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六年制数学四下第六单元教案_青岛版六年级数学教案

教案模板 时间:2020-02-29 01:47:25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教案模板】

青岛版六年制数学四下第六单元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青岛版六年级数学教案”。

单元备课

第六单元 奇异的克隆牛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学会小数加、减法及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经历小数加、减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了解小数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比较,感受整数加法运算律对小数同样适用,并能运用这些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4.感受数学与科技知识的联系,培养爱科学的情感。单元教学内容

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整数加法运算律推广到小数。单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学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计算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一、教材编写特点

1、素材的选取具有时代性和科学性。

2003年10月8日,国际上首例冷冻克隆牛胚胎移植犊牛“蓓蓓”在山东莱阳农学院出生,这是我国体细胞克隆技术取得的又一

突破性进展。教材选用这一素材,一方面结合实际学习小数小数加、减法计算,体现数学的价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另一方面引导学生了解先进科研成果,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

2、知识由易到难科学编排

学生已学过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位数相同、不进位、不退位),本单元借此基础,先由小数位数相同加、减法(进位、退位添0占位的)引入,然后过渡到小数位数不同的加、减法,使学生循序渐进的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知识。

3、注重知识间的联系和沟通。

教材重视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利用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联系学习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又如,借助整数加法运算律直接推广到小数加法运算律,学习简便计算。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构建新知识。

二、单元学与教建议

1、用好教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先交流搜集到的有关克隆技术的资料,或者教师向学生直接介绍我国克隆技术取得成就。然后,利用教材克隆牛的真实信息,激发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感受数学的价值。

2、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自主学习新知识。

教学时,应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放手让学生尝试计算,在观察、比较,和交流的过程中,明白算理,掌握算法。

3、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融入解决问题过程中。本单元是计算教学。在教学时,要注意从实际问题引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学习计算方法,将小数加减法的学习融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4、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

本单元的评价,不但要注意考查学生能否正确、熟练地计算小数加、减法,还要注意考查学生能否形成解决问题一些基本策略,初步学会独立获取知识。

5、抓住重点,以纲带目。

三个信息窗中,第一个信息窗是教学的重点,第二、三个信息窗是第一个信息窗内容的拓展和延伸。教学时,要突出第一个信息窗的教学。第二、三个信息窗要重视引导学生通过迁移获取知识。课时安排

本单元课时数:8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课题 :小数的加减法

教学内容:教材86、87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逐步养成迁移类推的好习惯。

预习设计:复习简单小数加减法。并试做以下题目。0.3+0.5

1.2+1.3

0.8-0.1

0.6-0.2 检查预习:说一说小数加减法应注意什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1、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克隆”的信息。

2、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两头可爱的克隆牛的情况,看他们身上有哪些有趣的数学问题。

二、自主合作

探索新知

1、提出问题:课件出示:情境图健健、壮壮出生时情况记录。师:同学们观察信息窗1,看看克隆牛健健和壮壮出生时的情况记录,你都获得哪些信息?

通过获取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先

来了解“壮壮”出生时的胸围是多少。)

2、解决问题

学生列式,说明意义。师板书:0.77+.003=

(米)

师: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请用不同方法的同学板演计算过程。)

3、优化算法

师:他们的方法你喜欢哪个?为什么?(用竖式计算比较简便。)

4、探究算理

(1)自主探究,尝试计算。师:你能用竖式计算17.05+2.83吗?(2)组织交流,理解算理。

a.组织学生交流计算的算理、方法和结果。b.典型错误纠正,在交流中,理解算理。c.你会验算吗?

(3)抓出重点,总结算理。

师:计算竖式时,应该注意什么?(强调数位对齐)

师:得数末尾的0能不能够去掉?为什么?

5、迁移算理

(1)解决问题:壮壮出生时的体长比健健长多少? 分析数量关系,列出算式。(2)竖式计算。

师:为什么要用减法计算?得出减法的意义,让学生进行计算。在写竖式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3)尝试验算。

6、反思算理

(1)想一想: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有什么相同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讨论)相同: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意义相同。计算法则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小数加法把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不同:整数加法是从个位加起,小数加法是从低位加起,最后得数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如果小数部分末尾有“0”的应去掉。

小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相同。(2)启发学生想: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有什么共同点? 统一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拓展应用

1、自主练习 1)填一填:P89(1)板书设计:计算并验算

26.81+5.29=

1.92-0.71= 3)你能把下面的分数改写成小数再计算吗? P91(13)前两个

四、限时作业

1、我们的数学书5.27元,数学同步练习6.80元,两本书一共多少钱?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2、自主练习88页第2题

教学反思: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了小数加、减法的意义。感受

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逐步养成迁移类推的好习惯。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课题:小数的加减法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88至91页 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和口算。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能力。教学重点: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逐步养成迁移类推的好习惯。教学过程:

