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氧化还原教学设计”。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氧化还原反应是人教版化学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三节的内容,学生在初三已学习过化学反应从得失氧的角度分类可分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且在本书这一章的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已学习了简单的分类法及其应用,这一节课将进一步完善分类的方法,从电子转移的角度,可将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这是从反应本质上的分类。本节是概念原理内容的进一步补充,同时也为人教版化学必修2第一、二章概念原理内容的学习进一步打下基础。另外,学生在初三已经学习了化合价,初步了解化合价的变化跟电子的转移有一定的关系,但具体是什么联系?微观过程又如何?我们常见的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又有哪些?这些学生并不是很了解。本节课通过回顾旧知识,引出新内容,一一解决学生这些问题。
教学目标 [识与技能]
1、知道如何区分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2、能用双线桥表示出简单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3、学会用化合价升降的观点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讨论式”学习方法的训练,培养独立思考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分组学习,培养与他人合作精神。[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学习,培养通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2、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概念演变,培养用发展的观点、科学的态度、勇于探索的品质学习化学。
[教学重点]
重点:
1、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2、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难点:
1、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并能灵活运用。
2、双线桥法的学习。
教学策略:激情导入法、回久引新法、启发讨论法、合作学习法、课堂练习法
教学基本程序:激情导入—回旧引新—探索新知—练习反馈—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一、回顾并引新
【教师】请同学们看屏幕上的化学方程式:
1、2、CaCl2+Na2CO3====CaCO3+2NaCl3、CuO+C==Cu+CO24、5、同学们思考与交流后,回答老师的两个问题:
1、他们分别属于初中所学的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那种?请把它们一一分类。
2、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同时发生的吗?
【学生回答】第一个问题,1为化合反应、2为复分解反应、3、4为置换反应、5为分解反应;第二个问题出现三个答案:同时发生/不同时发生/不知道。
【教师分析】对于第二个问题,请同学们看到第三个化学方程式,在这个反应中,氧化铜失去氧变成铜单质,发生了还原反应;而以此同时,碳得到氧生成氧变成二氧化碳,发生了氧化反应,所以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同时发生的,我们就可以把这类反应成为氧化还原反应。
三、探究氧化还原反应与化合价升降的关系。
【教师设问】请同学们分析上面3、4两个化学方程式反应前后化合价是否变化,思考:氧化还原反应中得氧和失氧与元素化合价的升降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得氧化合价升高,失氧化合价降低。
【教师分析】对,得氧,发生氧化反应,同时化合价是升高;失氧,发生还原反应,化合价是降低的。我们可以得出: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是氧化反应,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是还原反应。即有化合价升降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教师追问】请同学们分析前面老师给出的1、5两道化学方程式,并根据刚刚老师定义的氧化还原反应,你能判断其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吗?
【学生回答】反应前后,它们的化合价都发生升降,所以是氧化还原反应。
【教师讲述】很好,现在我们可以知道,并非只有得氧、失氧才是氧化还原反应,凡是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至此,氧化还原反应的的范围得以扩展。【教师继续追问】请同学们分析老师前面给出的第2道方程式,(也是最后一道还未分析的方程式),它有化合价的升降吗?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吗?
【学生回答】没有化合价的升降,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教师讲述】对,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其实它是非氧化还原反应。如果从反应前后化合价是否变化的角度来分类的话,可以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至此,我们又学习了一种新的分类方法。
【过渡】其实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化合价的升降,那么其本质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其本质。
四、探究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教师设问】请同学们阅读课本34页第三段文字并结合图2-12,再看下面的两道方程式,思考化合价的升降与什么有关呢?(提示:从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考虑,怎样才能达稳定结构?)方程式:
1、在 【学生】思考。
【教师】在解决这问题之前,老师先给出双线桥法的定义:双线桥的箭头始于反应物有关元素的原子或离子,箭头指向发生化合价变化后生成物中对应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在线上要标明“失去”或“得到”电子总数,化合价的升降以及该元素“被氧化”或“被还原”。此法不仅能表示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总数,还能表示出元素化合价升降和氧化、还原的关系。现在请相邻的五个同学一组,讨论交流化合价的升降与什么有关,并根据老师所给出的双线桥法来分析。
【学生】请部分组的学生代表上黑板用双线桥法分析与电子转移的关系。
[教师讲解]初步评价学生的分析情况,并讲述:初中化学中曾介绍元素化合价的升降与电子的得失或偏移密切相关。
在1. 的反应中,原子失去最外层的1个电子成为 而带正电,而形成稳定的8电子结构,化合价由0价升高到+1价,被氧化; 原子得到1个电子成为 而带负电,也形成的稳定的8电子结构,化合价由0价降低到-1价,被还原。生成的 为离子化合物。用双线桥法表示为:„„„„
在2、的反应中,氢气和氯气获取电子的能力相当,所以它们都不能把对方的电子夺过来,而是双方各以最外层的1个电子组成一个共用电子对,这个电子对受到两个原子核的共同吸引,使双方最外层电子都达到稳定结构。但它们之间只有共用电子对的偏移,且由于氯原子的吸引力更强,所以共用电子对偏离于H原子而偏向于 原子,使氢元素的化合价从0价升高到+1价,被氧化;氯元素的化合价从0价降低到-1价,被还原。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课本第34页最后一段结合图2-13和阅读课本第35页一二段并结合图2-14,从而加深对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理解。
【教师】讲述课本35页第三段。
【练习】分析下面一个方程式中化合价的变化关系,用双线桥注明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过氧化钠与水反应 【小结并板书】
1、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为氧化反应 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为还原反应。
2、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标志和判断依据及特征。
3、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4、从电子得失的角度分析: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移)(重点)
[作业]
课本36页第3题,和下面补充的一道题:
2、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 崇信一中薛军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分析讨论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2.探究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3.讨论总结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规律 过程与方法1.复习巩......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主旨的中学化学新课程降低了对化学事实性知识的学习要求,突出了对科学学习过程与方法的体验和基本观......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中学阶段的化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中,氧化还原反应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点,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课标要求学生掌握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复习巩固初中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以及从得氧、失氧角度划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学反应的多种分类方法,并由此得出划分的依据不......
氧化还原反应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学业水平考试复习) 学习目标: 1.能判断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 2.能指出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3.知道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情景一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