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公开课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乡愁公开课优秀教案”。
乡愁
洋里中学余秀容2011、12.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本诗独创的意象,精巧的构思和完美的形式;
2.过程和方法:通过指导朗读,品味语言,体会诗歌意境;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味思乡深情,增强爱家爱乡爱国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指导朗读和仿写训练;
2.托物寄情的写法和巧妙的构思;
3.体会诗歌的意境之美。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你感同身受了吗?。
“终于可以回家了!挤出拥挤的中巴大门,一股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啊,故乡的空气真清新啊!’我美美地、深深地吸了几口,大踏步向家的方向走去„„”
这种情境大家感同身受吗?是什么情况之下的感受?真是故乡的空气与其他地方不一样吗?恐怕只是“月是故乡明,水是故乡清”的特有故乡情结吧?为什么要“大踏步”向家的方向走去?因为家中有疼我爱我的父母,有日夜思念的兄妹,还有可爱的小猫、小狗„„
是啊,独在异乡苦求学,每逢周末倍思家,这可以说是道尽了你们这些初三寄宿生同学的心声啊!
2、故乡,是每个游子魂牵梦绕的地方。对故乡的感情,真得很纠结啊!也正因为这样,许多文人墨客常常情郁于中,不得不发之于外,只好用诗文表达自己心中的块垒。大家能举些例子证明我的观点吗?
3、同学们说出自己知道的思乡诗句。
例: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4、小结:大家不错,都能熟记学过的诗词。现在和大家一起聆听一位余老先生(他可是我的本家啊)的《乡愁》,看看他又有着怎样的思乡情结。
二、听朗读
三、指导朗读,试读
1、要领指点
情感基调:低沉,愁闷、深情
语速:舒缓、稍慢
轻重音:着色的重读
2、全班齐读
四、整体感知
1、现在诗里的哪些词语留在了你的脑海里?顺序可以颠倒吗?为什么
2.圈画出这些意象前面的修饰语,并让这些意象逐渐清晰起来,变成可以看得见、摸得着,可触可感的立体形象。
3、这四个鲜明的形象,分别承载了诗人人生四个阶段的“乡愁”。那么这里面到底隐藏着一个个怎样的“撩人心绪”的忧伤故事呢?
4、导出”余光中”,并做简单介绍。
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评论家。1928年出生于南京,年少时求学异地,不能常伴母亲身边;1949年离开大陆前往台湾,从此远离故土,开始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漂泊生涯。婚后赴美留学,不能与妻儿相守;1958年母亲去世,永失母爱。
5、小结,导入:正因为这坎坷的经历,因此,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都会牵动诗人的离愁别绪,勾起他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用心品读诗人的“乡愁”。
五、品读课文
1、品读第一节
(1)展示一个画面的描述:
学校里有一个取信栏,一个少年每天去那里看两次。紧着心弦,扫视着那一长排信封的队伍,要看看有没有熟悉的字迹──母亲的字迹,写着自己的姓名的。多次失望之后,收到一封信了,恭读了一遍又一遍,都背得了。然后细察信封上的邮票,那上面盖着邮戳呢。一个小圆圈内有一个大城市,母亲就住在那里呢。看能看见,摸能摸着,就是没法回到那个小圆圈内去。浩浩长江,他在这头(上游),母亲在那头(下游)。
诗歌的第一节就是抓住了邮票这一意象,写出了作者“少小离家”为读书,对母亲依依思念的深情。
(2)板书 :邮票小小,含情依依——母子分离
(3)、指导朗读:依依思念的深情
2、品读第二节
(1)煽情激趣
妻子是相约一生共白头的亲人,新娘是自己一生最欣赏的亮丽风景。然而,新婚燕儿却两地分居,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啊。无奈生活所迫,学业所需,“燕然未勒归无计”啊!然而相思之缕岂能说断就断?盼啊盼,盼啊盼,终于盼到了节假日,手攥那张能实
现夫妻相见的“窄窄”船票,心儿啊早已飞到了故乡„„就是这张“窄窄”的船票,凝聚了万千的殷殷相思之情。这就是诗的第二节,写出了作者长大后因夫妻分离的相思之情。
(2)板书:船票窄窄,相思殷殷 ——夫妻分离
(3)指导朗读:淡淡忧愁,丝丝柔情
3、品读第三节
(1)煽情激趣
余光中是个孝子,写了许多哀悼亡母的章句。在《招魂的短笛》里,他对母亲的慈魂说:“春天来时,我将踏湿冷的清明路,/葬你于故乡的一个小坟,/葬你于江南,江南的一个小镇(他的母亲是江苏武进人)。„„送母亲的骨灰合回她的故乡去入土安葬,是他二十多年来的心愿,但都尚未实现。因此母亲去世后留给他的乡愁,就是使他抱恨终生的那一方坟墓。睡着时,醒来时:回来时,离开时,那一方坟墓总在诗人的眼前晃动,但那方矮矮的坟墓,又岂能盛下诗人那浓浓的哀思?这就是诗的第三节,作者借 一方矮矮的坟墓,写出了母子死别的深深哀思之情。
(2)板书:坟墓矮矮,哀痛浓浓——母子死别
(3)指导朗读:颤音,如泣如诉的深深哀伤
4、品读第四节
(1)煽情激趣
半个多世纪的漂泊生涯,让诗人对祖国大陆望眼欲穿。生不能回到祖**亲的怀抱,死也一定要安枕在祖国大陆这张大床上。在《当我死时》中,诗人写道:“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听两侧,安魂曲起自长江,黄河/两管永生的音乐,滔滔,朝东。/这是最纵容最宽阔的床,/让一颗心满足地睡去,满足地想„„浅浅的海峡啊,怎能隔断那滔滔奔涌的思乡潮?这就是第四节,作者借“海峡”表达他“现在”最大的乡愁——游子与大陆分离。
(2)板书:海峡浅浅,悲怆深深——游子与大陆分离
(3)指导朗读:语调上扬,慷慨激昂
5、小结:
邮票虽小,却承载了母子深情;船票虽窄却联系着夫妻之间浓浓的恋情;矮矮的坟墓盛不下生死离情之痛;海峡虽浅,隔断的思乡哀愁却是如此之深。那么„„
(导入问题探究1)
六、问题探究
1、诗人抒发的四种感情有什么关系?顺序能调整吗?
