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性别歧视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媒介性别歧视”。
当二月的日历即将翻过,便意味着“三八妇女节”就要到来,当然,还意味着年年讨论的女性问题也将再次被提起。与往年不同,微信上关于女性问题的讨论从春节那天便席卷而来并持续至今。先是春晚小品是否有女性歧视的讨论,引发了无数观众和手机用户的热议;紧接着的另一个热议出现在大洋彼岸的奥斯卡颁奖礼上。在《少年时代》中饰演母亲一角的帕特丽夏获得了最佳女配角,在依惯例念完感谢名单后,她提出了好莱坞男女同工同酬问题:“感谢每一位纳税人和每一位公民的母亲,我们曾经为了别人的平等权益而战斗,现在让我们为男女同工同酬战斗,为美国所有女性的平等权益战斗。”这番话诚恳、切中,得到了整场观众的热烈掌声,事后美国媒体也都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发表了她的获奖感言。帕特丽夏的这番呼吁得到热烈掌声,坐在观众席中的梅丽尔·斯特里普和詹妮弗·洛佩兹都为她举手欢呼。美国各大媒体迅速图文并茂刊出她的获奖感言。
在《哈利波特》中扮演赫敏的艾玛·沃特森在twitter上转贴帕特丽夏的获奖感言并高呼“我爱你”,24小时内有3700人点赞,被转发2100余次。
同工同酬问题在好莱坞女演员中引起如此强烈反响不是没有原因的。好莱坞男演员的酬劳历来远远高于女演员,这并不是个秘密。根据美国《福布斯》杂志的调查结果,刚刚过去的2014年好莱坞片酬最高的十位男演员分别是小罗伯特·唐尼(7500万美元)、道恩·强森(5200万美元)、布莱德利·库珀(4600万)、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3900万)、克里斯·海姆斯沃斯(3700万)、连姆·尼森(3600万)本·阿弗莱克(3500万)、克里斯蒂安·贝尔(也是3500万)、威尔·史密斯(3200万)和马克·沃尔伯格(也是3200万)。但男星第十还是比女星第一挣得多。2014年片酬最高的女演员安吉丽娜·朱莉和莎拉·杰茜卡帕克(Sarah Jeica Parker)都是从3000万开始,接下来并列的詹妮弗·安妮斯顿和瑞茜·威瑟斯彭(Reese Witherspoon)都是2800万,大名鼎鼎的朱莉娅·罗伯茨排在第五(2000万),梅丽尔·斯特里普以1000万勉强进入前十。
帕特丽夏的呼吁让美国媒体再次关注好莱坞男女演员报酬不平等的问题。事实上,上面列举的大牌明星除外,娱乐业的同工不同酬现象与其他行业相比并不是最严重的。白宫最近的统计数据表明,美国女性的平均工资是男性工资的77%,而且这个差距随着经济形势的恶化不断加大。有一些政客认为这些数据不可靠,因为男女工作行业常常不同,但《纽约时报》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同行业男女工资差距一直存在,比如女律师通常只能挣到男律师的82%,女医生更辛苦,只能挣到71%,最可怜的是女金融分析师,同在华尔街奋斗,勉强能挣到男人的66%。换算成具体数字,美国律师2013年的平均工资是13万多美元,女律师比男律师大概少挣三万美元。
帕特丽夏在《少年时代》中扮演一个婚姻几次失败但是从未放弃追求独立的母亲,生活中的帕特丽夏也两度离婚,目前是两个孩子的单身母亲,所以她关于男女同工同酬的呼吁很可能是有感而发,并不是只针对好莱坞。在奥斯卡颁奖典礼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她进一步表达自己对男女平权问题的关注:
“我们应该关注平权问题。一般来说,女人年纪越大挣得越少。贫困孩子多数都来自单亲母亲家庭。我们跑到全世界去宣传男女平等,但是我们自己的国家却做不到这一点,岂不让人笑话?两年前一位大法官在一所大学演讲的时候说:在美国,女人并不享受平等权利,因为当初写宪法的时候并没有这种说法。虽然今天我们常常觉得美国已经男女平等了,但实际上仍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全美国的女人们、热爱女人的男人们、同性恋们和有色人种都要团结起来为男女平权战斗。”
也许承载这些话题的具体事件终究会过去、会变旧、会被人们遗忘,但它带来的思考却不应随风而去——尽管全球化的妇女解放运动已历数百年,但那并不是“完成时”,而是“进行时”。今年开春女性话题在坊间的持续热议使人们再次认识到,无论是在平时还是在“三八节”这天,无论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重申男女平等、女性立场、女性权利依然是如此必要。
