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法教你决胜高考作文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决胜高考作文系列辅导”。
五法教你决胜高考作文
2012-03-07 14:39:37 点击:131
河南濮阳市第一高级中学 王金金
一、书写使人悦 即通过书面整洁,书写的美观,字体的规范、行款正确的魅力来激起阅卷人愉悦的情感。书写是文章的脸面,这个“脸面”明晰、美丽,“貌若西施”,就会使阅卷人一见钟情,阅卷人就会在愉悦之情中对你的文章产生一种“偏爱”。相反,这个“脸面”龊龊丑陋,形同嫫母,阅卷人就会立即产生一种厌烦感。第一印象不好,即使你的文章内容再充分,他们也不愿细读,不忍卒读,更不愿研读,下笔误判,岂能怨人?丑陋,是“打不赢的官司”。要记住,漂亮是使阅卷人笔下留情的第一张王牌。
二、见识使人服 长城的壮美体现在一个个古砖有次序的排列,金字塔的雄奇表现为一块块垒石有规则的组合,而文章的优美则是一则则材料按文意聚合起来的。这犹如建一座大厦,这座大厦要建得雄伟壮观,金壁辉煌,建筑师就必须具有识材、选材、用材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正好体现了一个人的才识问题。如果这个建筑师才识高超,选择的是高质量的新产品,将材料组合的天衣无缝,那么别人就会产生佩服感。相反,如果这个建筑师的才识平庸,选择的是伪劣产品,组合的漏洞百出,别人只会嗤之以鼻或不屑一顾。才识高的考生,往往择取的是“人无我有,人有我奇”的闪光贝壳,从而激起阅卷老师审美的欲望和情趣。
三、情真使人动 即以充沛真实的情感打动阅卷者。“落红不是无情物”,任何文章都是有感而发的。七情动于中,发而为文,必能吐珠纳玑,生动感人,若无因而发,势必虚情假意,索然乏味。古典作家贺拉斯说过:“一首诗不应以美为满足,还须有魅力,要按作者愿望左右读者的心灵。你自己先要笑,才能引起别人脸上的笑,同样,你自己得先哭,才能在别人脸上引起哭的反应。”写诗是这样,写应试作文也是这样。“从血管里流出的是血,从水管里喷出来的是水”,要想流出血,首先得是血管,得有血。考生要用自己的情感打动阅卷者的心灵,必须首先自己具有充沛的情感。如果“漠然置之,行若无事”,写出的文章必然是“冷若冰霜”或无病呻吟,“为赋新诗强说愁”,这样的矫情假意自然令人生厌。
四、文采使人醉 是指在高考作文中用精采的语言,打动阅卷老师的心让阅读老师为之陶醉。巴甫洛夫曾经指出:“鸟的翅膀无论多么完善,如果不依靠空气支持,就不能使鸟体上升。”同理,在应试写作中,如果没有语言的支持,再好的主题也难以存在,再好的思想也难以表现,再好的情感也难以寄托,整个文章也难以升腾。相反,如果文章词汇丰富,文从字顺,形象生动,它不仅能准确地表达出自己心中的意旨,使文章锦上添花,同时也会使人“听到这种语言,心中感到暖洋洋的,会让心情舒畅”(别林斯基)。那么,考生怎样才能在应试作文中以自己优美的语言文采使阅卷人为之陶醉呢?首先要使用一些常用的修辞手法。有人说“修辞是作文的魔水”,如果将这些“魔水”恰当地洒在应试写作上,就可点石成金,化难为易,既可增加文章的生动性、形象性,而且可平添文章的色彩与气势。其次,可使用一些“口头语”。在人们口头上流行的语言,妇孺皆知的金玉良言,往往是最生动最活泼的。它包括古语、俗语、谚语、歇后语、报刊杂志上流行的新语汇和流行歌曲的歌词,如果考生能将这些恰当地引用或活用于自己的写作,往往能起到化平淡为神奇的功效。
