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法(五)_对外汉语教学法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12:57:05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对外汉语教学法(五)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对外汉语教学法”。

第五章

第一节

语音课堂教学技巧(一)语音教学的任务和意义

让学习者掌握汉语语音的基本知识和汉语普通话正确,流利的发音,为用口语进行交际打下基础。

(二)语音教学的原则

1.短期集中教学与长期严格要求相结合。

2.音素教学与语流教学相结合。具体做法是:语流---单音素---语流。

3.通过语音对比突出重点和难点。一般来说,汉语语音的难点集中于汉语的声调,送气音和不送气音,清浊辅音以及几组难音,而不同母语背景的学习者还有一些特殊的难点。

4.声韵调结合教学,循序渐进。语音课堂教学

5.听说结合,先听后说。

6.以模仿和练习为主,语音知识讲解为辅。

7.机械性练习与有意义的练习相结合。

(三)语音课堂教学技巧

一.展示语音的技巧

展示语音就是把所要教的语音项目(声母,韵母,声调,音节和语句等)通过各种方式介绍给学生,让他们了解教学内容。

(1).声母,韵母的展示方法:

1)图表:利用声母,韵母表把要学的语音介绍给学生。

2)板书:把本课要教的语音项目写在黑板上。板书时要注意韵母的直观形象,可结合发音口型把a,o,e 写得适当夸大一些,使学生知道它们开口度的不同,便于模仿和掌握。(3)发音示范:把要学习的语音项目诉诸学生的听觉器官。发音示范要正确,清晰,让每个学生都能听得清听得准。开始阶段可适当利用夸张的方法,延长发音过程。

(4)口型展示:向学生展示发音的口型,以便学生尽快掌握发音要领(开口度,圆纯与否,嘴唇收拢或前突等)。

(5)发音部位图:利用发音部位图,让学生了解发音方法。展示时应结合自己的口,舌,齿让学生明白发音部位,掌握口型和舌头在发音时的准确位置。

(6)双手模拟发音器官:用手模拟口腔与舌头,使学生体会发音器官的正确位置。

教卷舌音时,左手心向下,四指并拢,稍屈,右手心向上,手指弯曲。发塞擦音(zh, ch)时,右手指弯屈,先顶住左手第二关节,再分开;发擦音时右手指弯屈,靠近但不接触左手第二关节。

教舌面前音时,左手心向下,四指并拢,稍屈;右手心向上,手指伸直。发塞擦音(j.q)时,右手指第一关节指肚,先顶住左手第二关节,再分开;发擦音(x)时,右手指第一关节指肚,靠近但不接触左手第二关节。

这样左右手配合,可以展示几乎全部舌齿音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活动,而且形象直观,简便易行。但要注意在展示之前,先让学生看发音部位图,明白你手势指示的意思,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7)对比听辨:学生母语与汉语发音的对比;送气音与不送气音的对比等。

2.声调的展示方法

(1)发音示范:教师通过发音将声调的声音形象诉诸学生的听觉器官。开始时适当延长发音过程,强调音高的变化,能给学生留下较深的印象。

(2)五度声调示意图:利用五度声调示意图,给学生以声调的视觉印象,帮助学生体会和掌握声调音高的变化过程。

五度声调示意图

(3)图示:在教授变调时利用简单的示意图把声调的变化形象地展示给学生。例如,教第三声变调,“一”,“不”变调都可以用图示法。

例如,教三声连读,第二个三声读作二声这种变调现象时,就可以用以下图示;

图一:

例如:

表示第三声在一,二,四声前读半三声,可以图示如下:

图二:

(3)图示:

一的变调时特殊的语音现象,用图示法可以清楚地概括其变调规律,图示如下:

二、指导发音的技巧

1.带音法:就是用一个已经学过的音素或学习者母语中存在的音素带出另一个发音部位和方法相关的新音素,或者以一个容易发的音带出另一个发音部位与之相近的较难发的音。操作的方法是,利用学生易学的,已经掌握的音,发音时,稍微改变口形和发音方法,就可以把另一个带出来。反复几次就可以学会发这个难音。

1.带音法:

(1)用带音法教e : 先发

然后拖长o 的音程,以手指嘴,嘴角再慢慢向两边咧开,使唇形由圆而扁, e便发出来了。

(2)用带音法教u :教 u 时先教i , 待i 发准后,以手指嘴,延长i 的音长,在带音的过程中,嘴唇逐渐收拢,由扁变圆,u 音便便带出。

(3)用带音法教r:教r时先发sh , 利用sh的发音部位,拖长sh的音程,振动声带使音声由清变浊,便自然发出r来。

2.借助体态和实物

(1)

用咬指法教卷舌音。卷舌音是一组难发的音,即使经过示范,有些学生还是很难掌握,原因是舌头翘不上去。此时可用咬指法,方法是将食指伸进口中,用食指顶住舌尖背部,然后用牙轻轻咬住食指的第一关节处,教师先做发音示范,再让学生模仿。如果觉得此法不卫生,可先把手洗干净再做。

(2)用咬舌法教带前鼻音的韵母。如,an , ang, 学生已经了解了它们的不同但发不出an 音,此时可让学生把舌头前伸,放在上下齿之间,先练习咬舌尖,然后示范发an,边示范边指示学生看老师的发音方法,an 便能发出。

(3)用手区分送气音和不送气音:可让学生伸出手掌,堵在嘴前,练习发送气音,看是否有气流冲出的感觉。

(4)用薄纸区分送气音和不送气音:指导学生发p t k q c ch 时,还可以用 一张薄纸,贴在嘴前,发音时有气流冲出,吹动纸片,而相应的b d g j z zh 则无此现象,从而帮助学生找到发送气音的感觉。

3.描述法:通过描述发音的原理(发音部位,发音方法等),使学生了解正确的发音方法。如,描述u 的发音要领:它是圆唇音,嘴唇须前突且肌肉紧张。

4.对比法:

(1)汉语与学生母语的对比,找出两者的差别,突破难点。

(2)汉语内部的对比:汉语里有一些发音部位相近但却是完全不同的音。如,b—p, g---k, d---t ,前者为不送气音,后者为送气音,可以先发不送气音,然后再发送气音,使学生辨别二者不同的声音形象。再如,有的学生分不清an 和 ang,这时可以对比两者发音时的口形,舌位的不同。

5.夸张法:适当运用夸张的手法,扩大音与音,调与调之间的差别,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模仿汉语的发音。

(1)夸张板书:如在教复合韵母时,结合发音口形a,o,e 写成大一点的a , o , e , 使学生直观地理解复合韵母中各元音开口度的不同。

(2)夸大口形:如在发a 时,把嘴张大一点儿,用夸张的口形告诉学生a 的口形最大。

(3)延长音程,增大音量,加强音高对比:如发ai 时a 的声调和音都可以延长。

(4)夸张响度:如教二合元音(复韵母)时,可以把响度大的夸大一点,板书如下:

ai ei ao ou

ia ie ua uo

(5)夸张声调:

在使用夸张法时要注意夸张是为了示范和加深理解,让学生学会发汉语的难音,待他们正确发音后,则应恢复到正常而自然的声,韵,调。

三、教授声调的技巧

教四声的顺序:

(1)利用手势:在发音时辅以手的移动,显示音高的变化,引导学生正确地发出要发的声调。例如,发第一声时,五指并拢,手掌由口部向外平推,表示55调值;教四声时,手掌由高向下挥,表示51调值。

(2)利用头部动作:目光平视,头部由左向右平行移动,口发第一声;头部由稍低向上扬,口发第二声;头部先向下,让下巴贴近胸部,再慢慢向上扬,随口发第三声;头部由左向下斜摆,口发第四声。

教四声的顺序:

(3)用带音法教第二声。第二声是学生学习声调的一个难点,主要是升不上去,只发出34调值来,方法是可以先让学生发一个第四声的音节,用第四声带出第二声,只是因为发第四声时声带放松,然后逐渐变紧,便于发好第二声。

四、练习语音的技巧

1.模仿练习(集体模仿,单独模仿)

2.认读练习(辨声,辨韵,辨调)

3.声调练习(唱四声;声调搭配练习---一声四声搭配降四声(接洽jieqia);二声一声搭配一声发音达标准(迎接yingjie);四声二声搭配二声起点低,升得上去(进程jincheng);四声三声搭配三声起调低调值准(汉语hanyu)

4.听辨练习(指辨,辨别正误,选择,填空,听写等)

5。读写练习。

五、纠正发音错误

1.严格要求

2.重点纠正

3.尽量让学生自己纠正

4.坚持要学生模仿和重复.反复纠正

《华语》课本实战演练

预备课(1)

教学要求

1.掌握本课所学的声母和韵母的正确发音。

2.训练声母和韵母的拼读,并在单音节和语流中读准四声。3.能认读本课的生词,并能给生词标注汉语拼音。

4.能正确书写本课要求的会写的汉字,注意每个字的笔画和笔顺。教学重点

1.华语音节的构成2.声母的发音(1)b p m f

(2)d t n l

(3)g k h

3.韵母的发音:

(1)a o e i u u

(2)ai ei ao ou

(3)ia ie ua uo ue

(4)iao iou uai uei

教学重点

4.声调

(1)四声及调值

(2)声调符号

5.拼写规则

(1)韵母i u u 自成音节时的拼写规则

(2)韵母iou uei 与声母拼合时的拼写规则

6.生词与音节拼读

7.写汉字: 一,五,六,个,月,来。

教学难点

1.b—p , d—t , g—k 这三组音发音时送气与不送气音的区别,因为印尼语语音中没有送气与不送气的区别,注意不要把b, d , g 读为浊音。

2.声调,印尼语是没有声调的语言,因此对印尼学生来说,这比较困难。教学课时

课时:六课时 教学方法及教具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教具: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组织教学 2.学习声母

3.学习六个单韵母 4.复习巩固 5.小结归纳 6.布置作业

第二节 汉字教学技巧

展示汉字的技巧:

展示汉字,是将生字的形、音、义三方面初次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汉字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常用的展示汉字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看图识字 通过图片显示字义,旁边(或另外)书写汉字,并且注明(或读出)字音。展示的方法是:出示图片,指示字形,读出字音。学生通过画面,对字义一目了然。在图形旁给汉字,用图片来揭示字义,看图识字。

2、板书出字

教师将所要学习的汉字直接书写在黑板上(有条件的,也可用投影仪等),达到介绍汉字的目的。

1)板书方法

例如在教写“汉语”两字时,教师可以当堂板书,板书时可以边写边念出笔画或部件名称并介绍字义、字音:

如,“汉 han,汉语的汉,点,点,提,横撇,捺,这个字念汉„„”

“语,左边一个言字旁,右边上边是三、四、五的五,下边是一个口,这是汉语的语,语言的语„„”

在开始阶段,可以用带“米”字格或“九宫格”的黑板书写,让学生直观地看出汉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位置。

2)板书顺序

A、按课文中生词出现的先后次序排列

在汉字直接与课文有关时,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B、按部件排列

如果是分技能授课的以教授汉字为目的的单纯的汉字课,教师在板书时可以根据汉字特点,将包含有相同部件的字写在一起(如“汉、清、泪”等)。

C、按同音字排列

将同音字写在一起(如“青、清、轻”等)。

D、按结构排列

将一课中要讲授的生字依结构归类,结构相同的放在一起。(如上下结构:“音、字、是”。包围结构:“近、建、这”等)? 这种有针对性的排列易于教师讲解,也便于学生掌握。

3、卡片示字

课前将汉字书写在卡片上,上课时出示给学生,起到展示汉字的作用。

1)制作卡片的式样

卡片有多种制作方法,基本上是从汉字音、形、义三方面的关系来考虑。

2)使用卡片的方法

使用卡片展示汉字有两种方法:

A、先拼音后汉字

先出示卡片写有拼音的一面,请学生读,同时教师给出字义;然后翻过卡片,给学生展示字形,达到音、形、义的全面介绍。

B、先汉字后拼音

先出示卡片写有汉字的一面,让学生直接看汉字,同时可以适当结合字形给出字义,然后翻过卡片让学生看拼音,读出声来。

4、以旧带新

利用学过的汉字、部件及汉字结构知识引出新字。这种展示可以从部件、结构、字音等多方面入手。

1)用旧笔画引出

例如已经学过“字”,在教“学”时就可以以旧带新。

2)用旧部件引出

例如已经学过“汉、请”两字,现在学习“清”。教师可以板书:汉—请à清。3)用旧结构引出

例如学过“谢”字,在教“树”字时就先板书以上两个字,按结构写出,然后指出它们的相同之处:这两个字都是由三部分组成。

4)旧字音引出

例如学过“青”字,又要学习“清、轻”字教师可分别板书这三个字,然后指出:“这是青年的‘青’,这两个字和‘青’的读音一样。”

5)旧字义引出

例如已经学过“江”字,现在学习“湖、海”。教师可以说: “很大的、流动的水是‘江’,知道‘湖’是什么意思吗?„„那么,比‘湖’还大的,大片的水叫什么?„„‘海’。”

利用汉字规律,及时总结归纳新旧知识,是教学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只有不断在新知识里复习旧知识,从旧知识里总结引发出新知识,才能温故知新,使学生对汉字的内部构造逐步加深理解,增强记忆。

二、解释汉字的技巧

? 所谓解释汉字,是指根据汉字的特点,对所要教授的汉字的形、音、义三方面进行分析和讲解。

? 解释汉字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理解和记忆所学的汉字。解释要利用汉字的特点和规律,力求抓住要点,简洁易懂。下面介绍几种解释汉字的方法:

1、形析

根据字形对汉字做出解释。

A、依形释字

根据汉字字形,对独体汉字进行解释。

例如在教授“山、日、大、人”等汉字时,可以描绘一下这些字的字形,在汉字旁画出字形的来源,达到对意义的解释。

B、依形解字

根据汉字字形特点,对合体汉字进行解释。

例如在讲授“休、酒、林”等字时,教师可做如下描述:

休----字形表示一个人靠在树木旁。人在树下歇息,表示“休息”的意思。

2、析音

依据汉字形声字的声符具有部分表音的特点,对汉字进行解释。

例如:“芳、房、访”都是形声字,“方”代表声音,另外部分表示意思。

依声旁析音可以使学生举一反三,加深对汉字语音的印象。

3、析义

根据汉字的表意特点,达到解释汉字的目的。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方法:

A、依图释义

利用图画揭示字义,达到解释汉字的目的。

例如:在讲解“美”字时,教师可准备一幅图画,上画一人头戴羽毛起舞,说明古人认为这样是漂亮的,以后发展成‘美’字了。

B、依源释字

根据汉字发展源流来解释汉字。

例如“册”字,教师可讲明,古代人们将字写在竹简上,然后用绳索穿在一起成册。汉字字形发展是这样的:„„,后来用它来作为书籍的量词。C、依结构释义

根据组成汉字的各部分意义来解释汉字。

汉字中一些会意或指事字,可以从几个部分之间的联系来解释这个汉字的意思,例如“信”,“信”就是“人的话(言)”,所以可以做书信意义用,人说了话要算数,所以还有“相信、信用”等意思。

又如“采”字,上面一个手,下面一颗结有果实的树。显而易见,这是采摘的意思。

D、依形旁释义

根据汉字形旁具有表义功能的特点对汉字进行解释。

例如,教授“海”字时,可以讲明,这字左边是,是从汉字“水”字演变而来的,它是一个形旁,凡有“三点水”者大多与水有关。

4、类推释字

指根据已掌握的汉字知识进行类推,解释汉字。下面是类推释字的一些方法:

A、类推字音

根据已学过的汉字类推出新字的字音。

例如,在教“晴”字时,教师可先问学生,你们猜想这个字怎么念,学生因为学过“青、清”等字,所以很容易推出“晴”字的声韵母大概为qing。这时只要教师将正确的声调告诉学生就可以了。

B、类推字形

根据已学过的汉字类推出新字的字形。

例如,学了“上”,教师可以板书“上”字并指指上方,然后可以指指下方,让学生猜“xia”(下方)的字形是怎样的。

C、类推字义

根据已学过汉字类推出新字的字义。

例如,知道了“木”是“树木”的意思,两个“木”构成的“林”表示什么也就不难猜出;由此再推断出三个“木”的“森”字意义恐怕是十拿九稳了。? 在某种程度上类推法也可以看成是一种练习。

5.俗字源释义

利用组成汉字的各个部件所表示的意思或其字形特点,对汉字进行有意义的解释。所谓俗字源,当然不是字的本源。但它通俗易懂,讲得好会妙趣横生,而且可以用来纠正学生容易发生的错误。比如,学生常常把“宿舍”写成“宿舍”。如果我们解释说“宿舍是很多人住的地方,所以宝盖是房子,里面住着一‘百’个人”学生就容易记住,“宿”字下面是“百”,而不是“白”了。

三、练习汉字的技巧

A、卡片认读

将汉字书写在卡片上,利用卡片进行认读练习。B、综合认读

对汉语的词、句或短文等的认读练习。C、出示认读材料的方式

可以在上课时将其直接写在黑板上,也可以事先写在小黑板上待上课时挂出,还可以用投影仪显示或者散发复印件。利用现有条件,想方设法使已学过的汉字重复出现,让学生在多次重复中加深记忆。D、认读练习的方法

