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烦恼从何处来_650字
烦恼从何处来_650字
暑假的一天,早上五点多,在睡梦中听见楼顶上有喵喵的叫声,从迷迷糊糊到越来越清晰,是小乖在叫,出什么事了?我跑到楼顶,一看,真是可笑!一个喜鹊和一个小乖,喜鹊站在电线上,小乖近在咫尺,眼巴巴的仰头望着,喜鹊叫一声,小乖叫一声,它俩就这么对着叫,起吗有半个小时了。
喜鹊喳喳的叫着,一副幸灾乐祸的样子,好象在逗小乖:有本事你飞上来呀!小乖也喵喵的叫着,好象在说:你下来呀,你一下来我就捉你。它俩就这样一唱一和,一个比一个叫的欢。我一走过去喜鹊就飞走了,小乖也不叫了。我拍拍小乖的头说:“你这个小笨蛋呀,明知捉不住还在这儿傻叫,累不累呀!”我进屋,晴晴和老公也被吵醒了,还不到六点呢,我把楼上发生的`事一说,晴晴大笑:“小乖真是个大笨蛋,明明抓不住,还在叫,真笨!”,我说:“这也许就是人和动物的区别吧,人会思考会判断,如果人见了喜鹊肯定觉得抓不到,就不会再理它,而小乖只是凭感觉,所以人比动物聪明。”
小乖叫累了,又去呼呼的睡大觉了,我想:小乖白叫了半天,我们笑它,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也是像小乖一样有很多想得到又得不到的经历吗,这也许就是欲望吧,我们眼巴巴的希望得到,觉的应该会得到,更付出了很多努力,但总是事不如愿,于是我们郁闷、烦恼甚至睡不好觉。人有理性又是情感丰富的,在复杂的社会中人不可能每次都能正确的思考问题,也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已,所以人的情绪也总在波动,有快乐也有烦恼。也许只有圣人才能洞察天下,我们都是平凡的人。
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的充实完善自已,让自已的头脑更精确周密一些,这样就会多一些正确的思考,少干错事,从而多一份力量和从容,再能做的就是让自已有宽大的胸怀去包容,去宽厚的对待人和事,不斤斤计较,顺势而为,从而会多一份心灵的平静,要不然就是自已和自已过不去,多了一份烦恼,还不如小乖呢!
第2篇:“客”从何处来
“客”从何处来
王兆贵 《 光明日报 》(2014年06月28日 10 版)
在今天的网络热词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诸如黑客、闪客、维客、验客之类的陌生称谓,不明就里的人往往一头雾水:哪里来的这许多“客”?其实,以“客”为名的称谓古已有之,而且比现在还要多(百度上列出的含有客字的词汇700多个,多数为古典)。常见的如门客、食客、剑客、刺客、侠客等。他们的行为介于职业与非职业之间,既是适应社会需要派生出来的谋生手段,也是非正统的文化现象,因而历史评价有褒有贬。上述网络新称谓,也应属于这一类,只是无所谓褒贬罢了。
“客”字的甲骨文,俨然是一幅简笔画:穹窿似的屋宇下,左方是背着行囊的旅人,右方是拱手相迎的主人。“客”字的本义就是外来者,它与“主”字相对应,表示宾从的一方,如客人、客座、客卿。延伸开来,凡属外来的或宾从的事物均可称“客”,例如,中医疾病学原理中就有“客气”与“主气”之分。客气与主气相得则和,客气与主气相克则病。再如,在水利中把来自本地以外的水称为“客水”。引进客水可缓解本地水源匮乏,而当本地水量充沛时,客水入侵则可能造成洪涝灾害。
除了本义外,“客”字还表示服务行业的对象,如客官、顾客、乘客、茶客等;外出或寄居、迁居外地者,如游客、客籍、客家人等;人类主观意识之外的事物,如客体、客观等;奔走于各地从事某种特定活动的自由人,如说客、镖客、幕客、掮客等。至于“政客”,原指投机于政治的掮客,与政治家的称呼不同,含有贬义,如果把跻身政界的人通称为政客则是误用。
