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精神分析答案”。
精神分析
参考书目:
1、黄龙保,王晓琳著,人性升华——重读费洛伊德,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3.成都
2、Irving stone著,关颖译,费洛伊德——精神分析大师(上、下册),上海翻译出版公司,1987.83、Charles Brenner著,杨华渝等译,精神分析入门。北京出版社,2000.74、Roberi j.Ursano等著,杨华渝等译梦,精神分析治疗指南,北京出版社。2000.75、朱建军,孙新兰著,梦,内心的声音。京华出版社。1996.116、S.Freud著,茂华译,少杜拉的故事,中国文化史出版社,1997,17、S.Freud著,丹宁译。梦的解析。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6.2 讲授内容
一、费洛伊德生平;
二、精神分析的基本理论;
三、精神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四、精神分析的设置;
二、精神分析的基本理论 a、两个基本假设; b、内驱力理论; c、人格组织理论; d、潜意识理论; e、性发展理论;
精神分析强调社会和文化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强调本能、潜意识、家庭环境和童年经历对心理发展的重要作用。
精神分析是一种心理治疗的技术;(技术层面)精神分析是一种心理学理论;(理论层面)
精神分析是一种理解自己和他人的途径。(人性层次)
a、两个基本假设
心理决定论(因果原则)
心理现象与物理现象(生理现象)一样,不会是偶然或碰巧发生的,每一心理事件的产生,都是一些先前的事件决定的。
存在一种特殊的、非同寻常的心理历程(潜意识)潜意识心理历程在正常及变态心理机能中均占有非常大的优势,并有着重要的意义。
如思维、情感、行为、偶尔的遗忘、梦、病理症状等。b、内驱动力理论
费洛伊德认为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的能量系统,人从大自然获取能量,又为某种目的而消耗能量。有机体被扰乱时,会产生一种企图恢复平衡状态的倾向。本能的目标就在于发泄能量来满足需要或消除兴奋,以恢复原来的平衡。
宣泄:侵犯性能量通过某种方式表达出来,从而使个体内部的侵犯性驱动力减弱。
1、生的本能
生的本能在于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它代表着爱和建设的力量,包括饥、渴和性等本能。其中,性本能常常因为社会原因而得不到满足,成为影响人格的主要原因。
2、死的本能
生命是从无机物演化而来的,人的生命一开始就有一种返回无机状态(毁灭生命)的欲望。死的本能体现为恨和破坏的力量。表现为自责、自罚、自杀和恨、攻击、破坏和征服被人的动机。攻击驱力是从死的本能中派生出来的,当指向外界的攻击驱力收到挫折时,往往转向自我内部,攻击自己,成为一种自杀倾向。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相互交叉,这两种力量的合作和对抗影响个体心里的发展,当二者发展不平衡时则形成形形色色的心理障碍。
C、人格组织理论
人格由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三大系统组成1、本我是人格结构中与生俱来的最原始的潜意识部分,是人格形成的基础。本我由先天的本能、基本欲望组成,是心理能量储存的地方。本能代表生物性的内在世态,要求立即释放能量以消除不愉快,恢复原来的舒适状态。“能量库”、“火山下的岩浆” 本我的特点
1)遵循初级思考方式享乐原则;幼儿水平
2)没有时间、空间的概念,行为不受时空条件限制;
3)对事物的评价以欲望为标准(常好幻想),不考虑逻辑关系(如梦)4)需求及情感需要用直接的、不能延迟的行为动作来满足;
5)情感分化水平低,呈现明显的两极性(非好及即坏,非爱即恨)(绝对化、极端化); 6)在潜意识中表现,不易把握。本我是个体动物性的表现(无控性、幼稚)
2、自我自我是从本我中逐渐分化出来的结构部分。有机体必须与周围的现实世界接触,相交往,以适当的手段来满足需要,解除紧张,就在这种环境中,自我逐渐从本我中分化出来。自我代理性和审慎。“泄洪闸” 自我的特点
1)遵循次级思维方式现实原则;成人水平 2)欲望的满足可以延迟
