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鸭蛋教案_端午的鸭蛋教案s

教案模板 时间:2020-02-29 08:27:11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教案模板】

端午的鸭蛋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端午的鸭蛋教案s”。

《端午的鸭蛋》教案 【教学理念】《端午的鸭蛋》一课属于民族文化中的饮食文化,学生不难理解其内容,关键是如何激起他们的兴趣,来欣赏本文独具特色的语言,感受作者对家乡的浓浓的感情和热爱生活的情趣。所以,我在设计本课时重点放在了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语言来理解情感,感受生活的情趣。【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识记生字词。

2、有感情朗读课文,探究写作技巧,品味富有特色的语言。

3、领会作者热爱家乡民族文化,怀念童年美好生活的感情。

4、体验平凡生活中蕴含人生趣味,善于在平淡的中发现情趣和诗意。

【教学重点】: 通过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解读文本内在的韵味,感受作者独特的情趣。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调动自身体验,感受日常生活中的无穷趣味。【教学准备】

1、预习本文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2、了解汪曾祺的写作风格。

3、搜集家乡有关端午一些风俗、传说资料或具体实物;想一想自己童年时代过节时最难忘的事件或物件。

【教学方法】:品读感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我们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然后引入端午节。

2、端午节有哪些传统美食?我们沂南有哪些特色美食?(煎饼、豆沫等)这些陪伴我们成长的食物,你曾经想过用笔去书写它们吗?有一位作家吧端午的美食写在了他多情的文章里,他就是汪曾祺,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端午的鸭蛋》

二、检查预习

1、作者汪曾祺简介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剧。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发表小说《受戒》、《大淖记事》。著有散文集《汪曾祺自选集》。

2、字词预习检查

汪曾祺qí 系jì百索子 倘tǎng若 咂摸zā•mo 城隍huáng 拧níng成小绳 门楣méi 用酒和huî 苋菜xiàn 籍贯jí 硝药xiāo 腌腊yān 络子lào 大襟jīn 车胤yìn 熏xūn五毒 似的shì•de 由学生小主持主持本环节。根据预习情况介绍作者,朗读字词,师生共同正音,释义,齐读两遍。

三、整体感知

1、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根据所写内容的不同,看看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用小标题的形式加以概括。(小组内合作完成)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文章内容。

第一部分(别具一格的)端午的风俗

第二部分(别有风味的)家乡的鸭蛋

第三部分(别有情趣的)端午的鸭蛋

文章的写作思路:端午的风俗——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

3、作者写端午的鸭蛋,不光写了端午的鸭蛋,还写了端午的风俗,家乡的鸭蛋,作者家乡的端午节还有哪些风俗?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 生思考后回答。

“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等风俗;又列举了“放黄烟子”吃“十二红”这两种较为独特的风俗。七种风俗,娓娓道来,精彩纷呈,显现了乡土生活的多姿多彩。

对家乡咸鸭蛋的难以忘怀,实际上不是作者个人的心态。这是人类普遍的心理。儿时的一切,在成年之后,都会笼罩一层异样的光辉。„„„„„„一提起家乡的鸭蛋,作者就抑制不住内心的赞美和自豪。这种赞美,这种自豪都缘于作者那浓浓的思乡之情,缘于那深深的故乡情结吧。写鸭蛋——抒故乡情,这种写作方法是:借物抒情

四、小结

汪曾祺用优美多情的语言来赞美家乡的鸭蛋,那是浓浓的故乡情,同时通过学习课文我们也了解了这种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希望同学们能学以致用,也拿起笔谢谢自己家乡的美食。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汪曾祺老先生对家乡的情融入这小小的鸭蛋里,这节课我们来欣赏品味一下他优美生动的语言。

二、合作探究,品味语言。

(一)品读课文,欣赏“鸭蛋” 感受童年端午、1、作者家乡的鸭蛋到底是怎样的?要求学生品读2、3两段。小组合作,以“这是------------的鸭蛋,因为-----------------(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为句式说一段话。或为高邮的鸭蛋拟一句广告词,宣传一下高邮的鸭蛋,注意突出特点。相关词有:是与众不同的,声名远播的,历史悠久的,吃法多样的,美味可口的,色彩鲜艳的。