让学生朗读材料。

2、析写练习

为了使学生掌握正确的书写方法而进行的有关汉字笔画、部件、笔顺、汉字结构等方面的练习。

析写练习主要可以分析写笔画、析写笔顺及析写结构等几个步骤进行。

1)、析写笔画

练习汉字的基本笔画及其书写方法。

析写笔画的具体做法是结合所教授的汉字,分析其笔画构成。下面介绍几种笔画练习: A、说笔画名称

给出汉字,让学生说出该字包含的笔画。

B、写出带同一笔画的字

给出一种笔画,请学生写出有此笔画的字。

C、数笔画

给出一个字,请学生计算一下该字的笔数。2)析写笔顺

为使学生掌握汉字的正确的书写顺序而进行的练习。析写笔顺练习可以有以下几种方法: A、标出笔顺序号

在汉字笔画旁边标注出前后顺序,可以检查学生对汉字笔顺的了解情况。B、写出笔画

这个练习适合于在米字格中进行。C、用箭头标出运笔方向

笔顺包括笔画顺序,也包括笔画的运笔方向,因此析写笔顺也应包括运笔方向的练习。3)析写结构

为了使学生掌握汉字各部分间的结构关系而进行的练习。汉字的结构关系,指的是组成汉字的各个部分之间的上下位置、大小比例以及间架疏密等关系。一个汉字书写的正确与否,并不只是取决于部件组成,如何组成也是十分重要的,同样的部件,结构不同可以构造出不同的汉字。如“口”和“力”可以组成“另”字,但二者横列也可以组成“加”字。? 下面是一些析写结构的练习方式。

A、画字结构图

给出一个汉字,让学生分析出该字的机构组成,并画出结构图。

B、按结构归类

教师给一些汉字,请学生按照汉字的结构方式,将相同结构的字归在一起。C、按结构图写字

给出一种结构图,请学生写出具有这种结构关系的汉字。

3、部件练习

合体汉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分构成的。构成合体字的各个部分我们称之为部件。利用部件构成汉字的特点,对汉字的组成进行分析和归纳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汉字。

1)分析部件

给出一个或一批字让学生找出部件。如“学汉语”三个字,学生可分别找出:“„„”等部件。

2)找出相同的部件

在一批字中找出相同的部件,可以练习学生分析、归纳汉字的能力,从而达到记忆汉字的目的。可分为找出同一部件和同类部件两类。

A、找单一部件

从一组字中找出一个相同的部件。如“学、觉、堂”中“学”和“觉”有相同部件。B、找同类部件

从一组字中按不同的部件将字归类。如给学生“讨、汉、请、对、时、晴、清”等字,让学生指出:“讨、请”、“讨、对”、“汉、清”、“汉、对”、“请、晴、清”、“时‘晴”分别具有同类部件。

3)给部件写汉字

给出部件让学生写出包含有这个部件的汉字,是一个很好的练习方法,它可以使学生熟悉汉字的构造方法,尤其在复习时使用,效果更好。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A、添部件写单字

如给“方、京、可”,学生可分别另外添加部件组成新字,“房、就、奇”等。B、添部件写若干个字

给学生“方,可”等部件,让学生根据已学过的汉字写出尽可能多的包含有上述部件的字。例如:

方:放、芳、房、访;

可:河、奇、哥。C、指定语音写汉字

给出一个部件,让学生添加另一个部件后成为某一读音的字。

例如:京

Jing景,jiu就,liang凉 D、给语境写汉字

给出一个词,词中某个字需要依部件写字。例如:电--(示)à电视 E、依结构写字

这个练习要求学生依照所给的结构图写出汉字。F、写出包含相同部件的汉字并注音。

这个练习也训练了学生对字音的了解。对同音字,应让学生了解哪些与部件同音,哪些同音不同形,哪些同形不同音。

例如:京:--惊jing,景jing,就jiu,凉liang。

4、组词练习

训练学生用所给的汉字扩展成包含有该汉字的词语。

学习汉字的目的不仅是能认、能写,重要的是要会用。

组词就是训练学生使用汉字的课堂练习。

1)用同音字组词

给出一组同音不同形的汉字,让学生组合成词语。

例如:用“报、抱、包”汉字组词,学生则会写出“报纸、拥抱、包裹”等词来。2)用易混字组词

例如请学生用下列汉字组词:“夫、天、不、大、字、学、词、同”。学生通过组词,会理解这些汉字的意义,也会掌握它们之间的异同,达到真正的掌握。3)用同部件字组词

有很多字只因某一部分不同而成了另外的字,将这些字同时给学生,让他们分辨并组词,是训练掌握汉字的好方法之一。

例如要求学生用下列汉字组词:“情、清、请、猜、静”。这些汉字都包含有共同的部件“青”,但声音或异或同,或大同或大异,而意义又各不相关。这种对比很强的一组字,会使学生清楚地了解汉字构造的特点,加深理解与记忆。4)用同类字组词

这个练习从汉字的意义入手,有利于对词汇的理解与记忆。

例如请学生分别为以下几组字组词“跑、跳、踢”,“穿、戴、脱”,“红、白、高、快”。学生会组出:“跑步、跳高、踢球”,“穿鞋、戴帽、脱衣服”,“红花、白纸、高矮、快车”等词语,从而达到应用汉字的目的。5)给字组出尽可能多的词

? 这个练习不仅从横向考虑汉字的形、音、义几方面,还从纵向来考查学生对某一汉字全面掌握的情况。

? 例如要求学生用“子”、“生”、“同”等汉字写出尽可能多的词,学生则会根据学过的汉语情况写出:“子女、儿子、椅子„„”,“生活、生命、学生„„”,“同学、同志„„”等词。

5、填空练习

填空练习是指填补上一句话或一段话中缺少的汉字。

1)指定汉字填空

给出汉字,让学生从中有选择地填在空白处。

例如:小明进了电影院,找到了----位就----下了。(坐、座)

他----上大衣,----好帽子,又----上了眼睛走出了门。(穿、戴)2)自选汉字填空

给出汉字填空,容易,自选汉字填空,难。

例如:早晨六点半,小明来到----场。他先跑了一会儿----,然后----始----操。他每天都来锻----。

6、改错练习

指出并改正错误的汉字,改错练习就是把学生容易写错的汉字编入适当的练习,让学生纠正错误,达到掌握汉字的目的。改错练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单字改错