3)对事物的评价以现实(客观)为标准,考虑因果关系; 4)用语言来表达思想和情感; 5)情感有细致的分化; 6)在潜意识中表现,不易把握。
自我是个体心理成熟性的表现(行为调节、可控)自我的主要功能
获取基本需要,以维持个体的生存;
调节本我的原始需要,以符合现实环境的条件(适应外界环境)抑制不能为超我所接受之间的冲突; 调节和解决本我与朝我之间的冲突。
当自我对外在世界、本我和超我不可能调和时,就发展成焦虑来对待。
3、超我超我是道德化了自我,即良心、良知、理性等,它是个性结构中最高的监督和惩罚系统。良心负责对违反道德标准的行为进行惩罚,自我理想,是父母、学校和社会教育的产物,确定道德行为的标准。超我代表理想,追求完美,遵循理想原则。
超我是个体社会性的表现 超我的功能
抑制本我的不容于社会要求的各种行为,特别是性欲和攻击行为; 诱导自我,用合乎社会规范的目标代替较低级的现实目标; 使个人向理想努力,达到完善的个性。
人格的三个组织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的整体。本我是个性中的生理成分,自我是个性中的心理成分,超我是个性中的社会成分。三个系统保持平衡,人格就是得到正常发展。由于三者的行动原则各不相同,冲突是无法避免的,三个系统的平衡关系遭到破坏时,个体往往产生焦虑,导致心理异常。
d、潜意识
个体的心潜意识理论理活动在不同的领域进行,即意识、潜意识和前意识。
1、意识
意识是人能认识自己和环境的心理部分,是指在清醒状态下各种有目的的心理活动。在人的注意力集中点上的心理过程都是意识。意识实际上是心理活动的一种浮面的水平。
2、潜意识
潜意识是心理能量活动的深层部分,包括原始冲突和本能以及出生之后的种种欲望,由于社会的标准不容,得到满足,就被压抑到潜意识中,无意识是人们经验的极大储存库,它由许多遗忘了的欲望组成。通过精神分析可揭示。通达潜意识的途径 自由联想】(倾听)梦的分析】 阻抗分析】 移情分析】 反移情分析】
3、潜意识
夹在意识和无意识之间,虽然此时此刻意识不到,但可以通过集中注意、加以提醒、认真回索或在没有干扰是回忆时可进入意识领域。
e、心理发展的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个性发展的基本动力是本能,由其是性本能。性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包括直接或间接的引起个体产生快感的一切活动。个体发展要经历不同的阶段,按原始欲力主要投射的身体部位不同,心理发展可分为五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自己的发展任务,若完成不好,则易造成各种心理障碍。
1、口欲期(0-1岁)
原始欲力主要靠口腔部位的吮吸、咀嚼、吞咽等活动获取满足,口唇成为快感中心。发展任务:建立母婴关系,获得安全感和自信心,建立信任关系。
若此期口腔活动受到限制,心理发展受挫,即形成不安全感,成人的性格倾向于紧张、猜疑、依赖、悲观、被动和退缩的性格特征。
口腔活动过分满足,则会使心理发展固结,形成依赖和纠缠人的性格特征(口腔性格)。
2、肛欲期(1-3岁)
原始欲力的主要靠排泄所产生的刺激获得满足。肛门一带成为快感中心。发展任务:建立与父母的关系。排泄:象征性攻击行为。
若果“便溺训练”训练过严,儿童在情绪上受到威督恐摧,将会影响他的个性发展,可能形成“肛门性格”。
守秩序,爱清洁,过分认真;】
借鉴、吝啬、爱钱;】
固执、刚愎不灵活、报复性,冷酷无情、暴躁和好破坏。】
强迫症:心理发展退行至此期。
3、性器期(3-6岁)第一反叛期
原始欲力主要靠性器官部位来满足,性器官成为儿童获取快感的中心。儿童开始有了性别之分,并对自己的性器官发生兴趣。
发展任务:形成正常的三角关系,从共生状态中解脱出来。
此期儿童开始有了性别之分,并对自己的性器官发生兴趣。儿童的行为出现模仿父母中的同性别者,并以异性父母为“性恋”的对象。男孩:向父亲仿同,出现“阉割焦虑”形成“恋母情结”; 女孩:向母亲仿同,出现“阴茎羡慕”形成“恋父情结”;
4、潜伏期(6岁至青春期)(相对平静的时期)6岁以后的儿童,由于活动范围的扩大和超自我的发展,儿童的兴趣逐渐从自己的身体和父母感情转移到周围的事物上去。个体的原始欲力处于暂停的状态,他们对性缺乏兴趣。
出现客观体关系转换,转换为游戏和学习,人格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5、两性期(青春期以后)
