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1将相和_教学设计_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将相和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在阅读过程中自学生字,积累词语“商议、推辞、勃然变色、声色俱厉、便宜、能耐、有机可乘、负荆请罪、知己、同心协力”。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3个小故事组成,并能领悟3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3、品读重点语句,感受蔺相如在渑池之会中的智勇双全及面对廉颇挑衅时的宽阔胸襟;感受廉颇知错就改的勇气;体会两人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爱国之心。
2.教学重点/难点
1、品读关键语句,感受蔺相如的智勇双全及宽阔胸襟;感受廉颇知错就改的勇气;体会两人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爱国之心。
2、领悟“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3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3.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我们曾经学过《完璧归赵》的故事,故事中那位挫败秦王阴谋的大臣是丞相蔺相如,(板书:相)当时带兵接应的是大将军廉颇。(板书:将)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讲的就是他俩之间的故事。(出示媒体图片)板书:补充完整课题:
3、齐读课题。
4、(媒体出示课题)“和”在这儿指什么?让我们来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二、初读课文,理解课题。
1、出示学习建议,指名学生读。(媒体出示)
2、学生根据学习建议自读,课文。
3、组织交流(1)认读词语:
推辞
勃然变色
声色俱厉
知己
渑池
鼓瑟
击缶
便宜
有机可乘
负荆请罪
同心协力(2)看图了解缶和瑟。(媒体出示)交流:课题中的“和”指什么?(将与相,和好结为知己)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指名读课文——第一位:第1节;第二位:第2-9节;第三位:10-15节。想一想,老师为什么要这么分?(课文中包含着三个小故事)
2、动动脑筋给三个小故事取个题目。(媒体出示图片)
3、交流、板书: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
负荆请罪
4、这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师归纳小结:前两个故事是失和的原因,第三个故事讲述了言和的过程。)
课堂小结
四、复习巩固。
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说一说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说说将相“不和”以及“和解”的原因(媒体出示图片)
课后习题
五、布置作业(媒体出示要求)
1、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记录文中三个小故事的题目。
3、正确抄写词语:
商议
推辞
便宜
能耐
知己
有机可乘
负荆请罪
同心协力 勃然变色 声色俱厉
《将相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案背景】1、学科:语文。2、学段:小学五年级下半学期。3、课时:共二课时,第二课时。4、学习基础:学生在第一课时的学习中已经初步感知了课文的主要......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在阅读过程中自学生字,积累词语“商议、推辞、勃然变色、声色俱厉、便宜、能耐、有机可乘、负荆请罪、知己、同心协力”。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将相和》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蔺相如的机智勇敢、顾全大局和廉颇知错就改的优秀品 质。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事情......
《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情感、知识、技能):1、认识过度句与过渡段,初步了解过渡句(段)的作用2、学会8个生字,理解32个词语的意思能说出其中5个成语意思3、进一步......
课题 《将相和》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将相和》这个故事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这篇课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主线,通过三个相对独立而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