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山水篇比较阅读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文言文山水篇比较阅读”。
中考山水类文言文比较阅读题
一、【参考范围】:《三峡》、《湖心亭看雪》、《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
二、【比较阅读训练题】
(一)、《答谢中书书》和《与朱元思书》选段
(10分)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康乐以来,未复 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 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 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不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 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吴均《与朱元思书》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⑴互相轩邈()⑵晓雾将歇()..
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猿则百叫不绝。B、实是欲界之仙都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虽乘奔御 D、康乐以来 属予作文以记之 ....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4、【甲】【乙】两文在描绘山水之景上很有相同点,都是开篇总括山水之景,如【甲】文 “ ”、【乙】文“ ”,然后再具体描绘之。(2分)
5、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甲】【乙】两文都是写给友人的信,都描绘了山川之奇异美景,但所表达的感情略有差异,请说说。(2分)
(二)、《与朱元思书》和《三峡》选段
(10分)
[甲]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乙】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襄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节选自《三峡》)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急湍甚箭()(2)鸢飞戾天者()..2.下面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有时朝发白帝 朝晖夕阴 B.自富阳至桐庐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C.哀转久绝 沿溯阻绝 D.素湍绿潭 可以调素琴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4.【甲】文和【乙】文都写了山水风光,但是两文的结构安排有别,【甲】文先用 几个字总写山水特点,接着再写,最后写奇山;【乙】文则是先写,后写。5.【甲】文和【乙】文都抒发了作者的感情,其相同之处是都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从【甲】文“望峰息心”和“ ”中可看出作者 的生活志趣和心态。
(三)、《三峡》和《答谢中书书》选段
(10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节选自《三峡》)【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至于夏水襄陵()(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有时朝发白帝 舜发于畎亩之中 B.飞漱其间 其间千二百里 ...C.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自康乐以来 D.青林翠竹 林寒涧肃 ....3.翻译句子。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4.两文都写到了“猿鸣”,[甲]文用猿鸣渲染三峡秋天 的气氛,[乙]文用猿呜渲染了清晨 的气氛。
5.文末描写“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突现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四)、《三峡》和《答谢中书书》选段
(10分)
选段同上
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略无阙处()(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下列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必为有窃疾矣 B夕日欲颓 实是欲界之仙都 ....C沉鳞竞跃 静影沉璧 D沿溯阻绝 哀转久绝 ....
3.翻译句子。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
4.两文都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赞美之情,[甲]文中直接抒发这种情感的句子是“ ”,[乙]文则是“ ” 5.任选一句试找出其中的美点加以赏析。(1)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五)、《答谢中书书》和《湖心亭看雪》选段
(10分)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康乐以来,未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 1.解释加点的词语。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雾凇沆砀()
...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是日更定矣/是金陵人
B.是日更定矣/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C.四时俱备/湖中人鸟声俱绝 D.上下一白/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3.翻译句子。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4、两篇写景散文皆情景交融,自然成章。【甲】文以“ ”(用原文的字填空)字展开对山川美景的描写;【乙】文则写出了雪后西湖之景 的特点。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不同,【甲】文中的陶弘景堪称隐居的“ ”人,【乙】文中的张岱则是“ ”人(均摘自文中的一个字)。5.【乙】文的结尾舟子说作者痴,你如何理解作者的“痴”?
(六)、《答谢中书书》和《湖心亭看雪》选段
(10分)
选段同上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夕日欲颓()五色交辉()
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上下一白/长堤一痕
B.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自康乐以来 C.四时俱备/湖中人鸟声俱绝 D.寻张怀民/寻病终
3.翻译句子。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4.《湖心亭看雪》用简练朴素,不加渲染的 手法写西湖雪景之美; 《答谢中书书》则从、等角度写景。
5.甲乙两文在写景时,都表达了作者的独特感受。说说各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七)、《三峡》和《湖心亭看雪》选段
(10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节选自《三峡》)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 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①虽乘奔御风()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2.下面各组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良多趣味 此皆良实 B、飞漱其间 又何间焉 ....C、余拏一小舟 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D、上下一白 长烟一空 ....3.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句话。
4.谈谈你对“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独”的理解。
5.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都是从什么角度写景的?这两处景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
山水类文言文比较阅读题
(一)、参考答案:
12、⑴远,这里作动词用:往远处伸展。⑵消散。
13、C14、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候能见到太阳。(“柯、蔽、犹、交映”译错一个扣半分)
15、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16、【甲】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乙】文自明本志——蔑视追求利禄之徒,爱慕美好自然。
(二)、参考答案:1.(1)超过,胜过(2)至 2.A 4.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异水; 山; 水;
5.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窥谷忘反 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避世退隐,厌弃尘俗的高洁
(三)、参考答案:
1、上 飞奔的马
2、D3、猿鸣叫的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里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4、凄凉萧瑟 生机勃勃
5、凄凉萧瑟 山高 岭连
(四)、参考答案:
1.阙通“缺” 2.C 3.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4.甲、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乙、实是欲界之仙都 5.提示:(1)色彩、动静之美;(2)晨昏变化之美
(五)、参考答案:
1、参与,这里指欣赏 白气弥漫的样子
2、C3、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4、美 开阔辽远、清新淡雅 仙 痴
5、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作者引用舟子的话包含了对“痴”字的称赏,同时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心中的淡淡愁绪。
(六)、参考答案:1.坠落 交相辉映 2.C 3.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4.白描 听觉、视觉
5.《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湖心亭看雪》表达的是作者清高自赏和淡淡的愁绪。
(七)、参考答案:1.①即使 ○2 哪能 2.D 3.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4.5.甲文、乙文都是从听觉方面写景的。甲文画线句描写三峡秋天的凄清,渲染了一种凄异的气氛,使人感到无限的悲凉。乙文画线句描写出雪后西湖万籁俱寂的景象,使人感到冰天雪地的森然寒意,表现出作者孤寂(或孤傲)的情怀)(注意:。意境须答出“景”与“情”)
【2012年山东省威海市】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2题。丰乐亭记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①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
文言文比较阅读一、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选段,做1-4题【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
【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
【甲】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
岳阳楼记文言文比较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完成8 一13 题。【 甲】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