五、技巧使人迷 就是在写作中采用一些必要的技巧,扬长避短,避实就虚,机动灵活,随机应变,既博得阅卷人的迷恋之情,又使其看不出你写作的破绽。人常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考生在写作上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然而在考场上是绝不允许你将自己的短处、劣势过分暴露出来。有时稍不留意,一两处不可原谅的败笔,就会让考生付出沉重的代价。由此看来,考生要成为考场上的“幸运儿”,除掌握几个方面写作的魅力因素外,还需掌握一定的技巧,使之也以一定的魅力而产生出高效应来。在文体的选择上可采用扬长避短的策略,如果自己擅长分析议论,可采用议论文,如果自己长于记叙描写,可采用记叙文。在引用名言时采用“避实就虚”法。在文章中运用名言,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权威性,而不少同学在考场上只记得有此名言,却不知出自何处,何人所说。如果随意而写,常会出现“张冠李戴”的败笔,此时最好的方法是用“避实就虚”法,即运用“模糊语言”,让人看不出破绽。古代有名言,就用“古人言”、“昔人云”;现代的名言,就用“有人曾经这样说”;外国的名言,就用“外国有位名人说过”,这样就可以使阅卷人只看到花,看不到枯枝败叶,无懈可击
试谈高考材料作文的误区及应对策略
2012-03-26 10:19:36 点击:396
湖北省枣阳市第二中学
祝佩华
当今的高考作文命题,基本上形成了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及命题作文三足鼎立的局面,而且,材料作文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材料作文的写法,一般来说,都要引述材料,因为,材料是树之根,水之源,是作文观点的来源,但从近几年各地高考作文阅卷情况来看,却出现了以下几种误区:
[误区一]不点材料。材料作文最突出的特点是通过材料对考生进行限定,以避免猜题、宿构、抄袭等现象,从而更加体现考试的要求。因此,要求考生在写作时要使自己的作文能够与材料产生必然的内在联系,但是,有的考生却不顾材料的限制,我行我素,另起炉灶,根本不点材料,也不知道引用材料,这样的作文一般都会判为跑题类,分数也一般在40分以下,甚至更低。
[误区二]照抄材料。有的考生也知道在行文中应点到材料,但却不知道从材料中提取对自己立论有关的东西,不去概括,不去简化,而是一味地全文照搬材料。现在的材料作文所提供的材料,一般都在一百字左右,有的甚至有二三百字,一篇考场作文一般都是刚过八百字,而引用材料就占去了四分之一,这样的文章真正有内涵的东西到底有多少就可想而知了。
值得一提的是,还有一种现象也属于这种失误范畴,有的考生在引用材料时不注意把握材料和观点的有机过渡,而是抱着“你让我点到材料,我只要做到把材料引用到文中就可以了”的思想去引用材料,这样就造成了观点和材料成为“两张皮”,这样的点材,点与不点没有两样。
[误区三]偏离材料。现在的材料作文,我们一般都称之为新材料作文,也就是在审题上不再作过多限制,还给我们提供了发散思维、多角度立意的的平台。但我们说,试题所提供的材料也有最佳立意和一般立意区分,偏离材料就是在行文中避重就轻,选取材料中无关紧要的句子作为立论的依据。材料作文中所用的任何材料(寓言、诗歌、漫画、图表等)都有一个最佳的主旨,我们应当在理解主旨的基础上寻找适合于自己的立意角度,切不可盲目的用猎奇的心态,寻找“擦边球”。
