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生命融入教育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将生命教育融入课堂教”。
以人为本,关注生命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充分认识生命教育的意义、积极进行生命教育的实践,努力提高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将生命融于教育,将教育融于生活,让教育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凸显生命的灵动、自由和独特,并以此渐臻生命的完满与幸福。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建立“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我们的教育是以人为对象、促进人的发展的实践活动,更应该是“以人为本”的事业。当前正在深入推进的新课程改革,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关注学生的和谐发展和个性成长;从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角度关注教师教育生活方式的改进,这些都是教育“以人为本”核心理念的体现。但是,我们的教育是否做到了“以人为本”呢?我们的教育离“以人为本”还有多远呢?
一、人本善
“人之初,性本善”,是中华民族文明的经典,千年经久不衰孔孟之道的哲理。人之出生,本性是张白纸,随之成长不断变化,既有善性的完善,也有人本性的扭曲。现在,我们的教育也开始了渗透孔孟之道的教育,加强了学生的品德教育。党中央提出“公民道德建设”、“创建和谐社会”的理念,这是件好事。
二、案例分析
例 :学生心里伤害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在《关于父母必读》中表述到:“教育子女这是一件伟大的、严肃的而且负有极大责任的事情”,“父母对子女的家庭教育放任自流,是一件‘悲哀的事情’”。然而这种悲哀的事情却仍发生在很多学生的身上。让很多孩子的心处于漂泊状态,心里没有安全感、归宿感。我班有几个学生便在这方面表现突出。
案例一:该班男生唐××(三年级),10岁,父母均外出打工。一直由婆婆带着。该生出生时,满身“蛇皮”,也就是一种皮肤问题吧。为此,他上从小就觉得自己和别的孩子不一样,部分同学曾笑话过他,所以,他的心理问题很突出。该生习惯很差,常打游戏,好强,好斗,谁也不能侵犯他,他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打架。几乎无人愿与其同桌,父亲则动不动就是棍棒教育,很难与他交流和讲道理,而且婆婆无力管教,这样的家庭让他难以找到温馨。他恨与婆婆之间的代沟太深,无法沟通。父母亲把他交给学校,每期开学到学校与老师见一次面,后来电话便一直关机,像甩包袱似的,老师一直在努力,希望争取他父母的关爱。前不久,他孩子说,父母回过一次家,但是很遗憾,我不知道。在家,婆婆拿他没办法,只得任其发展。因此在家,在校期间学习很不努力,想做就做,上课时表现得无所谓,自己不努力学习,常去招惹同学。一次,该生在上体育课时,和同班同学一起踢足球,玩得好好的,一个同学不小心碰到了他的小腿。后来,该生回到教室,便用板凳猛击那男生的头,真的,你说他心里是不是很不平衡吗?事后,我问他,为什么要那样对待同学?他的回答令我吃惊,说他的小腿很疼,可他有没有想过受伤的同学呢?
但该生爱好体育,聪明。在学校运动会上,他可积极了,50米,200米,拔河赛,表现欲望很强,找到了自信。
思考:“马小跳案例,马小跳现象”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我和同学们一起观看了《淘气包马小跳》的影片之后,觉得他和马小跳有些共同之处,找他深入谈心。课堂上,我给予了他一些教“特殊”的待遇。经过这种看似不可管理的课堂,他呢,虽然很多时候还是老样子,想学就学,想写就写,但他爱回答问题。有时,我却能听到一些独特的见解,他爱说真话。一次,我从校外买来了电池,说是专门为他们买来上课的,让大家好好学习,他说,不是啦,3.2班不是也一起享用吗?为什么说是专门买给我们的?我一时无语。是的,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与学生一起成长,我与他们是朋友。我相信,虽然目前,他的状态不是很健康,但经过我们的关注,经过父母的关注,孩子是有希望的。
案例二;该班女生黄××,(三年级),10岁。从小父母外出打工,一直跟着婆婆爷爷。婆婆只管该生的吃饭问题,至于学习,当我向她交流时,她却说,管它的,反正长大了是嫁得出去的。是的,我们无权去责备老人,但我们不得不问,她家孩子的父母呢?该生父母在孩子读二年级时回过家一次。一次,该生父母亲来到过学校,但迟迟不肯进入学校校门。稍后,我听同学说起此事,便主动地上前与之交流,商讨科学管理孩子的一些方法。但该生父母的态度却很冷漠,他们认为自己很无辜,自己也没有办法,只有请老师多帮帮忙,照看一下孩子。我不禁要问:做父母的真的一点办法也没有吗?为什么在你们的孩子最需要你们时,家长却以种种理由来拒绝自己应尽的职责呢?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独特社会问题,这是由我国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直接引起的。由于种种原因,农村留守儿童普遍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于此相伴随的各种社会问题随之而生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三、人文关怀,特别的爱
(一)、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上,学生只是承载知识的一个容器,无论是老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其唯一的目标是考试分数,评价学生的标准也是分数,高分低能即是这种教育产生的怪胎。而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模式是颠覆传统教育的彻底革命。高效课堂关注的是人,是人的生命,人的生命灵魂深处的情感互动。教
师不再是一个霸占课堂的灌输者,而是课堂的策划者,组织者,合作者和合作者,同时也是学习者。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是课堂的主动参与者、合作者和思想者。杜郎口课改的精髓就是解放,解放学生被禁锢的心智,解放学生被束缚的个性,使学生动起来。这种“以人为本,关注生命”的教育理念,激发的是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对个性的张扬,对人性的追求,挖掘出巨大的潜能。
