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理论的教案设计_精神分析理论教案

教案模板 时间:2020-02-27 08:02:26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教案模板】

精神分析理论的教案设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精神分析理论教案”。

精神分析理论的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是学生深入学习佛罗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掌握并运用常见的自我防御机制和精神分析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在掌握自我防御机制和精神分析方法的同时,能够对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解决的方法。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教学重点】自我防御机制中的“压抑”、“合理化”和精神分析的方法中的“自由联想法”、“梦的解析” 【教学难点】各种防御机制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和精神分析方法在心理治疗过程中的具体实施。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本课要求学生要理解精神分析理论——潜意识论、本能论、人格论、自我防御机制、精神分析的方法。教学对象是未来的老师,因此要让学生理解运用这些心理健康与辅导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让他们能够更好的胜任以后的工作。

2、教学重点:在精神分析理论中,自我防御机制类型和精神分析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教师在以后的教育工作中能否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有着很大的意义,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案例的列举和分析,让学生掌握这两方面的能力。

3、教学难点:仅仅通过4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理解掌握到精神分析理论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设计了让学生列举一些身边的事例,加深他们的印象,使得学生能够更深刻的掌握并将其运用。【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讲授新课

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61页。提问:同学们我们本章学习的要点是什么?(学生回答)。而我们本节课学习的重点是(板书:精神分析理论)。

我们学习精神分析理论首先得了解一个人物——佛罗伊德,他的全名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弗洛伊德读书时就是一个出类拔萃的学生,1881年他在维也纳大学获得医学学位。在随后的十年中,他在一个精神病诊所行医,个人开业治疗神经病,同时致力于生理学的研究。他在巴黎与杰出的精神病专家让·夏尔科共事。他还曾与维也纳内科专家约瑟夫·布鲁尔共过事。1895年才出版了他的第一部论著《歇斯底里论文集》;他的第二部论著《梦的解析》于1900年问世,这是他最有创造性、最有意义的论著之一。

现在同学们对佛罗伊德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接下来我们将学习精神分析学理论中第一个基本理论:

(一)潜意识论(板书:潜意识论)

同学们阅读课本62至64页可以知道佛罗伊德把人的心理世界划分为三个层次:即意识、前意识、前意识(板书

1、意识

2、前意识

3、潜意识)。关于三者的关系,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将三者的关系表达了出来,这个比喻是这

样的:把潜意识的系统比作一个大前房,在这个前房内,各种精神兴奋都像许多个体,互相拥挤在一起,和这个前房相毗连的,有一较小的房间,像一个接待室,意识就留于此。但是这两个房间之间的门口,有一个人站着负责守门,对于各种神经兴奋加以考察、检查。

(二)本能论(板书:本能论)本能论的概念同学们可以看书了解,在本能论中佛罗伊德把本能分为自我本能和性本能(1、自我本能

2、性本能),这里的性本能也称里比多(板书:里比多),里比多和饥饿一样,是一种本能,是一种力量,是人的心理现象发生的驱动力。好了对于里比多我们大概了解一下就好。

(三)人格论(板书:人格论)

1、人格结构(板书:人格结构)

佛罗伊德认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组成的(1)本我(板书:本我)追求快乐(2)自我(板书:自我)追求现实(3)超我(板书:超我)追求完美

关于自我与我的关系有这样的一个比喻:本我是一匹不能驯服的野马,自我就是一个骑手,自我控制本我,但二者并不对立。

需要强调的是,一个健康的个体三者应处于平衡状态,如果三者之间相互冲突,就会失衡,继而产生心理疾病。

2、人格发展阶段(板书:人格发展阶段)

佛罗伊德分为五个阶段,同学可以看你一下书中65页,了解一下这五个阶段,那么我们要重点了解的就是潜伏期,这一时期的儿童男女界限划分清楚,如三八线,同学们要知道这是正常的心理反应。

(四)自我防御机制(板书:自我防御机制)

1、压抑(板书:压抑)

书中已经给出了相关的概念,同学们需要看看书,接下来我要给大家讲的是在现实生活中压抑的一些相关的表现:比如没有哪个女孩子不喜欢美的,谁不想有钱买漂亮的衣服换各种发型用各种不同的高级护肤品呢?但并不是每个人的生活条件都可以达到如此水平满足如此需求。所以,当一个女孩不闻不问的走过商场里眩目多彩的柜台而置之不理的时候,并非她对那些东西不感兴趣,只是她在丰富的“诱惑”面前压抑了自己。

