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行路难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拟行路难赏析”。
《拟行路难》教学设计 鲍照 授课人:周银霞
参与班级:高2018级4班 教学目标:1.了解鲍照的生平事迹及在诗歌发展史上
所作的贡献。
2.学习“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
赏方法。
3.通过对诗歌的分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知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所抒之情。难点:学习“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课时:1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进入对古代诗歌的学习,说到古代诗歌,你们最先想到的诗人是谁?(李白)那我们先来看一首杜甫赞赏李白的诗歌。(展示课件《春日忆李白》)杜甫以鲍参军也就是鲍照的诗歌创作成就来称赞李白,可见对鲍照诗作的评价之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鲍照的代表作,请同学们把书翻到《拟行路难》。(展示课题:《拟行路难》,板书:拟行路难 鲍照)
二、整体感知
(一)初读
朱熹先生曾说过:“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现在先请同学们用这种读书方法朗读诗歌,初步感受诗歌内容。(播放音频)1.解题
按照我们之前的学习,解读诗歌的第一步是什么?(解题)题目中包含着很多信息,例如时间、地点、人物、诗人的心情以及诗歌类型等等。那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诗题目中“行路难”在字面上的意思是什么?《行路难》又是指什么?(展示课件)
明确:“行路难”即道路难走。《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晋人袁山松改变其音调,创造新词,流行一时。古辞和袁辞都不存。《行路难》主要是抒发世路艰难和离别悲伤的感情。拟,即仿照、摹仿之意。
那我们可以从题目中得出哪些信息?
明确:作者可能在抒发自己世路艰难或者离别悲伤的感情。2.知人论世(1)知人
鲍照,出身贫贱,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东海人。世称“鲍参军”,与谢灵运、颜延之并称为“元嘉三雄”。鲍诗气骨劲健,语言精练,辞采华丽,常常表现慷慨不平的思想感情。七言诗在鲍照那里有显著的发展,对于唐代作家颇有影响。主要成就: 乐府诗:《拟行路难》18首,歌咏人世的种种忧患,寄寓悲愤。(我们所学的这首诗是第四首,结合刚才的解题,我们可以看出这首诗主要是抒发世路艰难,寄寓作者的悲愤之情);《梅花落》 辞赋:《芜城赋》被视为六朝抒情小赋的代表作之一。骈文:《登大雷岸与妹书》(2)论世
魏晋南北朝时期,选拔官员的制度是“九品中正制”即门阀制度,这种选官制度注重文人的出身,门第高的仕途就显达,门第低的即时才能再高、品行再优也只能沉沦下僚。这就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
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鲍照出门寒门,曾从事农耕。即使才华横溢、思求报国,也只能在仕途上受尽挫折。《拟行路难》就是作者血泪的控诉。3.定“眼”
古人写诗讲究炼字,力求一字传神,全诗中最能点明诗歌主旨、最传神、最凝练的字便称为诗眼。那古诗当中哪些字可以称作诗眼?(先找直接表达感情的词,例如:李清照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中的“愁”即为诗眼;或找动词或形容词,例如:王之涣的《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怨”;或者找表颜色的词,例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那根据刚才我们的分析,《拟行路难》的诗眼是什么? 明确:愁。
三、精读
1.愁的表现
那我们可以看出这首诗歌主要是抒发作者的愁苦心情,现在请同学们试着以这种感情朗读诗歌,边读边思考作者的这种愁体现在哪些方面?(播放音频)
明确:行叹复坐愁;酌酒为消愁;悲歌为断愁;不敢言更添愁;(诗人没有明白地告诉我们他的愁,但是读之自然生愁。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问鲍照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3.愁的原因
这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从而而来呢? 明确:当时的门阀制度阻碍了自己的仕途。4.对命的看法
作者的出身是无法改变的,从而只能沉沦下僚、郁郁不得志。这种人生境遇作者将其概述为诗中的哪个字?(命)作者对这种命有着怎样的看法?(同桌讨论)
明确:门第决定人生,门第高的仕途就显达,门第低的只能郁郁不得志。作者认为非常不公平,但是没法改变。表面上认命了,实际上是对社会不公平的控诉。写出了诗人极度的矛盾、痛苦和忍辱负重。这种遭遇就像诗中描写的哪种自然现象?
明确:“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水是依照高下不同的地势流向各方一样,人的境遇也是由家庭门第的高低贵贱决定的。这种现象像大自然一样,很难改变。
四、全诗小结
全诗突出一个“愁”字,所叹者愁,酌酒为消愁,悲歌为断愁,不敢言者更添愁。
四、拓展阅读
清·沈德潜曰:“明远乐府,如五丁凿山,开人世所未有。后太白往往效之”。李白深受鲍照《拟行路难》的影响,写下了传奇名篇《行路难》。现在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比较两首诗的异同。
同:1.思想内容上:都是抒发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情。2.语言风格上:深受乐府影响,语言清新质朴,气势连贯,笔力酣
畅淋漓。
不同:鲍诗主要抒发一种悲愤的感情;李诗除了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还有一种积极乐观的豪情。
五、全诗总结 这两首诗都是抒发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情,但是展现出来的精神面貌却是不一样的。这除了性格的使然,更是时代的造就。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生活在一个政治开明、和平民主的时代。我们更应该把握机会,努力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现在请同学们再一次齐读课文,向鲍照致敬。
《拟行路难》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者及其生平; (2)了解诗歌表层含义(3)强化学生“知人论世”的诗歌欣赏方法 2.过程与方法(1)突出教学重点,从学生收集的材料汇总中强调......
《拟行路难》教案拟 行 路 难 【教学目标】1、理清诗歌的层次,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认识怀才不遇者的不幸。2、能分析文中“比兴”的用法和作用,学习以意逆志,知......
拟行路难(其四)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2、能分析文中“比兴”的用法和作用3、引导学生认识怀才不遇者的不幸,珍惜人尽其才的大好时代 教学重......
《拟行路难》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拟 行 路 难 【教学目标】1、理清诗歌的层次,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引导学生认识怀才不遇者的不幸。3、能分......
《拟行路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者及其生平;(2)掌握诗歌的内容(3)培养学生把握诗歌情感的能力;(4)培养学生“知人论世”的诗歌阅读能力2、过程与方法(1)学习“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