一、如何看待性别歧视 • 《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关于“对妇女的歧视”定义:“指基于性别而作的任何区别、排斥或限制,其影响或目的均足以妨碍或否认妇女不论已婚未婚在男女平等的基础上认识、享有或行使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公民或任何其他方面的人权或基本自由。” 但是,“为加速实现男女事实上的平等而采取的临时特别措施”和“为保护生育而采取的特别措施”不得视为歧视。
• 歧视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它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存在着,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有形式上的、也有实质上的;有显性的,也有隐蔽的;等等。随着反歧视努力的深入,人们对歧视存在形式和本质的认识越来越深刻。
• 直接歧视(也称“形式上的歧视”或“有目的的歧视”)指明显歧视或忽略女性的行为,有歧视的目的。
• 直接歧视是指在相同条件下,一个人或一个群体所受到的待遇明显低于另一个人或群体所受到的待遇。
• 直接歧视是公开的、明目张胆的歧视,因而也是法律明确严格禁止的行为。• 间接歧视(也称“实质性歧视”)是指没有企图歧视女性但是有歧视“效果”的行动或忽略,即指某项规定、标准或做法看似中立,没有区别对待任何人或群体,但实际上却导致某人或某一群体不成比例的不利影响。
• 间接歧视表明,对所有人使用同样的条件、待遇和要求,由于有关人员的生活环境和个人特点,可以在事实上导致非常不平等的结果。• 间接歧视强调歧视的结果和实质性。
“我今年快三十了,没工作,没对象,有时候想想,觉得失落。” “二十块钱拿走的二手货”,“靠潜规则上位的女科长” “全职妈妈也能高歌”
二、社会性别角色气质和刻板印象 • 社会性别(gender)是相对于生理性别(sex)而产生的一个概念。它最早出现在70年代初的国际妇女运动中,80年代后被联合国采用,是9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分析男女平等的重要概念。
• 生理性别或曰自然性别(sex),是指男性和女性在生理上的差异,简称性别。
例如女人和男人有不同的染色体、第二性征,产生不同的激素。生理性别一般是不能改变的(如女人生孩子)或很难改变的。
• 社会性别(gender)是指人们所认识到的男性与女性之间存在的社会差异和社会关系。即指在一个特定社会中,由社会形成的男性或女性的群体特征、角色、活动、责任等。
• 社会性别角色是指在某一既定社会、社区或人群中,被人们所认为的男性或女性的行为。社会性别角色描述哪些活动、任务和职责被视为男性行为,哪些被视为女性行为。
1.形成原因非常复杂;2.对人的发展有很大影响;3.会发生改变
• 性别角色定性也叫性别刻板印象:社会性别角色在每个社会中被固定和强化了,变成人们的一种社会期待,一种性别的人只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这就是社会性别角色定型。
1.导致性别歧视2.束缚人的发展(女强人、女汉子、女博士、伪娘)3.可以被消除
科学研究领域的性别多元问题,近年已得到越来越多的讨论,但性别歧视(gender bias)问题,在科学领域依然广泛存在。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国家科学委员会统计,从1969年至2009年间,在生命科学领域,美国女博士所占比例从15%跃升至52%,但在相关研究领域,只有36%的助理教授和18%的正教授为女性。
顶级院校性别偏向更明显作者从美国24所顶级学术机构公开发布的职工名录上,收集了39个生物医学实验室的岗位数据。这些岗位包括实验室培训的研究生、博士后和正式教员(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研究高校则涉及麻省理工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杜克大学、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芝加哥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西北大学等多所顶级名校 在该研究涉及的2062名生物医学实验室的教员中,男女教员的人数比例约为3比1。其中,只有约两成正教授和不足三成的助理教授为女性。在更高的教职级别,性别倾向也更为显著,教授级别的男女比例约为3.7,助理教授与副教授的男女性别比则低于3。
