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实录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教学过程实录”。
好大一个家
教材分析
祖国有多大。它包括祖国的疆域、领土面积、行政区划等教学内容,融合了热爱祖国的教育,较好地体现了课程的综合性。教材以中国行政区图和文字介绍相结合的形式呈现,教材所提供的每一组材料:(中国行政区图、两段文字资料、地图周边的四幅小图和右下角小男孩的话),都是意在引导学生借助相关知识,通过不同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我的海域疆域,知道我国幅员辽阔,进而为伟大的祖国感到自豪。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活动和途径了解我国的海陆疆域、地理位置、领土面积、行政划分,充分感受我国幅员辽阔,为祖国感到自豪。
2.使学生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性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增进民族团结。
3.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面的能力。教学重点:
知道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陆疆域、行政区域。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辽阔疆域和多民族统一大家庭的情感。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增进民族团结。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完成前置性学习调查表,通过不同的方式搜集资料,了解伟大祖国的幅员辽阔和民族的多样性。教师准备:
1.设计发放前置性学习调查表
2.准备与祖国面积辽阔和民族多样性图片、文字资料以及视频,制作成教学课件。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主题,初步了解“家”。
1、师: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温馨、甜蜜的家,家里有舒适的房间、有可口的饭菜,更有爸爸妈妈的呵护,充满了关爱。看,这是王老师的幸福甜蜜三口之家。你有一个怎样的家?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吗?
生:学生各自介绍自己的家庭。
2、师:这节课,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个特别的家,它有960万平方公里,位于世界的东方,太平洋的西岸,你知道她的名字吗?
生:中国
3、整体观察,初步感知“家”的形状。课件出示“中国政区图”,师:“这就是我们共同的家——中华人民共和国,你们看,它的形状像什么?” 生:大公鸡 师:“是的,我们的祖国就像一只昂首挺立的大公鸡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让我们先用心来聆听一首歌曲(课件出示视频歌曲《大中国》,师生同唱)。
师:这首歌叫什么? 生:大中国。
师:是呀,我们的大中国呀,好大的一个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她吧。(板书课题:板书好大一个家并给家字加引号。)。
4、师:你对咱们这个共同的家了解多少呢?” 学生根据已有认知交流。(教师相机板书:56个民族、13亿人口)【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尽快进入主题,让学生一边欣赏音乐,一边在音乐的氛围中感受到祖国的强大,体验到活动的快乐。】
二、互动交流,体验探究:祖国有多大 活动一:计算比较,感受祖国疆域的辽阔。调查比较,体会面积之广
1、结合山东地图,比较济南与山东的面积。
2、结合中国地图,比较山东与中国的面积,以突出祖国之大。
【设计意图:在比较活动中,让学生在感知家乡济南以及山东的大小,通过换算比较,也就是直观的进行空间上的比较,从而感受祖国之大。】
活动二:“徒步旅行”,感受祖国边界线的漫长。
一是认识图例和看地图的方位标示,让学生能看懂图,知道什么是图例,国界线和大陆海岸线以及一些图例符号的含义,认识部分省级行政区的大体位置,为旅行活动做准备。
二开始旅行活动,先从辽宁出发,(为的是分清国界线和大陆海岸线的长度)出发前让学生知道我们的出发地——辽宁处于祖国的东部地区,经河北、天津、山东、江苏、浙江、来到上海,先沿着大陆海岸线,我们走到了浙江、福建、海南,到了海南停下问学生:广东在我国的哪边?(南部)它是不是我国的最南边呢?(不是的,我国的最南边在南海上的曾母暗沙。)走到这里,回顾一下大陆海岸线,问学生我国的大陆海岸线有多长?(板书:大陆海岸线 18400多千米)
继续旅行,来到了广西,这时我们走到陆地上的国界线了,到了云南,西藏,新疆,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在祖国的哪边?(西北部)走到这,也就走到了祖国的最西边,在祖国最西边有个高原是帕米尔高原。
经过新疆,我们到了甘肃,内蒙古,内蒙古有全国最大的草原。我们到了祖国的北边黑龙江,这时让同学们看地图,找一找祖国最北边的城市在哪?(黑龙江省的漠河是我国最北边的城市.)在经过吉林、辽宁,咱们就要走完陆地上的国界线了。走到这里,再回顾一下国界线,问:我国陆地上的国界线有多长?(板书:国界线20000多千米)
师:我们不可能不吃不喝不睡地走。假设我们一天走8小时,平均每小时走4千米,按这个速度计算,走完一圈我们至少要花多少天? 生:至少要用1200天。
师小结:在没有遇到任何困难、任何阻碍的情况下,我们要花整整三年多的时间才能走完这一圈,你有什么感受?
