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西部解读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18读走进西部有感”。
第一单元“走进西部”
一、单元课文安排
《草原》
《丝绸之路》
《白杨》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二、单元解读
1999年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因而编辑了这一组课文,阅读训练点是体会优美的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重点在于表达的方法。
《草原》语言优美,运用了一些修辞方法。可以引导学生揣摩优美的词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感情的方法;此外,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厚友谊,感悟人情美。
《白杨》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白杨》赞颂的是西部的建设者。可以在拓展阅读时让学生读读茅盾的《白杨礼赞》,同是托物言志,《白杨》象征着在新疆扎根、生长作出贡献的知识分子和后继者。《白杨礼赞》象征了北方的农民,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抗战军民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与意志。理解在不同的课文里事物象征的意义并不相同。
《丝绸之路》不仅要学习历史故事,西部除了优美的景物,更要关注的是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这是重点)。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记叙的是西部开发者克服一个个难关,创下了世界铁路奇迹——贯通烽火山隧道的经过。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只要把握住这么一个关键问题“建设者们遇到了什么困难?怎么克服?”就可以使文章脉络清晰了。
习作: 写信(写信封)四上中已经要求写信,如何写信封要由老师来落实,指导学生如何写邮政编码,收信人地址、姓名,寄信人地址,把信寄到朋友等对方手上。
三、训练重点
1、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和搜集资料了解西部,激发热爱西部的情感;
2、引导学生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并不断积累语言;
3、引导学生了解文章一些比较简单的、适于他们接受的写作方法,并试着将这些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四、教学策略
1、整体入手,板块教学。
2、发现语言表达的特点。
3、体会优美语句和含义深刻的句子。
五、具体备课
《草原》教学设计
一、课文解读
《草原》这篇散文摘选自老舍写的《内蒙风光》,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淳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难以忘怀。
①本文层次井然,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叙述。险些草原秀美的景色,再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
②课文写景语言优美,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同时又不失纯朴简练,生动感人。
③情景交融,无论是描写自然风光还是主客相见、联欢、惜别,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并积累语言(背诵一二自然段);教学难点一是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方法。(比喻、拟人、反复的修辞手法)
二、设计理念
有创造性地运作“整体——部分——整体”的阅读教学基本思路,引导学生有创意地阅读。以“读说式”的课堂交流,培养学生“引经据典”地解读课文、阐述见解的能力。注重学生的课堂语文实践,多方面训练学生的能力。
根据本班学生特点,将不单独将学习字词放于课堂中。
三、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4、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5、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6、揣摩优美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四、教学流程
课堂实施三步曲
第一步、宏观结构:教学思路循序渐进,要有逻辑美。
1、你印象中的草原是怎么样的?
2、老舍笔下的草原是怎么样的?
(1)课文中的草原是美丽的。
(2)课文中的草原是热情的。
3、草原的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草原的热情表现在哪些地方?
4、讨论:课文主要是写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却为什么要以草原为题呢?
第二步、中观基地:过程落实植根语言,要有内容美
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草原的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有关的句子。
2、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草原的热情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有关的句子。
第三步、微观处理:具体展开灵活多样,要有形式美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结合预习印象,对课文进行整体认知。
1、揭题: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一课《草原》,师板书课题。
2、谁能讲一讲,你想象中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
3、大家说得都很对,想象很丰富,也都很符合草原的实际情况。那么这篇课文究竟写了哪些内容?你们预先读过课文,应该能说出来。(写了两方面的情况,一是风景很美,一是草原人民的热情。)
3.你通过预习,对整个课文有一个什么初步感受?
(对草原和草原人民的热爱,歌颂了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友情。)
教师引导归纳,学生发言板书:风光美、人情美。
4、这篇文章是老舍先生写的。老舍先生用他一支笔,给我们“画”出了一幅美丽的草原风情画。那么这幅画究竟是怎么样的呢?我们一会儿来仔细学。我先了解一下,大家在预习中,有什么问题解决不了的?
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课文;
2.请学生分析本段内部结构;
3.抓住两个抒情句的理解,以情感的体会带动对全段的理解;
4.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有情感地朗读,使学生进一步入情入境。
品读优美语句
师:找出你认为优美的语句,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读出色彩美——碧绿的草地,洁白的羊群,再加上蓝天白云,真如仙境一般。
读出比喻句的妙处——将草原比作绿毯,我们想象到那草地毛茸茸、蓬松松而又软绵绵;羊群比作绿毯上的大花,形象
读出“绣”的巧妙——动态感
如果有条件,看课件,想象一下羊群在草原上还可以比作什么?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像碧绿的大海上扬起了点点白帆。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像碧绿的湖面上飘着朵朵盛开的白莲花。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如果牛马真的会回味,它们可能在回味什么呢?