作者还发现,在该研究所涉及的院校实验室中,女性博士后和助理教授所占比例均低于全国评价水平。其中,女博士后比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占比不足四成;女助理教授的比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个百分点,占比不足三成。女性精英研究者中的比例则更加低。仅有25%的霍华德·休斯医学院资助的研究者、18%的美国科学院院士和16%的主要奖项获得者为女性。“精英”男性性别偏见更严重
分析结论显示,男性领导在雇用问题上,显示出明显的性别偏好——他们不爱雇佣或培养女性研究者。具体来说,就教职岗位而言,相较于女性领导,男性领导更倾向于少雇佣女性研究生和博士后研究人员。而那些“精英”男士所体现出的男性性别偏好则较普通研究者更为显著。
离2016年大选还有一年多时间,希拉里将再次参选的传闻早已传开
很多性别领域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而且层出不穷。性别歧视、性骚扰、性暴力、拐卖妇女儿童、女性贫困并不是没有,而是非常严重。虽然1949年以来就说男女都一样,女人能顶半边天,许多人误以为男女之间除了生理、心理的差别之外已经没有其他的差别了,男女的权利已经完全平等,许多女人认为没有什么性别问题了,许多男人认为你们女人还闹什么,但事实上是在教育、就业、生育家务劳动、工资报酬、性骚扰与性暴力等方面,还存在着严重的妇女问题。这些都是有现实的统计数据能够得到说明的,时间关系。事实上是传统的思维、观念、封锁、隔离还影响着性别关系。传统的性别观念、思想文化,更是长期禁锢着女人还有男人。事实是保护妇女权益的许多条款还没有写进法律条规中,写进去的也并没有认真执行过,比如说家庭暴力,法律条规中也有,但这事发生了,执法机关没有有效的方式去有利地帮助妇女,维护妇女权益。比如做明显的结果,在高层领导中虽然一再强调配额,但女性的比例仍是少数,我们国家是妇女地位最高的国家,但也是从10%到20%多的配额,为什么有如此大的比例悬殊?我们知道在北欧一些国家已经达到40%,瑞典48%。有人说那是因为女人的能力还不行,这种说法是普遍的,而且我们女人有时候自己心里也这么嘀咕。这话只说对了一半,我们承认女人的能力存在问题,但是否还存在对确有能力的女性能力的怀疑?就是在美国,希拉里当国务卿的时候,在选举的时候,很多人也对她存有疑问,我们每一个女性,当我们要被提拔到一定的职位,而这个职位非常重要,是正职的时候,可以都会受到人们的一番质疑和质问。所以这种性别的不平等,它是潜意识的,时时处处的。是否存在男女竞争环境不平等的事实?为什么女性普遍的能力不如男人?是因为女人生下来就普遍不被重视的缘故,是由于当涉及到利益的时候,社会和家长选择了将利益优先让给男人,在我们小时候在就学、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是把利益让给男人,等到我们就业以后,成立家庭以后,我们把优先发展的机会让给男人。如果家中有一男一女两个小孩,遇到经济拮据问题,牺牲掉的必然是女孩,天经地义,没有人发出质疑,如果家中有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上学,被重视的一定是男孩,我们说男孩长大一定要有出息,女孩长大是要嫁人的,如果遇到就业问题,优先录取的一定是男性,如果结婚成家,优先发展的肯定是男性。种种的优先下来,男人得到了锻炼和发展的机会,种种的牺牲下来,女人得到的时淘汰和退缩。当然女人能力就普遍不如男人了,所以当有人这么说的时候,女人不要怀疑自己的能力,不要怀疑自己的智商、身体、能力真的不如男人,是因为教育、环境、历史造成了今天的现实。可是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优先和牺牲呢?因为重男轻女,因为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因为女人总是要依附男人生活的观念,因为人们习惯了的传统和风俗。因此性别问题依然存在,有些还非常突出。
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RichardWiseman)在其畅销书《怪诞心理学》一书中就报告,根据他长达一年多的研究发现,男女性在讲笑话和对笑话作反应的比例上有很大的差别:
⑴ 男性喜欢讲笑话,而且也喜欢女性听他们讲笑话,但不喜欢听女性讲笑话;
