意。不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减去可以用划去或圈出来表示
反馈:你的算式是。。。,你是怎么想的?怎么算?学生相互评价。
2、完成练习十一第1、2。
3、课外延伸:
①生活中连加连减的例子。
②口算比赛: 连加连减(直接说得数)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连加算式表示什么?连减算式呢?怎样计算连加连减?
五、板书设计:
连加连减
【教学反思 】
《连加连减》教学目标是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下面,就《连加连减》教学过程设计,谈谈我的体会和思考。本节课体现了以下几个教学特点:
1、创设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创设恰当的课堂情境,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由发展的阵地。本堂课我创设了小明去爷爷
2、动态感知,静态领会。
为了让学生通过体验事情的发生过程,来明白算式的含义,我把书上的2道例题变成一个运动的过程,通过跑来2只小鸡,又跑来1只小鸡,让学生感受“添上、再添上”,通过小鸡吃饱了,跑走2只,又跑走2只,让学生感受到“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通过喂小鸡这一课件以动态的形式呈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事情发生的先后次序一目了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画面的意思,在看懂图意的基础上,列出算式。再用课件动态展示喂完小鸡后的情景,将连加连减这两个知识点联系起来,像动画片一样娓娓道来,展示了知识的连续性,又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新授环节处理的得心应手,学生一目了然很自然的就列出连加、连减的算式。播放完课件后,我让学生自己动手,用他们喜欢的符号,在白纸上画出连加算式的含义,让学生静态领会连加的意义。
3、体现算法多样化。
我在教学做一做的两道题目时,学生就出现了几种不同的算式方法:一种是先算左边和中间的小棒,再加上右边的小棒;另一种是先算出中间和右边的小棒,再加左边的小棒;还有一种是先算左边和右边的小棒,再加中间的小棒。在解决这道题时,允许学生用不同的算式来解决问题,充分尊重了学生,提倡算法多样化,给学生更多展示自己的思维的机会。
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1、在读图意时,我还可以再放手一些,让学生去观察,去表达,尽管学生有时表达得不到位,也给予充分的肯定,因为这是孩子们思维的萌芽,老师的肯定会使他们觉得自己是个了不起的发明家,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2、教学机智的培养。
在例题教学时,学生在说“8-2-2=4时”,他说“因为2和2组成4,8-4就是4”,这体现了数学算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我没有好好抓住这些教学资源,进行拓展教学。这一问题的出现说明我在课堂教学中出现问题时的调控能力还有待于加强。
连加连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连加、连减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理解连加、连减计算的意义。2.掌握连加、连减算式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计算10以内......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6篇《连加、连减》教学设计,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连加、连减教学设计......
连加 连减教学设计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
连加连减教学设计下东中心小学:谷乐凤教学内容: 教科书P72页。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认识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2、使学生正确掌握10以内的计算。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连加连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