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教案乡愁”。
乡愁教案
阜宁县羊寨初级中学 何建平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体会诗意,初步掌握读诗的基本方法。
2、了解作者生平,体会诗中蕴涵的浓烈的思乡情怀。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崇高情感。教学重难点:
1、解读课文,通过分析理解意象感知诗歌内涵的方法。
2、学习本诗严谨的结构、精巧的构思。教学方法:
调动学生朗读的兴趣,通过朗读诗文,体会形象事物表现抽象感情的技巧及巧妙的比喻在表达主题上的作用。教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情入境
乡愁是我国诗歌中历久常新的主题。古代的乡愁,主要是离乡背井的游子或对故乡、或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如唐-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抒写了重阳节亲人们团聚而自己却漂泊在遥远的他乡,怀亲之情倍加刻骨铭心。又如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表现了诗人希望明月能够寄托自己对家乡的无限思念之情。近代以来,大批华人漂洋过海移居他乡,乡愁之中又注入了海外赤子对祖国的眷恋之情。余光中的《乡愁》就是这类作品中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
二、走近作者,了解作品。余光中,祖籍福建,1928年出生于南京,1949年离开大陆,现居台湾,是台湾诗人。70年代初创作《乡愁》时,余光中时而低首沉思,时而抬头远眺。他说:“随着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日重,在离开大陆整整20年的时候,我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一挥而就,仅用了20分钟便写出了《乡愁》。”(一个阔别故土20年,对思乡之情仅用20分就谱写完成,在他的诗作里,他是怎样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当代诗人余光中的《乡愁》。
三、诵读诗歌,整体感知
理解一首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最好的办法就是朗读,我们只有对诗歌进行反复朗读,才能真正理解力诗歌的内涵。
1、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揣摩语气和语调。选出你喜欢的一节或几节读给大家听。针对学生的朗读,参看大屏幕,引导学生从语气和语调两个方面进行评价。(朗读指导:语气是平缓、低沉--或者是急促、高昂--。语调是痛苦、惆怅、失落、眷恋、惜别--亦或是喜悦、奔放、激动、期盼--。)
2、老师范读后,学生齐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
四、品读诗歌,理解深意
通过以上朗读训练,相信大家已对这首诗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我们默读诗文,思考下列问题,以进一步理解它的深意。
1、这首诗寄托了作者分别在什么时间的哪些情感? 点拔:小时候外出读书,对母子别后的母子之情。长大后外出谋生与妻子别后的恩爱之情。后来对母亲去逝后的丧母之痛。最后升华到现在对祖国大陆的恋国之思。(这些词能否去掉)“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这种表示时间的时序语句,也正表示了人一生的四个阶段,使节与节之间结构紧密,思路清晰;感情上更是层层深入,由“个人思乡之情”上升到“普遍的家国之思”。
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为了表情达意,作者通过一些具体形象的事物来寄托自己的愁思。
2、诗人把这些感情分别寄托在哪些具体的事物上呢?
点拔:诗人在诗歌中用了四个词“邮票”“船票”“坟墓”“海峡”。(为何要用这些词来表达自己的怀亲思乡之情)“邮票”传递着对母亲思念的情感,“坟墓”寄寓着对母亲的怀念,这是母子浓浓的亲情;“船票”乘载着自己对新婚妻子的爱恋,这是热烈的爱情;“海峡”寄托着对祖国的眷恋,这是深沉的爱国之情。通过一些具体形象的事物来表现抽象的情感,这种手法叫象征。以上四个意象构成了乡愁丰富的内涵。
作者的深意,我们已从这四个具体的意象中体会到了,但作者却不肯罢休,非要在这四个意象前加上“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
3、“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这些词有何作用?删去行吗? 点拔:“小小的” “窄窄的”“矮矮的”突出面积虽小蕴涵的内容却是游子对亲人深深的依恋之情。“浅浅的”突出海水不深,海外游子却无法跨越海峡重返故土的强烈心情。正是这些面积小重量轻的词语,使乡愁浓缩于微乎其微的对象上,来衬托出浓烈的思乡情绪。这种写法叫反衬。朗读时,这些词语在语气上应该怎样处理?(略重读)(与前后句略隔开读)(分别找四位同学朗读,略作点评。)
五、解读诗歌,描摹意境
诗歌的语言简洁凝练,但能传达出丰富动人的意境,这首《乡愁》诗的每一节都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下面是老师对第一节诗意境的描摹,请同学们也结合自己的理解,自选一节模枋着写一写。
1、教师先作示范。如:第一节(小小的邮票上,寄托着他---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对母亲的无限依恋。此时他正在小心翼翼地粘贴着一枚小小的邮票,不,他粘贴的哪里是邮票,他粘贴的是母子身处两地遥相思念的亲情。)
2、分组交流,互评互荐诵读。
六、总结提升,拓展链接
1、教师寄语:
今后同学们无论到了哪里,都不要忘记故乡,俗话说:“月是故乡明,亲是家乡人。”同学们,愿你们的生活如诗一样丰富,愿你们的生命如诗一样精彩!因为,诗歌永远是人类文化艺术中的一颗最璀璨的星星!
2、积累有关乡愁的诗:
(1)、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
(3)、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
(4)、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
(5)、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
(6)、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
(7)、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
3、仿写:以“乡愁是 ”再写两个比喻句。板书设计:
时 小时候 邮票 母子之情 个人情感
间 长大后 船票 夫妻之爱 ︳
为 后 来 坟墓 丧母之痛 ︳
序 现 在 海崃 恋国之思 家国之思
借物抒情
教学反思
在余光中的《乡愁》之中,最能够打动人心的就是那浓得化不开的情感,有人说,余诗是用最狠心的别离成就最醇美的乡愁。但是余光中只把乡愁比喻成“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四样东西,那么剩下的他未曾用到的许多意象就是他余留的想象的空间。这里我让学生们设想一下,如果一天走出家乡,心中最惦记的是什么?让他们想象一下自己的乡愁,大胆地进行比喻句的仿写。学生们的仿写造句就象是在填补空白。这种想象力的调动,给学生们的理解又创造了许多新的元素,乡愁也因此带上了多元的个性色彩。当然,学生的创作毕竟是稚嫩的,但也一样可以从中发现稚嫩的美。如有的学生写乡愁是一碗扯不断的面条,一锅红红的火锅,都是很不错的想法。也就是说,我们要培养学生自己的创造力,就要给予他们适宜创造力生长的课堂环境。相信这样的仿写一定可以深化学生对原诗感情的理解,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尽可能积极主动地发展自己的创新思维。
《乡愁》教案【教材分析】台湾作家余光中作为一个离开大陆三十的多年的诗人,他的《乡愁》以独特的视角,用平实的语言,满含深情地表达了作者企盼祖国统一,亲人团聚的浓浓的思乡之......
乡愁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语文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第四单元第十四课,本单元是一个新诗单元,四篇课文都具有抒情性强,形象鲜明,想象丰富,语言优美的特点,充分体现......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6篇《乡愁》教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乡愁》 教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乡愁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