以上三种误区,它们的致命弱点都涉及到材料作文中的“材料”,而关键是那些“材料”恰巧是考生写作的依据,所以材料作文在立意、行文时必须紧扣的要素,如果通篇没有提到材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点材,那就严重违背命题要求了。其实,材料作文的点材并不难,应对考试来说,我们考生只要做到在文章的必要位置不失时机借用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提出论点或者点化主题,即使阅卷老师压力很大,阅卷速度很快,也会立刻看出文章与材料的关系。
现笔者想就《语文必修三》“表达与交流”版块中的一个材料作文题为例,来谈一下材料作文中如何做到材料与观点紧密结合。
材料作文题目:阳台上栽了一棵丝瓜,有一天,孩子发现藤上开了两朵粉黄色的花,母亲要将这两朵花摘掉,孩子大惑不解。母亲说:“离根最近的、开得最早的花虽然漂亮,让人看着高兴,但很难结瓜。按说近水楼台先得月,结的瓜个儿大才是,可是丝瓜藤的目标是向上、向远方延伸,它要铆足劲儿心无旁骛地将力向前面输送。这两朵花离根最近,反而得不到充足的营养。摘去它们,藤才不会分散精力,力就通畅了,后面的花越开越欢,瓜越结越大。不信,你留下它们自己观察吧。” 孩子将信将疑。不久,母亲的话得到了验证,那两朵花也凋谢了。
一则材料立意的角度有多个,当然也有最佳立意和一般立意,如果从“藤”的角度立意:取与舍;割舍与发展;如果从“先开的两朵花”的角度立意:优势与劣势,急功近利,现象与本质;如果从“母亲的做法”角度立意:摘花体现了舍与得,对孩子的教育体现了没有说教,让事实说话;如果从“母亲的话”的角度立意:志存高远,永远向上,目标远大,心无旁骛。从材料总体上来看,最佳立意应该有三个:志存高远;目标远大,不留恋途中风景;舍弃眼前利益,实现高飞的梦想。一般立意也有三个:目标专一,才能成就大事;拼搏使人成功;放开手让我高飞。
在前面三个误区的分析中已谈到,材料作文的最大丢分点是考生不注意把握在行文中恰当引用材料,不注意让材料中的关键句子与文章论点相结合。那么,到底如何做到呢?
一是全面概述材料内容,引出结论。例文:“丝瓜藤上,离根最近的花难以结实终而凋亡,而离根很远的花却能结出又大又好的果实。其实人生往往也是这个道理,只有志存高远,才能获得成功。”这篇题为《志当存高远》的文章,一开始就全面概述材料,进而引出观点,开门见山,引人入胜。
二是直接点出材料,简明扼要。例文:“读罢这则材料,不禁使我想到一个道理:早开的花不结果,早结的果实永远不是最甜的。这就像是我们爬山一样,想要看到更好的风景,就需要向更高处攀登。”这篇题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文章,不直接引用材料,而是在文章一开始亮出自己的观点:我是看过材料才提出结论的,让阅卷老师明确知道我的观点来源于材料本身,一下子就抓住了阅卷老师的心理。
三是从材料中的某一对象入手,切入观点。例文:“故事中的母亲显然是明智的,她清楚,若丝瓜花在近处就开放那必然不成气候,只有那些随瓜藤不断向远方延伸的花儿才能结出好的果实,才是最美丽的花朵。其实,我们不正像这些花朵一样吗?唯有志存高远,花开远方才能结出最大最美味的果实。”这篇题为《花开远方》的文章,选取材料中“母亲”这个角色入手,进而展开话题,引出论点“花开远方,才能结出更美的果实”。
四是把自己融入材料中,从亲身体会写起,进而引出论点。例文:“你的目标在远方吗?如果是,请你摘掉那些早发的花儿。因为它们的美丽诱人会使你留恋于此,会让你忘了远方还有未实现的梦,会让你沉溺而忽略了人生本应看到的美景,本应攀上的高度。”这篇题为《请摘掉那些花儿》的文章,好像自己就是材料中的主人公,无论从题目,还是从开头,都无一不设置情境,引人入胜,牢牢抓住阅卷老师的心。
总体来说,材料作文只要认真分析材料,认真归纳,概括材料的主题,再自选恰当角度,联系实际,发表针对性的议论,真正切实做到概述材料要点——提出中心论点——围绕论点展开论述(也可以适时回顾材料)——结尾再点材并归纳总结升华论点,作文得高分其实也不难。