改正单个汉字笔画或结构错误。

2)选择改错

将错字与正字混在一起,请学生找出错字并加以改正。

3)改正别字

别字指的是将一个汉字写成了另一个汉字,而这个汉字本身的书写并没有错。4)综合改错

在一段话中,既有错字又有别字,让学生识别之后再加以改正。

7、听写练习

学生把听到的词语、句子或短文用汉字写下来。听写练习是汉字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练习形式。它既适用于识字初期,也适用于汉字教学后期。它由声音入手,训练学生听到字音之后联想汉字,最后学生独立地书写出正确的汉字。

第三讲

词汇课堂教学技巧

词汇教学是语言教学的基础之一,也是汉语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词汇教学对课堂教学和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1.展示词汇的技巧:展示词汇就是把所要教的词通过听写,板书等方法介绍给学生,并让学生认读,从而使学生对所学词的形,音,义有所了解,让学生掌握词语的用法。

(1)独词展示:

第一,听写

方法:指定二至三名学生到黑板前听写,其它学生下面写。也可请学生轮流到前面听写。

写完后教师或其他学生纠正错误,教师讲评,要特别提醒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或写错的地方,并用彩笔标出,同时给出正确的写法。

听写可以是老师念词学生写,也可以是老师说出词义,学生写这个词。

第二,领读

方法:教师对每个生词做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领读可以借助听写材料,也可按照书上的生词表读。

第三,认读

方法:教师请学生集体或轮流认读黑板上的生词,同时采用析字,简单分析偏旁部首含义的方法,适当向学生说明词的形,音,义。认读时可按照顺序读也可打乱顺序读。

第四,卡片

方法:教师出示词语卡片,请学生认读。

卡片可以按照以下方法制作:A面是汉字,B面是词的汉语拼音和相应的翻译。

认读时,可先认拼音后认汉字,也可直接辨认汉字,发出读音。这种方法适用于汉语学习的开始阶段,既可在新授前复习前课生词,也可用来认读当天所学的生词。

第五,实物

方法:教师向学生展示实物,启发学生直接将当堂所要学的生词说出来。

第六,图片展示

方法:教师向学生展示图片,启发学生直接将当堂所学的生词说出来。这种方法也可用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2)综合展示

第一,按词类排列后展示

方法:把课文中的生词按照不同词类排列后展示,如果学生尚不了解词类的知识,教师可以英汉对比的方法简单介绍一下。这种排列方法从词的语法功能出发,便于将来进行词语的搭配练习,并建立词类的初步认识。

第二,相关排列

方法:教师根据词与词之间意义的相关性,对生词表中的生词进行排列组合。这种排列的方法在于帮助学生记忆。

第三,串联排列

方法:按照生词在课文中出现的顺序排列。听写,认读后教师以排列好的生词为线索叙述或串讲课文。学生以生词为提示线索,听教师串讲课文或复述课文,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围绕着生词进行。这种方法适用于精读课,口语课和听力课等多种类型。

第四,分话题排列

方法:教师根据当天课所要讲练的内容,把生词按不同的话题分组排列。如谈家庭就按照家庭成员和相互关系排列等。这种排列的好处是生词的讲解和运用有机地融为一体,学以致用,记忆深刻。适用于精读课和口语课的教学。

2.解释词汇的技巧

解释词汇就是将所要讲授的词汇的意义及用法给学生加以解释。

词的用法包括词的语法功能及特点,词在句中的位置,词的语境义,词的搭配,词的使用范围等。

解释词汇的技巧可以大致分为两类:解释词义的技巧和解释用法的技巧。

(1)解释词义的方法:

第一,以旧带新法。用学生已经学过的汉语词汇来解释新词。在解词时老师可启发学生用已经学过的词自己解释词义,然后再给以归纳,纠正。如,姑姑(爸爸的姐姐或妹妹)

第二,根据语素推测词义。教师在教授新词时可引导学生对新词中学过的语素进行回顾,并根据旧语素的意义来推测新词的意义。如,店---商店(旧);服装店---卖服装的商店(新)

第三,形象释义法。

方法:利用实物,图片,黑板画,多媒体等形象化的手段来解释词义。第四,表演。通过教师或学生的表演来演示,如一些表示动作的词。第五,利用语境释义。

方法:选取学生熟悉的或亲身经历的事例来设定具体的语言环境,让学生从词的实际运用中去体会和理解词义。

第六,例句释义。

方法:教师直接给学生几个例句,让学生通过例句体会词义,但要注意选取的例句一定要切合学生实际,是他们熟悉的场景,事情或生活。

第七,利用上下文释义。

方法:结合上下文,就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解释词的特点含义。

第八,近义词比较。

方法:通过对词义相近的词(通常是借助学过的词引进新词)的比较,分析,向学生讲清它们的共性和个性。

一般通过以下几个方法进行比较:

词义的细微差别;词义的褒贬;词的用法。

第九,反义词对比。

方法:用学过的反义词来释义。有时也可用反义词加“不”的形式来释义。

第十,扩展词义(一词多义现象)可解释其它意项。

第十一,归纳词义。

方法:对学过的同义词的不同义项和用法,有计划地进行归纳和总结,以帮助学生了解该词。

第十二,汉语和学生母语的对比。

方法:将汉语的词义与相应的学生母语的词义进行对比,指出词义的异同,以减少语言之间的干扰。

第十三,翻译。

方法:将汉语的词汇直接译成学生的母语或媒介语。但这种方法要慎用。因为大量使用翻译,会使学生产生对母语的依赖,影响对汉语的直接感受,运用不当会引起学生反感。

第十四,问答。

方法: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来讲解和解释词义的方法。

第十五,学生讲解。

方法:请学生在课上用汉语讲解,教师修正补充。这种方法适用于进修班或高年级同学。

(二)词汇课堂教学技巧

(2)解释词的用法

第一,词语搭配实例。

方法:通过词与词之间搭配,讲清词的用法。

常见的搭配关系有两种:一是词与词之间的呼应搭配。如,“怪„的”。二是动词与名词的搭配,如穿(衣服,鞋子,袜子)等。

第二,直接说明。直接讲清该词的用法。

3.词汇练习的技巧

(1)记忆练习

第一,直接问答。可由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提问学生回答等方法进行。

第二,利用图片。

第三,实物

第四,体态和动作启发引导学生说出词语,加强记忆。

第五,说出同义词。老师说出一个词,让学生迅速说出这个词的同义词。

第六,说出反义词。老师说出一个词,让学生迅速说出这个词的反义词。老师可提前将词写在卡片或小黑板上,让一个学生说出这个词,另一个学生说出它的反义词。

第七,说出动词的宾语,并搭配成动宾短语,越多越好。

第八,说出动词。老师说出名词,让学生说出与之搭配的动词。也可使用卡片或小黑板来练习。复习课用之甚佳。

第九,说出量词,练习量词与名词的固定搭配。

(2)辨别练习

第一,辨别一个词的不同用法

第二,选词填空

第三,改错

(3)理解练习

第一,用汉语口头解释

第二,概括成语或俗语

第三,词语联想

第四,画面联想

(4)用法练习

第一,模仿造句

第二,用指定的词语回答问题

第三,用指定的词语提问题并回答 第四,造句。

教师可用以下方法进行提示:设置情境;词语提示;利用图片等。

第五,扩展短语

第六,根据语言环境,用指定的词语对话。

第七,用指定词语复述故事。

第八,填关联词语

4.关于词汇的积累

第一,利用同素词。如,“整”(整年,整月,整日,整天);“亲”(?)

第二,利用学过的语素扩展新词。

第三,归纳同素词。

第四,利用附加法类推(前缀,后缀)。

第五,根据意义归类。

第六,根据语法归类。

第七,重复。

第四节

语法课堂教学技巧

概述

就汉语教学的现状来看,语法教学仍是精读课教学的核心。就整个精读课教学过程来说,语法教学跟词汇教学、汉字教学,甚至语音教学、听说读写等技能教学是相辅相成的。这里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汉字教学的技巧:

1、展示语法点的技巧

2、解释语法点的技巧

3、练习语法点的技巧

4、归纳语法点的技巧

一、展示语法的技巧

展示语法点,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引出”或“引入”语法点,即把所要教的语法点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对学生将要学习的语法内容(句型或词语)在形式、意义和功能三方面都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常用的展示语法点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听写

将所要引入的语法点的应用实例、例句通过课堂听写的形式展示出来。具体做法是选择两三个例句,让学生写在黑板上。比如要展示语法点动词“完”作结果补语时,可以结合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和实际情景,让学生听写下面的句子:

我们学完二十三课了。

这本书我还没有看完呢。

今天的作业你做完了没有? 听写时最常见的一种展示语法点的方法。

一、展示语法点的技巧

2、提问

通过对学生的提问,将语法点展示出来。在开始时,教师可以用这样的句子提问:“谁知道我们今天要学的语法是什么?”在学术说出后,可请其他学生说出几个句子,教师选择几个正确的(或教师纠正过的)写在黑板上备用。

一、展示语法点的技巧

3、对话

通过师生对话或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将所要引入的语法点展示出来。

例如在讲表示经历的“过”时,可以先将“过”和它的否定式写在黑板上,跟学生对话: 师:你是第几次来乌鲁木齐? 生1:第一次。

师:谁不是第一次来乌鲁木齐?

生2:老师,我不是第一次来乌鲁木齐。师:好,现在注意我的问题。(强调)你以前来过(!)乌鲁木齐吗?(对学生点头示意用肯定的回答)生2:我以前来过乌鲁木齐。

师:好!他以前来过乌鲁木齐(边说边板书)。(对学生1)你以前来过乌鲁木齐吗?

(摇头示意并指示黑板上的否定形式,启发学生用否定式说出)生1:我以前没来过乌鲁木齐、师:非常好!(边说边板书)我以前没来过乌鲁木齐(领读这两个句子)

师:你来乌鲁木齐以前学过汉语吗?

一、展示语法点的技巧

4、实物

利用课堂上所存在的或教师事先准备的实物,讲语法点展示出来。比如在教表示领属的“的”时,可以直接用自己的书和学生的书作为道具,说出: 这是我的书,这是他的书。

5、道具

教师通过事先准备好的道具,引出语法点。

比如讲时间时用硬纸做的钟表,讲价钱时用放大了的菜单,再配以问答,将要展示的语法点引出来。

一、展示语法点的技巧

6、地图

利用地图引出语法点。

比如介绍存在句、方位词时,可以用中国地图或校园略图,由教师或学生说出地点或建筑物的方位。

7、图片

通过图片引出展示语法点

介绍表示动作的方式时,可以用画有上课、体育活动或其他活动的图片,由教师或学生用“谁正在做什么”这样的句式来描写,以引出所要介绍的语法点。也可以在图片的下面写上所要出现的句子,如:“他们正在喝啤酒”。

一、展示语法点的技巧

8、利用动作演示

老师通过动作演示出语法点

比如介绍趋向补语“上去、上来、下去、下来、进去、进来、出去、出来、回去、回来、起来”等,老师可以通过动作来演示,边做动作边说出带趋向补语的句子“

我进来了。

我上去了。

我出去了。

二、解释语法点的技巧

所谓解释语法点,就是对语法点的形式、意义、功能三方面加以解释。

A、对语法点的形式加以解释,一般包括结构本身、相关结构(如一个结构的肯定式、否定式、疑问式等)、必要成分(如“被”字句的补语)、语法成分的排列顺序(如时量补语“我昨天看了一个晚上的录像”、“我看录像看了一个晚上”)和虚词的位置等。必要时指出新语法点与学过的语法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B、对意义的解释是告诉学生语法点的语义特点,主要是语法意义。对于语法结构的解释,常常是借助于已经学过的结构,也就是说要充分利用新就语法结构之间的语义联系。

C、在功能上主要是告诉学生所教语法点的功能和使用环境。如在教问年龄时应该告诉学生“几岁”和“多大年纪”使用的对象不同;教“对不起”和“劳驾”时应区别二者使用环境的不同。

解释语法点有多种方法,常见的有:

二、解释语法点的技巧

1、列出公式

用公式将语法点的形式列出,简明扼要,便于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可以在黑板上写,也可以做成图表或卡片。例如“比”字句的语义关系可以表示为: 我比他高=我高(他矮)

结果补语的语义结构关系可以表示为:

我吃饱了=我吃,我饱了

2、使用符号

在解释语法点时,使用一些固定的符号将语法点形式化,有简单、明确、便于记忆的好处,也可以为练习时提示。比如:

S表示

主语;P表示

谓语;N表示

名词; V表示

动词;A表示

形容词

二、解释语法点的技巧

3、借助图片

利用图片使学生理解所学的语法点。

4、简笔画

用简笔画形象的简笔画帮助学生理解语法点。

5、道具

利用道具解释语法点

6、情景

教师利用课堂上和教师、学生的实际情况,解释语法点。比如讲解数量词时,可以说: 我们班有两个哈族人,十三个维族人。

7、表演

教师或教师跟学生一起通过表演帮助学生理解语法点。

比如讲方位词时,老师边做动作边说“往前走、往右拐”等。

二、解释语法点的技巧

8、以旧释新

用已经学过的在形式上有联系、在语义上对等或相近的语法形式,对要解释的语法项目加以说明。

例如解释可能补语和“被”字句,可以用相对应的句子来解释;

被解释的项目

用以解释的项目

我去不了。

我不能去。

杯子被我打坏了。

我打坏了杯子。

二、解释语法点的技巧

9、内部对比

通过汉语内部语法形式的比较,说明相关的语法点的异同。一般来说,说明的重点在“异”上。

比如存在句“P有N”和“N在P”的语义重点就不同,前者在于描写(门前有几棵树、几盆花)、说明新发现(哎,你屋子里有个人),通常着重于整个句子的信息;后者的重点则在于说明N的位置(我女朋友在上海呢)。

10、汉语与学生母语的对比

将所学习的语法点与学生的母语中相应的语法结构或项目进行比较,达到理解的目的。比较的是相同、相似、相异之点,特别要指出不同之处。

二、解释语法点的技巧

11、翻译

把要解释的语法点直接翻译成学生的母语。

对某些意义比较抽象、用直观手段难以说明的语法点,翻译有时是一种最简便的方法 比如在解释“虽然„„,但是„„”、“既然„„,就„„”等词语时,上述方法都不易奏效,而简单地翻译一下,学生就可能马上理解。

12、由学生解释

让学生用汉语解释语法点。

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一开始就用提问的方式,请学生用汉语进行解释,用于比较简单的语法项目、学生又预习得比较好的时候;另一种是一些难于理解的语言现象,在解释发生困难时,可以请已经理解了的学生给别的学生讲解(甚至不排除用学生的母语解释。在这种时候,学生可能比教师讲得更有效、更清楚。)

三、练习语法点的技巧 所谓“练习语法点”,即在学生对所学语法点已有初步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练习最终学会使用所学习的语法点。

练习语法点是语法教学的最主要的环节,练习方法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即机械练习、有意义的练习和交际练习。机械练习和有意义的练习是达到对所学语法点的熟巧使用、通向交际练习的手段,交际练习应当是练习语法点的重点。

三、练习语法点的技巧 准备必备知识

准备必备知识指对在语法练习中将用到的某些已经学过的语法和词汇项目进行一些必要的复习。

选择必备知识是教师备课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理想的做法是教师手头有一份所学过的语法点和词汇表格,教师在备课时可以从中选择最适于新学语法点练习的语法和词汇项目、一般来说,常用的语法点和词语项目应当被优先选择和重复选择。准备必备知识的方法,可以参考本章前面和下面介绍的各种技巧和方法。

三、练习语法点的技巧

1、机械练习

机械练习是指模仿、重复、替换、扩展等不大需要理解参加的练习项目。1)、重复练习

学生模仿教师说出的含有所学语法点的句子。

常见的重复练习包括领读、重复句子和重复对话三种: A、领读:由教师先读一遍,然后学生跟着教师读。

领读的目的可能不同,比如为了纠正发音、认读汉字(生词、句子、课文)、提高学生说含有新语法点的句子的流利度、熟悉课文或为后面的练习做准备等等。

三、练习语法点的技巧 B、重复句子

这种练习和领读练习的不同之处在于,领读是“老师—学生”式的重复,而重复句子则是“老师—学生--学生—学生„„”式的重复。C、重复对话

教师口授一段包含所学语法点的对话,或由师生共同引出一段对话。在教师领说数遍后,进行学生之间的对话重复。

三、练习语法点的技巧 2)、替换练习

在教师用所学语法点说出一个标准的句子之后,说明替换的位置,然后由教师或学生给出替换的词语,再由其他学生说出所要求说出的句子。替换练习包括:

A、单项替换练习

替换句子或对话中的一个词或词组。例如 我喜欢

看电影

踢足球

三、练习语法点的技巧

B、多项替换练习

替换句子或对话中的多个词或词组。例如

我骑自行车

长城

坐火车

广州

C、分句替换练习

用句子或分句进行替换。这种练习适用于复句教学。例如:

他因为

病了,所以今天没来上课。

有事

没做作业

三、练习语法点的技巧

3)扩展练习

通过不断增加词语或句子,加长所说话的长度,以达到使学生能流利地说出包括所学语法点的语句的目的。A、词语扩展练习

不断地添加词语,增长句子的长度,例如: 师:茶

生:茶 师:喝

生:喝茶 师:喜欢

生:喜欢喝茶 „„。

B、句子扩展

即通常所说的完成句子。例如: 我去食堂

吃午饭。

去邮局

-------。(由学生说出)

去银行

-------。

C、扩展问答练习

师生之间或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扩展进行问答的练习形式。例如: 师:你去哪儿?

生:我去友谊商店。

你跟谁去(友谊商店)?

