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学设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dna是遗传物质教案”。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教学设计
陕西省铜川市一中:马腾宇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㈠ 知识与技能:
⒈ 总结“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⒉ 知道“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所采用的方法是目前自然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⒊ 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㈡ 过程与方法:
⒈ 通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训练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 ⒉ 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训练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维能力。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科学家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科学态度以及对真理不懈追求的科学精神,进一步激发学生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树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㈠ 教学重点:
⒈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⒉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㈡ 教学难点: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三、教法设计和学法指导
㈠ 教法设计:
根据主体性教学目标,以“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为学生学习的三个基本维度,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为指导,以侧重科学方法教育为归宿,本节课采用“引导探究”教学模式,融合讨论法、比较法、归纳法,并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模拟科学发现过程,进行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教学过程中围绕“将DNA与蛋白质等物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DNA的作用”这一主线,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及分析推理等一系列探究活动,从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过程。
“引导探究”教学模式流程: 设疑导入→引导探索→归纳总结→拓展升华。课时安排:1课时。㈡ 学法指导:
⒈ 按教材的编写思路用“顺藤摸瓜法”去理解和掌握教材的整体内容; ⒉ 用“对比的方法”理解和掌握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过程;
格里菲思所做的“体内转化实验”采取对照的方法,教材中步骤1、2、3为步骤4的对照组;步骤4为实验组,用对比的方法不难得出正确结论。
⒊ 用“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来掌握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要抓住本质来掌握整个实验的关键物质是什么,噬菌体的DNA侵入细菌体内,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没起作用,因此新老噬菌体之间的连续性是通过DNA保持的,从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创设情景,设疑导入 教师提问:大家可能都听过这样一句俗语,叫做“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儿子会打洞”,这句俗语隐含着什么生物学现象? 学生回答:遗传现象。
教师提问:那么,到底什么是遗传?我们来看一则短片。教师播放视频:(见课件)
教师引导:遗传指的是生物的亲代和子代之间的相似性。那么,我们接着想知道了:生物体为什么会表现出遗传现象? 学生思考:
教师引导:哲学上有这样一个论断,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其物质基础,同样,生物体之所以会表现出遗传现象,是因为生物体内存在着遗传物质。那么,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是什么呢? 学生思考:
新课教学:逐步引导,深入探究 ㈠ 对遗传物质的早期预测
教师介绍20世纪30年代以前人们对遗传物质的认识:(略)。
教师引导:我们知道,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要确定哪一种物质是遗传物质,必须通过实验来证明。
㈡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⒈ 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
⑴ 教师利用Flash展示: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过程(见课件);
⑵ 教师以小资料的形式介绍肺炎双球菌(如右图); ⑶ 引导学生用对比的方法分析各组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已经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可能含有一种促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的活性物质,即“转化因子”。
例1用下列哪种情况的肺炎双球菌感染健康小鼠会使之生病和死亡()A.加热杀死的B.活的,但缺乏多糖荚膜
C.加热杀死的肺炎双球菌和无荚膜的肺炎双球菌的混合,经转化后 D.既缺乏多糖又加热杀死的教师过渡:格里菲思利用两种肺炎双球菌在小鼠体内做的转化实验推测出,可能存在着 “转化因子”,那么“转化因子”到底是什么呢? ⒉ 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
⑴ 教师引导学生自行分析设计制定实验思路; ⑵ 展示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过程(如下图);
⑶ 引导学生用对比的方法分析得出:使R型菌转化成S型菌的是S型细菌的DNA,说明DNA是“转化因子”,因此DNA 是遗传物质。
例2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在培养有R型细菌的A、B、C、D四个试管中,依次分别加入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DNA和DNA酶、蛋白质、多糖,经过培养,检查结果发现有R型细菌转化的是()
教师过渡:艾弗里的实验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但是有人提出:艾弗里实验中提取的DNA纯度最高时也还混有0.02%的蛋白质,这样可能会影响到实验结果。因而,人们对艾弗里实验结果的可靠性提出了质疑。所以,探索还没有结束!要确定生物的遗传物质,必须寻找新的实验证据。引导学生分析出:必须转变实验思路,才能有所突破。
㈢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⒈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过程(见课件);
⒉ 介绍T2噬菌体,引导学生分析如何对噬菌体进行同位素标记(如右图); ⒊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过程(如下图),得出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例3 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几个著名经典实验中,在实验设计思路中最关键的是()A.要用同位素标记DNA和蛋白质 B.要分离DNA和蛋白质
C.要得到噬菌体和肺炎双球菌 D.要区分DNA和蛋白质,单独观察它们的作用 教师设疑:是否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呢? 教师简介: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叶的实验(如右图)。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出: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对于绝大多数生物来说,DNA是遗传物质;还有少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所以我们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概念图总结:总览课本,形成概念图
随堂练习:巩固知识,反馈效果
布置作业:强化训练,复习检测
五、板书设计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㈠ 对遗传物质的早期预测 ㈡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⒈ 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 ⒉ 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
㈢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⒈ 实验过程: ⒉ 实验方法: ⒊ 实验结论: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 根据新课程理念,高中生物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等生物学科学素养,因此,本节课以“自主合作探究科学......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学设计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学设计类型:教学设计 学科:生物 学段:高中教材版本:人教版必修2 课题: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作者:海口市第二中学 邓渊芳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总结“DNA是......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学设计海口一中 生物组 苏小翠一、教材分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3章第1节的内容,是继前两章学习......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生物教学的一些思考摘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贵州推行有六年了,此次课程改革的最大特点是要求教师教育观念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新课程的教育理念、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