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康县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总结评估报告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突发事件总结评估报告”。
太康县2007年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总结评估报告
2007年,太康县政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应急办的具体指导下,按照有关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部署,不断加强组织协调,综合统筹规划,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完善机构网络,着力推进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管理,进一步提高了全县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减少了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危害,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现就我县2007年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评估分析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07年,我县认真贯彻上级应急工作会议精神和认真执行应急管理各项规定,成立了突发公共事件管理工作机构,完成了《县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预案》和部分部门预案、部分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基本形成了县内较为完整的应急预案体系和社会预警体系,全县保障公共安全和防范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明显提高。
一是从容应对自然灾害。2007年汛期,我县相继出现4次强降雨,马头、朱口等乡镇田间严重积水,农作物成灾面积2340公顷,绝收400公顷,房屋倒塌和损坏1665间,直接经济损失8400万元,23.6万人受灾。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领导班子成员分组赶赴一线指导救灾救济工作。投入157万元,帮助灾民重建房屋、发展生产,确保灾民有房住、有饭吃、有衣穿、有病能医。
二是切实加强事故灾难救援。全县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35起,死亡11人,受伤49人,直接经济损失29.8万元,与去年相比,事故起数下降13%,死亡人数下降55%,直接经济损失下降74%。全县工矿商贸企业未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全县安全生产继续保持平稳态势。
三是有效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坚持“加强领导、依靠科学、注重预防、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原则,通过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搞好应急队伍演练,加强传染病防治监督检查等措施,2007年全县无一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切实有效维护了群众生命安全。四是加强防范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全年赴京集访为零,赴省、市集访与去年相比分别下降65%和62%。社会治安形势明显好转,刑事发案率同比下降36%,其中命案发生起数下降43%,县城无“双抢”案件发生,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在全省社会治安满意度和平安建设测评考核中,群众满意度和综合成绩均居全市第一位,连续四年荣获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
二、主要应对措施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多次听取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开展情况,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对应急管理工作提出新的目标和任务,确保应急管理工作稳步推进。
(一)切实加强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建设。县政府坚持把推进应急管理规范化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重要位置,作为提高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举措、重要内容来抓。成立县政府应急管理领导小组,由县长担任指挥长,常务副县长任常务副指挥长,各位副县长任副指挥长,县政府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任成员。设立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办公室,挂靠县政府办公室,从相关部门抽调专人从事应急管理工作。县直各有关部门分别成立了相应的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强化对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办公室在县政府的领导下,承担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指挥部的职能,负责全县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的统一指挥。同时,为整合条块关系,强化属地管理,县政府设立了交通、水利、卫生等多个专项应急指挥部,如发生突发公共事件,由分管领导和相关牵头单位负责人担任指挥部负责人,开展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
(二)修订完善应急预案体系。按照预案编制要求,在下发《县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预案》的同时,应急办对各部门制定的应急预案进行了全面清理,参照省、市的做法和目录,统一规划、突出重点,确定了自然灾害类、事故灾难类、公共卫生事件类、社会安全事件类、应急保障类等专项应急预案编制规划,基本覆盖了全县主要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相关单位也编制了相应预案。截至2007年底,全县已制订各级各类应急预案100多件,预案体系基本形成。
