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政府财政支农资金稳定投入增长机制的建议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创新财政支农资金管理”。
建立政府财政支农资金稳定投入增长机制的建议
摘要:当前制约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大障碍,不在城市,而在农村。而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在支农资金的来源渠道中,政府财政支农资金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此,如何建立稳定的政府财政支农资金投入增长机制,是政府财政工作中需要认真对待和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财政:支农资金:农业:投融资
农业是基础产业,其可持续发展对一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党的十六大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并且把“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提了出来。当前制约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大障碍,不在城市,而在农村。而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在支农资金的来源渠道中,政府财政支农资金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此,如何建立稳定的政府财政支农资金投入增长机制,是政府财政工作中需要认真对待和研究的问题。
一、我国政府财政支农资金使用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政府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数量偏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财政支农资金的投人
数量进行了探索,支农资金的数量也不断增加,特别是“九五”时期政府财政支农资金投入的增
长幅度较大,但与我国农业的重要地位和发展要
求相比,政府对农业的支持总量仍是偏低的。
从下表中可以看出,1996年以来,虽然国家
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逐年增加,但其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只是维持在8%左右。
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情况
单位:亿元
支量农生生产支 农业科技 用于农业支
。\ 砑 国家财政用
出和农#木轲气 农业\ 于农业的支 基本 三项费用 出占财政支、出合计 量辱部n的摹生 建设支出 支出 出的比重
年 \ 羹
l996 700.43 5l0.07 141 5l 4.94 8.82%
1997 766_39 560.77 159.78 5.48 R.妣
l998 ll54.76 626 02 460.7O 9.14 10
1999 lO85.76 677.46 357 00 9.13 8.23%
XX 1231.54 766.89 414 46 9.78 7.75%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XX)》
2、政府财政支农资金投入结构不合理
从上表中可看出,政府财政支农资金投入结
构中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一是政府财政农业支
出中用于人员供养及行政开支部分大体保持在60%以上,而用于建设方面的支出比重偏低,只维
持在30%左右。二是在财政农业建设性资金中,用于大中型带有社会性的水利建设比重较大,而
农民可以直接收益的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比
重较小。据统计,1996—XX年,中央财政累计安
排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达1 100多亿元,约占
中央农业基本建设投入总量的70%。1996—XX
年,中央财政共安排林业生态环境建设投资230
亿元,占同期中央农业基本建设投资的14.3%。三
是在政府农业投入中,直接用于流通环节的补贴
收稿日期:XX-12-19
作者简介:刘建//~.(1963-),男,山东昌乐人,XX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经济学硕士,主要从事财经问题的研究。
· 85 ·
XX学院学报 XX年1月
过高。1998年以来,政府财政支农投人中,每年用
于粮、棉、油、糖流通的补贴在500—700亿元之
间,占政府农业支持总量的30%以上。而一些关
系农业发展全局的基础性、战略性、公益性项目,如农业品质改良、重大病害控制、食品安全保障、执法体系建设、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或者没有
财政立项支持,或者缺乏足够的投入保障。四是用
于农业科研开发及推广的资金较少,仅占支出总
量的0.7%左右,远远无法满足现代农业对科技进
步的需求。
3、支农资金过分倚重财政无偿方式,投融资
体制不合理
XX年我国全社会农业总投人是1.2万亿
元,其中:农业信贷投人占40%,农民自筹投人占
37%,各级政府投入占17%,其它投人(包括上市
公司、城乡企业、外资等)仅占6%。这说明,工商企
业、资本市场、外商投入农业的资金非常少。在当
前我国政府财政比较困难的情况下,过分倚重财
政资金的无偿投入,农业投资势必不足。而政策性
投融资的良好运行还可以取代其他产业的部分无