2、投射(板书:投射)

投射可分为精神病性的和非精神病性的。前者是关于外部现实的显著幻想,常有被迫害意义,如“别人想伤害我,因此我得保护我自己”,对于使用者来说这种机制能改变现实状况,使用者的欲望并未得到满足,他的不愉快感觉由于将责任推诿于他人,从而得到减轻。后者指一个人将自己不承认的感情推诿给他人,如“不是我不好,是他对我有成见”,它包括由于某种怀疑而拒绝亲近别人以及对外界的危险发生显著过度的警觉性。对使用者来说,它最常能改变的是那些由于人际亲密关系受到威胁或由于体验到这种威胁而引起的烦恼。防御机制是无意识的自我功能,它使可能发生的冲突用妥协的形式表现出来,一旦这种机制与自我机能中的主要限制作相关而使内部决定作用减少,自我边界发生僵化时,它就属病理性的。在这个时候,他的外部现实知觉被严重歪曲,自我已没有能力去正确检验现实。在孩子身上,他们确信自己的投射是真实的,并期望外界也按他的愿望去做。

3、否认(板书:否认)

简单来讲就是否认现实或否认行为,就如:在幼稚园里两个小朋友,本来玩得好好的,突然一个小朋友把另一个小朋友新衣服给弄脏了,她就不和那个小朋友玩了,问她是不是生气了才不和她玩的,她肯定会说不是,就是不想玩了,本来她对于这件事很生气,却说:“我没有生气”,否认就是常见的要极力逃避该事实或者行为带来的威胁。

4、反向作用(板书:反向作用)

反向作用是人们处理在一些不能被接受的欲望与冲突所采用的防御手段。如吝啬的人会故意表现的十分大方,或是小偷会在商店和火车站等混乱地点提醒人们注意钱包等,这些举动都会缓解当事人的内心焦虑。

5、移置(板书:移置)

移置是无意识地将指向某一对象的情绪、意图或幻想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替代的象征物上,以减轻精神负担取得心理安宁。如一个孩子被妈妈打后,满腔愤怒,难以回敬,转而踢倒身边板凳,把对妈妈的怒气转移到身边的物体上(如“替罪羊”)。这时虽然客体变了,但其冲动的性质及其目的仍然未改变。扩展知识:家庭的教养方式(武力)

6、升华(板书:升华)

升华——个体把那些不为社会或他人所接受的行为所导致的消极情绪转化为符合社会标准、高尚追求的行为,即“化悲痛为力量”。

例如失恋后不是一蹶不振,也不是愤世嫉俗,而是通过奋发上进,写诗写小说来发泄被压抑的情绪,以消除焦虑情绪,重新找回自信,保持内心的平衡。贝多芬失聪后坚持创作出更有震撼力的作品等等。其实身边也有一些有“升华”影子的小例子,比如说某些人天生家庭状况不好,但他没有把这做为拉后腿的劣势反而把它当成自己奋斗的动力,好比我们所说的逆境出人才。

7、自居作用(板书:自居作用)

一种自居作用近似模仿。如低年级学生注意观察出名的高年级学生的行为、言谈和服装等,并按他们的姿态行动,另一种自居作用是利用别人的优点、荣誉等来满足自己的愿望。如一些人喜欢跟名人交往,好谈论名人生活情况,并以名人的声誉、受人称羡而感到满足自豪。

8、合理化(板书:合理化)

在合理化中我们要了解这几个现象:(1)酸葡萄(sour grapes)

当自己所追求的东西因自己能力不够而无法取得时,就加以贬抑和打击,称为酸葡萄。此机制是引申自伊索寓言(Aesop,s fab1e)里的一段故事,从前有一只狐狸走进葡萄园中,看到架上长满了成熟葡萄,它想吃,但因架子太高,跳了数次都摘不到,而无法吃到葡萄,它就说那些葡萄是

酸的,它不想吃了。其实葡萄是甜的,它因吃不到,而说葡萄是酸的。在日常生活中像这样的例子很多,例如,一个体育能力差的学生,说只有四肢发达的人,才会喜欢体育;容貌平凡的女子特别爱说“自古红颜多薄命,“红颜是祸水”;追不到女朋友的男孩说“这种女人品德不端、水性杨花,嫁给我,我都不要”。(2)甜柠檬(sweet lemon)

