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将相和第二课时教案”。
《将相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案背景】
1、学科:语文。
2、学段:小学五年级下半学期。
3、课时:共二课时,第二课时。
4、学习基础:学生在第一课时的学习中已经初步感知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了生字新词,标注了小标题,并且通过抓人物言行学习了“完璧归赵”这一部分内容。【教材分析】
课文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会见”、“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叙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和到不和又到和的经过。选编本课的意图是让学生在感受故事的曲折生动和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同时还应就此生发出去,让学生去了解名著。
就学情来看,学生对历史题材的文章,尤其是英雄人物的,非常感兴趣。但学生对人物的评价趋于空洞,缺少自己独特的看法。
据此,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1、研读“渑池会见”和“负荆请罪”,感受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精神和顾全大局的优秀品质;感受廉颇知错就改的精神,并且体会他们的爱国思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领悟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阅读中国名著的兴趣。教学重点:感悟蔺相如、廉颇的人物形象。教学难点:领悟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学方法】
1、引入资料法。
2、读中感悟法。
3、创设情境法。【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1、师:孩子们,还记得那个流传千古、令世人称颂的故事吗?今天我们接着学习第18课。
2、打开手中的课文,快速浏览并回忆一下,将相之间在什么情况下是和的,什么情况下是不和的呀?
【设计意图:回顾全文,梳理线索,进入情境。】
http://image.baidu.com/i?ct=201326592&cl=2&lm=-1&st=-1&tn=baiduimage&istype=2&fm=index&pv=&z=0&word=%BD%AB%CF%E0%BA%CD&s=0#pn=107
二、品人物言行,走进相如、廉颇。师:我们一起来看,同朝为臣的将相之间,却是分分合合,就此,你有什么疑问吗?
自学提示:默读“渑池之会”、“负荆请罪”这两部分内容,思考将相之间“和”、“不和”、再到“和”的原因是什么?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有效质疑的习惯和能力。】
(一)学习“和”。
问题:在渑池会上,将相之间 “和”的原因是什么?能结合他们当时的表现来谈谈吗? ※【句子: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1、紧抓“拼”字。
师:一个拼字,舍弃的是自己的性命,维护的是却是赵国的尊严。
2、解释鼓瑟就是一种侮辱。
师:古代乐师的地位是很低贱的,秦王令赵王鼓瑟,就好像在向世人宣告,你比我低,你的国家比我的国家低,这自然是一种侮辱。
3、引入《史记》原文: “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http://api.baike.baidu.com/history/id=194127864、创设情境。
师:咱们一起想象一下当时的情境,两个人相距只有五步的距离,可谓是很近了,而他们的身份却是一君,一臣,这种情况下,蔺相如要想既使秦王击缶,又不至于激怒秦王,除了高声厉喝?还有不同的读法吗?
【设计意图:通过抓人物的言行,感悟蔺相如的不畏强暴、爱国;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阅读兴趣;在情境中读出理解来。】
(二)学习“不和”。
问题:蔺相如在渑池会上立了功,被封为上卿,官在廉颇之上,这时将相之间就不和了,他们不和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句子: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
1、引入资料:孩子们,廉颇何许人也呀,竟敢口出狂言,查找到相关资料了吗? http://baike.baidu.com/view/64769.htm2、引入视频:据说有一次他三番五次的挡住蔺相如的去路。
http://video.baidu.com/v?ct=301989888&rn=20&pn=0&db=0&s=25&word=将相和(其中的视频有剪辑过)师:想想如果换作是我们,听了廉颇的话,面对他的百般刁难,会怎么想,怎么做?