一、串联情境

唤醒已知

1、谈话: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两头奇异的克隆牛:健健和壮壮,并且了解克隆牛出生时的情况,同学们还提出了很多的问题装入了问题口袋,这节课我们从问题口袋里找出问题,开动脑筋,继续一起来解决。

2、课件出示:问题口袋

(1)下面各数不改变大小,变成三位小数.(点击课件)8.9

0.413.4600(2)算一算(点击课件)

4.6-3.2

1.28+1.28.75-3.74

4.5+5.56+344

130-25 实物投影演示学生计算的过程

订正答案

(引导学生简单说说后两道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二、自主尝试

探究新知

1、迁移情境 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情境图壮壮和健健出生时情况表

点击课件:问题口袋--提出问题 壮壮出生时的管围比健健长多少?

师:这是上节课我们同学提出的需要解决的问题,你能试一试吗?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列出算式。(2)板书算式:1.3-1.252、独立思考

探究算法(1)学生独立尝试计算

师:你能计算出得数吗?先独立思考,算完后说说你是怎样算的?(2)学生演示计算过程

指名板演(找出不同的书写方法正确与错误的对比演示)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 1.3

1.3

-1.2 5

-1.2 5 0.8 8

0.0 5 师:你们能分别说说计算的理由吗?(板演学生)

3、小组讨论 探讨算法

师:同学们的意见不一样,到底哪种算法是正确的? 小组同学交流一下,你同意哪种算法? 根据你上节课学习的经验,你认为应该怎样计算1.3-1.25?

4、汇报交流 总结算法

(1)全班交流算法,教师板书计算过程。

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错的原因是什么?正确书写格式的依据是什么?在交流中总结出正确的计算方法。

(2)小结计算方法(重点是:①相同数位对齐;②哪一位上不够,用“0”补齐)。

①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一样,也要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减起 ②你知道怎样对齐数位吗?(小数的小数点要对齐,相同数位就对齐了)③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作10;(1.3-1.25时1.3百分位上没有数,相当于0,即1.30-1.25,0-5不够减向前一位借1)④差的小数点应与减数、被减数的小数点对齐

5、加强算法 深化理解

师:你能根据刚才我们总结出计算的方法来算一算9.06-2.7这道题吗?请进行验算。指名学生板演

用什么方法验算的?(加法验算)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总结:观察小数加减法算式, 说说在计算的时候有什么要提醒同学

们注意的问题? 全面总结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即:相同数位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三.巩固练习

拓展应用

1、练一练

(1)9.7+12.34 10-0.8(2)你能把下面的分数改写成小数再计算吗?

课本练习91页第13题后两道题目。

2、火眼金睛辨对错

5.9

4.6

7.0 5

3.2 5

6.5

+1 5.7 2.4 8

6.4 1

6.4 1 8.9 53、走进生活

师:生活当中,买东西最常用的就是小数加减法来算价钱,星期天,老师到超市逛了一圈,超市里有很多物品,老师买了一些东西,服务员给了一张小票,大家帮我看一看。

板书设计:(1)课件出示:购物小票

娃娃:26.00元

闹钟:45.80元

铅笔:0.60元

铅笔盒:6.84元

照相机:265.80元

火腿肠:0.90元

巧克力:8.55元(2)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你能帮老师算一算买吃的花了多少钱?

买学习用品花了多少钱? 买生活用品花了多少钱? 300元钱买照相机和娃娃够吗?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3)同学们都有逛超市的经验,找出一张购物小票,用今天学过的知识核算一下是否正确?

教学反思:学生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和口算。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能力。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逐步养成迁移类推的好习惯。

第三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小数的加减法练习课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

2、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和口算。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能力。教学重难点: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逐步养成迁移类推的好习惯。教学过程:

一、回顾整理 夯实基础

1、快速抢答

0.6+0.3=

5.3+3.7=

0.6+1.2=

7.6+1.4= 1.2-0.4=

7.9-0.9=

1-0.8=

12.5-2.5=

2、用竖式计算

12.4

12.4

12.92

12.92

+5.87

5.()

10.7

8.6

通过此练习,利用小数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进行了拓展延伸。学生能灵活的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自主练习

第9题

此题是应用小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与同位交流,最后由教师引导学生感受我国人均住房面积的变化情况。

3、自主练习

第10题

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从不同角度探讨出可能隐含的规律。利用加减法中各部分的数量关系,得出魔术箱中隐藏着相同的数据。培养学生探究规律的能力。

4、自主练习

第15题

学生独立的观察并解答。再汇报交流。

5、自主练习

第16题

先独立思考,自己提出问题,再在组内交流。

6、数字游戏:

全班学生每人在小卡片上写下一个20以内的一位或两位小数。写完后任意两个学生出示卡片,计算两个数的和与差。既可以用抢答的形式,也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

四、归纳总结

实践应用

1、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在计算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2、说说生活中小数加减法的运用

3、超市购物

五、课后实践

周日,开展争当“小管家”活动,帮助爸爸妈妈去超市买菜。并记录家庭收支情况。写成一篇数学日记,和同学一起交流。

教学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和口算。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第四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数学四年级上册第93-97页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知道整数加法的运算律在小数加法里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使-些计算简便,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在运用知识独立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应用意识。感受数学与科技知识的密切联系,初步培养爱科学的情感。预习设计:复习整数简便运算的规律,并做下列题目。

135+67+165+33

200-183-17

45+69+31-45

1.36+5.6+0.4+3.64 检查预习:汇报整数加减法的规律,并用字母表示出来。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情境激趣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2―0.9

9+0.1

0.39+0.61

5.12―4.12 10―2.5

20―19.8

3.9+2.1

0.09+1.01 8.4+3

1―0.6

2―0.98

3.8+122、谈话引题:

同学们,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了解了关于克隆牛“健健”和“壮壮”的情况。今天,我们要再来认识一头克隆牛--“蓓蓓”,了解它的有关情况。

(出示情境图)教师结合情境图简单介绍克隆牛“蓓蓓”出生前后的一些情况。

二、自主探究

获取新知

1、观察三幅情境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地进行板书,如: “蓓蓓”出生时的体长是多少米? “蓓蓓”满月时的体长是多少米? “蓓蓓”百天时的体长是多少米?

“蓓蓓”百天时的体长比出生时增加了多少米?

2、下面我们先来解决“'蓓蓓'出生时的体长是多少米?”这个问题,你能解答吗?

(学生尝试独立列式解答,教师巡回指导,了解学生的情况。)

3、学生交流算式:(注意引导学生尽量列出综合算式)板书:

10.98―0.22=0.76(米)0.76―0.1=0.66(米)

20.98―0.22―0.1 30.98―(0.22+0.1)

综合算式要说明每一步计算的意义,帮助学生理解连减算式和先求两个数的和再减,这两个算式每一步的意义,可以联系前面学过的关于减法的有关运算律: a―b―c=a―(b+c)。

4、上面的综合算式怎样进行计算呢?(学生自主进行计算,教师巡回了解情况。)

5、全班交流计算情况。[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各种计算方法] 脱式计算要关注学生的运算顺序是否正确。

6、学习竖式连减的方法。

如果用竖式来计算小数连减,要注意什么呢? 自己试着算一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请学生来介绍竖式连减的方法:

1注意探讨怎样对齐数位?(对齐了小数点也就对齐了数位。)2小数部分数位不同怎么办?(可以在末尾添0占位。)

三、巩固练习

加深理解

1、自主练习1:1出示题目,明确要求2学生独立完成,指名上黑板计算3全班交流,根据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

2、自主练习2:

1出示题目,从中你收集到哪些信息? 2季度指什么?每个季度包括哪几个月?

3解决问题:3月份要编织多少万件才能完成第一季度的任务?(学生独立解决问题。)4全班交流

5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小组内提问交流,再全班交流。)

四、课堂小结

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你觉得自己学得如何?给自己一个评价。

3、你还想跟老师和同学们说什么?

五、限时作业:自主练习第五题

教学反思:在运用知识独立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应用意识。感受数学与科技知识的密切联系,初步培养爱科学的情感。

第五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数学四年级上册第94-97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整数加法的运算律在小数加法里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使-些计算简便,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在运用知识独立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应用意识。感受数学与科技知识的密切联系,初步培养爱科学的情感。

一、创设情境

导入复习

1、师生谈话:今天小芳休息,不过她安排了许多事情要做,下面我们就跟随小芳一起解决一些数学问题。清早起床,小芳总是要练习几道口算题,我们来比比,看谁算的又快又对。

4.5+5.5

1―0.25

12.7+7.3

5.4―0.7

7.3―0.98

9.8―7.9

7+0.7

0.02+

7.982、同学们,如果我们也养成小芳这样的习惯,口算能力会有很大提高。今天小芳的第一件事就是和爸爸去车行买车,这是小芳盼望已久的。

二、走进生活

拓展应用 情境一:在车行买车

1、小芳的爸爸看好了标价12.6万元的黑色轿车,车行提供了三种付款方式,如下表。

付款方式首付(万元)第二年(万元)第三年(万元)

一次付清12.6

——

——

两次付清6.3

6.8

——

三次付清4.24.65.1 请学生对表格表示的数据进行简单的解释。小芳的爸爸倾向于第三种付款方式,他该付多少钱? 学生独立尝试解决。

学生汇报;4.2+4.6+5.1=14.9(万元)组织学生向汇报者质疑:

学生1:你发现对于这种付款方式的总额与车价是什么关系? 学生2:你感觉这种付款方式有什么好处?

