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 教学设计_春江花月夜教案教案

教学设计 时间:2020-02-27 18:43:47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教学设计】

《春江花月夜》 教学设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春江花月夜教案教案”。

《春江花月夜》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诗中之景,体味诗中诗情、理解诗中之哲理。2.掌握诗中“春”“月”“落花”“江水”等常见意象。3.熟读成诵。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以《春江花月夜》乐曲导入)

二、解读诗题及作者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是唐诗中一朵绚丽多姿的奇葩。该诗被前人誉之为“孤篇盖全唐”;近代诗人闻一多先生称之为“诗中之诗,顶峰上的顶峰”;今人不仅将此诗诵之于口,记之于心,而且还将其诗情画意披之于管弦、形之于歌舞和付诸于画笔。足见这首诗以其不朽的艺术魅力,倾倒无数不同时代的读者。

张若虚,江苏扬州(今属江苏)人。其生卒年、字号均不详,但从其诗风推测,他生活于初、盛唐时期。张若虚还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根据张若虚的作品推测,他长于闺情及山水风景诗的描写。

三、诵读诗歌,整体感知

1.听读、跟读,读准字音、节奏(配乐朗读)2.自由诵读,理清诗路,体悟情感

3.整体感知:全诗以月的升起、高照、西斜、沉落过程为线索,将月与江、月与夜、月与花、月与人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春江花月夜大自然美景的赞美,对永恒的宇宙人生哲理的思索以及对人间至真至纯的爱情的讴歌,意境清新邈远,读后让人心旷神怡,并进而去探寻更深更美的人生真谛。

四、内容赏析(带领学生一起梳理,感受诗歌的美)

《春江花月夜》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融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触处生神,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去、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这幅画卷在色调上是以淡寓浓,虽用水墨勾勒点染,但“墨分五彩”,从黑白相辅、虚实相生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五、品析诗中之情(意象整理)

重点提及“月”的意象在本诗中的含义。第一、表现美好的、纯洁无暇的感情。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升。潋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里的“月”代表的是爱心的传递。再如李白的《玉阶怨》把月亮引申为晶莹剔透的境界,以自然的纯洁对应人心灵的纯洁。“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把月亮作为最美好、最纯洁的象征。第二、抒发思乡怀远之情。

人们以月圆比喻人的团圆,以月缺比喻人的离别。“月亮”象征思念,包括思念家人、思念故乡。如“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江潭落月复西斜”等句;有代表性的还有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补充资料:古人对“月”情有独钟。因为古人认为在不同的地方看到的月亮是一样的,因此认为月可以超越空间,正所谓“天涯共此时”。所以无论是浪漫主义的、还是现实主义的诗人,无论是婉约派还是豪放派,无论是诗还是词,都喜欢借月托情。面对同一轮明月,抒发的感情却各不相同:有感叹世事多艰、光阴易逝的;有排解怀才不遇、慨叹宦海沉浮的;更有表达对理想的追求:“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第三、对人生短暂的悲伤,抒发愁苦之情。

在自然界中,月明月阴,月圆月缺与圆满、欠缺等事物异质同构。在古诗中,月是有情绪的,诗人笔下的月便常常与悲欢离合的情感相联系了。曹丕“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谢灵运的“明月照积雪,北风劲且哀”的诗句表现了哀愁的心绪。唐诗中有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的凄清孤苦,还有孟浩然“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的凄恻孤寂,王建“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蕴藉深沉,白居易“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的潸潸泪下,钱起“二十五弦弹月夜,不胜清怨却飞来”的郁怀难 2 耐„„月作为愁绪的意象,构思巧妙,笔法空灵,意趣含蕴,获得了不朽的艺术生命和惝恍迷离的艺术氛围。第四、展示广阔情怀。

古人借月状景,抒写辽阔,比如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孟浩然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以及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些咏月的佳句,充满了诗情画意,千百年来脍炙人口、妇孺能诵。

唐人的边塞诗,创造了一种博大阔远、浑融、丰腴、完满的意境,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雄浑苍茫,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的开朗壮阔,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浩渺闲雅,王昌龄“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的雄心忧患,都给人一种激动和向往的艺术魅力。

月作为一种语言形象,把环境点缀成了苍茫悲壮的边塞风情,也把边塞这个特征性的地理上的物理空间转化成了艺术上的心理空间。明月可以跨越时空的隔绝表现空间之美。

关于“春”的意象

春代表的是生机勃勃、美好春光,但古代上流社会的女子常因寂闷孤独而面临美好的春光想到自己韶华将逝,更加思念离家宦游的丈夫或天各一方的情人,故有“女子伤春”之说。这类题材可分两种,一种是借美好春光直接写这些女子的相思相恋。另一种是借羁旅异乡的男子设想家中的妻子在明媚春光中对丈夫的思念,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女子伤春。

关于“捣衣”的意象

古代的思妇怨女常在秋末冬初为行役在外的丈夫缝制寒衣,以寄托相思之情。缝制衣物的布料大概事先要石砧是用棒槌捣洗,再染上黄紫相间的染料(称之为“硫磺”),所以在古诗中有“寒砧、捣衣、硫磺”之类字眼的一般与相思情怀有关。

其余“江水”“落花”等见课件。

六、总结归纳

1.内容及特色见教参。

2.表达技巧归纳:上下结合、远近结合,如开篇4句。

虚实结合,如“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句,江畔沙滩,银色沙滩和乳色月光融为一体,无法区分。

借事抒情。如“捣衣砧上拂还来”。

即景抒情。全篇都采用这种方式,由景入情。

拟人。如“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设问。如“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互文。如“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比兴。如“白云一片去悠悠”,“白云”飘忽,暗喻游子离家远去而又行踪不定,自然而然地引出青枫浦上的愁客(即游子)。

用典。如“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映衬。思妇与游子的相思彼此映衬。

七、作业布置。

1、找出本诗中带哲理的诗句,并理解其“理”。

2、背诵全诗。

3、运用意象分析的方法自学《望月怀远》。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一、整体感知:1、课前导语:自古以来,月亮就一直是中国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他寄托着人们的悲欢离合,寄予着人们的深沉思考。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春江花月夜》教案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美。2、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赏析本诗含蓄、隽永、景理情浑然天成的画意诗情。3、了解和把握古代......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学习目标: 1、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品味意境、赏析意象、把握情感。2、理解即景抒情诗中景与情的联系。重点难点: 1、把握诗歌中的情景理。(重点)2、......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春江花月夜》在思想与艺术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羡宇宙之无穷,哀吾生之须臾”的哲理诗,抒儿女别情离绪的爱情诗。《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下载《春江花月夜》 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春江花月夜》 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