回味这水草丰美的草原,回味青草的甜美,生活得无忧无虑。
回味这草原明朗的天和清鲜的空气,没有一点污染,真令我们心向往之。
回味着眼前的美景:羊群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真美啊,而我们就生活在这幅画中!
第一部分具体教学
师:现在大家打开书,谁能把写草原风光美的这一部分读出来?他读的时候,大家拿出一支笔来,一边听,一边看,一边想,手里还要一边画。画什么呢?看看作者除去写风光美以外,还写没写别的东西?把你认为不是直接写草原风光的句子勾出来,看谁勾得准。
师:谁勾出来了?
“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
师:这是一句话,他要高歌。(板书“高歌”)第二句话,和它相对应的,他想干什么呀?能不能概括一下?(低吟)
师:对,(在“高歌”下写“低吟”)大家看这两种情调一样不一样?
师:什么叫高歌?
师:放声歌唱,那么低吟呢?
师:来低吟一首小诗。这首小诗是什么样的小诗啊?是奇丽的小诗
师:什么叫奇丽?
师:他为什么要吟这么一首小诗呢?
师:因为草原是奇特而美丽的,所以他吟的这首诗也是奇特而美丽的,是不是?
师:好,(指板书“高歌”与“低吟”)这是两个什么句子?
师:两个相反的,他要表达的情感是相反的,但是我问的是这两句是什么句子?
师:对,是作者抒发感情的句子,我现在要提一个很难的问题,作者先是想高歌一曲,后来又想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这种截然不同的情感,为什么会产生?如果把这两个抒情的句子,调换一下位置,我们先让他“低吟”,后来他越看草原越高兴,然后“高歌”行不行?不要急着举手,这个问题不好回答。你们一边思考这个问题,一边好好默读课文。怎么读呢,我告诉你们一个方法。“高歌”和“低吟”都是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内心有什么情感就会用相应的方式来表达,那么内心的情感又是怎样产生的呢?是受了外界的影响。你们可以这样思考:作者看到了什么,使他产生了这种情感,而要用这种方式来表达?最后你再做一个结论。这两句能不能调换,听懂没有?
师:自己先看,有了一点心得以后,可以互相讨论。开始。
(学生开始读课文,教师不时指导一些学生)
师:现在咱们可以畅所欲言,也可以互相辩论驳斥。
学生可能的一些回答:
(因为一开头写高歌,是第一次看到草原,非常兴奋。所以想高歌一曲。第二句是他看到了非常优美的景色,觉得很舒服,所以想低吟一首奇特的小诗。好像在回味一样。这里就给前面作了一个总结,所以不能调换。)
(因为在前面作者呼吸了清新的空气,看到了草原明朗的天空,产生了兴奋的心情,所以想高歌一曲。然后又看见了一碧千里并不茫茫的草原,看见了小丘和羊群,进一步产生了赞美的心情。所以他又想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所以这两句不能调换位置。)
(如果把后面的换到前面去,那就是先看到绿色,最后才觉得空气的清新。这样读起来就不太通顺了。)
师:她的发言有个特点,用了“假设”的方法。如果怎样怎样,就会怎样怎样,所以怎样怎样。发言很有特点。
(我还是觉得这两句不能调换。因为这里写作者是第一次到草原。他非常兴奋,就想高歌一曲,而第二句是写作者又看到了小丘和羊群。他不想破坏这美好的景象,就想低吟一首小诗。)
师:谁还有更新的见解?引用课文上的一些具体词语、句子,能够有声有色地朗读,把自己认为作者当时是什么心情,把那种情感读出来,就可以省好多话。
师:因为前面很激动,所以要高歌;后面因为陶醉了,所以要低吟。
师:咱们最后归纳一下,大家看看课文的一开始(读)“这次,我看到了草原„„天空是那么明朗。”你们说他现在看到的是草原的什么?(是草原总的景象)
师:对了,(板书“整体”)他看到了草原的整体。按照刚才你们的想法,草原的整体给人一种什么感受?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作者感到非常兴奋与激动)
师:草原的整体的特点是什么?
师:对,是一望无际的,(在板书“整体”后写“开阔”)也就是说,作者现在的心情是激动的、豪放的,是不是?(再写“豪放”。到此,板书为:“整体—开阔—豪放—高歌”)他是这么一种情感,所以他要高歌。在豪放的心情当中,他想坐下低吟一首小诗可能不可能?
师:那咱们接着研究。再来考虑这个(指板书“低吟”)咱们归纳一下,谁再把后面的好好读一次,读到什么情感呢?他先看到草原的整体,后来看到草原的什么?
师:草原的细部,看得非常细,对不对?
师:(在“整体”下写“细部”)他深入到草原的细部去看了,那么他的情感还是豪放的吗?