四种感情是层层推进,越来越浓的,最终由个人的思亲、思乡之情上升到带有普遍意义的家国之思,前面三节的感情为最后一节抒发爱国之情作铺垫。
2、情感这种东西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余先生是怎样把这种抽象的东西表现得如此具体感人呢?
诗人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巧妙地将抽象的乡愁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等对应物上,把抽象的 乡愁具体化、实物化,让物象去说话,这样,诗人的乡愁就不至于无所依附。这就是“托物寄情”。
补充文学中类似的方法:
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温庭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3、乡愁是凝重、浓烈的,可是诗中用来承载它的却是“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浅浅的海峡”,这样说好吗?
凝重的愁浓缩于面积 小,程度轻的对象上反衬出乡愁的浓烈。
七、看板书小结导入仿写
愁是一种抽象的情绪,诗人从平凡的生活中提炼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一组意象作为乡愁的对应物,托物寄情,收到了具体、生动的效果。本文构思精巧、句式整齐、旋律优美。
学了本诗,大家一定收获不少。下面大家也来露一手。
八、创意仿写
1、小时候
母爱融在乳液里
吮着它
香甜甜
上学后
母爱————
背着它
————
长大后
母爱—————
枕着它
—————
2、懵懂时
乡愁是一件
穿的人在这头
织的人在那头
上学后
乡愁是一辆
我坐在里头
母亲站在外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部无线的手机
说的人在这头
听的人在那头
3、我也乡愁
放飞想象:如果有一天,你离开了温馨挚爱的家园,离开了年迈慈祥的双亲,成为漂泊的游子。这时你会说乡愁是什么?
乡愁是远行时父亲久久的伫望
乡愁是别离时妈妈不断的挥手
乡愁是故乡门前那永远流淌的小溪乡愁是黄昏时天边升起的袅袅炊烟
乡愁,是一杯淡淡的酒,却酝酿了浓浓的相思„.乡愁,是一轮圆圆的月
照耀着游子不眠的夜
九、相关链接
这浅浅的海峡阻断了多少回乡的路,揉碎了多少思乡的梦。
令人欣慰的是,2008年11月4日,海协会与海基会在台北签署《海峡两岸空运协议》、《海峡两岸海运协议》《海峡两岸邮政协议》。2008年12月15日,两岸海运直航、空运直航、直接通邮全面启动,宣告两岸“三通”时代来临。
看了这段资料,你作何感想?
十、总结、寄语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远不会老去。愿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更爱自己的家乡,更爱自己的祖国!让我们共同祝愿台湾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
十一、深情朗读,集体背诵
十二、作业
阅读下面句子,然后仿写
乡愁是故乡那湾永远流淌的小溪
乡愁是一辈子走不出的精神的家
仿写:乡愁是--------------
幸福是---------------
欢乐是---------------
悲伤是---------------
痛苦是---------------
爱是-----------------
十三、板书
小时候母子分享邮票故乡之思
长大后夫妻分别船票
后来母子死别坟墓
现在与大陆相隔海峡家国之情
十四、教学反思:
乡愁是抽象的,虽然作者把乡愁寄托在具体的物象之上,但对初中学生来说要通过诗中简短的几句话理解乡愁还是太抽象了。因此如何把几个具体意象展开几个具体可感的画面让学生去品味,然后再指导朗读就成了这节课的重要环节。通过课堂实践证明,这一环节确实 是十分有效的,它让学生真正品到了乡愁之味,和作者产生了共鸣。小有遗憾的是时间上安排还欠科学,有前松后紧之不足。
乡愁公开课教案乡愁、离愁、忧愁历来是文人墨客吟咏的题材。下面是乡愁公开课教案,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教学目的:1、 学习作者巧妙的比喻形象的写法。2、 学习作者用具体形象......
《乡愁》公开课教案安徽省桐城市 南演初中 杨志新学习目标:知识目标:学习现代诗的基本朗诵技巧,学会划分节奏、重音,能有感情地朗读。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体会与欣赏诗歌中美的能力......
《乡愁》公开课教案《乡愁》这首诗能表现出作者对祖国挚爱,那么我们更应该挚爱祖国,即使身在他乡也不要忘记我们是中国人。下面是《乡愁》公开课教案,和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一......
乡愁公开课教案......
2009-2010学年下学期九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课题:乡愁执教:刘福青 时间:2009年12月22日下午第一节地点:多媒体室 教学目标:简要了解作者及作品,有感情朗读课文并基本成诵,理解诗的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