(二)、“爱”的针对性。
要创造关爱生命、热爱儿童,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生命从一诞生就需要保护与关爱。学校是学生人生梦想开始的地方。好的教育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生长环境,提供各种有益的帮助。我们更重视对儿童的人文关怀,让他们感到温暖、平等、心情愉快,不受到歧视、感到不安与心理压力。对学生的吃饭、睡觉、学习、运动、娱乐、外出活动等各个方面进行既无微不至而又恰如其分的照顾,决不能包办代替。广大学生在学校里生活十分愉快,尤其是中途转学进来的学生更是心情舒畅,改变了在原来学校不受重视、或者受到歧视以及因视力造成学习困难而产生的心理压力和精神压抑。学校成为他们的乐园。
体弱生爱在关心;
病残生爱在得体;
过失生爱在信任;
屡错生爱在耐心;
向师生爱在珍惜;
被师生爱在主动;
个性生爱在尊重;
普通生爱在主动;
学困生爱在赏识。
(三)、努力提升家庭在生命教育中的作用。
西方有句名言:“一个母亲胜过一百个优秀教师,一个父亲胜过一百个校长。”家庭是留守儿童的第一责任人。家长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智育方面。要时时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一切活动都要把孩子的学习放在第一位。形成一种高度重视,平时光是问一问是不够的,必须深入了解情况,有时要参与孩子的学习。可以共同研究探讨,提前看看书,备备课参与孩子的学习当中去。牺牲点儿喝酒、搓麻的时间,多陪读陪练,方可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此外还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比如上课前做好预习,上课要专心听讲,积极思考,主动发言,课后及时巩固训练,放学后要保质保量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要养成认真检查的习惯。阅读课外书时遇到生字、生词,自己动手查字
典,遇到不懂的问题要请教他人。直到弄懂为止。总之,要培养孩子主动学习和独立学习的好习惯。
家长要特别关心孩子的在校生活,经常和他们亲切交谈学校中的事,耐心倾听他们叙述学校中的见闻,及时肯定孩子学习上的进步,使其获得成功的满足。这对于培养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提高学习积极性是极为重要的,对学习后进的学生,更不能忽略他们的微小进步,发现闪光点,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从而增强孩子的学习信心。
积极争取家庭的支持配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学生的家长作用的发挥对孩子成长关系超过一般家长。我们首先理解家长的痛苦与精神负担,帮助指导他们。我们的家长学校对家长讲授家长对待孩子应有积极的态度,帮助他们了解基本的教育知识、包括与他的孩子兴趣特长有关的知识和技能,让家庭与学校教育保持同步。我们发挥家长委员会联系、协调的作用,组织家长相互交流培养孩子的体会与经验。不少家长改变了观念,成了孩子的良师益友,学校的合作伙伴,许多学生成长得到家庭的支持和鼓励。
(四)、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活动
康德说的“人只有受过教育才能成为人。”
生命是教育的“家”,是教育的“根”。离开了生命及其活动,就没有人类的教育。所以,教育是建基于生命、直面生命、关怀生命、提升人的生命价值和创造人的精神生命的活动。教育本身面对生命,又旨在追求生命的发展,是最具有生命关怀的事业。可以说,关注生命是教育的天职,也是教育本真的表现。教育就在于为生命的自由自为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任何脱离生命或者遮蔽生命意义的“教育”,都是一种“异化”的教育。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并不是絮絮叨叨地做思想工作,而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来“对症下药”。如讲故事、开办家长学校、让家长参与教育,开展活动、让好朋友帮助、自我教育等等。
学生的心理健康既是关系到每名学生的健康成长,更是关系到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大事,只有每名教师都重视到这一点,现实生活中的悲剧才会少一些。愿我们化作阳光和雨露,让祖国的幼苗茁长成长,愿我们化作黑夜温馨而明亮的灯,温暖每个孩子冰冷的心,指引每个孩子人生的征程!
生命乃教育之原点;
点化和演绎生命乃教育之核心;
回归生命的本身,凸显生命的灵动乃教育之使命;
给生命以尊严,自由,幸福乃教育之永恒追求;
为此,生命化教育需要:
呵护生命的存在;
捍卫生命的尊严; 激发生命的潜能; 提升生命的品质; 实现生命的价值。
将信任和爱融入教育——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实小振东 屠孝平读了雷夫·艾斯奎斯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我分享到了全美最佳教师的爱心和智慧。发现雷夫老师......
将新课程的理念融入小班化教育[ 作者: 点击数:1556 更新时间:2005-6-1 ]将新课程的理念融入小班化教育黄浦区文庙路幼儿园 黄燕岭我园是97年开始实施“小班化教育”研究的,当时上......
将生活融入语文课堂语文本身包罗万象,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从古到今,不受时间限制;从国内到国外,不受地域约束;既有浓郁的亲情,又有纯美的风光;富于生活气息,具有时代风貌。可以这样说......
将个性融入简历有20个令人世人钦佩的重要个性品质特征,它们是你获得面试机会的入场券。你可以使用下面“简况”中列举的词语和短语设计出一个成功的、有益的个人简历。 (1) 个......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3篇将个性融入简历,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