师:那是什么呢?刚才有同学说作者陶醉了,才要低吟,非常正确。(在“豪放”下写“沉醉”)已经沉醉了,那么什么样的景色能够使他沉醉呢?(是柔美的景色)
师:对了。(在板书“开阔”下写“柔美”,这时板书为:细部——柔美——沉醉——低吟)说得非常好,你能不能把草原的柔美读出来,把作者那种沉醉的情感读出来?谁能完成这个任务?
师:读得不错,你们沉醉了吗?
师:真沉醉了吗?自己把刚才这一部分轻轻地读一遍,看你能不能把自己给沉醉了,开始。(学生自读课文)
师:好,停止。课文第一段大家学得非常好。从阅读学习中,我们知道了作者进入草原,看到草原美景以后的情感变化。作者是把景和情揉合在一起写的。我们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情景交融地学习了课文。既看到了草原的景色,也体会了作者的情感。
第二课时
三、整体认识课文第二部分的内容和层次。
师:下面我们学习后面的课文。刚才上课时大家说了,后半部分课文写的是作者一行人受到蒙族人民的热情接待,表现了蒙族的风情,那就得在读书中抓住富有民族特色的地方,仔细思考。大家先认真读课文,准备更好的发言。第一次发言时先把后半部分课文都讲了哪些内容弄清楚,从整体内容上,把后半部分课文内容把握一下。好,开始自读课文。(学生自读,教师行间巡视辅导)
1.提问:从这一部分内容的整体上看,它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这一段主要写的是草原上蒙族人们的热情豪放和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2.默读这一部分课文,分析作者按什么顺序写了几层意思,给每层意思概括出一个小标题。(这一部分课文,作者按参观访问活动的顺序写了四个自然段,各是一层意思,它们分别是:迎客、相见、款待和联欢。)
四、学习第二部分课文的各层意思。
1、指导学习第一层意思(迎客)。
(1)指名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勾画:①作者的哪些描述表现了蒙族人民的热情好客;②哪些描写表现了蒙族人民特有民族风情和民族性格?
(2)学生进一步默读课文,继续思考上述问题,然后讨论发言,发言运用“读说式”,就是在发言中把朗读与发表个人见解结合起来,一边引读课文有关语句章节,一边评述分析。
(3)最后归纳本层的中心内容,概括成小标题的形式。
在这一层中,蒙族人民的热情豪爽和独特风俗,主要表现在他们迎客的方式上。学生可围绕此点进行读说。作者在这里用一连串短语短句,生动地描述了蒙族朋友几十里外驰马带路的情景。(板书:几十里外,驰马带路)
2、总结学习这一层课文的过程:读思——勾画——读说——概括。
3、依次学习第二部分课文的其他三层意思,运用在学习第一层时归纳的“读思——勾画——读说——概括”的方法,让学生独立学习,然后逐段发表意见。(教师在讨论过程中同步板书:语言不通,心意相通;敬酒唱歌,会心微笑;夕阳西照,谈兴正浓。)
注意点:在“相见”一段中,需要注意的“也不知道是谁的手„„”和“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这些句子;在“款待”一段中,要注意“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不管喝的是什么„„”这些句子;在“联欢”一段中,要注意最后两句诗。对这些重点表达作者内心感受的语句,教师可视学生“读说”的情况,设计辅助性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体会。最后一句诗“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各家理解略有分歧,有些理解是:“我们在这边疆的草原上倾心交谈,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偏西了,蒙汉两族人民情谊浓厚真不忍心就这样分别啊!”认为是作者一行恋恋不舍地告别了草原。我认为这句诗只是一种情感的表达,这里的“别”不是离开草原的“告别”“分别”,而是大家住宿休息的“暂别”。因为天色既已向晚,怎么可能驱车远行离开呢?因此可能是留宿一夜。但双方谈兴正浓,即使是今晚的暂时分别,明日还要相聚,双方也不忍离去,可见情谊之深。
五、总结课文。
1、依据板书,讲清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借景、借事抒发情感的写作手法。(板书:写景--抒情,写事--抒情)
2、归纳课文整体内容,并指出本课第一大段,写了草原的风光美,第二大段写了草原的人情美,把这两部分联系起来,作者实际上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浓笔重彩、有声有色的草原风情画。(板书:草原风情画,并用箭头连接有关内容)
板书设计
风光美———————→人情美————→草原风情画←︳
天高气爽-激动-高歌 迎客——几十里外 驰马带路 ︳
相见——语言不通 心意相通 ︳
清丽柔美-陶醉-低吟 款待——敬酒唱歌 会心微笑 ︳
联欢——夕阳西落 谈兴正浓 ︳
写景————→抒情————→写事———→抒情———︳
西部大开发以来的各地新成就(亮点)【十年成就】民生持续改善——透过数字看发展西部大开发的10年,是我省民生持续改善的10年。10年来,我省共投入扶贫资金1003亿元,解决了142.5万......
走进西部作文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9篇走进西部作文,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走进西部》读后感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走进西部》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走进西部》读后感400字,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