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诗两首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散文诗两首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以培养语感。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各种朗读方式(自由朗读、表演读、齐读)使学生把握诗歌基调;通过自主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投入真情,反复诵读,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的情感。教学难点:利用想象,鉴赏诗歌,并尝试借助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来抒写感情。教学过程
一、自由朗读,期待永恒美。
1、播放歌曲《妈妈的吻》。
我们课前听的这首歌是流行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首歌曲,20多年后的今天,听起来依然很动人,也许因为它表现了母亲对儿女无私的爱,更唱出了儿女对母亲的深情的倾诉,这种感情不会因为时空的流转而改变,这是人类共同歌颂的永恒主题。母爱是人类社会中最崇高、最美好的情感。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欣赏一首以母爱为主题的散文诗——泰戈尔的《金色花》,让我们期待一次美的洗礼!
2、在学习课文以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一代文豪——泰戈尔和印度佛教圣物——金色花。泰戈尔,印度诗人、作家,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小沙子》、《沉船》等。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金色花》选自他的散文诗集《新月集》。
金色花,又译作“瞻波伽”或“占波”,印度圣物,木兰花属植物,开金黄色碎花。
3、接下来,让我们自由朗读一遍课文,为进一步感知美扫清障碍。朗读课文时,老师有二个要求,一是我们要读准字音、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二是说说这篇文章的大致内容。1)现在我们来检测一下同学们读的效果。嗅(xiù)闻(气味)。
罗摩衍那(mó,yǎn)印度长篇叙事诗。
匿笑(nì)匿,隐藏,不让人知道;匿笑,偷笑。祷告(dǎo)向神祈求保佑。
沐浴(mùyù)洗澡。比喻承受润泽、培育。花瓣(bàn)2)现在我们来说说这篇文章的大致内容,请同学回答老师两个小问题:
A 这篇文章里的金色花是自然界中的花,还是一种有特别意义的花?(由具备了神力的小男孩变的花。)
B“我”变成金色花后干了什么事?(三次嬉戏)母亲做祷告时,开放花瓣散发香气。母亲读书时,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母亲去牛棚时,和她开玩笑,恢复原形。
二、倾情诵读,感受语言美。
1、我们已经自由朗读了这首诗,请同学们说说这首诗给你一个怎么样的感觉,看看我们会不会“心有灵犀”。(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感情?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个怎样的妈妈?)
(学生谈感受,主要突出表现孩子天真、调皮,母亲的慈爱、善良)
2、那么,我们怎样读出这种感情呢?我们先来确定一下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有人说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舒缓、温馨、深情的,你同意吗? 现在让我们聆听一遍诗歌朗读,接受一次美的洗礼!听一听感情基调是不是舒缓、温馨、深情的。
3、听了,我们醉了。现在让我们用自己的朗读来表达母爱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
1)我们先来看看课文里一些有代表性的诗句,但不同的地方,我们怎样用不同的朗读方法来读不同的地方?
(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的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调皮,想象,快乐)(教师提示,学生读)
(2)你要是叫到:“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的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母亲焦急,我调皮)(学生分析,学生读)
(3)“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爱怜,责怪)(3、4以后学生自由展示)(4)“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调皮,撒娇)2)我们知道了一些关键诗句的读法,现在我们把诗歌完整地朗读一遍。
学生表演读、评点。(朗读指导:轻重快慢、抑扬顿挫、感情处理,体态语言等)
三、深情描述,品味画面美。
1、我们刚才用不同的方式读了这首诗,知道这首诗为我们创设了一幅幅情景交融的画面。现在我们用我们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一下这些画面。
我们先闭上眼睛,听老师描述的画面是否来自于这一首诗?
清晨朝露未晞,在铺满金色花的林荫中,飘出一个修长的身影,她的湿发披在两肩,发丝间的水滴轻轻飘落,亲吻着林间绿色的小草。妈妈悄无声息地出现在小庭院里,她缓缓地把双手放在胸口。妈妈在祈祷了,空气中弥漫着妈妈轻柔的话语。突然妈妈的双眉微微扬起,这香气从何而来?我屏住气息,一声不响„„
2、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诗中的画面,可以用“我感受到这样的画面„„”来做恰当描述。
3、齐读诗歌,再次品味美。
四、深入探究,挖掘想象美。
我们已经感受了诗歌的语言美,品味了诗歌的画面美。这些美都源来自诗人的神奇表达。泰戈尔的写法到底有什么特别的魅力?我们一起来看几个小问题,或许可以帮助我们发现美的根源所在。
1)在中国,我们一般用花儿来比喻什么?(儿童、成人、老人?)2)金色花是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用金色花作喻体现了诗人对孩子一种怎样的感情?(喜爱、憎恶?赞美、贬抑?)