在以“客”为名的特殊人群中,因武侠小说和影视作品的渲染和传播,侠客的社会影响似乎更大一些。在我国古代,人们把那些重承诺、讲义气、轻生死的人称为侠客。在《侠客行》中,李白将侠客的形象史诗化了。“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读着这样的诗行,让人不由地陡增浩然之气,无形中唤醒英雄情结。在我们看来,侠客与刺客、剑客、刀客没多大区别,可在史学家眼中,他们是不同的人群,游侠与任侠也不是一个概念。就是说,不是所有的侠行都是善举。在太史公那里,游侠与刺客是分别列传的。
说到刺客,让我想到了玫瑰。玫瑰原产中国,象征美丽与爱情。有趣的是,玫瑰因茎上锐刺猬集,在我国文史中就被称作“刺客”。古代文人喜以花卉设喻人品,为一些代表性花卉起别号,如,梅花雅号清客,元代智觉禅师明本诗云“数椽草屋延清客”;杏花别称艳客,明代嘉靖进士朱曰藩诗云“千古空牵艳客魂”;牡丹尊称贵客,明末清初画家朱耷诗云“天下艳花王,图中推贵客”,等等。倘不知玫瑰别称“刺客”的来历,将其与“杀手”联系起来,岂不大煞风景?不过,名字有什么关系?玫瑰即使换个名字,她也依然芬芳。
在古诗文中,以“客”为名的称谓除少量是专指外,大多是泛称,可以理解为某一类人。如,“贾客”指经商之人;“羁客”指旅行之人;“迁客”指流放之人;“真客”指修真得道者;“香客”指朝山进香者;“青眼客”则是指意气相投者。有些所谓的“客”,只是作为一种别称,存在于行文表述中,并不需要具体指认或当面称呼。如,墨客、骚客、看客、过客等,包括冠以地域之属的吴客、蜀客、幽燕客等。有些带有“客”字的名词,虽然古今皆用,但涵义有所不同。如“客户”这个概念,在古代户籍制度中,是指区别于本地居民的外来户,而不是现代指称的服务对象。“漫客”一词现今是指与动漫相关的人和事,在古代则是指漫游的人,明代高启有《赠漫客》诗云:“漫客乃其徒,放意在云水。”
有些“客”则是以特征来命名的。如,革命老区的老人们把八路军的地下交通员称作“包袱客”,因为他们出门时身上总是斜背着一个包袱。又如,唐传奇《霍小玉传》中那个打抱不平的人穿黄衫,“黄衫客”就成了豪侠之士的代称。再如,春申君门客中的上宾都穿珠履,后来就把豪门上宾称为“珠履客”。此前,中央电视台打造了据说是国内首部的真人秀纪录片《客从何处来》,通过几位名人“寻根问祖”,“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其实,任何生命都是一个客观过程,人来天地间说到底都是“过客”,哪怕你闻达八方,富可敌国,也不可能成为这个星球的永久居民。不过,你既然来了一趟,就不能仅仅是“做客”,而是要做些有益的事情。
第3篇:客从何处来散文
客从何处来散文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当耳熟能详的旋律从小提琴的琴弦缓缓流淌而出时,全场的掌声中,我听见有人在低声哼着。
这不是在怀旧的露天电影场看《上甘岭》,这是爱尔兰踢踏舞剧《大河之舞》第十三幕《故乡永存心底》的小提琴慢板独奏,身着黑色长裙的爱尔兰姑娘缓缓拉着思乡的曲调。就在不经意间,《我的祖国》就这么毫无违和感地闯入。明明是迥然不同的曲风,可怎么听都仿佛早已融为一体。
地理课上老师讲过的内容依旧记忆犹新——有人居住的地方一定会有河流。河流不会说话,但是它知道所有的故事。就在香农河流淌过的地方,爱尔兰人生生不息。
初识《大河之舞》究竟在何时,其实已经不大记得,反正在很小的时候似乎在电视上看到过。高一时喜欢看CCTV音乐频道,就在一期期的节目中,不知不觉地将完整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