巧借颁奖形式,整合教材素材,写好高考作文
2012-03-07 14:38:16 点击:244
湖北十堰市郧西县
陈娟
孟亚男
学生写作文,一愁无典型素材,二愁无精巧形式。在引导学生研习教材,赏读“CCTV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词时,我们自觉将巧借颁奖形式,整合教材素材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反复操练,写好高考作文。
赏读历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归纳其特点:
一、高度概括,简洁精炼。颁奖词以极其简洁精炼的语言高度地概括了每一个当选者的崇高精神和闪光点,予以浓墨重彩地展示,既有高度也有深度。写给篮球运动员姚明的颁奖词只有40个字:“对祖国的情感,对现在的把握和对未来的期待,使他成为中国体育和NBA的历史人物”。
二、词吻意合,富有特色。颁奖词根据获奖者事迹的不同,或明快,或凝重,或平和,或庄严,于人于事于情于理都显得十分和谐得体。如写给跨栏运动员刘翔的颁奖词:“12秒91,他实现了一次伟大的跨越,100年来的记录成了身后的历史,十重栏杆不再是东方人的障碍,因为中国有刘翔,亚洲有刘翔!这个风一样的年轻人,他不断超越,永不言败,代表着一个正在加速的民族。他身披国旗,一跃站在世界面前。”--给人的感觉是明快。
三、语句清新,文笔优美。颁奖词语句长短结合,风格刚柔并济,抒情、描写、议论各有侧重,有的还恰当引用了一些名诗名句,尺幅之间,五彩飞扬,读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如写给作家巴金的颁奖词:“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的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这些颁奖词宛如优美温润的散文诗。
四、言志寓义,饱含深情。颁奖词赞扬的人和事虽然各不相同,但无论是褒扬还是怀念,都洋溢着崇敬之意,一字一句饱含深情。如写给任长霞的颁奖词:“她是中原大地上的又一个女英雄。扫恶打黑,除暴安良,她铁面无私;嘘寒问暖,扶危济困,她柔肠百转。十里长街,白花胜雪,挽幛如云,那是流动在百姓心中的丰碑!一个弱女子能赢得百姓的爱戴,是因为,在她的心里有对百姓最虔诚的尊重!”
整合教材各色人物,概括其光荣事迹,高尚品格及深远影响。我们在一轮回归教材,积累写作素材中,曾经以“高中教材中的女性形象研究,悲情——中国古代文人情怀,鲁迅——我们中国的魂”为专题进行整理研究高中教材素材。事实上,高中教材教材,齐聚古今中外各色人等,既有忠君爱国的英雄屈原苏武陆游辛弃疾,又有才华卓绝的文学家李白李商隐杜甫杜牧;既有文韬武略的政治家曹操刘备毛泽东,又有纵横捭阖的演说家孟子邹忌马丁路德金;既有驰骋疆场的七尺须眉王平王昌龄,又有侠骨柔情不让须眉的巾帼秋瑾花木兰;硬汉桑迪亚哥,复仇王子哈姆雷特,丑陋的敲钟人卡西莫多,镭的母亲居里夫人,现代理论物理学家霍金等等人物,都给我们全体师生留下永远的感动与影响。有意识引导学生整合教材人物,概括其事迹,品格及影响,是一件意义重大的工程。同时也为写作做好充分准备。
巧借颁奖词形式,用活用好教材素材。
颁奖词,说得简单、直接一些,颁奖词就是在颁奖仪式上,主持人在褒扬人物的先进事迹或英雄壮举时所写得概括性文字。它要求必须对人物的事迹进行言简意赅的介绍,并对人物的行为作恰如其分的评价,更要以独特的语言魅力来升华人物的灵魂,从而达到动人心魄、奋人精神、弘扬正义的的目的。如何去做?
