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教学案_故宫博物院导学案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9 01:46:17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故宫博物院教学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故宫博物院导学案”。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新词,并积累应用。

(观察点)和准确使用方位语言(方位词和方位短语)。教学重、难点:

1、理清本文说明顺序。教学过程:

一、布置预习•导学

1、读准字音

金銮(luán)殿 蟠(pán)龙 鎏(liú)金 中轴(zhòu)线 迥(jiǒng)然不同 鳌(áo)头 湛(zhàn)蓝 额枋(fāng)檀(tán)香 妃嫔(pín)

1、释义

玲珑:精巧细致。湛蓝:深蓝。布局:全面安排。肃穆:严肃而恭敬。幽雅:幽静而雅致。

悠扬:形容声音时高时低,和谐动听。井然有序:形容整齐的样子。迥然不同 :形容差别很大。

二、指导学习•研讨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导入:电视里头流行的清宫戏,如《还珠格格》《康熙王朝》„大家知 道这些故事发生的背景地点在哪吗?对了,就是在明清皇宫,那么今天,我就带领大家走进这座神秘的宫殿。(2)板书课题

(3)检查预习,积累字词

2、初读感知

请同学梳理(填写课后练习一图)第一部分:概括说明故宫的概况——

第二部分:分别介绍故宫博物院的各大建筑

第三部分:从景山鸟瞰故宫,再次点明故宫的整体特点。

按照事物空间分布位置来介绍和说明的,这样的说明顺序叫做空间顺序(2)本文怎样进行空间顺序说明的?找出文中的方位词。

(3)以导游的身份,向游客介绍故宫博物院。(鼓励学生写好有创意性 的导游词)

三.巩固练习: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在**右前方,巍然耸立着一座雄伟壮丽的大厦,这就是人民大会堂。全国各族人民的代表在这里共商国策。庄严的人民大会堂,是首都最宏伟的建筑之一,建筑面积达171800平方米,体积有1596900立方米。一条黄绿相间的琉璃屋檐,把巍峨的大会堂的轮廓从蔚蓝的天空中勾画出来。那壮丽的柱廊,淡雅的色调,以及四周层次繁多的建筑立面,组成了一幅庄严绚丽的画图。

我们在建筑师的陪同下,从**广场往西走,参观人民大会堂。老远就看见镶嵌在正门顶上的国徽的闪闪金光。踏上一层楼高的花岗石大台阶,迎面是12根浅灰色的大理石柱。门柱有25米高,柱身要4个人才能合抱过来。柱距采用我国柱廊的传统样式,明间宽,紧邻的两个次间较窄,再往两旁,各4个次间又较窄。这样高大而有力的柱廊,是建筑师们吸收了中外古今门柱造型的优点创造出来的。

迈进金黄色大铜门,穿过宽阔的风门厅和衣帽亭,就到了大会堂建筑的枢纽部分——中央大厅。建筑师站在这里,指着四周向我们介绍了整个建筑的布局:朝西直入万人大礼堂;往北通宴会厅;向南穿过长长的廊道,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办公大楼。整个建筑就是由这三部分组成的。

1.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自然段交待了哪些内容。

2.第二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方式是什么?其作用是什么?

3.第四自然段哪些词语表明了空间方位的转移?()教后感

八年级语文教案 故宫博物院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2、了解故宫主要建筑的特征用途等,理解故宫在建筑设计上处处反映以封建帝 王为中心的特点。

2、通过了解古代建筑,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1、2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默写词语

2、回忆上课内容

二、研读重点段落

1、思考: 在“前朝”中作者重点介绍了哪个大殿?这是为什么? 默读5—8段写太和殿部分,讨论:

(1)各段说明的重点是什么? 每段主要抓住了什么特点来介绍的?划出表现 这些特点的主要词语。

(2)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中心,从对太和殿的介绍中你能看出故宫建筑设计 的主要特色吗?

(3)这部分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2.在“内廷”中作者重点介绍了哪个宫?这又是为什么?

饰。默读12—14段写后三宫部分,回答:(1)“后三宫”的图案和前三殿有什么不同?

3、比较全文为什么要以介绍太和殿为重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小结(1)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知道在介绍建筑群时,分清主次,采用有详 有略的写法,才能突出重点,把最有特色的地方写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 印象。重点与详略的安排,却要根据建筑物的特征而定。〔2〕本文采用的 说明顺序是先总后分再总。分说以方位为序,由南到北、从外入内写去。受十分明晰。

三.巩固练习:课内语段阅读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姿多彩,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1.第一段中使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 ___。2.“金琐窗”的“琐”的意思是_。

3.两段文字分别先从外部说明了_ _;再从__ _部说明了 _结构、布局_ _。4.太和殿的特征是_、殿内装饰以龙为主题的含义是。

5.第二段中运用了哪些方位词语?立足点是什么?