此期随性器官的发育,性生理和性心理逐渐成熟,生殖器官成为主要的快感区。异性恋行为明显。开始产生两性生活的理想和结婚家庭的意识。生理发育逐渐成熟;】
建立家庭以为的亲密关系;】 同化和形成社会价值观;】 人格逐渐形成。】
三、精神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a)自由联想;
b)解释;
c)阻抗与防御机制; d)移情和反移情。a自由联想
自由联想的原则 1)暴露想法(随时、不予保留、不加选择,包括正在想和突然出现的念头,不考虑内容是否重要、是否恰当不追求思维的逻辑和道德伦理性);
2)耐心倾听(只做简短提问,尽可能不干扰病人联想,此时的治疗者的行为方式应该是“被动的”):
3)重点注意(突然停顿、沉默、或出现口误等,这些现象可能与受压抑的致病性冲突有关);
4)不加评判。
自由联想的步骤(治疗时不应有第三者参加)1)治疗前解释,让患者能过理解和接受治疗; 2)治疗时患者尽可能完全放松;
3)治疗患者做在患者的前侧或斜后方,以使目光无法与患者接触。(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有助于患者任意的想象、体验、回忆及思考;同时治疗者不需要过多的控制自己的表情变化即可达到“以同样的注意力”倾听病人讲述的内容)。自由联想的内容
1)童年生活经历(与父母关系)2)以往的生活环境; 3)人际交往; 4)做过的梦。心理防御机制
个体在挫折和冲突紧张情境时,起内部心理活动中发动的自觉或不自觉地解脱烦恼、摆脱困境、避免痛苦、减轻内心不安,以为定情绪和恢复心理平衡的一种适应性倾向。b解释
治疗者根据精神分析的理论及个人经验对已获得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搞清楚其含义,并向患者讲述其结果(解释或释义)。使患者了解自己无意识的、隐蔽的愿望和冲突,使无意识的心理冲突意识化。帮助患者探索自己、认识自己、改变自己,以比较成熟的态度及行为去面对生活。对精神症状的形成过程的解释
幼年时期人际交往方面的挫折(首先是与父母)或教育上的失误(如:依赖性强超我过强等)——“幼年冲突”(潜在的根源)——遇到某些现实的问题或现实冲突时则容易“退行”到幼年的某种体验或行为方式中去,或以幼稚的、不成熟的态度对待和处理现实问题。(幼年冲突现实化)——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而且可加重内在的冲突性焦虑(自我与超我/原我与自我之间的冲突)——“采用”了不恰当的、过分的“防御模式” ——神经症性症状的产生(失败的解决冲突的尝试)解释注意事项
解释用语通俗易懂;】
解释要循序渐进,不可过急、过多,不可过于生硬,有事要采取迂回的方式;】
提醒患者所忽略的、没有意识到的问题要慎重(不恰当的、使患者难以接受的解释不但无助于治疗,还有可能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甚至使病情加重);】
应结合“阻抗” 的处理进行解释(单纯对症状进行解释并并一定能取得持久的疗效)。C、阻抗与防御机制
阻抗与防御机制是一种无意识的心理过程,其目的是阻止受压抑的内容进入意识状态,防止心理冲突进入现实的自我保护功能。分析并解除这种阻力现象的治疗的重要任务。Freud称:“阻抗就是那些总是妨碍治疗进步的阻力”。阻抗
阻抗是病人内部(潜意识)中对治疗过程的抗拒力,以防止治疗中将痛苦在意识中重现。即指病人抵制痛苦的治疗过程的各种阻力。如衣服——阻抗的象征 衣服——保暖(生理功能)
——遮羞(心理功能)
——文明(社会功能:美化、等级)抗阻的主要表现
1)迟到或擅自取消约会; 2)对治疗者的问题加以回避; 3)“麻醉”治疗者;
4)将谈话的重点指向治疗者; 5)取悦治疗者;
6)原地踏步(不愿深入、重复、不前进); 7)遗忘;
8)控制讨论的主题; 9)为治疗关系设定先决条件; 10)过多的纠缠过去的事情; 11)沉默。阻抗产生的原因
1、因治疗关系产生的作用
1)移情抗阻(建立爱/恨治疗者以替代某种关系); 2)病人存在对抗治疗或治疗者的动机 a)得到自己不需要改变的认可; b)试图证明自己的某一次决定; c)试图证明是他人的过错; d)操纵并控制他人; e)证明他并不需要帮助; f)战胜治疗者; g)满足他人的需要。
2、因为改变给病人带来痛苦
1)难于放弃长期保持的行为方式; 2)开始新举动的难度较大;
3、因适应不良行为在起作用 1)满足心理的需要;