偿投人,从而为农业发展提供更多的财政无偿资
金来源。但是目前我国的财政投融资还存在许多
问题:政策性投融资机构不规范,管理制度不健
全,资金的管理、使用不系统;融资渠道单一,资金
总量不足;投资方向欠妥等,使得我国政策性投融
资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4、政府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体制不完善,资金
使用效果不理想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中央政府和地方
政府之间农业投入职责划分不清,财政支农投入
主要依赖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对农业的投入严重
不足,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的财政农业支出约占整
个农业财政支出的65%。地方财政尤其地(市)、县
级以下财政大多为吃饭财政,自身财力不足,很难
再向经济效益相对较低的农业追加投人。地方财
政农业支出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二是政府财政
支农资金实行分块管理,部门分割严重,有限的资
金不能形成合力。目前政府对农业的投人渠道较
多,农业财政支出分部门管理。但这种管理模式存
在一些问题,不同渠道的投资在使用方向、实施范
围、建设内容、项目安排等方面有相当程度的重复
和交叉,由于分属不同部门管理,因而不同程度地
存在条块分割、相互之间协调不够、重复投入等问
· R6 ·
题。三是政府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监督机制滞后,资
金使用效果差。目前,政府投资的农业项目实行按
投资额度确定权限,审批手续繁杂、程序较多。项
目审批不能真正做到制度化、公开化和科学化,存
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财政支农工作的主要
内容往往是分资金、下指标,重资金分配、轻资金
管理。农业项目的管理存在许多漏洞,使得很多项
目的实施效果较差。
二、完善政府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政策的建议
l、继续加大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力度
1998年以来,国债资金一直占年度间中央预
算内基建投资的70%以上,而正常年度预算内基
建投资不足30%。显然,靠发行国债筹集资金不
是长久之计。中央预算内农业基本投资已连续4
年没有新的增长。与中央财力增长相适应,应逐年
增加一部分中央预算内投资,重点用于农业建设,保证农业投资有一个正常稳定的来源,确保中央
农业基本建设投资保持在较高水平。同时,地方政
府财政也应加大支农力度,要结合当前“费改税”
改革,清费立税,将大量的预算外资金纳人规范的预算管理,以提高地方政府财政的财力。
2、调整财政支农资金投人的使用方向
针对当前政府财政支农资金投人不合理的状
况,政府财政在安排支农支出时,应退出竞争性项
目,而在非竞争性领域中也应结合社会经济发展
现状,做到有主有辅。当前我国政府财政支农资金
应重点投入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进步、农业生态保护等项目中来。
3、拓宽支农资金来源渠道,建立多元化的投
融资体制
从发展趋势来看,我国通过鼓励社会投资者
投资农业、发展证券市场、利用外资筹集农业发展
资金还大有潜力可挖。应逐步建立以农民个人投
资为主体,国家财政性投资为引导,信贷、外资等
各类资金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元化的农业投资格
局。为了提高社会资本投资农业的吸引力,需要通
过发挥农业财政支持和导向功能,进一步建立农
业投人的激励机制。要调整和优化农业财政支出
结构,强化农业基础性投入。为吸引社会资金投向
农业,国家要在税收、补贴、贴息等方面对农业投
资给予优惠和奖励。要改变财政投人方式,减少政
府直接办项目,加大对农民和社会办项目的补助。
4、整合财政支农投入,完善政府财政支农资
第1期 刘建渡:
金管理体制
应对现有农业项目、资金进行整合,相对集
中。对于目前由不同渠道管理的农业投人,尤其
是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资金投人,要加
强统筹协调和统一安排,防止项目重复投资或投
资过于分散,使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大的效益。能
够归并的支出事项建议由一个职能部门统一负
责。要对各分管部门的职能和分工加以明确,以确
保农业财政资金的有效配置。
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在农业和农村
发展中的事权。在投资责任方面,总的原则是按照
项目规模和性质实行分类管理。凡属地方项目或
中央补助投资的地方性项目,其投资、建设、管理
和职责完全下放给地方;属于中央项目的,其投
资、建设和管理均由中央政府或有关部门负责,也
可通过某种方式委托地方建设或管理。
5、逐步减少对流通环节的补贴,建立对农民
收人的直接补贴制度
一是逐步将主要农产品市场风险基金(如粮
食风险基金)转为对农民的收人的直接补贴。XX
年,全国粮食风险基金302亿元,如果这一部分资
金由补贴流通领域转为直接补贴农民,相当于
XX年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的金额。国家可以继
续保留保护价这一指导性价格,但粮食市场是放
开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与其他经批准人市的企
业一样,进人农村市场,随行就市收购粮食,国家
不再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进行补贴。当市场粮食