2、要求学生阅读4到6自然段。感受与鸭蛋为伴的童年的端午的快乐可以 这样的句式:童年的端午是———的,因为———(文中所写的童年趣事)学生自读课文并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并展示。

最后师生共同总结,高邮鸭蛋,百吃不厌,与众不同,美名远传,流传至今,永远NO.1。

(二)品味“鸭蛋”,体会情感,探究语言特点

找喜欢的语句,美美地读一读,静静地想一想,细细地品一品,并结合课后题说一说。美句如: “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 “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 “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

“鸭蛋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 “孩子吃鸭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头,不把蛋壳碰破。” “蛋黄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鸭蛋壳里面洗净,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 生大声美读,后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展示如下:

1.一男生朗读并谈感受

“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 一个普普通通的鸭蛋,在作者笔下居然写得如此别具一格,这是一般人通常不会注意的,但仔细一想,却又大合情理。可不是吗?淡青色的蛋壳就比白色蛋壳更有“格调”,而鸭蛋的形状也确实有蠢笨与秀气之别。生活中的情趣是无处不在的。

2、一女生朗读并谈感受

这一点在本文中体现得不太明显,但也有所体现。例如,“一般是敲破空头”“白嘴吃也可以”等句中的“空头”“白嘴”等词语,都带有较为鲜明的地方特色。3.一生谈感受后全班齐读

“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这一“文白夹杂”句让人忍俊不禁,为文章增添了不少幽默和趣味。

师总结:汪曾祺的语言,熔书面语与口语于一炉,将古汉语与现代汉语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平实、自然之中又时时流露出典雅雍容,显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语言功力。1.口语色彩浓厚。

首先表现在好用短句,有时一句一断,大有生活中说一句停一下,略想想后再接着说的神态。”

其次,文中时时穿插十分朴素的“大白话”,这使文章生活气息更为浓厚:“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均是信口而出,自然而然,让人倍感亲切。2.善于运用语言“造型”。

汪曾祺有时只用一两个字眼就能写出事物的特色神韵。他写吃咸鸭蛋“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那种绘声绘色,那种动感,以及快感,从一个“吱”字中得到了活灵活现的表现。

三、拓展延伸

1、一个古稀老人都能把小小的鸭蛋写得趣味无穷,是缘于他对生活的热爱,有一颗童心,我们身边也有许多名不见经传的小食品,拿起你手中的笔,用你多情的语言去描述它们吧,欣赏它们吧。它们也会像高邮的鸭蛋一样美名远扬。生开始练笔,一小段即可。找两名学生朗读自己的作品。

四、小结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趣味无穷的,生命是多情的,人生是充满趣味的,我们要用我们细腻的心思去感悟,去体会;用我们灼热的目光去浏览,去欣赏;用我们深情的笔调去讴歌,去赞美。

【板书设计】

端午的鸭蛋

汪曾祺

端午的风俗

家乡的鸭蛋}

端午的鸭蛋

热爱家乡,怀念童年,热爱生活

端午的鸭蛋教案

《端午的鸭蛋》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能力目标2. 品味课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情感目标3.理解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写......

端午的鸭蛋教案

《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授课教师:黄英英一、教材分析《端午的鸭蛋》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散文。这个单元是民俗单元,意在让......

《端午的鸭蛋》教案

《端午的鸭蛋》教案一、情景导入,出示目标师:老师问大家一个很常识的问题:五月初五是什么节?生:(齐)端午节。师:老师很想知道提到端午节你们会想到什么?(生情绪高涨。)生1:吃粽子。师:哦,......

《端午的鸭蛋》教案

端午的鸭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积累“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2)了解各地的端午节习俗,对比感受丰富多彩地民间文化习俗。2、过程与方法:加强朗读,引导学生感受作品自......

端午的鸭蛋教案

端午的鸭蛋一、学习目标:1、理清行文思路,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蕴含的情感。2、用心品读课文,通过小组讨论,品味作者的语言风格,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3、了解端午风俗,提倡珍惜传......

下载端午的鸭蛋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端午的鸭蛋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