汇报者:第三种付款方式虽然总额多,但是这种付款方式的首付最少,这是它的优势。

教师组织学生对三种付款方式谈出自己的看法,选择自己喜欢的付款方式。

学生1:三次付清总额14.9万元,二次付清总额13.1万元,一次付清总额12.6万元,我认为一次付清最合算。

学生2:三次付清首付只有4.2万,就是说我今年没有12.6万,也可以开上车。教师适时进行评价。

教师小结:同学们都谈出了自己看法,这就是你们处理问题的策略,能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这都是良好的表现。

2、这时小芳的爸爸收到短信,是移动通信公司提醒小芳的爸爸要交话费了。

小芳的爸爸告诉小芳上月预交了100元,月租费18.00元,本地通话费21.44元,国内长途费50.56元,现在该剩下多少钱?小芳迅速说出了余额,你能吗?学生独立尝试解决后汇报:

100-18.00-21.44-50.56

=100-(18+21.44+50.66)

=100-(18+72)

=100-90

=10(元)组织学生向汇报者质疑:

学生:本来是连减,你为什么要先算加法再算减法呢?

汇报者:21.44加50.66可以得出整数,72加18可以得出整十数,这样计算比较简便。

教师小结:计算时我们要观察数的特征,能简便运算要主动简便运算。

情境二:在商场购物

1、从车行里出来,小芳到商场买文具。文具文具盒钢笔三角尺橡皮计算器 单价(元)11.406.801.200.6036.90 学生独立尝试解决:文具盒、钢笔、三角尺和橡皮一共多少元? 学生汇报:

11.40+6.80+1.20+0.60

=(11.40+0.60)+(6.80+1.20)

=12+8

=20 组织学生向汇报者质疑:

学生:你为什么不从左向右按顺序加过来呢?

汇报者:11.40+0.60和6.80+1.20都可以得出整数,这样计算比较简便。

2、小芳遇到了邻居李奶奶,李奶奶请小芳帮助核对购物发票,小芳能迅速解决么?

学生谈出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想法。

教师小结:在计算之前我们只要留心观察,积极的运用简便算法,就可以轻松解决问题。情境三:在家学习

1、回到家里,学具盒里的三根小棒,长度分别是15.6厘米,21.9厘米,18.35厘米,小芳能利用这三根小棒围成一个三角形吗? 让学生估算,做出判断。学生汇报:

学生1:其中任何两根的长度和都大于第三根的长度,这符合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学生2:我发现两根最短小棒的长度和大于最长的一根,所以我认为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教师小结:同学们综合运用了三角形的知识又解决一个实际问题,我们要学会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小芳读百科全书,了解到地球表面的总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其中海洋面积是3.62亿平方千米。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多多少亿平方千米?学生尝试独立解决。学生汇报。

教师小结:在表示较大的数,我们通常会以亿做单位,往往用到小数来表示,我们要主动发现这些数之间存在的关系,提高自己的数感。

3、小芳的朋友制作了写有小数的纸牌,准备玩翻纸牌的游戏。板书设计

(9.5+3.2+□=20□+6.3+2.1=10

9.9-□-3.7=2.8□-4.2-3.6=3.5 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汇报。

小结:同学们选择了不同的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都说出了自己的思考依据,解决了问题,老师为同学的表现感到自豪。

教学反思: 在运用知识独立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应用意识。感受数学与科技知识的密切联系,初步培养爱科学的情感。

青岛版六年制数学四下第三单元教案

三、繁忙的工地——角与三角形的认识 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角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是:了解平角......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第六单元教案

第六单元教学计划一、教学内容分析及地位作用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简单的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口算和简单的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今后学习两、三位数除......

四下第六单元主题学习教案

品读课(一)【教学内容】《乡下人家》《牧场之国》《麦哨》 【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1、通过读课文,感受充满了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并由此产生热爱与向往之情。2、在阅读中学会抓住......

人教版语文四下第六单元教案

21 乡下人家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所描绘的意境。感受乡下生活的美好,领略文中所描绘的美景,体会文章所描绘的意境。3带领学生品味优美语......

数学四下第七单元教案

到目前为止,“图形的运动”这一内容的学习之前只经历过一次。这次是认识轴对称和平移,轴对称主要是体会轴对称图形不仅仅是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两半。通过数一数对应点到对称......

下载青岛版六年制数学四下第六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青岛版六年制数学四下第六单元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