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桔梗在方剂学中的妙用_方剂学z第7次作业答案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06:53:22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初探桔梗在方剂学中的妙用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方剂学z第7次作业答案”。

初探桔梗在方剂学中的妙用

桔梗,首见载于《神农本草经》,归下品属草部,“味辛,微温。主治胸胁痛如刀刺,腹满,肠鸣幽幽,惊恐悸气。”《名医别录》记载:“桔梗,味苦,有小毒。主利五脏肠胃,补血气,除寒热风痹,温中,消谷。治咽喉痛,消蛊毒。”历代医家广泛将其应用于治疗咳嗽、胸闷、咽痛、肺痈等各种病证。纵览《方剂学》中含有桔梗的方子:银翘散、败毒散、黄龙汤、桔梗汤、参苓白术散、藿香正气散、天王补心丹、血府逐瘀汤……桔梗的应用极为广泛,组方各殊,作用各异。宣肺利咽,祛痰排脓 1.1 宣肺利咽止咳

银翘散:方出《温病条辨》。主治温病初起,邪在肺卫。肺者,主气而属卫;手太阴肺经,“上膈属肺”;“是主肺所生病者,咳,上气喘喝”(《灵枢·经脉》)。故温热病邪,侵犯肺卫,容易引起肺气失宣、邪热壅结而导致咳嗽不适、咽肿疼痛等症状。方中双花、连翘清热解毒;薄荷、牛蒡疏散风热;芦根、竹叶清热生津;薄荷、牛蒡清利头目。桔梗,味辛,善归肺经,辛味主散,开宣肺气;又兼苦味,苦则能降;且又有祛痰利咽之功。故宜于温病初起,邪在肺卫之证,功可宣肺利咽止咳祛痰。1.2 宣降肺气,畅通气机

桑菊饮:方出《温病条辨》。主治温邪犯肺、邪热不甚、表热轻证。“太阴风温,但咳,身不甚热,微渴者,辛凉轻剂桑菊饮主之。”(《温病条辨》)。方中桑叶、菊花、薄荷疏散风热、清肺止咳;连翘透热解毒;芦根清热生津。杏仁与桔梗配伍乃方中巧妙之处:杏仁,味苦主降,功善肃降肺气;而桔梗味辛主散,力专开宣肺气。二者相合,一辛一苦,一宣一降,畅通气机,是宣降肺气的常用组合。如此,气机得以通畅,宣降得以恢复,咳症亦得解除。2 开肺气,通大便

黄龙汤:方出《伤寒六书》。证属阳明腑实,兼气血不足。原文载其:“治有患心下硬痛,下利纯清水,谵语,口渴,身热……殊不知此为热邪传里,胃中燥屎结实……此宜急下之,名曰热结利证。”《灵枢·经脉》:“大肠手阳明之脉……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素问·血气形志》:“……阳明与太阴为表里,是为足阳明也。”因此,肺与大肠密切相关,生理上相互协调,病理上相互影响。本方中包含了大承气汤,攻下肠胃结热积滞;以人参、当归、甘草补益气血。使用甚妙的是桔梗一味:既然阳明与太阴相表里,关系密切,而今阳明腑实结滞,欲通下大便,则需宣肺,必先以桔梗开宣肺气,上通则下行,下行则阳明结滞得以荡涤而去。唐宗海亦云:“大肠之所以传导,以其为肺之腑,肺气上通,故能传导。”组方中,桔梗,辛散,开宣肺气,通利大便,上通下行,实为“提壶揭盖”之妙例。3 舟楫之剂

桔梗汤:方出《伤寒论》。药仅桔梗、甘草两味。原文:“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与桔梗汤。(311)”“足少阴肾之脉,循喉咙,挟舌本”(《灵枢·经脉》);邪热客之,故咽痛。方中甘草生用,微寒而清凉,清热以解毒,缓急痛,利咽候;桔梗,苦辛而平,归于肺经,善循肺脉上行于肺,意在辛散苦泄,宣肺利咽止痛。

本方中,桔梗,善入于肺经,载药上行,使药达病所,力专效宏,后世多被用作舟楫之剂,用以载药而上行。张元素即论述:“桔梗,清肺气,利咽候,其色白,故为肺经引药。与甘草同行,为舟楫之药。” 3.1 通调水道,解表化湿