⑵ 71%的女性在男性讲笑话的时候愿意笑出来,而只有39%的男性在女性讲笑话的时候,愿意笑出声来;
⑶ 63%的女性讲笑话,基本上都是自嘲;而男性的笑话,只有12%是嘲笑自己的。幽默感是男性吸引力的重要标志,我们从春晚也可以看出来。大部分受欢迎的小品和喜剧演员都是男人,成功的女性喜剧演员只能是讲冷笑话的贾玲、宋丹丹、蔡明等。这也是为什么贾玲要说自己是“女汉子”、小品中的女性角色要“装正经”等等——都是演员自己琢磨出来的观众心理学。
一种观点认为,所谓性别平等的问题实际上是机会平等的问题,只要给予两性同样的发展机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所有的人,平等就能达到。这项两名赛跑者之间的竞赛,让他们在相同的起跑线上起跑,在相同的终点判断两个人的快慢,机会平等者认为只要两者的机会是平等的,就意味着平等。但实际上,在不平等情境中平等对待不同群体,不但不会消除不公正,反而会使其长期存在,因而,有另一种观点提出要结果平等才是真正的平等。也就是说当两个人同时达到终点,才可被视为性别见达到了平等。但是这种观点一方面使得竞争成为一个无意义的词汇,另一方面,在实践中如何达到结果的平等就成为了一个大问题。第三种观点提出,真正的平等只能来源于解决情景不平衡的努力和机会平等的共同作用。如果按照规则,一人被要求跑步时抱着孩子,穿着高跟鞋,会怎么样呢?在现实情境下,在复杂的社会条件下,机会的平等并不能保证结果的平等。所以,平等机会的存在需要首先实现将不平等情境平等化:1.婴儿由他人照看,即托儿成为一种社会服务,减轻赛跑的负担。2.给予抱婴儿着适当的领先权,即通过积极行动的干预。3.允许高跟鞋的赛跑者脱掉它们,即通过社会文化修正改变情境不平等。
平等的实质:在本质上,平等之服从于自由的目的,他是自由选择的基础。没有选择自由,平等便毫无意义。因此,真正的平等应该包括“选择权”的给予,是作为人的平等,而不是以男性或女性作为标准的平等:1.每个人都有做出选择的自由和环境,并且社会应该创造这样的宽松环境去鼓励人们思考自己的需求,做出自我的选择。比如女性可以选择做家庭主妇,也可以选择做职业白领,如果选择做职业女性,那么社会就应该提供给女性与男性一样的机会和空间,使得女性能和男性在同等条件下获得发展。2.对于每一种选择应该给予同样的价值判断,或者最好不带价值判断。比如,家务活的价值并不比总经理工作的价值低,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做全职太太或老公,他的地位和价值不必在外做总经理的对方低,甚至不必考虑孰优孰劣。3.要消除性别刻板印象。消除女性适合做什么男性适合做什么的设想和“常识”。男性适合做律师、工程师、医生,女性适合做幼儿园老师、护士、服务人员等,在这种常识下,我们常常会在我们的教育中体现出这种倾向性,认为男性的逻辑思维比女性强,强调女孩子要有个女孩子样。这样培养出的孩子们会重复和强化性别刻板印象。因此,消除性别刻板印象,给予充分自由的选择权,创造不带价值判断的性别关系和性别文化是实现性别平等的土壤。
只要有一个女人
【美】南希·史密斯 译者黄长奇 只要有一个女人 觉得自己坚强 因而讨厌柔弱的伪装 定有一个男人
意识到自己也有脆弱的地方 因而不愿再伪装坚强 只要有一个女人
讨厌扮演幼稚无知的小姑娘 定有一个男人
想摆脱无所不晓的高期望 只要有一个女人 讨厌情绪化的定型 定有一个男人
可以自由地哭泣和表现柔情 只要有一个女人 觉得自己为儿女所累 定有一个男人
没有享受为人之父的全部滋味 只要有一个女人
得不到有意义的工作和平等的薪金 定有一个男人
不得不担起对另一个人的全部责任 只要有一个女人
想弄懂汽车的构造而得不到帮助 定有一个男人
想享受烹饪的乐趣而得不到满足 只要有一个女人 向自身的解放迈进一步 定有一个男人
发现自己也更接近自由之路
性别问题作为问题的存在,并不是某一群体、某一阶层的作为,也不是单一的男性行为,而是整个社会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所有人都参与的一种结果
性别的不平等不单单是政治的问题,也不单单是经济的问题,它是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的各个方面以其作用的结果。
因此,意识到性别问题的存在,希望能改变目前性别不平等的现状,必须从文化体系入手,改变人们传统的性别观念,改变阻碍性别公正和两性和谐发展的政治经济体制。
