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必修一 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教学设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1课”。
第21课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一、知识点拨
(一)知识网络
(二)历史解析
红卫兵运动
早在1966年6月初,北京一些中学就出现了红卫兵组织。清华大学附中的红卫兵给毛泽东写信,并附他们的大字报《无产阶级革命造反精神万岁》。这份大字报获得毛泽东的支持。毛泽东肯定青年学生的“造反有理精神”。林彪、江青等人利用毛泽东的想法,煽动群众。红卫兵运动很快在神州大地上发展起来。毛泽东在**城楼先后11次接见来自全国的红卫兵和革命群众1 100多万人,林彪一再做煽动性讲话。这样,红卫兵运动也就突破最初的破“四旧”,开展起对“阶级敌人”的揪斗、批判,成为全国大*的前奏。
在“文化大革命”初期的红卫兵运动中,绝大多数学生是出于对毛泽东和党的信任,是怀着“誓死捍卫红色江山永不变色”的真诚信念投身这一运动的。但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和政治上的幼稚,这些年轻人一经煽动,就表现出狂热和盲动。红卫兵运动是“文化大革命”特殊社会条件下的产物,它给党和国家造成破坏,也给青年人本身带来伤害。
二、学习自评
(一)知识掌握
1.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是()
A.在庐山会议上对彭德怀进行批判
B.将刘少奇定为“叛徒、内奸、工贼”,永远开除出党
C.把刘少奇、邓小平指为资产阶级司令部的代表人物
D.对老一辈革命家的迫害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在立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这一体系的核心是()
A.宪法 B.民法 C.行政法 D.刑法
(二)能力提高
1.“文化大革命”爆发的原因包括()
①党内“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 ②毛泽东的错误发动 ③党内出现了修正主义 ④林彪、江青等反革命分子的利用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各民族地区经济出现了繁荣景象。其原因不包括()
A.民族地区的农村推广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根据自身条件,发展民族工业
C.少数民族经过土地改革和民主改革,先后进入社会主义阶段
D.进一步落实民族政策,实行改革开放
(三)延伸拓展
1.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确立的方针不包括()
A.“肝胆相照” B.“同舟共济”
C.“互相监督” D.“荣辱与共”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成果包括()
①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②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③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④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四)模拟练习
1.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法制建设方针的会议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九届全国人大
D.中共十四大
2.为保障公民、法人的合法民事权益而制定的法律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B.《劳动和社会保障法》
C.《义务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3. 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对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推进了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 B.村委会干部由上级政府任命
C.村官由村民选举产生
D.扩大了基层民主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
──1908年清朝政府颁发的《钦定宪法大纲》第一条
材料二 中华民国基于三民主义,为民有、民治、民享之民主共和国。
──1946年国民政府公布的《中华民国宪法》第一条
材料三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通过分析三个不同时代的宪法条文,看一看它们有什么本质不同?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
三、能力拓展
(一)学法指导
如何解答材料解析题
解答材料解析题的关键是要读懂材料,而读懂材料的关键是要学会联想,尤其是要与所学知识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提炼出与题目要求符合的信息。每一道材料解析题虽然立意课外,但考查的知识点一定在教材中,在我们已经学过的知
识范围内。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毛泽东认为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时期资产阶级都将存在,并企图复辟资本主义,这是党内产生修正主义的根源。他要求全党对阶级斗争问题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号召“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材料二 1964年,毛泽东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进一步提出:“这次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引自席宣、金春明:《文化大革命简史》
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两段材料中的共同错误倾向是什么?材料一对“阶级斗争”问题的提法
有什么不符合实际之处?
(2)材料二比材料一又有什么发展?
提示:(1)“左”倾错误。材料一把一定时间、一定范围内存在的阶级斗争扩大化,得出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这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的生产力的矛盾)不相符合。
(2)材料二进一步把阶级斗争引入党内,并且引向党的高层领导,为“文
化大革命”提供了理论和政策依据。
(二)例题解析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和爱国统一战线的相同之处是()
①共产党倡导 ②目标是国家统一 ③基本任务相同 ④具有爱国性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解析:答案为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为了发动全民族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是为了发动人民争取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胜利,爱国统一战线是为了实现国家统一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三)学习拓展
十年“文化大革命”是毛泽东错误发动和领导,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文化大革命”的主要论点包
括哪些方面?
“文化大革命”是我党“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产物,其错误具体表现在:认为一大批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反革命的修正主义分子已经混进党政、军队和文化领域中,相当多的单位的领导权已经不在马克思主义者和人民群众手里。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在中央形成了一个资产阶级司令部,它有一条修正主义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在各省、市、自治区和中央各部门都有代理人。过去的各种斗争都不能解决问题,只有实行“文化大革命”,公开地、全面地、自下而上地发动广大群众来揭发上述的黑暗面,才能把被走资派
篡夺的权力重新夺回来。
很明显,这些论点偏离了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轨道,必须把它们同毛泽东思想区别开来。
四、相关信息
(一)历史随笔
窑洞对
1945年的一天,毛泽东在延安会见民主同盟和民主建国会的创始人黄炎培。黄炎培问毛泽东:历史上的各种政治力量,一执政就腐败,假如共产党人夺得了中国的江山,能不能跳出历代王朝“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命运?共产党有什么办法可以不重蹈覆辙?毛泽东回答说:中共已经找到了一条不腐败的“新路”,这条“新路”就是民主。这段类似诸葛亮与刘备“隆中对”的谈话,被称
为“窑洞对”。
(二)学术前沿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地位和作用的历史演变
中国经历了从“人治”(rule of man)到“法制”(rule by law)、再从“法制”到“法治”(rule of law)的风雨历程。
“法制”的“制”是“刀”字旁的“制”,所以是“刀制”,法制建设难免以强权为后盾。“法治”与“法制”同音不同字。“法治”从“水”字旁,是“水治”。“法治”的“水”需要人大代表立法的“口水”、法官判决的“笔水”和律师辩护的“口水”、老百姓参政议政的“口水”。
“文化大革命”后,邓小平痛定思痛,在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起步时,就为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指明了方向:“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从此,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驶入快车道。
中国共产党在1997年的“十五大”上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后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被载入中国宪法,并开始逐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这
是中国社会的巨大进步。
(三)书目网址
1.杨健著:《*中的地下文学》
2. www.daodoc.com(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文革”中中国民主和法制被严重破坏和践踏的有关史实;了解改革开放时期民主法治建设的发展......
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课标要求:1、了解文革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2、列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说明民主和法制......
第21课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学案【导入新课】“人治”与“法治”,中国古代就已经提出“垂法而治”,“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等法治思想,但是,在专制主义的时代,君主的权力是至......
设计题目:高中历史必修1第二十一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设计说明:本节课的教学三维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知识目标:掌握“文革”中我国民主法制被肆意践踏的史实;掌握新时期我国......
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学案【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⑴“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⑵法律制度走向健全⑶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探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