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第六单元的教案”。
授课时间:2014年5月12日-5月23日 课题:《太阳》
教学目标:
1.认识太阳的远、大、热,知道太阳与人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
2.培养阅读说明文的兴趣,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3.理解“„„其实„„”“如果„„就„„”“虽然„„但是„„”等关联词语的作用。教学重难点:
太阳的特点以及太阳与人类的关系 体会作者说明事物的多种方法
教具准备:搜集有关太阳的资料。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审题。
同学们,在晴朗的日子里,我们天天都能见到太阳,可是关于太阳的知识你知道多少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篇介绍太阳知识的课文。(板书课题)
根据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作板书,)
接下去我们来看看课文,是不是写这些东西。
二、自由朗读课文,自学:
(1)一边读,一边对照刚才的问题在课文中的哪部分,想—想每段写什么。(2)自学生字、新词,要求读准字音,理解词义,识记字形。
三、证实审题推测。理出课文思路。
根据审题时学生推测的内容,逐一与课文有关段落对应起来。板书:
远(1)
特点 大(2)
热(3)
太阳
动植物(4)
关系
天气变化(5-6)
(4-8)防治疾病(7)
总结全段(8)
四、学习“提示”,对照以上板书,明确阅读训练重点,给课文分段。1.看板书,说说课文安排哪几方面的内容,课文可以分几段。
2.齐读“提示”,对照刚才的归纳,看看是否归纳正确,强调本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是了解课文作者是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安排材料的,五、检查字词学习情况(词浯表中11个词语),重点教学“繁殖”、“水蒸气”两个词。
六、细读第一段。
1.读读下面的句子,给加点的词语换个意思相近的词语,A.其实(),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B.我们看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却大得很。C.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500年。D.中心温度估计()是表面温度的3000倍。
七、作业
1.抄写课后习题4中的词语,含生字的词多写两次。2.朗读课文。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太阳有哪三个特点?用数据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
二、细读第二段。
1.指名朗读第二段,思考并回答;
这段的结构是怎样的?(总分总)划出总起句和总结句。
2.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从哪些方面具体说明太阳和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
边讨论边板书:
(1)动植物人的吃穿用靠太阳
关系
(2)云雨雪是太阳带来的,密切
(3)热冷风是太阳带来的(4)太阳光可用来防冶疾病
3.齐读最后—个自然段。讨论:
(1)这段话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总结,强调)(2)在说明方法上有什么特点?(正面叙述和反面叙述配合),哪—段也是这样说明的;
(3)在段中分别找出“光明”和“温暖”的反义词: 4.朗读第4和第8自然段。
师导读:“太阳离我们这么远,„„关系密切。”作者从正面叙述—
生接读:有了太阳„„
师导渎:从反面叙述——
生读:如果没有太阳„„
三、本课是一篇说明文,这类文章一般有什么特点呢?(可从内容、表达方式、结构及语言方面来认识,详细见《教参》)
四、课文第一自然段中直接写太阳离我们很远的句子是哪几句?
可不可以单列为一段?与原文相比,哪种开头好?为什么?(进一步理解“传说”)
五、作业(1)听写词语。(2)作业本第3、4、5题。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太
阳
远
1.5亿公里
特点
大
130万个地球
热
6000度1800万度
与地
球的关系
植物、动物 气候
疾病
地球
吃 穿 用 云 雨 雪 风 细菌
人类、世界
课题:《月球之谜》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掌握“夜幕、降临、悬挂、曾经、奥秘、努力、登上、任何、一旦、估计、年龄、神秘、探索”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和月球相关的未解之谜。
3、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4、积累一些与月亮有关的诗句。教学重难点:
了解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不解之谜。
利用资料交流、古诗句积累和想象等手段,引导学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和魅力,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教具准备:课文插图,月球表面照片及能表现出月色皎洁、清幽的图片;乐曲《春江花月夜》。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1.导语:茫茫太空,有着不可计数的星球。上一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太阳,今天,我们要走近地球的近邻──月球。
2.(出示能反映月色皎洁、环境清幽的图片)同学们,古往今来,人们仰望天上的一轮明月,总会激起无穷的疑问。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就曾问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今天,我们面对着这散发着冷冷清辉的明月,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她吗?(及时肯定鼓励,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
3.嫦娥奔月、吴刚伐桂都是民间传说。人们多想登上月球,去解开心中的疑问。我国宇航员就登上月球,发现了更多的月球之谜(板书课题)。
二、提出自读要求
1.画出生字新词,练习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读正确、读流利。2.画出课文中列举的月球上有哪些难解之谜。
3.就你最感兴趣的一个不解之谜,结合上节课搜集的资料和小练笔,在空白处写一写自己的猜想。
三、组内交流
1.小组长设计形式,检查组内同学的生字、生词认读情况和课文朗读情况。2.组内同学交流所画出的月球之谜。
3.讨论大家都比较感兴趣的关于月球之谜的猜想。
四、全班交流
1.各组选派代表或组员接读的方式,向大家展示朗读的正确、熟练程度,其他小组注意对生字词的正音。
2.你在阅读中发现了哪些月球之谜?
