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行路难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拟行路难赏析”。
《拟行路难》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者及其生平;(2)了解诗歌表层含义
(3)强化学生“知人论世”的诗歌欣赏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突出教学重点,从学生收集的材料汇总中强调鲍照生平,在学生的讨论中引导学生挖掘作品的深度与广度,强化“知人论世”的阅读方法(2)通过诵读与小组讨论,研读诗歌情感内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作者在逆境中的抗争精神。
(2)准确把握诗人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豁达的情怀。[教学重点]
1.了解作者及其生平,掌握诗歌的内容 2.培养学生“知人论世”的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探究诗歌的意旨 [教学过程]
1.导入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晋人袁山松改变其音调,创制新词,流行一时。鲍照《拟行路难》共十八首,歌咏人生的种种忧患,寄寓悲愤。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第四首。
2.明确学习目标
术语解释———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就是为理解某个人的作品,而了解这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即结合作家思想和时代背景理解作品。
3.学生展示自己课前预习成果。
(1)作者及其生平(2)诗歌的基本内容 教师适时补充强调。
鲍照(约414~466),字明远南朝刘宋时期文学家,在当时,门阀世族在社会上的统治地位虽较晋代有所削弱,但他们依然顽强地维护着本阶层在政治上的垄断权。“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出身寒微的文人往往空怀一腔热忱,却报国无门,不得不在壮志未酬的遗恨中坐视时光流逝,即使跻身仕途,也多是充当幕僚、府掾,备受压抑,在困顿坎坷中徒然挣扎,只落得身心交瘁鲍照的遭遇就是这样。他出身寒素,自称“孤门贱生”,无高贵的门第可资凭借,虽然年轻时即以诗为临川王刘义庆所赏识,但始终不得志,一生中只做过诸如县令、中书舍人、参军等一类的小官,尽管他的才华在当时已经与谢灵运、颜延之并称为“元嘉三大家”,但死后无传,可见其地位之卑微。他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诗、赋、骈文都不乏名篇,而成就最高的则是诗歌,其中乐府诗在他现存的作品中所占的比重很大,而且多传诵名篇最有名的是《拟行路难》18首。4.赏析诗歌
(1)学生诵读诗歌,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教师范读诗歌;学生再读诗歌,在感受思想情感的过程中背诵诗歌.(2)用小组讨论法学习鲍照的《拟行路难
(四)》 ①整体把握:探讨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世界?
讨论后明确:本诗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和不屈的抗争精神 ②研读作品: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愁思与愤懑的?
在此要告诉学生,对诗歌情感的探究要遵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规律,先从诗歌的表面含义入手,进而从整体出发,探寻诗歌的深层含义。
1)第一二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说明了什么道理? 讨论后明确:运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说明了就像水是依照高低不同的地势流向各个方向一样,人的遭际也是被家庭门第的高低贵贱决定。表现了作者的愤激之情。
2)第三句中的“命”是指什么?结合全诗看,作者对此有怎样的看法? 讨论后明确:“命”指门第决定人生,有什么样的门第就有什么样的遭遇,作者认为非常不公平,但又没法改变,只能发出愤怒而无奈的控诉。
3)第五、六句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讨论后明确:以非常精炼的笔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诗人悲怆难抑的情态。(要求学生能够结合原诗原句及诗中意象做具体阐释)4)第七、八句写出了什么感情?
讨论后明确:第七句是对前面几句的总结,诗人对那驱不散的愁苦,实系于对世事的感慨,心并非无知无觉的木石,理的劝喻,酒的麻醉,都不能使心如槁木,用反问的句式,冲决了自我克制的堤防,使全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表达了诗人的抗争。第八句表达的是作者心中的无奈,将诗人强烈的苦闷、不屈的抗争精神、矛盾痛苦的精神状况表现得淋漓尽致 5)进一步探讨:
造成作者不幸人生的原因是什么?作品反映的只是个人的悲剧吗? 讨论后明确:源于罪恶的门阀制度。寒族士人普遍在政治上遭受到不公平待遇,诗歌中所表现出的怀才不遇的苦闷和愤激,决不仅仅是鲍照的个人牢骚和私愤,而是具有深广的社会意义和强烈的批判精神 5.课堂小结:
个人的命运与所处的时代息息相关,千百年来,多少文人雅士,“才秀”而“人微”,有才而无望,“英雄无用武之地”。“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是千古的悲怆。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生在了一个可以自由施展才华的大好时代,只患己之不能,不患人之不己知,我们要做的,只剩下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德美才秀”的人,我们的时代,是可以大有作为的!6.当堂检测:
(1)背诵并默写本诗
(2)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赏析李白的《行路难》 写一段100字左右的赏析文字
《拟行路难》教学设计 鲍照 授课人:周银霞参与班级:高2018级4班 教学目标:1.了解鲍照的生平事迹及在诗歌发展史上所作的贡献。2.学习“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3.......
《拟行路难》教案拟 行 路 难 【教学目标】1、理清诗歌的层次,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认识怀才不遇者的不幸。2、能分析文中“比兴”的用法和作用,学习以意逆志,知......
拟行路难(其四)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2、能分析文中“比兴”的用法和作用3、引导学生认识怀才不遇者的不幸,珍惜人尽其才的大好时代 教学重......
《拟行路难》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拟 行 路 难 【教学目标】1、理清诗歌的层次,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引导学生认识怀才不遇者的不幸。3、能分......
《拟行路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者及其生平;(2)掌握诗歌的内容(3)培养学生把握诗歌情感的能力;(4)培养学生“知人论世”的诗歌阅读能力2、过程与方法(1)学习“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