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与当代数学教育_数学观与数学教育观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6 23:40:45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人本主义与当代数学教育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数学观与数学教育观”。

人本主义与当代数学教学

本文首先介绍了人本主义的兴起及普遍观点,然后介绍了马斯洛和罗杰斯两位杰出代表人物的主张。马斯洛主张“似本能”,他认为人的存在价值和自我实现应该成为教育的起点,教育的功能和目的在根本上就是人的自我实现。罗杰斯尤为强调人的价值,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主张意义学习和自发的经验学习。最后本文从人本主义出发,来思考我国当代数学教学的实施,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全方面发展”等五个角度来讲解了教师应做到的一些基本点。

关键词:人本主义;数学教学;意义学习;学生中心.人本主义心理学产生于20世纪中叶的美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及国内外一系列危机的多重打击下,美国人的精神生活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产生了焦虑、失望、空虚和孤独感,觉得人生没有价值,而这靠以往的精神分析的性本能理论无法解释。于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依据他们对人的内在潜能,内在价值以及人与环境等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他们对人性回归、完善理想人格的思想主张。

人本主义从人本身出发研究人的本质及其与自然、社会、他人和自我的关系,强调人的潜能和价值的自我实现,主张通过个体需要的满足,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开发,使人依靠自我的内部动力发展成“充分发挥作用的人”,能进行“自由选择”的独特个体,最终达到人格完善和自我实现的目的。亚伯拉罕·马斯洛(1908—1970)与卡尔·罗杰斯(1902—1987)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两个主要代表人物。

马斯洛认为人的本质依赖于生物和文化两个方面,如果没有人的身体的物质存在,就不可能有人的精神本质的存在。但是他又反对简单地运用生物学的观点来解释人的本质,从而提出“似本能”的概念来说明人的本质。何谓“似本能”?它是指人的内在能力、天赋和特质在人的内部所具有的生物基础。它潜在于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期待个体去主动发现并显现出来。马斯洛认为,这一潜能的实现过程有心理和文化两个维度:一方面人的潜能形成于家庭、教育、环境和文化,另一方面取决于个体自身的选择和意志。外部环境和文化固然能创造出一定的条件使人的似本能的本质得以实现,但更重要的是

个体必须通过主动的选择来达到自我实现。换句话说,一个人固然需要满足自己的基本生理需要,但是,人作为主体的存在,他还必须为实现自身的个性化和自身的存在方式负责任。否则,即使满足了基本的生理需要,若不能继续满足人的更高层次的需要,仍然会使人感到人生无意义、无价值,他仍然会得心理疾病。因此,马斯洛相信人的价值深嵌于人的本质的结构之中。正确的价值导向可以促进人的自我实现,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错误的价值导向则可能压抑人的潜能,或者使人的人格无法得到全面的发展。

罗杰斯将他对人的本质的看法建立在更广阔的进化论背景中。在他看来,人类有机体的“形成趋向”是在人类进化的某一点上获得了意识,使人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成长和发展,也给人带来了一种能够帮助人理解其内在自我的能力。正是这种能力,使人具有了特有的尊严和价值。罗杰斯说:“我看重人的价值。在我看来,在世间所有那些令人惊叹的生命和非生命形式之中,人的个体是最富潜能、最有发展的可能性、有最丰富的自我意识的存在。虽然我不能证明个体是最有价值的,但我能说,我的经验引致我赋予人以最高的价值。”他的观点处处闪烁着对人本身的极度重视,启迪人们去开发和挖掘自我,实现自身价值。

将人本主义的基本理论用之于教学领域就产生了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它对教育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教育上,马斯洛认为:人的存在价值和自我实现,应该成为教育的起点。因此他说,教育的功能和目的在根本上就是人的自我实现。只有这样,教育才使人真正成为他自己,使人的潜能得到实现,人才更接近他的存在的核心,成为更完善的人。罗杰斯依据人本主义提出的则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自由学习模式,主张意义学习及自发的经验学习。有意义学习是指学习的对象或课题对学习者来说是一个有个人意义或个人价值的问题,是与学生有密切关系的问题。它强调的是让学生尽可能地在真实情境中,通过自己的操作、行动和感受,通过把智力活动和情感活动交织在一起而获得知识。有意义学习是全身心投入的学习,强调把逻辑的、理性的学习和直觉的、情感性的学习结合在一起,左右脑并用,全身心投入学习;它是自我发动的学习,应该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即使激发或刺激来自外部,那种发现的感觉、达成的感觉、掌握和理解的感觉,却是发自个人内心;它是自我评价的学习,让学生自己决定评价的标准和所要达到的目标,自己给自己评分,衡量自己进步的程度,变自我发动为自我负责。