【设计意图:在模拟徒步旅行活动中,引导学生认识国界线和大陆海岸线的基础上,沿着大陆的边界走一圈,一是初步感受部分省级行政单位在组国的大体位置;二是通过引导学生计算,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切实感受祖国边界的漫长,由此感受祖国的辽阔广大。同时,初步认识图例,了解国界线和海岸线的含义,培养学生会看地图的能力。】
活动三:比一比,从与主要国家的比较中感受祖国之大
通过课件出示世界地图,出示世界主要国家的面积比较表,对比感受。
让学生知道全世界有二百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中国陆地面积的只有俄罗斯、加拿大,我国的领土面积居世界第三,差不多同整个欧洲四十多个国家的面积相等,在和整个欧洲面积对比(1比40)充分感受祖国的辽阔。
(三)了解行政区划,进一步感受祖国的辽阔。1.读书中的小资料,了解行政区划。
2.结合地图,了解首都、省级行政中心等图例。
34个省级行政单位,其中包括23个省、五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板书:行政单位=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区)【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看地图的能力,初步了解我国的行政区划有34个,并让学生记住其中的直辖市、自治区及两个特别行政区。】
三、归纳梳理,知识建构:资料大搜集——祖国有多大
1、我眼中的祖国
师:同学们课前都收集了许多关于“祖国有多大”的资料,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老师还有个小提示:(课件出示:温馨提示)
(1)先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简单分类;(2)资料如有重复只保留一份;
(3)如果资料较多,只选择主要的进行汇报;(4)组长做好记录。
一会我们看哪个小组收集的资料最多,汇报时语言最完整。怎么样,准备好了吗?那我们开始吧。学生拿出资料准备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前置性调查活动,学生能获取第一手事实材料,同时培养学生的收集信息及整理信息的能力,为下一步学习活动做好物质或知识准备。】
2、小组内交流。
学生活动:在小组长的统一组织下,有序的汇报自己的资料,组长和其他成员注意倾听,并筛选出有价值的资料整理分类、作好记录,教师参与到每个小组,做好必要的指导工作。
3、全班汇报,教师适时评价。
师:同学们,刚才交流的热火朝天,想必收获一定不少吧!能把你们的信息展示给同学们吗?在汇报之前老师还有几个小要求:
(1)汇报时每个小组先给一次机会,可以先说自己收集的一个方面的资料,其它小组可作资料的补充。然后,进入抢答阶段,看哪个小组收集的资料最多。我们就把它评为优胜小组。(2)交流时还要注意小组之间不能重复。同学们,准备好了吗?哪个小组先来汇报。学生活动: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调动,都争先恐后,准备大显身手。第一小组展示: „„
教师适时组织小组互评:你们认为这位同学汇报的怎么样?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吗? 第三小组展示: „„„
教师适时评价(倾听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学习方法,第三组的同学表现得最好,表现非常出色,这才是做大事者的胸怀)(君子不夺人之美)(你的课外知识真丰富,都可以成为我的老师了)(你真是一个爱读书的孩子)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
祖国有多大:我国的海域、我们的邻国、世界上面积居前六位的国家、行政区的名称、我们生活的区域属于哪个行政区、祖国的南北差异。
评价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价每个小组,如:第()小组回答的问题最多,第()小组听得最认真,第()小组最会整理资料等方面,对每个小组的成绩予以肯定。让每个小组都真实地感受到,合作的力量最伟大。
教师小结:社会是一个大课堂,只要处处留心,我们的身边到处都是知识,同学们收集的资料非常丰富,是我们学习、了解祖国有多大的第一手资料。收集资料的方式也值得我们每一位同学学习,让我们为自己鼓掌!【设计意图:交流资料时,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有效的指导。小组汇报时,采取“这一个小组先说,其它小组还有补充的吗?”方式,引导学生倾听别人的汇报,并作必要的补充,而不是重复别人的汇报内容,让学生的汇报更准确,有顺序、有梯度。】
4、教师展示收集的资料。
教师深情地诉说:从刚才同学们展示的资料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祖国的辽阔,真的让我们非常自豪,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资料,让我们一起来观看一下吧!相信你们观看后会有更多的话要对祖国妈妈说„„ 播放课件:著名的风景区、祖国南北、东西不同民族生活等图片资料并配有音乐及视频
课件制作说明:(此处可插入祖国各处的著名的名山大川图片,三亚落日,黄山风景区、哈尔滨的冰天雪地,不同民族的居住、服饰、生活等图片,学生对可以看得见、听到的东西,这样对学生才更有影响力)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课件或图文的形式,及时补充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资料,如三亚的热带风光、哈尔滨的冰天雪地,不同民族的生活情境能够让学生从分感受祖国的幅员辽阔、人口众多】
5、祖国妈妈我想对您说„„
师:资料我们看完了,从同学们高兴的表情中,我感觉你一定有话想要对祖国妈妈说吧!
学生从图片资料和视频资料中受到了震撼,感受到祖国的大和美,深情地对祖国妈妈说„„(此时已经达到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功效。)
师及时对学生给予评价:你真是一个有爱心有上进心的孩子,祖国妈妈为你感到欣慰。
【设计意图:以材料为佐证,以交流为途径,以呈现画面为感染源,通过不同角度的观察、学习,联系实际,感受祖国幅员辽阔的辽阔,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具有较强的思想教育功效。】
四、活动总结,提升感知:畅谈收获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学会了什么?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谁来评价自己或同学这节课的表现?哪位同学这节课表现有特别优秀的地方,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他表示祝贺。
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共同爱护、建设我们的祖国吧!最后祝愿我们的祖国永远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设计意图:多元评价要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课后既要关注学生知识的达成,又要关注学生体验。通过谈自己在这节课中的表现和找哪位同学有最出彩的地方,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反思的能力,获得了成长体验。】
《浣溪沙》课堂教学实录一、导入,学习古诗 二、学习《浣溪沙》1、简介作者并解题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人。太和进士,和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背影》课堂实录 师:上课。 生:起立。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一谈到中国的现代散文,不能不提到朱自清先生,一谈到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就不能不提到(板书《背影》。这篇散文因成功......
《夹竹桃》第一课时 青岛太平路小学 王冬宇一、交流预习内容,梳理疑难问题(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先看老师板书课题。谁来读一读。 生:夹(jiā)竹桃 师:也请......
教学实录(集锦15篇)由网友“lmd987s”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教学实录,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篇1:《陋室铭》教学实录 师:现在我们来听范读,请同学们在文章上标......
师:很高兴和同学一起来学习曹文轩的《前方》。课前大家对这篇文章质疑,提了不少问题,我看了一下,主要问题有三个:一、这篇文章中“家”到底有什么寓意,为什么说人生是一场苦旅;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