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鸭蛋教案定稿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端午的鸭蛋教案s”。
端午的鸭蛋
汪曾祺
一、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蕴含的情感。
2、用心品读课文,品味作者的语言风格。
3、引导学生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
4、了解端午风俗,提倡珍惜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作者的独特语言风格,认真品读。
2、激励学生用心体验生活,珍惜传统文化。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
品读法
讨论法
延伸拓展法
四、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首先和大家来说一个故事。话说当年高邮几名在北京求学的年轻人,见到了我国当代著名的作家,又同是高邮人的汪曾祺先生,他们对汪曾祺说:“汪老,我们高邮秦少游(也就是善于填词的那位秦观)可以排第一,您可以排第二。”但是,汪曾祺听后却连连说:“不对,不对······我只能居第三位。”那么,大家想一想,对于高邮而言,能排第二的会是什么呢?(高邮的鸭蛋,对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散文《端午的鸭蛋》。(板书课题)
二、了解作者
在走近高邮,走近端午的鸭蛋之前,先让我们走近一个人,他就是本文作者——汪曾祺。(多媒体显示“了解作者”,请学生读)
三、走近课文
(一)读课文,正字音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大屏幕上的生字大本营,让生字们都回家(多媒体显示生字)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快速的浏览课文,根据文章内容,将文章分成三部分,并给每部分拟一个小标题。(家乡的端午——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
(1)汪曾祺的家乡端午有哪些风俗?(多媒体显示各风俗)
介绍了“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等风俗; 列举了“可能与别处不一样的风俗”:“放黄烟子”;
与别处不一样的风俗:“吃‘十二红’”
略写的是前十种风俗,祥写的是后两种风俗,因为后两种与别处可能一样(2)最与众不同的“吃十二红”有什么特别的含义?比如说,我们过年的时候总少不了“鱼”。
(表示希望一年十二个月“红红火火。”)
看来在家乡端午的众多风俗中,作者对鸭蛋情有独钟,想来它必定有什么独特的滋味才令作者如此魂牵梦萦吧。
2、高邮鸭蛋有什么特点?(鸭蛋的特点)a.名声久远,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明确;问起籍贯,上海店里,双黄鸭蛋
b.文中找找还有没有其他的特点?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质细而油多,蛋白而柔嫩
现在大家想不想知道高邮鸭蛋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多媒体显示:高邮鸭蛋)
作者对家乡的鸭蛋情有独钟,哪句看的出来?(“曾经沧海难为水”)家乡的鸭蛋,在端午佳节的时候就更是喜爱的不得了,除了吃以外,孩子们自有玩法。
请同学们在第三部分找出孩子们的趣事,字里行间又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挂鸭蛋络子,由蛋壳想到囊萤映雪的故事 明确:怀念童年
课文小结:作者对小小的鸭蛋及像挑鸭蛋这样的小事如此津津乐道,是因为在这些东西的背后本身就有着更深刻的内涵。
明确:热爱家乡,怀念童年。
小结:其实日常生活富含生活情趣、人生意味。生活中并不总是惊涛骇浪,也未必处处正襟危坐。只有充分感受生活中的种种快乐、悲苦、平淡以及诗意,我们才算真实地体验到生活的滋味。所以,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在小小咸鸭蛋里尝出生活的滋味,这是汪曾祺散文的魅力所在。
四、品味语言
小小的鸭蛋充满了诗意情趣和作者的满怀深情。这就是汪曾祺散文的魅力所在。请大家再次品读课文,勾画出你认为好的语句,并谈谈你的理由,我们期待你的精彩见解。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学生纷纷推荐自己喜欢的句子)
师:大家品析的非常好。这样的语言创作风格正是汪老先生在语言上的追求
平淡而有味
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多媒体显示)
有淡淡的幽默
师:咸鸭蛋谁没吃过?可我们有谁为此写过一篇文章呢?罗丹说得好: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感谢汪曾祺老先生用淡而有味的语言告诉我们平凡的生活也可以很美。让 我们向他致敬。
五、拓展延伸
(一)为家乡的鸭蛋做宣传
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读出汪先生的一个心愿:不仅希望高邮鸭蛋走向中国,更希望它走向世界。请大家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拟一句广告语,宣传一下高邮鸭蛋。
(学生交流,然后即兴回答)生1:高邮鸭蛋,蛋白柔嫩,质细油多 生2:高邮鸭蛋,鸭蛋中的战斗(双黄)蛋。生3: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就收高邮蛋。
师:其实,在很久以前就有人为它作了宣传,他就是袁枚。我们读读他是怎样宣传鸭蛋的。(请一位学生读引文。)作者引用袁枚的《腌蛋》、有什么好处?(生:丰富文章的内容。增添古朴之气。)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这样一个细节,请看第三段最后一句话,哪位同学能有感情地读一下?(一个女生先读,声音过于优美。又有一个男生自荐读,赢得大家的掌声。)
小结:其实,无论是端午、中秋还是春节,这些传统节日都是我们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体现,是每个炎黄子孙灵魂深处的烙印。如果我们对自己的家乡、自己的民族都没有感情,终有一天我们的烙印会淡去。热爱祖国,就应该传承中华文化,不要让几千年的传统在我们手中失传。
(二)畅谈佳节
提问:说说你的家乡传统佳节的过节风俗,回忆当时的情景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可以先让学生介绍佳节的由来,接着说说自己家乡过节的习俗,学生交流之后,可以就“传统佳节”这一话题,自选角度,完成一篇作文。作业设计
1、生字词语抄写
2、研讨与练习二完成 板书设计
端午的鸭蛋
家乡的端午——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 风俗
特点 感情:热爱家乡,怀念童年
趣事
《端午的鸭蛋》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能力目标2. 品味课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情感目标3.理解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写......
《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授课教师:黄英英一、教材分析《端午的鸭蛋》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散文。这个单元是民俗单元,意在让......
《端午的鸭蛋》教案一、情景导入,出示目标师:老师问大家一个很常识的问题:五月初五是什么节?生:(齐)端午节。师:老师很想知道提到端午节你们会想到什么?(生情绪高涨。)生1:吃粽子。师:哦,......
端午的鸭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积累“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2)了解各地的端午节习俗,对比感受丰富多彩地民间文化习俗。2、过程与方法:加强朗读,引导学生感受作品自......
端午的鸭蛋一、学习目标:1、理清行文思路,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蕴含的情感。2、用心品读课文,通过小组讨论,品味作者的语言风格,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3、了解端午风俗,提倡珍惜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