观念的改变需要表达、需要教育、需要传播,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女性写作者,或者,更宽泛地说,女性艺术工作者们的女性立场在我们的时代弥足宝贵。看今年春晚时,我无比怀念故去多年的赵丽蓉女士。还记得小品《如此包装》和《打工奇遇》吗?那么多的浮夸、浮华,一摞一摞的金钱,都不能阻挡老太太最为朴素的听从个人内心的表达。也许我们最应该记得的是《英雄母亲的一天》,无论小品中的编导怎样乔张做致,这位母亲都有她接地气的理解力和价值观。小品中的老太太是普通农村女性,也是没有多少文化的人,但是她有看法、有立场、有勇气。在赵丽蓉主演的小品中,借助她有别于普通话的带有浓烈唐山味道的地方口音,借助她独特的属于民间女性的句法,你可以看到彼时流行文化和流行价值取向的浮夸和苍白——赵丽蓉的小品之所以一问世便家喻户晓流传至今,在于小品深植于内的幽默、尖锐、讽刺,以及那种身处低微面对“高处”却不卑不亢独具我见的艺术态度。
作为演员,赵丽蓉的诠释是洗尽铅华、深具民间立场和女性精神的。2015年的春晚中,社会上流行的对女性生活的看法也都被编排进各种小品中,引发了阵阵笑声。但是,这些小品中关于女性的台词大都来自于他人的看法和她们对他人看法的演绎,观众看不到女性如何看世界,观众无法听到女性真正的内心声音——随着赵丽蓉的离世,春晚的女性精神和女性声音出现了严重匮乏,今年春晚,无论小品编导是否是女性,无论演员是否是女性,都再没有了女性立场。我们看不到下一个赵丽蓉,也听不到“中国帕特丽夏”的声音,这是多么令人遗憾和惋惜的事情
重新执起女性精神的火把,站在女性立场言说于今而言尤为迫切——今天的电视荧屏里,我们能听到那些工厂女工们的声音吗?我们能听到基层农妇们的声音吗?我们能听到那些单身母亲的声音吗?她们的声音是微弱的。与之相对,我们却常在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体上听到对女性的肆无忌惮的嘲笑——对年老女人羞辱、对大龄未婚女讽刺、对容貌丑陋女性歧视。当一个女性不是妻子也不是母亲,她的生命和生活是有价值的吗,她应该受到尊重吗?如果是,为什么全社会都在焦急催促她们结婚生子?在我们这个认为“女性也是半边天”的国度里,那百年前早已明确的答案已然变得暧昧诡异,当下的语境里,似乎只有寻找到另一半或者成为母亲的女性才可以受到尊重,这实在是我们这个文明和开放社会该警惕的。
今天看来,五四时期关于女性价值的讨论多么有意义。鲁迅、胡适、周作人、李大钊、叶圣陶、罗家伦等人都参与了妇女解放的讨论,发表了重要文章。在《美国的妇人》中,胡适提出了他著名的“超于良妻贤母的人生观”:“做一个良妻贤母何尝不好。但我是堂堂地一个人,有许多该尽的责任,有许多可做的事业,何必定须做人家的良妻贤母,才算尽我的天职,算做我的事业呢?”彼时讨论的共识是,一个女性是属于社会的、独立的个人,即使她不是妻子、不是母亲,依然应该受到全社会的尊重,她的生命存在依然是有意义的。想来,我们时代每一位女性的生活都受益于这样的讨论,正是具有鲜明女性立场的社会讨论才最终改变了中国女性命运。人的意识和女性意识的苏醒使中国女性成为现代女性,也使她们中的一部分人拿起笔,以书写照亮自己,也以书写照亮姐妹们喑哑的生活。
Gender['dʒendə](性别) Inequality[ɪnɪ'kwɒlɪtɪ](不平等) in Employment of College Graduates Gender Inequality is a long-standing historical and global pro......
广告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冯春燕早在古代,我国就有“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的说法,放到现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性别歧视,而且主要是针对女性的歧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女性越来越多地......
在公布性别歧视广告的同时,首都女记协还公布了“2005十大性别公正广告”,IBM、佳洁士形象广告等榜上有名。值得注意的是,“十大性别公正广告”最终只评选出九条,对此,发布方的解......
我国劳动力市场性别歧视的原因及对策探讨就业性别歧视,在1958年国际劳工组织通过的《关于就业和职业歧视公约》的规定中首先提出,“就业中的性别歧视”指基于性别的任何区别、......
论男性性别歧视的原因和对策社会本101 姓名朱小梦 学号02 [摘要]近些年,在女权主义及其他相关力量大张旗鼓的声道之下,女性性别差异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但是,令人深思的是,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