一、找准切入点,牵一发而动全身;
二、深入挖掘原材料,用真情感染读者;
三、进行纵横比较,突出人物的历史意义。
学生写作示范:孔 子〔颁奖词〕他没有什么万卷巨著,万余字的语录是他一生思想的浓缩;他没有什么惊天事迹,极平凡的言行却给后人树立了万世楷模。九州四海因他而一统,寰球世界也必将因他而和谐;华夏文明因他而灿烂,未来明天也必将因他而美好。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他,一个老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屈 原〔颁奖词〕静静汨罗,守护着他的灵魂;皇皇离骚诉说着他的忠贞。在那个视人民如草芥的动荡年代,他用自己的血泪诠释了什么是心存百姓;在那个朝秦暮楚的战乱时期,他用自己的生命回答了什么是爱国精神。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他的心,与日月争辉。
司马迁〔颁奖词〕废寝忘食,他用赤诚之心完成了无韵之离骚;含垢忍辱,他用顽强之志铸就了史家之绝唱。一部《史记》,讲述着一个史学家应有的良知;一部《史记》,见证了一个史学对历史的忠贞;一部史记,记载的不仅仅是历史,更是我们民族坚强不屈的精神。
李 白〔颁奖词〕有人说,他是一个酒鬼,终日与酒共眠;有人说,他是一个侠客,执剑行走千岳;有人说,他是一个诗人,惊天地泣鬼神;有人说,他是一个仙人,被贬谪过人间。其实,他已不是他。他代表着一种精神,一种宏大豪放的不朽精神;他成了一座丰碑,一座永远耸立不倒的丰碑。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高考作文备考,是一件系统工程,需要所有学生静心求索,深钻教材,学做巧妇,巧借颁奖
命题作文导写】做自己的船长
2012-04-08 10:15:06 点击:674 【题目放送】
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出征打仗。父亲已做了将军,儿子还只是马前卒。又一阵号角吹响,战鼓雷鸣,父亲庄严地托起一个箭囊,里面插着一支箭。父亲郑重地对儿子说:“这是家袭宝箭,配带身边,力量无穷,但千万不可抽出来。”儿子喜上眉梢,推想着箭杆、箭头的模样,耳旁仿佛有嗖嗖箭声掠过,敌方的主帅应声折马而毙。果然,配带宝箭的儿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儿子再也禁不住得胜的豪气,完全背弃了父亲的叮嘱,他拔出宝箭,试图看个究竟。骤然间他惊呆了:箭囊里装着一支折断的箭。“我一直挎着这支断箭打仗呢!”儿子吓出了一身冷汗,仿佛顷刻间失去支柱的房子,意志轰然坍塌了。后来,儿子惨死于乱军之中。
要求选准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点拨】
该题是一道材料作文,暗含一定的人生哲理,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这个材料有结果有原因,可以用由果溯因法审题立意。将军之子从马前卒、没有战绩到英勇非凡、所向披靡再到意志坍塌、惨死军中,这一系列的变化是因为什么?为什么最后惨死了呢?