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西方的人本主义思想和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不能照抄照搬到我国,但是在启迪思考、大方向上借鉴还是可以的。在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

实践中,人们普遍提倡“素质教育” “创新教育”,主张教育要以人为本,教育要贴近学生生活,以学生为中心,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性。

那么在数学教学中,怎么体现人本主义?新一代的教师应该如何去进行教学?2008年我国开始实行新课程标准,之后也有很多人对其进行了研究,理论上讲新课标很多方面体现了人本主义的思想(如课程目标、课程编排),但是取得的效果并不是很明显。老教师们习惯了以往的教学方式,做出改变不是很容易;新教师们虽然在学校学习了理论知识,但是首先要度过关注生存阶段,他们在教学上所花的时间可能和预想的有点出入,心有余而力不足。一个出色的教师要能将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实施到课程中,以下几点势必是最基础的:

第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育要以人为本,更严格地说是以学生为本,改变以往的满堂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老师是引路人,大局上做策划,而细节上则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发现;老师是总结者,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给他们进行完善补充。

第二: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由于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不同,同一年龄阶段的学生达到的知识积累程度可能不一样。教师要学着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采用和学生相符的教学方法。当然这对于大班的教学颇有难度,所以有些地方采取小班化、分班化教学模式正是体现了这一点。

第三:注重学生的全方面发展

社会要的是适应性强的人,不是只会做奥数题却毫无创造性的人;也不是只会学习不会生活不会交流的人;更不是高智商的野蛮人。曾有报道说:中国历年千余位高考状元职业成就远低于社会预期,高分≠高能力,不要过分地被分数束缚了手脚,教师最先要能接受“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这一观念,开发学生的潜能。

第四: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现在的学生接触网络较早,心智成熟也相对早一点,他们喜欢民主的老师,鲁迅笔下拿着戒尺的老师形象已不复可见,更不会赢得学生的爱戴。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发展友好的师生关系,在融洽和谐的学习环境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继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使学习成为快乐的事。

第五:选材贴近学生生活

教师要多观察,多思考,打破以往的旧观念:教得时间长了,书都不用看了,十年二十年用着同样的例子。时代是在不断发展的,抛弃陈旧的事例,构造学生新鲜并熟悉的问题情境,创造一种包含思维和情感的体验,才更有可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真正感受知识的价值。

理论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要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实现三维教育目标,还有很漫长的一段路要走。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崎岖的,教师应该克服职业倦怠,以满腔热情投入教学中,运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和多角度的教学评估,关注学生的本性和心理发展,促进学生的潜能开发实现。

当代数学教育与社会现状关系分析

当代数学教育与社会现状关系分析什么是数学?简单数学运算,逻辑分析,或者是统计观察分析。 数学教育的发展,如何将数学知识应用与生活中,如何判断自己......

试论以人为本与人本主义

试论以人为本与人本主义(合集6篇)由网友“陈3⃣愿”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试论以人为本与人本主义,欢迎大家分享。篇1:试论以人为本与人本主义 试论以人为本与人本主义......

人本主义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10100930107石佳蕾人本主义摘要:本文通过将人本主义与弗洛伊德学说和行为主义进行对比,大致论述了人本主义的产生原因、主要内容以及人本主义理论的应用等......

人本主义心理学及其教育启示

人本主义心理学及其教育启示【摘要】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50-60年代的美国,对各国教育改革产生了极重要影响。它所提倡的“以人为本,人格深化”的思想以及自我实现理论......

人本主义的教育心理学理论

人本主义的教育心理学理论(Theory of Humans tic EducationalPsychology )人本主义心理学,或人本心理学,是崛起于本世纪60年代的心理学新思潮、新学派,作为对传统心理学贬低人......

下载人本主义与当代数学教育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本主义与当代数学教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