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_春江花月夜教案教案

教学设计 时间:2020-02-27 21:07:22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教学设计】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春江花月夜教案教案”。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宝鸡中学 樊宝玲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内容:景、情、理 过程与方法:

2、引领学生在品读中鉴赏美景,体悟情感和哲理,提高鉴赏、表达能力

3、让学生在赏析过程中,学习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比较鉴赏等欣赏诗歌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品味诗歌的语言之美、意境(画面)之美、情感之美、哲理之美,感受中国诗歌的语言魅力,培养热爱并传承古典文化的情怀。

教学重点:

1、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鉴赏景物美

2、缘景明情,品悟诗歌哲理和体悟诗歌感情 教学难点:景、理、情的赏析

教学方法:自学法、群学法、对学法、诵读法、联系比较法

一、导入:

盛唐的诗坛,群星璀璨、光耀千古。无论是李杜、高岑、还是元白、王孟,提起任何一位诗人,我们几乎都能道出他的生平故事,然而说起张若虚其人其事,我们却所知寥寥。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史料只有清代《全唐诗》第117卷26个字的介绍:“张若虚,扬州人,兖州兵曹。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号吴中四士,诗二首。”就是这样一位连字号都没能留下来的诗人,竟然因为一首《春江花月夜》而被称作“孤篇横绝,竟为大家。”这究竟是怎样的作品,竟有如此魅力。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

二、诵读

(一)读准 读准以下字音: 霰()

汀上()

纤尘()

青枫浦上()

....扁舟子()

捣衣砧()

不胜愁()

复西斜()

....鱼龙潜跃()

碣石()..

(二)读顺

男同学和女同学分别朗读,大家来评评,谁读得更好?为什么? 预设到答案会是“读得感情到位”。

请大家用一个字来概括你诵读之后的感受。【提示】这个概括要全面。“美”

诗歌美在何处?请每个小组选一个角度,结合具体诗句进行赏析。

方法点拨:小组内交流赏析,推选一个同学,到黑板上讲解展示,组内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其他三组的同学可以提出质疑。

(三)1、语言美

生动 活泼 典雅 空灵

此诗象是一首或一组小夜曲,开头二韵八句,春、江、花、月、夜次第点出,极有层次地融汇成神秘、宽广、恬静、光明的意境。一个“生”字,好在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的生命,好在凸现了明月随潮涌生的情状,景象壮观,气势宏伟。“空里流霜”两联将梦幻般的月光描绘得如此充分和传神。霜是凝结于大地的有形,月光是弥漫天空的无形,但在诗人的妙笔之下,凝结变成了飞动,无形也这样化成了有形,在诗人俯仰间刹那的艺术直觉中,月光好似真得在“流”、在“飞”、在“徘徊”。那柔情的月光,如流霜,如薄雾,似飞霰,似寒水,滤尽尘嚣,浸彻广宇,将天上人间化作通体透明的光明的宇宙、诗的宇宙。在妙合无痕的承转后,“江畔”数联转而为哲学式的沉思。此数联虽不似前几联那样对月光进行具象的描绘,却构成了全诗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全诗艺术魅力的重要所在。当诗人面对月光下无限空蒙的宇宙沉思和叩问的时候,当诗人追溯人之初、月之初、宇宙之初的时候,我们被深深地感动了,我们的心随诗人一起飞升、清飏!如果没有这几联对时光的追溯,那么前几联所描绘的月光世界便没有了渊源和维系,而没有上述空间,此数联便没有了根基,而无所归依。“白云”一联使诗人的笔触由天上的月转向人间的情,在这里我们所听到的是相思曲和青春咏叹调。月光下的离别、愁思和嗟伤都是淡淡的,诗情画意的。最后二韵八句,与开头八句恰成极为完美的关合和对应,春、江、花、月、夜渐次归结与收束。尾联笔调摇曳,余韵悠悠,令人回味无穷。全诗十五个月字,从月华东升一直写到斜月西沉。全诗弥漫和流动着的,是银色的月光、淡淡的忧思和静静的春江水。-