《素闻·经脉别论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属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津液的输布主要依靠脾、肺、肾、肝、三焦脏腑生理功能的相互协调来完成。肺在其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肺,主水,有“肺为水上之源”之称;再者,肺,主一身气,司呼吸,主治节,开宣肺气,气的功能正常,气化可促进津液归正化,使停聚的水液得以正常输布,故有“气化则湿化”之说。参令白术散:方出《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主治脾虚湿盛证。方中人参、茯苓、白术、山药、苡仁健脾益气渗湿;砂仁醒脾行气化湿。桔梗,味辛,宣通肺气;合甘草,共为舟楫之剂,载药以上行。《医方考》论及本方配伍之妙说:“……桔梗,甘而微苦,甘则性缓,故为诸药之舟楫;苦则喜降,则能通天气于地道矣。”如此,桔梗,既为舟楫之剂,载药上行,使药达病所;又能开宣肺气,通调水道,协脾化湿:功兼两职,各显奇效。

藿香正气散:方出《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方中藿香解表寒、化湿浊、辟秽气;厚仆、半夏、陈皮、白术、茯苓理气健脾和胃化湿;紫苏、白芷散寒行气化浊;桔梗,味辛,开宣肺气,散表寒利胸膈;通利肺气,气机得畅,气化则湿化。从而,表证得解,湿滞亦除。3.2 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血证论》则明言:“运血者,即是气。”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故曰“气行则血行”。肺主气,朝百脉,宣畅肺气,气行则血行,血行则瘀通,通则不痛。

血府逐瘀汤:方出《医林改错》。主治胸中血瘀证。方中桃仁、红花、赤芍、川芎活血祛瘀、行气止痛;生地、当归养血益阴、清热活血。桔梗“主治胸胁痛如刀刺”,又归肺经,配伍枳实、牛膝、柴胡,辛升苦降,宽胸行气,理气分之郁结,行血分之瘀滞,使得气行则血行。又为舟楫之剂,载药以上行,药到病位,功效透彻。

天王补心丹:方出《校注妇人良方》。主治阴虚血少,神志不安之证。方中生地、天门冬、麦门冬滋阴养血清热;酸枣仁、柏子仁、当归、茯苓、远志补养心血以安神志。桔梗,功兼两职:“主惊恐悸气”,镇魂魄,安心神;又是舟楫之药,载药上行,使药力缓行于上位心经。肺,朝百脉,输布营血以养心;肺又主生血化血(“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养全身……”(《素问》))。如此,营血充足,心神得养,魂魄得安,烦热亦除。罗美在《古今名医方论》论及此方:“天王补心丹……更假桔梗为舟楫,远志为向导,合诸药入心而安神明。” 4 结语

桔梗,味辛,苦,平,归肺经,灵活配伍,临床应用极为广泛。这其实也为我们提供了遣方用药的新思路,对中药的使用,不能仅仅局限在功效上,而应结合其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等,并联系中医理论,结合藏象、经络、气血津液等诸多知识,综合考虑、辨证分析、斟酌权衡、巧妙用药,从而使每味中药得到最佳最合理的应用,收获更理想的临床效果。[参考文献] [1]邓中甲.方剂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2]马子密等.历代本草药性汇解[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3]孙广仁.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8.[4]吴鞠通.温病条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5]姜建国.伤寒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9.

方剂学

2012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方剂学第一单元 总论细目一:方剂与治法要点:1.方剂与治法的关系2.常用治法细目二:方剂的组成与变化要点:1.方剂的基本结构2.方剂的变化形式细目三:剂......

简论方剂学中的自然辩证法

简论方剂学中的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自然辩证法以自然界的整体为研究对象,其内容不仅是对各门具体科学的基本问题的深层考察,以......

邓中甲方剂学讲稿

《邓中甲方剂学讲稿》读后感从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等四部经典医学著作的形成,就标志着中医体系已经建立起来。祖国的传统医学发展到现在,已是各家各派学说竞相争鸣。在中......

方剂学重点

选择题和论述题 总论 现存的第一本方书《五十二病方》 方书之祖 《伤寒论》第一部由政府编撰的成药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金成无己《伤寒明理论》开创方论之先河 程钟龄《......

方剂学小结

解表剂共选正方16首,附方24首。根据功用不同,分为辛温解表、辛凉解表和扶正解表三类。1.辛温解表 适用于外感风寒表证。麻黄汤麻、桂并用,发汗散寒力强,又能宣肺平喘,为辛温解表重......

下载初探桔梗在方剂学中的妙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探桔梗在方剂学中的妙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