从材料看,儿子并非没有当将军的实力,而是缺乏自信:他宁愿相信一支箭,也不愿相信自己的实力。不相信自己的人,永远也做不成将军。由此立意:自信,成功的法宝。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人就像一座房子,如果失去支柱(意志)就塌了。将军之子最终因意志坍塌才惨死军中。由此立意:意志是人的精神支柱。
儿子曾经胜利过,最后却失败了,死了,这是为什么?因为他把胜利寄托在一支宝箭上,这是多么愚蠢,又是多么可怕!其实,自己才是一支箭,若要它坚韧,若要它锋利,若要它百步穿杨,百发百中,就必须磨砺它。只有不断地去磨炼自己,才会成大器。由此立意:不要将命运寄托在别人手里,自己才是自己的救世主。
【佳作展示】
人啊,你当自助
任珂静
自助者,天助之。胸中有必胜的信念,纵然身背断箭,也能驰骋沙场。
自弃者,天弃之。丧失了拼搏的勇气,即使大势在握,也终将胜利拱手相让。
自助是人给这个世界的答案。行走在世间,步步坎坷,处处挑战。有人选择依赖,却因身外难料而朝盛夕衰,跌入无限轮回的痛苦深渊;有人选择自助,凭借自己的双手应对命运刁难,创造美好明天。
人若自助,可翱翔于绝境,启航于深渊。史铁生可谓不曾蒙受命运的青睐,年纪轻轻,遭遇截瘫;事业初成,双肾衰竭。但他并未颓然接受上帝的安排,而是培养自助的觉悟,用自己的笔书写生命的意义。倘若他当初放弃施展才华的梦想,哪来一连七篇至情至深的《我与地坛》?假如他没有坚定向前的信念,怕也不会有病痛缠身时的思维火花《病隙碎笔》。史铁生大半辈子都在轮椅上度过,他自助者的形象却永远在世间矗立。
人唯自助,方能攀人生高峰,成不朽伟业。居里夫人一直积极奋战于科学的道路上,生活困顿,饥寒交迫,工作繁重,无人理解。但她并不为这些而自怜自哀,更不因质疑而退缩不前。顽强的居里夫人,靠自己的双手搅拌着成吨的沥青,从中发现了金子般珍贵的镭元素。如果不是她自强自助的精神支撑她前行,又怎会有她自我价值的实现和科学上新的突破?孑然一身的居里夫人身影那样单薄,她自助者的形象却是如此丰满。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成败进退,本不该依赖天命外物,而应将命运的缰绳握在自己手中。玄奘经八十一难让佛教真经流传,保尔瘫痪失明而革命理想实现,正是凭了这自助的觉悟,使他们在人生险途上驰马扬鞭,击碎命运,击碎软弱。
反观当下,许多人忘了生命中娇艳的花要自己浇灌,让外物定夺自己的生活,年轻力壮,却在家中“啃老”度日;手脚健全,竟在路边乞讨为生。殊不知,这是对自己的失责,对生命的浪费。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可大有作为。无往不胜的锦囊要亲手开启,所向披靡的宝箭其实就是我们自己。
贝多芬这位命运的扼喉者,曾模仿上帝的口吻呼吁“人啊,你当自助!”那就让我们擎起自助的大旗,敲响拼搏的战鼓,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辉煌天地!
【点评】这篇文章的亮点主要有二:一是思路清晰,结构严谨。整篇文章采用纵深式的结构行文:开宗明义亮出观点之后,接着阐释为什么要“自助”,从三个方面例证自助的必要性,然后层层深入,反观现实,呼唤当代青年自立自强。二是语言高度凝练,既有文采又不乏哲理。具体说来,开头结尾引用名言,醒人耳目。叙例注意了语言的整散结合和反问等句式的运用,精彩灵动。说理时多用高度凝练的整句,如“自助者,天助之;自弃者,天弃之”“人若自助,可翱翔于绝境,启航于深渊”等,给文章增添了理性的深度。
[责任编辑:bird] 相关阅读
上一篇:【命题作文导写】一路有你 下一篇:【命题作文导写】财富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7篇高考作文决胜技巧,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高考作文决胜技巧作文是决胜高考语文的关键所在,把握作文拿分的技巧,是考生关心的问题。我们将考场作文经验归纳为:“心中有自信,笔下出好字;手头有材料,胸中有成式;不变应万变,妙......
各省市示范性名校联合题库语文作文库 第525-532号题[525号] (2014雅礼中学月考七,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五》:“诗云:‘行百里......
高考作文取悦于评卷人五法技法点拨文章不是无情物,教师皆是有情人。差的文章令人见而生厌,好的文章令人眼睛一亮,精神一振。作文判分不同于客观题,阅卷人的主观情感严重影响分值......
英语作文高分秘诀一、名人名言必背部分。在英语作文中,我们经常会引用一些名人名言。这里就向大家介绍一些,务必要全部脱口而出!Culture 文化篇1.A great poem is a fountain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