2)提供逃避现实的方式(继发性获益); 3)发泄怒气。
阻抗产生的分析与处理
记住:心理治疗是病人需要你而不是你需要病人。(控制性和反控制性)
1、对阻抗进行识别和正确的判断;
2、对不同类型的阻抗进行区别和认识 内容性阻抗 性格性阻抗 关系性阻抗
3、适当放松警惕(消除戒备心理)
4、对阻抗进行分析和解释(语言、态度、行为)防御机制
个体在挫折和冲突的紧张情境时,起内部心理活动中发动的自觉或不自觉的解脱烦恼、摆脱困境、避免痛苦、减轻内心不安,以稳定情绪和恢复心理平衡的一种适应性倾向。防御机制的形式
1、自恋性防御机制 否认
把以发生但又不能接受的不愉快事件加以否定。外射
把自己遭受心理挫折的原因完全归咎于别人。曲解
把客观事实加以歪曲,以符合自己的内心需要。
2、不成熟的防御机制 退行
遭到挫折无法应对时,心理活动退回到较早的水平,用较原始而幼稚的方式应付困难或挫折情境。(抑郁病人比较明显)幻想
遇到困难无法处理,则脱离现实、以其愿望和情感的任意想象,求得内心的满足。内射
广泛而无选择的吸收所有的外界东西,把自己遭受心理挫折的原因完全归咎于自身。心理防御机制的形式
1)自恋性防御机制 否认
把已经发生但又不能接受的不愉快事件加以否定。外射
把自己遭受心理挫折的原因完全归咎于别人。曲解
把客观事实加以歪曲,以符合自己的内心需要。2)不成熟的防御机制 退行
遇到挫折无法应付时,心理活动即退回到较早的水平,用较原始而幼稚的方式应付困难或挫折情境。幻想
遇到困难无法处理。则脱离现实、以其愿望和情感的任意想象,求得内心的满足。内射
广泛而无选择的吸收所有外界的东西,把自己遭受心理挫折的原因完全归咎于自身。3)神经症性防御机制
转移
将对某一对象无法发泄的情感转向其他能够接受或比较可靠的对象上,以便“安全地”疏泻内心的紧张。隔离
把容易引起自己痛苦回忆的事情从意识中加以隔离,不让自己意识到,以免引起不愉快的情感反应。合理化
个体在遭受挫折后,会杜撰各种理由为自己辩护和解释,以求自我安慰,减少痛苦。反向
内心的某些欲望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或为法律所不容,不能表现出来,即竭力加以控制。4)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
升华
将自己不容易实现的欲望转向较为高尚的目标和方向,既能使个人的欲望获得满足,又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他人。
补偿
个人理想受挫折或失败,转而选择其他能成功的活动加以替代,借以弥补已丧失的自尊和自信。
压抑
把一些不能忍受或引起内心痛苦的念头、感情或行为尽量抑制下去,不主动去思念,以保持心境的安宁。
幽默
处于尴尬境地时,常以发笑、开玩笑、说俏皮话等幽默的方式进行自我解嘲,处理总是既无伤大雅,又可解除难堪局面。心理防御机制的意义
心理防御是一种心理过程,它调节着个体的期望、需要、情感及冲动,又维持着个体内部与外部之间的某种平衡。
1)减轻个体内疚,不安和焦虑情绪(如外射);
2)争取别人的同情、帮助和照顾,减轻心理上的痛苦和压力(如退行); 3)“自我欺骗”,回避矛盾,摆脱困境,保持暂时性的心理平衡,减少心灵上痛苦,避免精神崩溃(如否认)。
精神分析技术发展的历史李孟潮 1900-1920 弗洛伊德 : 释梦,自由联想,移情阿德勒 :心理教育,辩论荣格: 释梦,技术上整合平衡 1920-1940 克莱因《皮皮的故事》 兰克、费伦齐:主......
(2014-2015学年第 2 学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神分析疗法一、理论基础其基本理论核心是:人的精......
精神分析精神分析又称心理分析,产生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奥地利,由维也纳医生弗洛伊德始创。行为主义重视正常行为的分析,精神分析学派则重视异常行为的分析,因为它起源于精......
精神分析指导下的精神动力心理治疗侧重于既往经历的作用,通过对特殊过程(防御)和人际间相互作用(移情)的认识,使之形成健康的行为模式。个人的既往经历通过记忆和生物原理作用于现......
精神分析类:弗洛伊德的著作:1、《弗洛伊德主义文集》(1-5卷) 车文博主编 长春出版社2、《释梦》 商务出版社3、《精神分析引论》 商务出版社4、《少女杜拉的故事》5、《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