(三)扎实开展应急演练。县消防大队坚持以战促训、战训结合,不断完善预案,全面增强部队应急作战能力。大队还专门组织业务精干的人员,深入辖区针对可能发生的危险专门制定了应急作战预案,预案制定后,官兵加强学习和熟悉,从整体协同作战到单兵抢险都进行了专项的训练,每次节假日前后都组织官兵开展应急作战演练。据统计,全年我县共举行各类应急演练30多次,达到了锻炼队伍、提高技能、熟悉预案、教育宣传的目的,提高了政府应急能力。
(四)切实加强应急专业队伍建设。一支基本素质好、精干高效、战斗力强的基层综合应急队伍,可以在隐患排查和信息报告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先期处置中发挥骨干作用,在协助处置和恢复重建中发挥辅助作用。我县在应急管理工作中,注重专群结合,通过建立专家人才库,充分发挥专家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信息研判、决策咨询等方面的作用,已基本形成了以公安、武警为主体的突击力量,以抗洪抢险、消防、医疗救护为基本力量,以及企事业专兼职队伍和社会志愿者为辅助力量的应急救援队伍体系。
(五)扎实做好应急信息监测预警。通过广播、电视、手机短信等方式,发布各种应急预警信息,通报事件,强化气象、环境、自然灾害、农林病虫害等灾害的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我县从应急管理、应急指挥的实际需要出发,通过整合现有资源,将交通、卫生、公安等部门的指挥中心整合成一体化的应急联动系统,加强信息互通和共享,提升我县处理综合突发事件的管理水平和快速应对能力。全县已形成了以120为中心,县城各医院和23个乡镇医疗卫生单位组成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和报告网络;环保、安检等部门初步建立了企业违法排污、环境污染和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等方面的监控系统;教育部门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周活动,举行安全演练,召开安全教育报告会等,使中小学生了解掌握安全常识,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当前,应对突发事件还存在诸多薄弱环节:一是应急管理工作中专职人员、机构、设备、资金等还没有按照要求配置到位。二是救援处置装备保障不足,个人防护能力不强。部分应急预案尚不完善,有待于进一步修改、补充、完善。
三、工作建议
做好突发公共事件预防管理工作是面向群众、面向基层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对政府行政能力、执政能力的考验。防范各种事件的发生和处置带来的损失,还是一项需要探索的工作。建议重点做好“三个规范”。
(一)规范应急管理机构建设。本着立足实际、充实加强、细化职责、重在建设的方针,充实和加强应急管理机构。应急办要有编制、有人员、有经费等。
(二)规范预案体系建设。根据“统一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确定自然灾害类、事故灾难类、公共卫生事件类、社会安全事件类、应急保障类等各类专项预案编制计划,确保预案基本覆盖本地主要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做到预案先行,防范在前。
(三)规范监测预警制度建设。着力培植基层信息员队伍,针对重点区域、群体、行业、部位设立安全员、信息员,形成以基层群众为主体的安全信息网络;加强对基层信息员的培训,确保信息报告及时、准确、简洁。如果能见事早、行动快,处置及时,就可以将多数事件解决在萌芽状态,为整个事件的成功处置赢得宝贵时间。
四、典型案例分析 2007年7月10日,太康县消防大队接到报警:装载22.5吨的豫J28385(挂车号牌为豫J3588挂)液化天然气大型拖挂槽车途经106国道太康县老冢镇港李行政村时,因槽车超越同方向由北向南行使的当地一辆四轮拖拉机时,拖拉机突然左转弯,驾驶员避让不及,造成两车相撞,液化气槽车翻入公路东侧水沟。县委、县政府接到报告后,迅速启动应急救援处置预案,先后调集县交警、安监、公路、交通、气象、卫生等相关部门和四台大型工程起吊车、一台大型液化天燃气空罐槽车及200余名公安干警、相关技术人员到场协助处置。7月11日16时,经过全体消防官兵、公安干警及相关技术人员近24个小时的共同努力,这起槽车交通倾覆事故彻底处置完毕。现场无一人员伤亡。在这次槽车倾覆事故处置中,通过各方面共同努力,取得了成功救援,主要得益于科学处置。一是启动预案,确保安全。事故发生后,立即启动事故应急抢险救援预案,县交警、安监、公路、交通、气象、卫生等相关部门到场协助处置,划定了警戒区域,对交通实行了管制,在第一时间内将事故现场附近群众全部疏散至安全地带,避免了人员伤亡。
二是科学决策,指挥得力。市、县领导相继赶赴现场,及时召开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会议,成立了现场指挥部,对相关部门明确了责任,对事故处置提出了具体要求,确保了事故处置有条不紊地进行。
三是程序得当,监护到位。事故处置过程中,交警大队对现场各个出口实行了严密的把控,消防部队对整个处置过程进行了全程监护,指挥部对每个环节有可能出现的危险做了充分的估计,最大程度地提高了安全系数。
突发公共事件应对评估报告在生活中,报告十分的重要,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语言要准确、简洁。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突发公共事件应对评估报告,希望......
2013年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总结评估报告(特种设备部分)一、基本情况(一)应对机制建设情况:2013年,南平市质监系统,修订完善了《应急救援预案》,并按照预案要求,配备了相关救援设备和......
南堡开发区2009年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总结评估(南堡开发区应急办)2009年,南堡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应急办的具体指导下,按照有关突发事件应对工作部......
2007年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评估报告根据《中卫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2007年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评估分析的通知》,我局对中卫市2007年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进行了评估和......
市政府应急办、市公安局:今年以来,我局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应急办的大力指导下,按照都江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