6.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方式是_ __。

7.选文对太和殿的说明体现了故宫的什么特点? 教后感

八年级语文学案 故宫博物院 学习目标:

1﹒掌握生字新词,并积累应用。

(观察点)和准确使用方位语言(方位词和方位短语)。学习重、难点:

1、理清本文说明顺序。学习过程:

一、预习•自学

1、读准字音

金銮()殿 蟠()龙 鎏()金 中轴()线 鳌()头 湛()蓝 额枋()檀()香藻()井 击罄()琉()璃 迥()然不同 妃嫔()矫()健 攒()

4、释义 玲珑: 湛蓝: 布局: 肃穆: 幽雅: 悠扬: 井然有序: 迥然不同 :

二、学习•研讨

1、检查预习,积累字词

2、初读感知

填写课后练习一图:

**—端门—午门—金水河—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 清门—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顺贞门—神武门 第一部分:(1、2段)第二部分:(3—15段)第三部分:(16段)(2)本文怎样进行空间顺序说明的?找出文中的方位词。

同步检测

1、在()内填字来完成短语:

①规模()大 ②庄严肃()③()然不同 ⑤举世()名 ⑥鸣钟击()⑦烟雾()绕 ⑧错()相连 ⑨龙凤()祥 ⑩池馆水()三.巩固练习: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在**右前方,巍然耸立着一座雄伟壮丽的大厦,这就是人民大会堂。全国各族人民的代表在这里共商国策。庄严的人民大会堂,是首都最宏伟的建筑之一,建筑面积达171800平方米,体积有1596900立方米。一条黄绿相间的琉璃屋檐,把巍峨的大会堂的轮廓从蔚蓝的天空中勾画出来。那壮丽的柱廊,淡雅的色调,以及四周层次繁多的建筑立面,组成了一幅庄严绚丽的画图。

我们在建筑师的陪同下,从**广场往西走,参观人民大会堂。老远就看见镶嵌在正门顶上的国徽的闪闪金光。踏上一层楼高的花岗石大台阶,迎面是12根浅灰色的大理石柱。门柱有25米高,柱身要4个人才能合抱过来。柱距采用我国柱廊的传统样式,明间宽,紧邻的两个次间较窄,再往两旁,各4个次间又较窄。这样高大而有力的柱廊,是建筑师们吸收了中外古今门柱造型的优点创造出来的。

迈进金黄色大铜门,穿过宽阔的风门厅和衣帽亭,就到了大会堂建筑的枢纽部分——中央大厅。建筑师站在这里,指着四周向我们介绍了整个建筑的布局:朝西直入万人大礼堂;往北通宴会厅;向南穿过长长的廊道,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办公大楼。整个建筑就是由这三部分组成的。

1.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自然段交待了哪些内容。

2.第二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方式是什么?其作用是什么?

3.第四自然段哪些词语表明了空间方位的转移? 学后感

八年级语文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2、了解故宫主要建筑的特征用途等,理解故宫在建筑设计上处处反映以封建帝 王为中心的特点。

3、通过了解古代建筑,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学习重、难点

教学目标1、2 学习过程

一、复习

1、默写词语

2、回忆上课内容

二、研读重点段落

1、思考: 在“前朝”中作者重点介绍了哪个大殿?这是为什么? 默读5—8段写太和殿部分,讨论:

(1)各段说明的重点是什么? 每段主要抓住了什么特点来介绍的?划出表现 这些特点的主要词语。

(2)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中心,从对太和殿的介绍中你能看出故宫建筑设 计的主要特色吗?

(3)这部分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2.在“内廷”中作者重点介绍了哪个宫?这又是为什么?

装饰。默读12—14段写后三宫部分,回答:

(1)“后三宫”的图案和前三殿有什么不同?

3、比较全文为什么要以介绍太和殿为重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小结

三.巩固练习:课内语段阅读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姿多彩,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1.第一段中使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________。2.“金琐窗”的“琐”的意思是________。

3.两段文字分别先从_______部说明了________;再从________部说明了________。4.太和殿的特征是________,殿内装饰以龙为主题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5.第二段中运用了哪些方位词语?立足点是什么? 6.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7.选文对太和殿的说明体现了故宫的什么特点? 学后感

14《故宫博物院》参考答案 课时一(2)从„往里走,沿着„穿过„ 走进午门„ 进了太和门„ 向南„往北„从方位词的使用可以看出作者立足点的不断变化,这就是“动点观察”

三.1.交待了大会堂的位置、气势以及在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作用。2.描写,突出了大会堂雄伟庄严、气势宏大的特点。3.迈进、穿过、到4.列数字 空间顺序 课时二

三.1.列数字2.连环形花纹3.规模 内 结构、布局4.宏伟、壮丽、威严 真龙天子地位至高无上。

八年级语文故宫博物院教学案

八年级语文故宫博物院教学案 教学目标: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会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写作思路。3.学习本文突出重点、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理清本文......

八年级语文故宫博物院教学案

八年级语文故宫博物院教学案 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新词,并积累应用。2.熟读课文,弄清参观路线,理清文章结构。 3.掌握文章以空间为序的写作特点,了解以空间为序写文章必须确定立足点......

故宫博物院导学案

《故宫博物院》导学案主备:吕霞审核:初二语文组 ◆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宫博物院的特点。 2、学习按照空间顺序说明复杂事物的写作思路。 3、体会本文重点突出、......

教学案

春备课人:张忠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语言的识记、理解、运用2、朗读技能的培养,3、遣词造句的品析与运用过程与方法:预习、展示、反馈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

教学案

天上的街市 预习一看1、作者简介及其文学成就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笔名沫若,四川省乐山县人。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

下载故宫博物院教学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故宫博物院教学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