价格低于保护价时,由国家将市场价与保护价的差价直接补贴给农民。二是在主产区建立对农民
使用先进技术的直接补贴制度。这种补贴方式,一
方面可以形成对农民收人的直接补贴。另一方面
鼓励、支持农民、农业生产者使用优良品种,是一
举两得的方式,可以随财力的增强逐步扩大,在重
点产区建立良种推广补贴制度。三是逐步将一部
分农产品出口补贴转为对农民的直接收人补贴。
加人WTO以后.中国承诺不对农产品出口实行
补贴政策,可以考虑将这一部分补贴转为对产粮、产棉地区农民的直接收人补贴。四是增加对农民的生态环境补贴。应抓住粮食仍供大于求的有利
时机,增加对农民退耕还林、还草的补助。
6、充分利用WTO的“绿箱”政策,增加农业
科研等方面支出,实施“科教兴农”战略
要实现农业的稳定与持续发展,必须要以资
金作支撑。目前,我国的农业保护率与WTO(农产
品协议》规定差别还比较大,这说明我国农业扶持
与保护的空间还相当大。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好
这一空间,按照“引导、支持、保护、调控”的原则,争取到XX年我国农业保护率达到10%。
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政府财政支农支出的重要
性,因此,在逐步提高财政支农支出比重,确保财
政支农支出总量稳定增长的同时,增加对农业科
研等方面的投入。从财政政策上讲,就是按照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支出的基本要求,改革财政资金的使用办法,建立财政支出“科教兴
农”的投人新机制。一是逐渐增加农业科研和推广
投资。集中支持农业基础研究和公益性项目,尤其
是动植物品种资源、转基因技术、节水灌溉技术、旱作农业技术的研究,增加科技储备,加速农业科
技进步。二是增加对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产品
市场信息体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投人。三
是积极支持农业结构调整。加快高效、专用农产品
生产基地建设,发展名、特、优农产品生产。
参考文献:
【1】林丽琼.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探索fM】.XX:经济科学出版社,XX.
【2]宫希魁.对中国农民问题的十大反思 .中国经济时报,XX-06-1 7
Suggestions about Cons tructing Increasing System of Government’S
Financial Aist—Agriculture Capital Steadable Devotion
LIIJ Jian-bo
(Economyand Management Department,Weifang University,Wefang 26106.I China)
Abstract:At present,the biggest obstacle of restricting
China
completely
constructing comparatively well—of
society is in the countryside,not in city.Wheareas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y needs the suppo~of much capita1.Among the source channels of aist-agriculture capital,the government’S financial capital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So,how to construct the steadable increasing system of government’S finan cial
aist-agriculture capital derotion,is the question required to be seriously treated an d studied in government’S
financial job.
Key words:finance;aist-agriculture capital;agriculture;investing an d finan cing capital
责任编辑:王玲玲
. 87.
政府财政支农资金稳定投入增长机制建议摘要:当前制约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大障碍,不在城市,而在农村。而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在支农资金的来源渠道中,政府财......
关于建立财政支农资金整合机制的思考实施财政支农资金整合是创新财政支农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举措,是财政支农工作的一项开拓性的改革,也是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必然......
创新财政支农资金项目选择机制对财政支农资金项目的管理,包括项目选择,运行控制,矫正偏差,保障效益等内容,其中对项目的推荐选择环节最为关键,也是实际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市菜......
聂桥镇建立水利投入增长机制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我镇采取有力措施,认真贯彻落实,强化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加快水利发展。 建......
文章标题:建立稳定投入机制,促进教育强市建设建立稳定投入机制 促进教育强市建设各位领导、各位同志:刚才,XXX全面回顾了“十五”以来我市教育事业发展状况,并对“十一五”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