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穷人的教案”。
教学目标:
1、抓重点词句,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2、通过多种读书方式,投入情感,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珍视学生阅读过程中个性化的理解。
3、体会作者在写法上的特点。(通过抓住对环境、人物心理、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2、体会作者在写法上的特点。(通过抓住对环境、人物心理、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分析学情:
大部分的学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有一部分的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较强。通过预习,能基本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有自己独特的感受,能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们互帮互助,互相激励,学习的兴趣、积极性较高。学生的团队的意识和集体的观念较强。并能通过上网及阅读有关的课外书,对课文有更深的了解和感受。学生具备从关键字词句中体会句子含义,感悟作者情感。课件说明:
本课选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主体课文《穷人》。此文件为ppt文件格式,使用powerpoint软件即可正常播放。一共17张幻灯片,其中内容包括重点语句,相关图片,背景音乐,课文朗读视频,歌曲,课后小练笔等。通过多媒体的文字、图片、视频和音乐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为直观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使学生学习更加主动,有利于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克服学生容易遗忘的恶习。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本课
(课件出示列夫托尔斯泰的图像)
师:他是文学史上泰斗。他的作品语言质朴,大多反映劳动人民的穷苦生活,他就是——列夫托尔斯泰(生说),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他写的一篇小说——《穷人》。
【设计意图】简洁明了地从作者简介导入本课,人物的图画能够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二、回顾知识
回忆上节课我们一起为课文列的提纲及作者笔下的穷人都有谁?
【设计意图】回顾提纲这一环节的设计,能让学生一开始就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引导学生再次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的条理。回顾作者笔下的穷人是为了更自然地进入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三、研读文本,感悟人物品质
过渡:在这些穷苦的渔民身上有这样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狂风呼啸的夜晚,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夜的寂静。桑娜推开门,看到了令人揪心的一面—— 读课文第7自然段
1、通过品读句子,感悟西蒙的善良和她身上伟大的母爱,以及桑娜对西蒙的关心。
2、学生发表读书感悟。
【教学意图】这一环节主要研读西蒙家境和她的特点,既要让学生感到她家境值得同情,揭示桑娜救助她孩子的心理动因;同时让学生认识到西蒙是个很善良、很爱孩子的伟大母亲,对下文桑娜品格形成衬托。两个层面的感受,都为学生深度研究语言文字奠定了厚实的情感基础,同时通过感情朗读达到熏陶效果。读课文8-11第自然度
过渡:面对如此揪心的场面,桑娜会怎么做呢?
1、找一找桑娜的表现,体会他的心情,从而感悟她的品质。(理解“这样做”“非这样做不可”)
2、指导朗读。
3、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
(1)“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揍我一顿也好!’”
① 体会由于桑娜家庭的贫穷,由于桑娜热爱丈夫、同情孤儿,所以才会有如此复杂的心理活动。虽然桑娜的内心活动十分复杂,但是收养孤儿的决心没有动摇。理解“忐忑不安、自作自受”。(在此环节中,让学生意识到造成桑娜忐忑不安的根本原因是他们家庭的贫穷,可适时回顾上节课的内容。)② 理解省略号的作用。
③ 指导朗读。(师范读、学生个人读,集体读)
(先是激动,继而紧张、担忧甚至责备自己,最后坚定的复杂心理。)(2)学习作者的写作特点
(通过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穷人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
【设计意图】从桑娜的语言中去体会她抱回孩子时毫不犹豫的举止动作。着重理解桑娜抱孩子后忐忑不安的心情,但这一段是全文的重点,最能突出桑娜美好的心灵,最能表达桑娜复杂、矛盾、忧虑不安的内心世界。
师过渡:桑娜出于善良的本能,抱回了两个孩子,尽管没有征得丈夫的同意,尽管心里忐忑不安,但她并不后悔自己所做的事,正心事重重地等待着丈夫回来。就在这时,渔夫拖着湿淋淋的渔网回来了。读课文12—26自然段
1、观看情境对话视频(第12-20自然段)。
2、通过渔夫与桑娜的对话,理解他们“沉默”了,说一说他们在想什么?
3、老师范读第21-23自然段。
4、理解桑娜第二次沉默的原因。
5、出示课件:
渔夫皱起眉头,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1)读书感言。
(2)同学们,请注意渔夫的神情变化。“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他在为什么而忧虑?
(4)通过对渔夫动作、语言的细致描写,体会渔夫的善良。“挠挠”“得”“怎么行”“熬”“快去”。(5)大家再好好读读这段话,文中的哪个字用得特别好?(6)大家想象一下,什么样的日子是“熬”呢?
6、理解桑娜第三次沉默的原因。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以桑娜与渔夫的对话以及对渔夫外貌、动作、语言的描写来突出人物形象,从而让学生对人物性格有所感悟,感悟桑娜与渔夫善良的的品质。继续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感悟文本,提高阅读能力。也从中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过渡:在困难面前,他们两个人的心不谋而合,让人无比欣慰。他们那种宁愿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让人无比钦佩。这不正是社会主义价值观中的“友善”吗?朋友需要友善,家庭需要友善,社会更需要友善,有了友善,我们的世界才会更加和谐。一撇一捺是个“人“字,人字的结构表示相互支撑,可见相互帮助是多么得重要!请用心欣赏歌曲《世界很小是个大家庭》,细细品味歌词的含义。
五、作业设计
续编《穷人》的故事: 桑娜告诉丈夫自己已经把孩子抱回家后,课文就戛然而止了。孩子的命运会怎么样呢?桑娜与渔夫会带领孩子怎样渡过一个又一个得难关呢?
六、板书设计:
穷 人
桑娜 渔夫
态度坚决(神态、语言、动作)
忐忑不安(心理)
勤劳 善良
西蒙
(伟大的母爱)
9、穷人【教学目标】1.读准“嗯”、“熬”等多音字,会写“虑”等12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忐忑不安”、“汹涌澎湃”、“熬”等词语的意思。 2.初步感受作者通过环境描写、心......
《穷人》教案六(70)班 叶利华课前谈话 1、我们来认识一个人(出示:莫言头像),他是谁?莫言是谁? 莫言就是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而且是唯一一个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
教学内容分析: 《穷人》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三组课文。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同情。关心邻居 西蒙,在西蒙死后把她的两个孩子收养的事。反映了穷人的......
《穷人》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穷人》 授课时数:第2课时 教学目标: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体会人物复杂的心理,初步领悟课文运用心理活动的描写......
《穷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12个生字。正确读写“舒适、隔板、勉强”等词语。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