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孔子与老子》教案设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孔子与老子教学设计”。
高二历史《孔子与老子》教案设计
一、课题:孔子与老子
二、课时:1
三、教材
1、教材版本: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
(三)2、章节:第一单元第1课
3、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包括两部分,分别介绍孔子与老子的主要思想及其历史地位。众所周知,孔子与老子对中华文化的产生和发展贡献巨大,然而从本单元的主题——“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出发,本课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孔子思想部分。
教学重点:孔子的核心思想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教学难点:结合春秋时期的时代背景,理解孔子和老子思想产生的必然性。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识记孔子与老子的主要思想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特别是重点理解关于孔子思想的核心及孔子思想在当时不被重视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视频,阅读图片、文字史料等,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的能力;通过对孔子和老子思想体系的评价,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孔子和老子以及他们思想体系的学习,认识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成就,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以及传承传统文化的自觉性;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孔子和老子思想的积极影响和消极方面,使学生形成对传统文化批判继承的正确态度。
五、教学方法
1、多媒体课件直观教学
2、互助式教学:小组合作探究,对孔子、老子的思想进行深刻分析,从而在互助学习中真正理解其思想内涵。
3、创设情境,模拟子见老子的场景,通过二位智者的对话,再现春秋末期的社会现实。
六、课前预习
1、构建框架体系,建构孔子与老子的思想结构
2、列表对比孔子与老子的思想异同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百度视频】http:// 简单介绍孔子的生平事迹,特别要结合孔子在不同人生阶段的成长历程,探析他对社会人生的看法,从而引导学生探寻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即仁和礼。
幻灯片展示孔子有关仁的史料(主要基于《论语》),特别是孔子对他不同的弟子阐释“仁”的内涵是不一样的,如: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针对这些材料,可以通过人物模拟的形式,让学生体会“仁”的本质和基本内涵——仁爱,表示对人的关爱。当然,这里可以给学生们简单介绍“仁”的最初涵义。从文字学的角度讲,仁最初是指人内心的自身反省,这从郭店竹简中得到释读,结合着出土文献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当然,仁的内涵在以后又得到进一步发展,因此《说文解字》解释“仁,从人,从二”。
如果学生想对孔子“仁”的思想做进一步延伸,可以参考以下网站进行自学:
【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88237.htm 孔子仁者爱人的思想反映在政治上表现为“为政以德”,解读下列材料: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孔子对执政者的要求是什么?即以德来治理国家,用德教化人民,爱惜民力。这种以德治国的理念为当代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借鉴,也是我们在加强依法治国的同时所必须吸收的。——案例引申
【崔英杰案】
【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812077.htm 通过这一案例,让学生试着以孔子的“仁者爱人”、“为政以德”的思想来看待城市管理问题,究竟怎么做才能避免悲剧的重演?
分析仁的内涵后,接着强调孔子“礼”的学说
幻灯片展示两则与“礼”有关的材料,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模拟孔子和学生、诸侯国君的对话。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透过材料分析孔子的“礼”是指什么?——礼是指周礼,即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是礼仪规范和社会秩序。这里可以进一步拓展延伸关于礼的起源等知识——学生自学
【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28904.htm 然而礼在维护社会稳定,重视人伦道德的同时,又带有鲜明的局限性,即强调血缘的重要性,实质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通过对仁和礼内涵的讲解,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这里可以稍微介绍孔子思想的核心问题,毕竟当下学术界未有定论。课本中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只是针对这一问题的一种观点,实际上这一问题看似简单,实则颇让人费解。
对孔子核心思想进行详细介绍后,对他的鬼神观、教育思想进行梳理,通过阅读材料的方式锻炼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即: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当仁不让于师。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由材料可知,在鬼神观上,孔子主张敬天地远鬼神,其关注点放在人事和现实社会上,而其教育思想至今仍然闪烁着光辉。
过渡:孔子向老子请教图,特别是电影《孔子》中有老子对孔子说教的一幕,试想既然孔子非常伟大,怎会向老子请教?老子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二)老子及其思想
【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2237.htm 关于老子的思想,仍然采用幻灯片的形式展示《老子》语录,归纳老子的基本思想。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治大国若烹小鲜。
由这些材料,结合孔子思想,我们从政治、哲学层面概括老子的思想,即他强调“道”作为宇宙万物的起源,这具有朴素唯物论的思想,特别是他的辩证法,至今给我们很多启示。
针对老子的政治思想,我们可以结合案例进行分析,如列举汉代初期实行的黄老思想,实际上是对老子政治理念的一个运用,而近代以来,特别是随着西方无政府主义理论的兴起,无不隐含着“无为而治”的理念。当然,我们必须对这一思想进行辨证的看待,一方面我们要看到这一政策对安抚百姓着实起了重要作用,但是,政治上的过分“无为”也极容易导致政府的软弱。
【小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春秋时期的两位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特别是孔子所开创的儒家思想在汉代以后一直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而老子的思想也对中国文化,特别是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
【课后阅读思考】阅读《论语》和《老子》这两部书,或上网阅读评论孔子和老子的文章,思考一下如果孔子与老子两人对峙辩论,作为个体的你会支持哪一方?
八、【教学反思】
1.面对传统文化流失,特别是人文价值不断缺失的境况,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成为当下高中教育的必要环节。高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从源头上更正他们的价值取向意义重大。作为对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影响的两位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对青年学生的价值意义显而易见。
2、当下对于传统文化的解读五花八门,各种版本层出不穷。然而,研究历史必须严谨,必须保持着温情与敬意来解读传统文化。作为记录孔子和老子重要思想的《论语》和《老子》,成为我们必须研习的内容。因此,可以充分利用历史课堂,对他们的思想做进一步延伸。
3.我们学习历史,不能局限于死的历史知识,必须突破固有的知识框架,做到古为今用。特别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价值体系的今天,孔子“仁”的思想、“为政以德”的治国理念对我们当下社会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需要我们在新时期不断丰富发展儒学内容。
教师个人信息
姓名:刘洋 于彩芹 学校:昌邑一中
电话:*** *** 电子邮箱:liuyangzhaoping@163.com
高二历史必修三孔子与老子教案知识与能力:知道孔子和儒家、老子和道家,理解孔子和老子思想的主要方面及其内在关系。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历史图片的解读和对《论语》《道德经》摘......
第1课孔子与老子一、思想家孔子1、孔子的救世药方: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天下大乱,他以“仁、礼”思想积极救世,力图维护统治秩序。2、“仁”的思想:①含义:“爱人”,即体贴别人、关心......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孔子与老子》说课稿,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孔子与老子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本课的地位与作用《孔子与老子》是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1课的内容。本专题着重讲述“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及儒家思想发生、发......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孔子与老子说课稿,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