2、意境(画面)美

清新、高雅、宁静、纯洁

概括一下诗歌描写的内容:春江、明月、花林、流霜、白沙、江天。

画面:江潮浩瀚,与大海相连。明月就涌生于这无垠的大海之上,万里的春江,无不在明月朗照之下!江流绕着芳草蔓生的原野;那映照在月色之中的花林,好象铺上雪珠一样。月色如霜,所以霜飞也就无从察觉;洲上的白沙与月色融合,也看不分明了。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以上八句诗,将诗题中的五个字“春江花月夜”全都点到了,但又有重点,这就是“月”,其它四个字都是陪衬。诗人从月生开始,继而写到月下的江流,月下的芳甸,月下的花林,月下的沙汀,有主有从,主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构成完整的诗歌意象,形成美妙的艺术境界。看吧!春江的潮水涌起,仿佛和大海连成一片,气势磅礴,这时一轮明月伴随潮头冉冉升起,明月与江潮互相辉映,波光粼粼,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江水弯弯曲曲地绕过花草遍地的春之原野,花林闪着银光,空中月光似天降流霜,江畔白沙与月光融为一体,白茫茫的一遍。这是皓月当空光照江天一派空明的幽美景色,如此的良辰美景,自然引发人们对赏心乐事的向往,真是“月白风清,花好月圆,如此良夜何”?美丽神奇的大自然景物美中,有着浓郁的情思。

诗人一开篇即就题生发,兴致淋漓地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壮丽而奇妙的画面“嫩绿的春色!宛转的江流!半开的花蕾!银色的月光!静谧的夜晚,构成了一个澄碧晶莹的!美妙无比的月光世界”大千世界的五光十色都被月光涤荡成梦幻一般的银灰色,春江花月夜因此显得格外幽静恬美“这种空间的全景式展示,一月印万川的全方位布景,营造出通体晶莹澄静的审美意境,也更突出了月所处的中心位置,月是如此美景生发的活力源头”月光下的世界绰约迷离,别有光辉,呈现出更美的境界,更符合中国传统的审美心理“老子说:致静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静观是中国哲学追求进入自由精神世界的重要方式,也是哲学家们努力追求的目标“与此对应的审美追求即刘勰所说: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脏,澡雪精神”这种艺术境界恰似晶莹澄静的月色“月亮的文化内涵正是这种阴柔的美学风范”一切转入安静澄澈“月照乾坤,辉映苍穹”月光如水将尘世一切烦恼和躁动洗涤得干干净净“审美主体经月光清洗过后的心湖,只有一片月光在静静荡漾,人心也随之晶莹剔透”这也是格式塔心理学所讲的/异质同构所产生的效应“以此心静观明月,心静与月静相契

合,创造出晶澄静幽的审美境界,这正是中国文学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宗白华先生对此也有过精辟的论述:/艺术心灵的诞生,在人生忘我的一刹那,即美学上所谓-静照.“静照的起点在于空诸一切,心无挂碍,和世务暂时绝缘,这是一点觉心静观万象,万象如在镜中,光明莹洁,而各得其所,呈现着它们各自的充实的!内在的!自由的生命,所谓万物静观皆自得”这自得的自由的各个生命在静默里吐露光辉“因此月光照耀下的诗篇月华闪烁!兴象玲珑,呈现出冰清玉洁般的阴柔美质”

3、情感之美

细腻、唯美、缠绵、伤感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沈沈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明确:“白云一片去悠悠”到“鱼龙潜跃水成文”为一层,写思妇怀人;

由观照人生进而抒写人间游子思妇的离愁别绪,讴歌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生活的憧憬。由一对游子思妇的离情,写到了普天下游子思妇的离情,写得缠绵悱恻,温婉感伤却又色彩斑斓。作者将客观的实境与诗中人的梦境结合在一起,又写得迷离惝恍,气氛很朦胧,能引发人产生无穷的联想和想象,美而不艳,愁而不哀,高雅而纯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前一句写游子,后一句写思妇,同一种离愁别绪从两方面落笔,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思维跳跃的幅度大,颇有一唱三叹的韵味。“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这是专就思妇方面来写的。那美好的月光似乎有意和思妇作伴,总在她的闺楼上徘徊着不肯离去,想必已照上她的梳妆台了;月光照在门帘上,卷也卷不去;照在衣砧上,拂了却又来。当然,也可以说这里是客观角度写思妇,而主观情感上写游子,写游子飘泊在外时心中想象的思妇的生活情景。“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这里可以说是写思妇的生活情景,也可以说是写游子的生活情景,也可以说是兼写游子与思妇双方。一轮明月光照两地,你在望着月亮啊,我也在望着月亮,你在思念着我啊,我也在思念着你,真的好想随着月光来到你的身旁,可是就是善飞的鸿雁也无法跟上光的速度,水中的龙鱼潜跃传信也只泛起一阵波纹而已。这里既写到了两人分居的客观生活状态,又写到了他们思念对方的情感心理,虽然远隔天涯,却是心心相印,灵犀相通。

