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从何处入手_作文教学从兴趣入手等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11:19:38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作文教学从何处入手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作文教学从兴趣入手等”。

作文教学从何处入手

——由一篇博文引起的争论说开去 当前,市面上靠作文教学指导生活的人真不少,响亮的名头的就有什么“科学作文”、“全脑作文”之类的,最为吸引人的恐怕就是“快速作文”了,曾在牌头很大的一个刊物上看到一篇介绍某语文教育专家的文字介绍说,他一个亲戚原本孩子的不会作文相当苦恼,但在他老人家的指导下,不下一个星期居然会写作了,几个月下来还当上了语文课代表。这林林总总的作文秘诀与经验着实让我辈望尘莫及。

一、作文教学的源头在哪里

作文教学的源头究竟在哪里,是在类似上述的宝典里、教室里、学校里,还是在更为广阔丰富的生活里,这恐怕是作文教学首先必须搞明白的基本问题之一。

(一)没有生活就没有作文 如要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我们不仅要为学生创造丰富多彩的生活,有了生活才不可能在言语上矫揉造作,无病呻吟。但光有生活也是不够的,在具体表达的时候,还要指导学生用真实生动的言语将生活与思考呈现出来。“只有当我们不是故意遣词造句时,语言才是真实的。但是要有纯熟的语言,我们就必须不断地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训练自己的语言,最有力的、最真实的、最坦白的语言是我们完全成为自己并且熟悉事物时,自然流露出来的语言”。

做教师的不仅不能用言语欺骗学生,还要提醒学生警惕言语的欺骗性。

(二)有怎样的生活,才可能有怎样的文字 没有生活就没有作文。先贤早就这么告诫我们:“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陆机《文赋》),“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文心雕龙》)等说的都是生活与写作的关系。老舍先生在谈如何学习写作的时候,也主张“要学习写作,须先摸摸自己的底”,“心中有什么就写什么,有多少就写多少”,在动笔写的同时,我们要“热情地参加各种活动,丰富生活经验”,“我们必须深入生活”,“把那点生活经验记下来”,当我们积累了更多的经验,只有我们知道得多了,“我们才能随时地写人、写事、写景、写对话,都活泼生动,写晴天就使读者感到天朗气清,心情舒畅,写一棵花就使人闻到了香味!”

再回头看看我们学生作文教学的现状吧?在应试功利的蛊惑下,作文教学的内容和教法设计唯“考试”是中心,“什么拿高分就教什么,不考就不教”,学生被“圈养”着灌输获得高分的作文模式、套路和技巧。更有甚者,完全用一次接一次的模拟的作文考试取代正常的作文训练模式,在固定的时间内当堂完成一篇作文。作文的内容完全是与中、高考试卷作文接轨,既脱离学生生活,又不能调动学生感情,也不能针对良莠不齐的学生作文水平;评价是根据中考评分标准打一个分数;指导是根据应试作文的拿高分要求,进行作文形式的技巧点拨,如开头法、结尾法、选材法、结构法、点亮语言法等。这样的作文教学违背了作文训练的规律,存在诸多弊端。学生不能把写作当成一种乐趣。正如古语曰:“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于是,学生作文的态度不端正。一些原来写作基础好的同学,觉得作文只要混个分数就可以了,写作时敷衍了事,热情渐渐耗散。一些原来写作功底就差的同学,饱尝了写作屡战屡败的烦恼,进而厌倦、焦虑,只好去拖,去抄,去应付。

有怎样的生活就有怎样的文字。作文教学也必须依托丰富的生活,才可能形成有血有肉的文字!当然这生活,更多的是建立在现实生活基础上的人的精神生活(文化的、娱乐的、休闲的)。

不难看出,学生惧怕作文就是因为总要面对没话可说的题目;让学生有话敢说、有话可说、有话有地方说,这才是作文教学的真正目的。作文教学,不妨要先给学生一片“广阔的蓝天、草地”,让他们进行真实的生活体验,让他们描述生活的本身。如果你要写一篇关于“亲情”的作文,我们的同学可以把当周每一天与父母在一起时的所言、所行、所感,真实地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等到周末写作时,再对记录进行删减。这样你会觉得有很多事情可写,写出来的作文还特别有生活味道,特别感人。当然,但是目前学生的实际生活又总是在“教室——寝室——食堂”三点一线上重复,几乎处于半封闭状态,因此我们的同学要特别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选择积极的生活方式,多参与校园活动,多走出校园,亲身感受大千世界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勤练笔,把这些内容表述出来。时间久了,写作水平自然提高了,这才是应该追求的作文教学的本真。

二、内容与形式究竟是怎样的关系

是不是我们强调了生活是作文的基础,有怎样的生活,就有可能有怎样的文字,就不要讲究作文的形式了,中小学作文教学,究竟该如何处理好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恐怕也是中小学作文教学必须关注的另一个基本问题。能够“我手写我心”就行了。遗憾的是我们语文教学,乃至于整个教育,都处在作技术崇拜时代,作文教学,从审题到思路,从谋篇到布局,市场上各类指导书籍琳琅满目,教师在课堂上也是娓娓作谈,头头是道,有章有法。问题在于这样的作文教学偏于形式,同学们有话不敢随便说,只会把把作文看成一种特殊的事,当做是写作形式和技巧的叠加,带着镣铐在跳舞,反而忘记自己的内心表达,不知不觉中对作文产生了一种惧怕心理,感到无所适从、望而却步。比较搞笑的是,许多作文课堂上自以为是的语文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语言表述一塌糊涂。我曾经要求我们学校的语文老师开博客,对自己的日常生活以及教育点滴进行记载,但真正能够比较流畅的表述,以及坚持每周更新的老师寥寥无几。究其原因,我们的教师只是空有那些看似有用而实则无用的写作知识,而不是写作本身。