生:我跟同屋一起去(友谊商店)。

三、练习语法点的技巧

2、有意义的练习

有意义的练习是那些需要比较明确地理解了所练习的内容的意义后才能进行的练习。如:变换、复述、翻译、回答问题等。有意义的练习的目的是:继续进行熟巧训练,并在有意义的情景中使学生加深对所学语法点的理解,为下面的交际练习打下基础。

三、练习语法点的技巧

1)、交换练习

即改写句子一类的练习。常见的有两种:

A、句型变换练习

将一种句型变成另一种句型。一般由教师给出被变换的句型,学生说出要求变换出的句型,可以进行肯定式、否定式、疑问式之类的互变,也可以拥有不同句式间的变换。例如: 屋子里有一个人。

? 那个人在屋子里。他一边做作业一边看电视。

? 他看着电视做作业。B、句子变换练习

把两个句子变换成一个句子,例如:

我看见一个人。他穿着一件红毛衣。?我看见一个穿红毛衣的人。我上街。我要买东西。? 我要上街买东西

三、练习语法点的技巧 2)、复述练习

复述练习是让学生重复教师口述或教材的段落或课文。A、完全复述

在听了教师演示的简单对话或叙述后,让学生准确地进行对话或叙述。B、缩简复述

概括地说出教师的叙述或课文的内容。C、看图复述

听过叙述或看过一张图片后,看着教师预先准备好的图片复述。D、扩展复述

即教师说出一个故事或对话的情景或梗概,学生据此进行发挥,进行对话或叙述练习。E、分角色复述课文

让学生按课文或对话中的人物,分角色进行复述。

三、练习语法点的技巧 3)翻译练习

教师用学生的母语,让学生说出带有要练习的语法点的汉语。A、句子翻译

教师说学生母语的句子,让学生说出汉语的句子。B、词语替换翻译

在替换练习中用学生母语提示要替换的词语。

三、练习语法点的技巧

3、交际练习

交际练习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利用或创造交际环境,使学生把所学语法点运用于实际交际之中,根据真实情况问答、谈话和讨好的练习活动。

交际练习的特点是要真实,问真实的问题,给予真实的回答,说明自己的真实看法等等。交际练习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交际练习,这种练习是强调在交际中必须重复使用所学的语法点;另一种可以叫做交际活动,是一种完全的自由交谈,当然教师应当尽量把学生引导到适合使用所学语法点的话题上去。

三、练习语法点的技巧

交际练习的很多项目跟口语课技巧相同,下面介绍几种跟语法点练习关系比较密切的练习项目:

1)定向问答练习

教师选择便于用上所学语法点的话题,并要求或暗示学生在问答时用上特定的语法点。2)描述

让学生对环境或自己的情况进行说明。3)叙述

让学生用正在练习的语法点讲述一个过程。

比如让学生用“一„„就„„.”、“先„„.,然后„„”等词语叙述他一天的活动、一次旅游、参观等

四、语法点的归纳

所谓归纳语法点,就是把前面零散出现的对于所学语法点的说明集中起来,使学生对它有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

归纳一个语法点应当包含以下内容: A、形式特点 B、语义特点 C、语用特点,如使用的语境、谁说的、对谁说的、在什么场合说的、什么时候说的、为什么说的以至说话时的语气和表情等。

D、与学过的相关的语法点和相近的容易混淆的语法点做比较。E、与学生母语中相同语法点做比较。F、指出常见错误和避免方法。

并不是每一个语法点都要把六点都说到。

四、语法点的归纳

归纳语法点可以分别采取以下几种方法,或综合运用几种方法

1、系统归纳

即对一个句型的肯定式、否定式、疑问式、一般太、进行态、将要进行态等进行系统的归纳的办法。

2、与汉语的相关句型进行对比,或与学生母语的对应表达形式进行对比。

3、实例归纳

即通过学生或教师先说出一些含有所学语法点的句子,然后由学生或教师归纳出一般规律。

4、提问归纳

即教师通过提问,和学生共同归纳。

四、语法点的归纳 一个综合归纳的实例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语法点的归纳常常综合运用上述几种方法。比如在归纳时量补语时,教师可以通过下面这样的问题,启发学生: 师:今天你们学会了一些什么句子? 生:(说出几个带时量补语的句子)师:很好。谁能告诉我一个公式。生:s+v+o+v+了+时量补语。(实例归纳)师:很好。s+v+o+v+了+时量补语。(边说边靠下一点儿写出公式)

要是你还没有做,只是打算做,应当怎么说? 生:奥,s+v+o+v+时量补语。

四、语法点的归纳

师:很好。s+v+o+v+时量补语。(边说边将此公式写在上一公式的上面)要是没有宾语,应当怎么样? 生:s+v+v+时量补语。师:嗯,对吗?

生: s+v+时量补语。

师:要是你学汉语还不到一年,你怎么说? 生:我学汉语学了还不到一年。师:很好。公式。

生:s+v+o+v+了+还不到+时量补语。师:很好。(将公式写在黑板上)(系统归纳)

对外汉语教学法

1、汉语普通话音节由声母和韵母两个部分构成。2、汉语普通话有四个声调。分别为第一调(55)、第二调(35)、第三调(214)、第四调(51)。 3、第三声的特点是:4、汉语普通话的声母,按发音部......

对外汉语教学法

一、填空·1、教学法的理论支柱主要有三个,分别是语言学理论、心理学理论和教育学理论。·2、国外外语教学法按照语言教学特征可分为四大流派,他们分别是认知派、经验派、人本......

对外汉语教学法教案

《网络世界太神奇了》教案 课型: 汉语综合课教学对象:初级B班,韩日学生。 教材:《汉语听说读写速成》,吉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教学内容:第26课《网络世界太神奇了》课文教学目......

对外汉语教学法复习资料

1、教学法:是师生为达到教学目的而开展的一切教学活动办法的总和。例如:暗示法、阅读法、发现式教学法教学方法:是指教学活动中方法体系的个别部分。例如:扩展法、演示法、课堂......

对外汉语教学法复习资料

第一章 外汉语音教学一、外汉语音教学的思路、原则(一)语音教学的思路 语流教学音素教学(二)外汉语音教学的原则 (1)总则《国际汉语教师标准》语音教学原则注重针对不同学习者的语......

下载对外汉语教学法(五)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外汉语教学法(五).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