从“昨夜闲潭梦落花”到“落月摇情满江树”为一层,写游子思乡。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这是客观上写游子,写出了游子长期客居他乡的痛苦生活,也从主观情感上写出了思妇因游子的久别而思念成梦的愁苦心理。“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这里又从对游子思妇的生活情感的描写转为对外在美丽景色的观照,从梦境回到实境,但也包含了时光流逝青春难在的感叹。作者由此及彼,把眼光投向普天下的人们的生活与情感,于是写到“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摇情满江树”。这整夜的相思,这梦中仍在的离愁,该怎样排遣呢?游子思妇,一个在碣石,一个在潇湘,远在天涯,不知道今夜有几人乘着月华归来!看那落月的余辉摇动着照满江树,仿佛怀着无限的同情呢!笔者认为最后的两句由一对游子思妇的离愁扩展开去,写到普天下的人们,由此而来使诗的情感美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获得了质的飞跃。因为它从个人的狭小天地走向了广阔的世界,从关注自我到关注别人,希望自己花好月圆人亦团圆,拥有美好的生活;同时也就希望别人也有美好的爱情和幸福的生活。这样,本诗就彻底脱离了宫廷诗的窠臼,走向了市井,走向了江山,确实是名副其实的“风神初振”的初唐诗。

最后这几句写落月,落花闲潭,春光将老,隐含思妇青春将逝。在这春江花月夜,不 知有几许游人能乘月而归。此时明月西下,游子思妇的一腔离情伴随月影洒在江边的树上。

诗人把游子思妇的离愁放在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上,以良辰美景衬托离别之苦;又以江月与人生对比,显

示人生的短暂,而在短暂的人生里,那离愁就越发显得浓郁。这首诗固然带着些许伤感和凄凉,但总的看来并不颓废。它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青春年华的珍惜,以及对宇宙、人生的探索,境界是相当开阔的。

4、哲思之美

哀而不伤、深邃高远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诗人在感受无限美景的同时,睹月思情,所有的这一切都孕育了一个自然之理,江天一色,皎皎孤月,怎能不引起诗人情不自禁地对宇宙人生的思索。也就自然会有“人生无尽,江月永恒”之慨叹!面对相似的江月,虽有代代人生,然相对于整个广袤、永恒的宇宙,小小的“个体人生”却又是那么的渺小、短暂,无奈的情怀啊!其中蕴涵了多么高深的宇宙意识和人生哲理。

【深入探究、自由发言】对比学习:写出用 “江水”“明月”抒发哲思的诗句,体会本诗在理趣上有何过人之处。

写“月”的诗句: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写“水”的诗句: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春江花月夜》中: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在苦苦追寻着人生的要义,感慨并思索着人生之须臾与宇宙之无穷的对立统一,如屈原的《天问》,到王羲之的“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从阮籍的“人生若朝露,天道邈悠悠”,到陈子昂的“念天地之悠悠”,如曹植《送应氏》:“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阮籍《咏怀》:“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等等,都在思考这些问题。但诗的主题多半是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暂。张若虚在此处却别开生面,他的思想没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全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使我们得以聆听到初盛唐时代之音的回响。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就其精神而言,无疑是以站在时代的巅峰,遥遥地回眸天人关系的文化原点,迢迢地引领灵魂的经典走向不朽。诗人从自然美景中感受到一种欣慰,虽有对人生短暂的哀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哀而不伤”,是盛唐之音的回响。

小结:

通过同学们的自学与交流,我们鉴赏到了《春江花月夜》这首诗的语言之美、意境之美、情感之美和哲思之美。我们找到了这首诗像明月一样高高悬挂于中国诗歌的天空,亘古明亮,永恒典雅的根源。让我们一起背诵这首诗,再一次体会诗歌的魅力。

《春江花月夜》 教学设计

《春江花月夜》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诗中之景,体味诗中诗情、理解诗中之哲理。 2.掌握诗中“春”“月”“落花”“江水”等常见意象。 3.熟读成诵。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一、整体感知:1、课前导语:自古以来,月亮就一直是中国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他寄托着人们的悲欢离合,寄予着人们的深沉思考。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春江花月夜》教案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美。2、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赏析本诗含蓄、隽永、景理情浑然天成的画意诗情。3、了解和把握古代......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学习目标: 1、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品味意境、赏析意象、把握情感。2、理解即景抒情诗中景与情的联系。重点难点: 1、把握诗歌中的情景理。(重点)2、......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春江花月夜》在思想与艺术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羡宇宙之无穷,哀吾生之须臾”的哲理诗,抒儿女别情离绪的爱情诗。《春江花月夜》......

下载《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