与酸葡萄相反的,另一种自卫机制是甜柠檬,此方法是指企图说服自己和别人,自己所做成或拥有的已是最佳的抉择。上述伊索寓言里所说的那只狐狸,后来走到柠檬树旁,因肚子饿了,就摘拧檬充饥,而且边吃边说柠檬是甜的,其实拧檬味道是酸涩的。引申到我们面对生活中所发生的一些不如意的事,有时我们也会像这只狐狸一样,努力去强调事情美好的一面,以减少内心的失望和病苦。如,娶了姿色平平的妻子,说她有内在美;嫁给木呐寡言的丈夫,说他忠厚老实;孩子资质平庸,说他“傻人有傻福”。这种“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知足常乐”的心态,有时适当地运用,能协助我们接受现实,但这种方法,如过分使用,会妨碍我们去追求生活的进步。

(五)精神分析的方法(板书:精神分析的方法)

1、自由联想法(板书:自由联想法)

自由联想源于催眠术,他强调在清醒状态下讲出头脑中冒出的所有东西,不进行任何意识加工,不加任何批评,让思维自发运动。

2、阻抗分析

阻抗的几种常见表现:(1)沉默(2)不想讲话(3)回避话题(4)感到疲倦

3、梦的解析

关于梦的解析,我们在介绍佛罗伊德时有提到他的一本著作《梦的解析》,在书中,弗洛伊德第一次科学地揭示人们为什么会做梦,为什么会做奇奇怪怪的梦,梦意味着什么,梦传达着什么,梦将人们引向何方。在书中,弗洛伊德以数百个有趣的梦为实例,以流畅的笔触一一分析其中所蕴含的深沉含义,对诸如“梦是什么?”人为什么会做梦?“梦中的情形为什么通常稀奇古怪?”“梦的意义何在?”“梦的原动力何在?”等一系列困扰人类数千年的疑问提出了合理的解释。

4、解释(板书:解释)

解释的定义:运用某一种理论来描述求助者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原则、实质等。

我们在解释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有以下三点:(1)应了解情况,把握准确

(2)应明确自己想解释的内容是什么

(3)要把握对什么样的人,在什么时间运用什么理论怎样解释最好

二、思考

通过使用防御机制,健康的自我能成功的防止焦虑的东西进入意思。但我们可以无节制的使用吗?

三、板书设计

精神分析理论

一、潜意思论

1、意识

2、前意思

3、潜意识

二、本能论:力比多

三、人格论

1、人格结构(1)本我(2)自我(3)超我2、人格发展阶段:(1)口唇期0——1岁

(2)肛门期1——3岁

(3)性器期3——5岁

(4)潜伏期5——12岁

(5)生殖期12——20岁

四、自我防御机制

1、压抑

2、投射

3、否认

4、反向作用

5、移置

6、升华

7、自居作用

8、合理化

四、精神分析的方法

1、自由联想法

2、阻抗分析

3、梦的解析

4、解释:A、定义:运用某一种理论来描述求助者的思想、情感和行

为的原因、实质等。

B、注意的几点:(1)应了解情况,把握准确

(2)应明确自己解释的内容是什么

(3)要把握对什么样的人,在什么时间运

用什么理论怎样解释最好

精神分析理论学习心得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精神分析理论学习心得公文 精神分析理论学习心得 弗洛伊德,这个名字可能读书人都知道,他的精神分析理论非常的著名。 其中,潜意识得以意识化是治疗心......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观点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观点 摘要:奥地利著名科学家弗洛伊德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医疗实践,逐渐认识到,不仅歇斯底里患者,而且正常人,在意识的背后都可能具有各种各样的欲望和冲动,因......

精神分析理论论文(专业15篇)

推断是基于已有的信息和规律,来得出对未知情况或结果的合理推测或猜测。总结要有主题和逻辑,分清主次,以直观易懂的方式呈现,方便读者理解。这些总结范文展示了不同人在总结中的......

关于精神分析理论的评述

关于精神分析理论的评述众所周知,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理论的创始人。但当时,弗洛伊德的理论体系与主流心理学的理论不同,他研究了传统心理学所忽视的领域。弗洛......

精神分析的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术

精神分析的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术[摘要] 弗洛伊德开创了精神分析学派,把精神分析作为通向人无意识心理状态的一种途径,精神分析技术在心理咨询和治疗中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精神......

下载精神分析理论的教案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精神分析理论的教案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