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将相和第二课时教案”。
《将相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人物形象。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词
2、回顾课文讲了哪三个故事?
二、明确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人物形象。
三、品读感悟
1、启发提问,激发兴趣
(1)廉颇、蔺相如为什么不和?廉颇是怎么说的?从课文中找出廉颇说的这段话,读一读。
(2)廉颇说,蔺相如就靠一张嘴,爬到他的头上去了,他说的对不对?不对,靠什么(引导学生读议第一段。)
2、学习第一段,幻灯提示本段重点内容,通过重点部分人物言行的读议,了解人物品质
(1).默读第一段。
抓住蔺相如的言行,认真理解蔺相如是怎样一个人,即他具有怎样的品质。(学生默读、勾画、思考、批注。)
(2)结合这一部分描写蔺相如言行的语言说一说蔺相如是怎样一个人。学生读议中,教师适时做如下点拨:
①蔺相如理直气壮地面对秦王,他的理在哪里?
②蔺相如说着,举起和氏璧说是要往柱子上撞。在他要撞却没撞的瞬间,他可能想些什么?
学生回答并板书:“机智勇敢”
(3)教师小结:蔺相如是怎样做到完璧归赵的呢?他利用秦王说的以城换璧的话,随机应变,揭穿秦王的骗局,又抓住秦王爱璧的心理,机智勇敢地与秦王斗争,争取主动,赢得时间,做到完璧归赵,为赵国立了大功。那么他在渑池会上又是怎样为赵国再立大功的呢?
3、用学习第一段的方法——抓住最能突出人物特点的主要内容,通过人物言行,了解人物品质的方法学习第二个故事。
(1)学生默读、思考、抓住人物言行议论(议论重点:“生气极了”,“再要求„再要求„„”“不答应„„拼了”)。
(2)教师小结:蔺相如不畏强暴,在与秦王的斗争中,置个人生死于不顾,维护了赵国的尊严,被赵王封为上卿,是当之无愧的。可廉颇却认为他是靠一张嘴上去的,产生了矛盾,这个矛盾是怎样解决的?继续学习第三级。
4、读议第三段,围绕“和”字,抓住人物言行,进一步突出人物思想品质(1)指名朗读这一段。
(2)抓住人物言行,围绕“将相是怎样和好的”读议此段。(3)教师适时点拨:
①“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这句是不是蔺相如自我吹嘘,为什么”(引导学生回顾蔺相如在“完璧归赵”和“渑池会见”立功的情景,再与对廉颇忍让的言行对比,突出蔺相如对敌狠,对己和的高尚品质。)
教师板书:“顾全大局”
②“秦国之所以不敢进攻赵国”„„秦国必然趁机来打我们。课文中哪个地方证明了蔺相如的话是对的(引导学生体会;廉颇在保卫赵国中起了大作用。板书:英勇善战;蔺相如充分估计廉颇作用,可廉颇却贬低蔺相如的功劳,两相对比,看出蔺相如的高尚;认识到:为了国家的利益,必须和好。)
(4)教师范读蔺相如说的这一段话。
(5)学生读议“负荆请罪”一段。(引导学生通过廉颇的动作描写,突出他为了国家利益,知错就改的品质)。
(6)教师点拨:
①在对蔺相如的态度上,廉颇开始是“很气”,后来又觉得“很不应该”,这是为什么?
②廉颇认识到自己错了,登门请罪,他为什么把自己的错误看成是罪过?
(7)学生齐读“负荆请罪”一段。
四、总结全文
1、通过这一段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蔺相如和廉颇哪些高尚品质。
2、学了《将相和》这篇课文后,你喜欢文中哪个人物?为什么?
教师总结:我们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不仅学习了廉颇、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团结一致的爱国主义思想,而且学到了通过人物言行,突出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五、作业设计
1、拓展阅读:四大名著
2、小练笔:学习通过人物言行,突出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写一个你喜欢的人。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将相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将相和》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盐田区林园小学 林文波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教学重难点: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
《将相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学习第二、三两个故事,通过蔺相如和廉颇的言行了解渑池会见时的斗争经过、结果,理解蔺相如避让的原因,了解廉颇负荆请罪、两人和好的经......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8《将相和》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课文内容,领悟3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人物形象,体会......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抓住故事矛盾,理解三个故事内部联系,体会“和”的重要性,体验阅读历史故事的乐趣。2.抓住人物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感受人物形象,体会课文中主要人物语言描写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