写作不是形式和技巧的叠加,而是内心本真的表达。《尚书·尧典》有言:诗言志,歌咏言。《汉书·艺文志》上也讲“故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所以,作文教学的基本目标是让学生写出自己内心的想法,或者叙事,或者论说,无非心发。作文时让学生说能想说之话、本真之话、能说之话了,你就会发现,学生的感情得以抒发,天性得以舒展,这样写作方面的潜会得以释放。

(二)不必拘泥形式,并不等于不需要写作的基本规范的指导与训练

我要强调的是,世间并无提升写作的能力“屠龙之术”,作文教学,还是要在指导学生老老实实的去阅读、模仿并不断地思考上花工夫。在阅读中积淀,这是写作的命脉。巴西教育家弗莱雷认为阅读的意义就在于它是提高人的意识的有效途径,学习阅读的过程就是学习如何指称世界的过程,因为语言是人们思考世界的工具。我们的先人也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广泛的阅读,会给作文带来丰富的营养和微量元素,阅读的过程就是一个深入思考、选择的过程,一个作文眼界提高的过程,一个对好词佳句进行消化、吸收的过程。有了这个过程,我们在写作的时候,思考和选择的眼界也会不由自主地得到提高,语言水平也会不知不觉地得到提升。也许,这就是阅读的最大益处。当然,通过博览群书你可以间接地体验生活,积累写作素材,激活思维的火花,激发写作的热情。茅盾说:“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中国书法教育就相当重视规范化训练,并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的理论、方法,影响较大的就是“描红”“入帖”“出帖”之说。借鉴到作文规范化训练中来,我们认为就是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名家名篇,了解各类文体的基本写作思路和结构模式,背诵名段名篇,别人的精华融为自己的血液,进而通过训练形成初步的能力,把然后引导他们摆脱范文,灵活地写出有自己个性的作品来。

文无定法,但并非无法。各类文体总有它的基本要求和方法,我们作文教学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将这些基本的要求和方法教给学生。形式上达到了要求,就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但不能到此为止,必须向学生提出较高的要求,以求“神似”。要通过阅读教学让学生思考作者是如何观察自然、社会以积累素材的,也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扩大学生的生活领域,形成自己具有独特个性的思维品质。我们阅读秦牧等人的散文,常常会被作者丰富的知识和生活阅历所感染,阅读《雨中登泰山》等作品,则为作者观察点的确立和描写顺序所叹服。我们要以这些名篇为例,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积累,让他们明白观察积累与写作的关系。叶圣陶先生早就告诫我们:“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现实生活丰富多彩,千变万化,学生却往往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语文教师的重要责任就是要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的良好习惯。这一步做好了,“写自己经历的、看到的、听到的内容”及“写真情实感”的要求才有可能达到。

作家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们能在一般人所不注意的事物中发现不寻常的东西,就在于他们有独特的感受。在教《荷塘月色》这样的作品时,就要通过朗读、点拨让学生体会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情感,剖析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受,明了“情动于衷”才会“发之于外”,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有感染力。因此,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独特的感受,并“留心”体验自己的生活,以求写出有深度、有新意的文章来。学生捕捉生活现象,常常有较大的盲目性,难免失之肤浅,教师就要循循善诱,以帮助学生抓住要害。如当有学校出现《女生行为守则》之类的现象时,我们就要指导学生带着思辨的武器观察、去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对诸如学校禁止学生使用手机、不允许学生自带球类进校园之类的现象,作为语文教师都要有目的地、不失时机地引导他们去思考、去分析。久而久之才能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所谓“文之作,必得之于心而成于言”(孙复《答张之洞书》)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如果说要有什么作文之法,我以为,就是嘴上怎么说,手上就怎么写,写自己想说的话、爱说的话;心里怎么想,手上就怎么写,写自己心里想的话——喜欢的人和事、不喜欢的人和事,不说空话、假话和套话。写了自己想写的人和事,说了自己喜爱说的话,抒发了自己想抒发的情感,文章,就有内容了,情感就有依托了,如果再在语言积累上下点功夫,学生的作文也许就可能入门了。

治理利益驱动从何处入手

利益驱动是影响当前司法、执法公正最核心的问题,是司法腐败和执法腐败最直接的表现形态,也是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障碍,治理利益驱动从何处入手。利益驱动问题,根在机制,治......

从细微处入手

从细微处入手——谈班主任工作心得摘要:班主任在学校教育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一个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是一个班级的核心和灵魂,一个班级的管理建设主要靠班主任来经营,......

从细节入手

从细节入手逐渐攻破学生作文难关——四年级作文有效教学探究宁夏隆德一小孙小燕习作教学一向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瓶颈。四年级学生在三年级一年的学习中对作文有了初步的认识,但......

从根源入手

从根源入手,多种方式并存处理垃圾问题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各种企业、工厂如雨后春笋,大量人口集中涌向城市,这虽然加速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但是,随之产生......

作文教学从日记入手研究方案

资阳市教育科研微型课题作文教学从日记入手研究方案作文教学从日记入手的研究方案中和镇白云寺小学微型课题研究组2011年3月作文教学从日记入手研究方案一、提出问题新的语......

下载作文教学从何处入手word格式文档
下载作文教学从何处入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