a.有条理地说出文中直接描述的未解之谜,如,月球是从哪儿来的?它跟地球一样吗?月球上的尘土有杀菌的本领吗?为什么不同植物种进月球尘土里生长得不一样?月球的年龄比地球大吗?等等。
b.鼓励学生依据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如,月球上为什么会有那样奇异的景色?月球上的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月球上真的没有任何生命吗?宇航员在月球上怎么行走?
五、合作学习,探究问题
1.对某一未解之谜感兴趣的同学结为一组,大家共同猜想谜底。
2.据老师提供的“资料袋”展开讨论,组内成员分工,将讨论结果记录下来。a.课后“资料袋”。
b.月球起源之谜:目前,人类关于月球的起源,一共提出了三种假说:月球被捕获说,地月同源说和地球分裂说。到目前为止,三种假说都没有取得强有力的证据,因此产生了第四种假说──“月球──宇宙飞船”说。
c.月球年龄之谜:根据从月球带回的岩石标本,可以测定月球的年龄。经分析发现,与地球上90%年龄最大的岩石相比,月球岩石99%年龄更长。1973年,世界月球研讨会上曾测定一块月球岩石年龄为53亿岁,而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是37亿岁。有些科学家提出,在地球形成之前,月球早已在星际空间形成了。
d.21~22世纪,人类将移民月球,建立月球村。月球村将利用太阳能取暖,利用月球上发现的水生产蔬菜、粮食,建立各种生活设施。月球村的重要任务是开采氮-3,并运回地球,利用这一热能源发电,供应全球所需电能。人类还将开发地球人拜访月球村的旅游业。e.从“阿波罗”8号开始,10号、11号、16号、17号都曾目击或拍摄过月面不明飞行物的照片,甚至早在1966年,美国的“月球轨道环形器”2号就发现,在月面上有一些排列有序的12~23米高的塔状建筑物,随后,苏联的宇宙飞船也发现了这些建筑。3.举行月球奥秘发布会。
a.各小组选派代表有感情朗读本小组感兴趣的月球之谜,力争通过朗读激起同学们强烈的好奇心。
b.派中心发言人有条理地说清本组对月球之谜的猜想。c.听了其他小组的发言,你们对月球又产生了哪些疑问? 第二课时
一、指名朗读课文
读读写写,并发现生字的记忆方法
夜幕降临 悬挂 曾经 奥秘 努力
登上 任何 撒在 水藻 一旦
一项 估计 年龄
二、创设情境,感悟月亮的文化内涵
1.出示月色皎洁的图片,播放《春江花月夜》的曲子: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古往今来,人们赋予月亮各种各样的情感,有数不清的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诗词歌赋、音乐绘画。下面,就让我们在《春江花月夜》这首名曲中,把自己课前收集到的关于月亮的名句写在黑板上。(教师板书课后诗句)2.请同学们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句反复吟诵几遍,再抄写下来。
二、实践活动
人类虽然登上了月球,但并没全部揭开她神秘的面纱,月球上的无穷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感兴趣的同学课外可以通过阅读和登录网站,去进一步了解月球。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22、月球之谜?
遐想??试验??研究(继续探索,解开奥秘)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一、教材内容分析:“神奇的科技世界”这个单元,有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太阳》、《月球之谜》写的是人类对宇宙奥秘......
第六单元一、教材简析:本组教材围绕“神奇的科技世界”这个专题编排,由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组成。其中《太阳》《月球之谜》写的是人类对宇宙奥秘的探索......
第二课时一、检查复习1、默写生字词、集体订正2、指明分节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二、仔细品味、整体感知1、学习课文第一段(1)学生自读课文(2)让学生结合平时观察所得,说说茉......
第六单元面积第1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1——74页 教学目标:1、理解面积的意义。2、认识常用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初步形成这些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3、学习选......
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谈话:课文围绕课题“早”写了哪些内容?指名学生回答并板书:梅花 鲁迅二、精读课文学习描写梅花的段落1、找出描写梅花的句子。2、投影并找出哪些词语写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