【设计意图:通过抓人物的言行、引入资料、联系生活实际感悟蔺相如的忍辱负重、爱国,感受廉颇的居功自傲。】
(三)学习“再和”。
1、师:廉颇心生妒忌,将相之间失和,换作常人势必会与他针锋相对,一决高低,可是蔺相如却不同,他又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呢?后来他们怎么又和了呢? 蔺相如※【话传到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就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 ※【秦王我都不怕,我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国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两个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就要乘机来打我们了。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呀。】
1)师点拨:对照着廉颇的话看一看,他们心中都想得是谁呀? 2)引读。
师:身为堂堂的上卿,他的这些做法,手下都看不过去了,而他却早已做到了心中有数。师读黑字部分,生读红字部分。
3)引入王立群的评价:一位著名的学者,曾经这样说,蔺相如,为了国家的利益,对外则置生死于不顾,对内则忍辱负重不计前嫌,可谓大志大勇也!廉颇【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师点拨:这身战袍曾陪伴他驰骋沙场;大败齐国;逼退秦兵„„这身战袍,对他而言,是荣誉、是地位、是名利的象征,此时,他脱下了战袍,正所谓“知错就改,善莫大焉!”廉颇,可敬也!
2、配乐想象写话。
师:将相二人重归于好,此情此景他们会说些什么,又会做些什么呢?请把你想象到的写在纸上。http://box.zhangmen.baidu.com/m?word=mp3,,[%B8%DF%C9%BD%C1%F7%CB%AE]&gate=1&ct=134217728&tn=baidumt,%B8%DF%C9%BD%C1%F7%CB%AE&si=%B8%DF%C9%BD%C1%F7%CB%AE;;%CB%D5%D3%EE%BA%E7;;0;;0&lm=-1&attr=0,0&rf=zb&size=5557452&mtype=0
【设计意图:通过抓人物的言行、引入资料、对比朗读感悟蔺相如的顾全大局、爱国,感受廉颇的知错就改、爱国;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能力。】
三、评价两人物,激发阅读兴趣。师:多么令人感动的画面啊,任时光飞逝,任岁月百转千回,也难以抹去它所闪烁的熠熠光辉,故事读完了,在你的心灵深处,廉颇和蔺相如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结合事例评价人物的能力。】
四、再读小故事,感悟内在联系。
师:正所谓“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背上能负荆。”现在我们再来看这三个小故事和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五、回首本课题,品味“和”之文化。师:中国有句古话 “家和万事兴”,我们现在也在提倡“和谐社会”,也是这个意思啊。
板书设计:
将 相 和
蔺相如 机智 勇敢 顾全大局
爱国
廉 颇 知错就改
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历史人物故事,重在以言行刻画人物,在研读课文的过程中,我多次被蔺相如的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精神所打动,给我更大触动的是他面对敌人秦王、要维护自己国家利益的时候是那样的不畏强暴,而当面对同朝为臣的廉颇的数次挑衅时,又能够屡次地忍辱退让,这种顾全大局的品质是多么地难能可贵啊!而廉颇作为一元老将,种勇于改过的精神,也使我心中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为此,在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力求让学生充分走进文本,和文本中的人物对话,通过抓人物的言行来感悟人物的形象。例如在学习中,我让学生抓住蔺相如的语言“我就跟您拼了。”、“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呀。”,动作“称病不上朝”、“转头往回赶”等语句,抓住廉颇的“爬到我头上„„下不了台„„”、“脱下战袍”等语句,通过情景创设、对比朗读、引入资料、引入原文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感悟人物形象,品读完语句以后,明显感觉到,学生的认识从一开始只是简单的、笼统性的“爱国”、“勇敢”等评价,转化为深刻的、具体的“他这样做真正想到的是国家的利益。”、“作为丞相放下自己的架子,很不容易!”、“老将军廉颇,能够做到不顾及面子负荆请罪,很真诚!”„„从而使得人物的形象深入学生心中。
回顾这一课的教学,细想之中,也存在着不足。在时间安排上前松后紧,学生写的时间较短,使得学生的思考不够深入,自己内心的感受没能充分表达出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在时间的安排和把控上多加注意。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将相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将相和》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盐田区林园小学 林文波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教学重难点: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
《将相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学习第二、三两个故事,通过蔺相如和廉颇的言行了解渑池会见时的斗争经过、结果,理解蔺相如避让的原因,了解廉颇负荆请罪、两人和好的经......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8《将相和》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课文内容,领悟3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人物形象,体会......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抓住故事矛盾,理解三个故事内部联系,体会“和”的重要性,体验阅读历史故事的乐趣。2.抓住人物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感受人物形象,体会课文中主要人物语言描写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