3)人们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在诗中有什么象征意义?人们←→花儿 母亲←→孩子)小结:新奇的想象,美妙的表达。
(我们中国喜欢用花朵比喻儿童,印度也一样。泰戈尔把儿童想像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赞美孩子可爱。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母亲喜爱孩子、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泰戈尔的想像实在新奇,表达实在美妙!)
五、创意表达,升华情感美。
你读了这篇文章,是否也觉得我们要为深爱着我们的母亲作些什么呢?我们用有创意的作业,来表达我们一颗感恩的心!
1、如果你忽然具备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准备变作什么来表达你对母亲的满怀爱意? 学生自由想象,用“我要变作„„”说话。1)假如我变成了一条清清的溪流,我要在妈妈工作累时,让妈妈来到我身边,听我唱一支欢快的歌曲,抖落满身的疲惫;我要在妈妈口渴时,让妈妈品尝我甘甜的水,使她重新变得容光焕发!
2)假如我变成了一朵小小的白云,我要紧紧跟随着妈妈,使妈妈不管走到哪儿,都免受烈日无情地炙烤。
3)我要变成一股清风抚摸着你;我要变成水中的涟漪,当你浴时,把你吻了又吻。(泰戈尔《告别》)
2、课外创作:把你们想对妈妈说的话写在自制的贺卡上,在母亲节(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或妈妈的生日送给妈妈。同时,寄到老师的邮箱(ypq1971@126.com),我会把你们的祝福献给天下所有的母亲!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一种感情,也是古今中外文学史上的一个永恒主题。泰戈尔的《金色花》借助于金色花塑造了一个顽皮的孩子形象,表达了回报母亲的小小心愿。而冰心的散文诗《荷叶母亲》有是如何体现的呢?
二、整体感知
1、听配乐朗读,让我们带着这样一个问题:这是一首 的散文诗,走进文本。可以从内容、情感、语言、结构等方面思考。(总结:文中写作者看到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情景,触动了作者的情思,联想到母亲,从而对母爱发出了深情的赞美。)
2、文章四看红莲,当时的环境是怎样的? 红莲呢? 作者的心境又是如何变化的呢?
三、品味语言
作者的心绪与荷叶、红莲紧密相连,读一读这些语句,说一说你看到了怎样的荷叶、红莲。用“我读 这一句时,我看到了 荷叶(红莲),因为。
四、大胆质疑 文中除了写雨打红莲,荷叶护莲外,还写到其他的。有没有同学对这些地方质疑?
1、为什么写对往事的追忆?(把花放在人的背景中认识。花瑞人祥,三蒂莲的开放是吉祥的征兆,为下文以花喻人埋下伏笔。)
2、文中重点描述对象是荷叶、红莲,为什么还要写白莲?(两朵荷花,一白一红,一凋谢一绽放,以白衬红,更突出红莲在勇敢慈怜的荷叶的庇护下的幸福。)
五、体会母爱
自然界中荷叶护红莲,这和母亲爱我们何其相似,于是作者联想到了母亲。找出这个句子,用有声的朗读来体味无言的母爱,并说说你的理解。(“心中的风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母亲是保护自己走过坎坷与磨难的人。母爱是伟大的,可以使我们在痛苦使得到安慰,在孤独使得到欢笑,在失望中得到希望,在冷落使得到幸福。)
母亲总用自己的方式爱着自己的子女。有时候嘘寒问暖、问长问短是一种关爱,有时候厉声责骂、狠心痛打也是一种关爱。有人说,当代中学生不是缺少爱,而是缺乏理解爱,回报爱。你理解你母亲的爱吗?试着交流一下。
六、抒发情感
让我们用文字来抒发一下你的感受。用托物抒情的写法,以“母亲啊,你是 我是 ”开头写一段话,可以和文章结尾相似,也可以不一样。如“母亲啊,你是港湾,我是小船,天上的风雨来了,除了你,谁是我的避风的场所?”或“母亲啊,你是春光,我是小草,我想茁壮成长,为你献出一星浅绿,来感谢你的恩泽。”
散文诗两首【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这两首散文诗。2.感受诗中形象,培养学生鉴赏诗文的能力。3.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学习重点】感受文中......
散文诗两首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说起散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散文要怎么写吗?下面是小......
散文诗两首一、字词:衍()匿()笑:偷偷地笑。匿:隐藏,不让人知道。祷()祷告,向神祈求保佑。 并蒂()指两朵花并排地长在同一个茎上。 花瑞()瑞雪;花中的祥瑞;指特异而不常见的奇......
金台区蟠龙二中“高效课堂”导学案 课题:散文诗两首 制单人:严妮 班级: 学生姓名:《金色花》导学案【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以培养语感。 2、反复......
散文诗两首教学设想《金色花》和《荷叶母亲》是表现母爱的两首诗歌,所以在教学时我把它定位在感受母爱的位置上。学好这一课,可以让学生通过充分的朗读培养语感,提高朗读能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