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2将相和_教学设计_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将相和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在阅读过程中自学生字,积累词语“商议、推辞、勃然变色、声色俱厉、便宜、能耐、有机可乘、负荆请罪、知己、同心协力”。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3个小故事组成,并能领悟3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3、品读重点语句,感受蔺相如在渑池之会中的智勇双全及面对廉颇挑衅时的宽阔胸襟;感受廉颇知错就改的勇气;体会两人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爱国之心。
2.教学重点/难点
1、品读关键语句,感受蔺相如的智勇双全及宽阔胸襟;感受廉颇知错就改的勇气;体会两人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爱国之心。
2、领悟“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3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3.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说说文中三个小故事的题目。(媒体出示配图)
2、看图说说将相“不和”以及“和解”的原因。
二、研读课文。
(一)体会蔺相如人物特点。
1、我们已学过《完璧归赵》这个故事,你觉得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他的哪个举动或哪句话,你还记忆犹新?
2、《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这两个故事中,蔺相如又给我们留下怎样的印象?请找出有关语句说明。
3、交流,引导学生找关键句体会感悟。(媒体出示)《渑池之会》:
就在这时,蔺相如捧着一个缶,突然跪在秦王面前,说:“听说大王善为秦声,请为赵王击缶。”
(1)蔺相如为什么叫秦王击缶?
(2)指导朗读,尝试读出蔺相如的义正辞严。
蔺相如忽地站了起来,声色俱厉地说:“你我现在相距只有五步。再不答应,我跟你拼了!”
(1)蔺相如凭什么敢逼秦王击缶?
(2)指导朗读,尝试读出蔺相如的临危不惧。《负荆请罪》:
这话传到蔺相如耳朵里,他就请病假不上朝,避开廉颇。
“秦王我都不怕,我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国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两个闹不和,别人不是就有机可乘了吗?”
(1)为什么蔺相如要避开廉颇呢?是他真的胆小吗?板书:请假避开(2)两句文句的意思是?(把两句反问句改成陈述句。)(3)从中还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顾全大局)蔺相如见廉颇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1)板书:热情相迎
(2)谁来做做蔺相如,演一演。(指导从蔺相如的表现,特别是动作、语言和神态中体会他的智勇双全、临危不惧和顾全大局。)
4、在《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这两个故事中,蔺相如在对待秦王和廉颇两人的态度和表现上判若两人,这是什么原因?
(蔺相如对敌寸步不让、对友却宽宏大量的高贵品质,突出他一切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爱国思想。)
(二)体会廉颇人物特点。|
1、请大家学着刚才的样子,抓住课文中廉颇的言行表现来体会廉颇的人物特点。
2、交流。(媒体出示)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的头上。我碰见他,非得叫他下不了台!”
(1)板书:不服气
(2)指导朗读,尝试读出“不服气”的语气。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那里。他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地位,不顾国家利益,真是不应该。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亲自来到蔺相如门上。(1)前后对比一下,廉颇有什么变化?
(2)小结:廉颇他开始时的满腹怨气到后来能知错就改。板书:真不应该
课堂小结
三、总结全文。
1、课文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叙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和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媒体出示)
2、像这类故事情节性较强的文章,我们在阅读时可以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或者心理活动的描写,来体会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
3、蔺相如和廉颇,你更喜欢或者更敬佩谁?联系课文内容,选择一个句式(媒体出示)
课后习题
四、作业布置(媒体出示要求)
1、“完璧归赵”这个成语中包含着一个历史故事。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成语,请再写几个。
()()()
()()()
2、课文还写了其他的人物,如秦王和赵王。读读有关的句子,体会他们又有哪些特点?
3、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三个故事中的一个,排演课本剧。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在阅读过程中自学生字,积累词语“商议、推辞、勃然变色、声色俱厉、便宜、能耐、有机可乘、负荆请罪、知己、同心协力”。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
《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情感、知识、技能):1、认识过度句与过渡段,初步了解过渡句(段)的作用2、学会8个生字,理解32个词语的意思能说出其中5个成语意思3、进一步......
课题 《将相和》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将相和》这个故事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这篇课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主线,通过三个相对独立而又......
18、《将相和》第一课时教案高桂玲教材分析:《将相和》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它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完璧归赵......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